寒。歸經:肺;心; 脾經。主治:消積化滯;清熱解毒。
[0042] 湖北海棠:出處: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性味:味酸;性平。主治:消積化滯;和 胃健脾。主食積停滯;消化不良;痢疾;疳積。
[0043] 枸橘:性味:辛、苦,溫。主治:果:健胃消食,理氣止痛。用于胃痛,消化不良,胸腹 脹痛,便秘,子宮脫垂,脫肛,睪丸腫痛,疝痛。
[0044] 青皮:性味:苦、辛,溫。歸經:歸肝、膽、胃經。主治: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用于胸 脅脹痛,疝氣,乳核,乳癰,食積腹痛。
[0045] 何首烏:性味:苦、甘、澀,溫。歸經:歸肝、心、腎經。主治:解毒,消癰,潤腸通便。 用于瘰癘瘡癰,風瘆瘙癢,腸燥便秘;高血脂。
[0046] 當歸:性味:甘、辛,溫。歸經:歸肝、心、脾經。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 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 傷,癰疽瘡瘍。
[0047] 牛西西:來源:為寥科酸模屬多種植物的統稱。除皺葉酸模、羊蹄和齒果酸模外, 尚有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乳突葉酸模R. chalepensis Mill.和窄葉酸模R. stenophyllus Ledeb.均以根入藥。春、秋挖根,除去莖葉,洗凈,切片曬干備用。性味:苦、 酸,寒。主治: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殺蟲。用于功能性子宮出血,吐血,咯血,鼻衄,牙齦出 血,尾、十二指腸出血,便血,紫癜,便秘,水腫;外用治疥癬,瘡癤,脂溢性皮炎。
[0048] 紅升麻:性味:辛、苦,溫。主治:散瘀止痛,祛風除濕。用于跌打損傷,手術后疼痛, 風濕關節痛,毒蛇咬傷。
[0049] 伸筋草:出處:《分類草藥性》。性味:苦辛,溫。①《本草拾遺》:〃味苦辛,溫,無毒。 〃②《本草求原):〃甘濕,平。〃歸經:《四川中藥志》:〃入肝、脾、腎三經。〃主治:祛風散寒, 除濕消腫,舒筋活血。治風寒濕痹,關節酸痛,皮膚麻木,四肢軟弱,水腫,跌打損傷。
[0050] 紫草:出處:《本經》。性味:苦,寒。主治:涼血,活血,清熱,解毒。治溫熱斑瘆,濕 熱黃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濁,熱結便秘,燒傷,濕瘆,丹毒,癰瘍。
[0051] 火麻仁:性味:甘,平。歸經:歸脾、胃、大腸經。主治:潤腸通便。用于血虛津虧, 腸燥便秘。
[0052] 肉蓯蓉:性味:甘、咸,溫。歸經:歸腎、大腸經。主治: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 用于陽瘺,不孕,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腸燥便秘。
[0053] 決明子:性味:甘、苦、咸,微寒。歸經:歸肝、大腸經。主治:清熱明目,潤腸通便。 用于目赤澀痛,羞明多淚,頭痛眩暈,目暗不明,大便秘結。
[0054] 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比為:紅升麻10~20份、東方蠑螈 14~32份、火麻仁11~21份、青皮15~35份、紫草12~22份、何首烏16~34份、穿心 蓮10~20份、肉蓯蓉15~45份、火索麻13~33份、山筠12~28份、吹風散13~33份、 伸筋草14~26份、赤芍11~21份、湖北海棠10~30份、萊菔子15~25份、莪術14~ 28份、當歸10~20份、蕓薹子15~35份、決明子10~20份、箭桿風13~33份、果上葉 15~45份、牛西西10~20份、撐篙竹14~35份、枸橘13~23份和褐粘褶菌10~30 份。
[0055] 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比為:紅升麻14份、東方蠑螈30份、火 麻仁18份、青皮35份、紫草16份、何首烏25份、穿心蓮15份、肉蓯蓉35份、火索麻21份、 山筠24份、吹風散30份、伸筋草15份、赤芍13份、湖北海棠25份、萊菔子17份、莪術22 份、當歸15份、蕓薹子30份、決明子12份、箭桿風32份、果上葉45份、牛西西14份、撐篙 竹33份、枸橘22份和褐粘褶菌13份。
[0056] 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比為:紅升麻15份、東方蠑螈26份、火 麻仁16份、青皮28份、紫草14份、何首烏32份、穿心蓮15份、肉蓯蓉40份、火索麻30份、 山筠25份、吹風散32份、伸筋草25份、赤芍20份、湖北海棠28份、萊菔子22份、莪術22 份、當歸15份、蕓薹子33份、決明子15份、箭桿風27份、果上葉42份、牛西西15份、撐篙 竹24份、枸橘15份和褐粘褶菌28份。
[0057] 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比為:紅升麻10~20份、東方蠑螈 14~32份、火麻仁11~21份、青皮15~35份、紫草12~22份、何首烏16~34份、穿心 蓮10~20份、肉蓯蓉15~45份、火索麻13~33份、山筠12~28份、吹風散13~33份、 伸筋草14~26份、赤芍11~21份、湖北海棠10~30份、萊菔子15~25份、莪術14~ 28份、當歸10~20份、蕓薹子15~35份、決明子10~20份、箭桿風13~33份、果上葉 15~45份、牛西西10~20份、撐篙竹14~35份、枸橘13~23份、褐粘褶菌10~30份、 救必應14~35份、鎖陽10~20份、薊罌粟13~21份、沙芥15~45份、木槿子12~22 份和合掌消13~33份。
