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份、火索麻13~33份、山筠12~28份、吹風散13~33份、 伸筋草14~26份、赤芍11~21份、湖北海棠10~30份、萊菔子15~25份、莪術14~ 28份、當歸10~20份、蕓薹子15~35份、決明子10~20份、箭桿風13~33份、果上葉 15~45份、牛西西10~20份、撐篙竹14~35份、枸橘13~23份、褐粘褶菌10~30份、 救必應14~35份、鎖陽10~20份、薊罌粟13~21份、沙芥15~45份、木槿子12~22 份和合掌消13~33份。
[0019] 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比為:紅升麻15份、東方蠑螈26份、火 麻仁16份、青皮28份、紫草14份、何首烏32份、穿心蓮15份、肉蓯蓉40份、火索麻30份、 山筠25份、吹風散32份、伸筋草25份、赤芍20份、湖北海棠28份、萊菔子22份、莪術22 份、當歸15份、蕓薹子33份、決明子15份、箭桿風27份、果上葉42份、牛西西15份、撐篙 竹24份、枸橘15份、褐粘褶菌28份、救必應33份、鎖陽15份、薊罌粟17份、沙芥36份、木 槿子18份和合掌消27份。
[0020] 當所述藥物組合物的劑型為顆粒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述藥物組合物各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4~8倍的醇 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至沸騰回流3~5小時,過濾,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1~2ml 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隨后在真空度0. 06~0. 09Mpa下減壓濃縮至50~60°C時相 對密度為1. 04~1. 10的膏體,噴霧干燥,噴霧干燥機的進風溫度160~175°C、出風溫度 80~85 °C,隨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第二步,在獲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對于干膏粉質量〇. 2~0. 4倍的蔗糖粉和0. 1~0. 2 倍的糊精,制成顆粒,于40~50°C干燥,獲得顆粒劑。
[0021] 當所述藥物組合物的劑型為膠囊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述藥物組合物各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2~4倍的 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1~3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一提取液;過濾獲得的 藥渣再加入相對于所述藥渣質量1~2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1~3小 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二提取液;將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除去乙醇溶劑, 干燥,獲得干霄; 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機中粉碎1~2小時,粉碎,過篩,獲得 300目~400目的超微細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獲得的超微細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鎂,進行混勻處理,即得 膠囊內容物;所述超微細粉、硬脂酸鎂和滑石粉的重量比為100 : 〇. 15~0. 5 :0. 15~0. 5, 將所述膠囊內容物裝入膠囊殼體中,即得膠囊劑成品。
[0022] 當所述藥物組合物的劑型為灌腸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述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機中粉碎成〇. 1~10 μm體積平均 粒徑的微米級顆粒和粒徑小于0. 1 μπι體積平均粒徑的納米級顆粒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 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為95% ; 第二步,在第一步獲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對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質量3~5倍的醇濃 度為85%~95%的乙醇,攪拌溶解獲得乙醇溶液,將乙醇溶液在5°C~KTC的條件下靜置 24~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1~2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濃縮并干燥,并 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機中粉碎40~60分鐘,獲得0. 1~10 μ m體積平均粒徑的微米級顆粒 和粒徑小于0. 1 μ m體積平均粒徑的納米級顆粒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 至少為95% ; 第三步,在第二步獲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對于混合粉料質量2~3倍的去離子水,煎 煮2~4小時,過濾,取濾液為所得的灌腸劑。
[0023]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具有活血潤腸,消積化滯和行氣止痛的功效,兼有 清熱涼血、消食除脹和抗感染的作用,主治闌尾切除手術后所致的粘連性腸梗阻,具有起效 快、療效確切、治療療程短、無毒副作用,價格低等優勢。
[0024]
【具體實施方式】
[0025] 本發明以活血潤腸,消積化滯和行