[0058] 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比為:紅升麻15份、東方蠑螈26份、火 麻仁16份、青皮28份、紫草14份、何首烏32份、穿心蓮15份、肉蓯蓉40份、火索麻30份、 山筠25份、吹風散32份、伸筋草25份、赤芍20份、湖北海棠28份、萊菔子22份、莪術22 份、當歸15份、蕓薹子33份、決明子15份、箭桿風27份、果上葉42份、牛西西15份、撐篙 竹24份、枸橘15份、褐粘褶菌28份、救必應33份、鎖陽15份、薊罌粟17份、沙芥36份、木 槿子18份和合掌消27份。
[0059] 當所述藥物組合物的劑型為顆粒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述藥物組合物各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4~8倍的醇 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至沸騰回流3~5小時,過濾,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1~2ml 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隨后在真空度〇. 06~0. 09Mpa下減壓濃縮至50~60°C時相 對密度為1. 04~1. 10的膏體,噴霧干燥,噴霧干燥機的進風溫度160~175°C、出風溫度 80~85 °C,隨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第二步,在獲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對于干膏粉質量〇. 2~0. 4倍的蔗糖粉和0. 1~0. 2 倍的糊精,制成顆粒,于40~50°C干燥,獲得顆粒劑。
[0060] 當所述藥物組合物的劑型為膠囊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述藥物組合物各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2~4倍的 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1~3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一提取液;過濾獲得的 藥渣再加入相對于所述藥渣質量1~2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1~3小 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二提取液;將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除去乙醇溶劑, 干燥,獲得干霄; 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機中粉碎1~2小時,粉碎,過篩,獲得 300目~400目的超微細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獲得的超微細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鎂,進行混勻處理,即得 膠囊內容物;所述超微細粉、硬脂酸鎂和滑石粉的重量比為100 : 〇. 15~0. 5 :0. 15~0. 5, 將所述膠囊內容物裝入膠囊殼體中,即得膠囊劑成品。
[0061] 當所述藥物組合物的劑型為灌腸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述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機中粉碎成〇. 1~10 μm體積平均 粒徑的微米級顆粒和粒徑小于0. 1 μπι體積平均粒徑的納米級顆粒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 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為95% ; 第二步,在第一步獲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對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質量3~5倍的醇濃 度為85%~95%的乙醇,攪拌溶解獲得乙醇溶液,將乙醇溶液在5°C~KTC的條件下靜置 24~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1~2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濃縮并干燥,并 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機中粉碎40~60分鐘,獲得0. 1~10 μ m體積平均粒徑的微米級顆粒 和粒徑小于0. 1 μ m體積平均粒徑的納米級顆粒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 至少為95% ; 第三步,在第二步獲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對于混合粉料質量2~3倍的去離子水,煎 煮2~4小時,過濾,取濾液為所得的灌腸劑。
[0062] 實施例1顆粒劑 本發明顆粒劑的制作過程為:取紅升麻140g、東方蠑螈300g、火麻仁180g、青皮350g、 紫草160g、何首烏250g、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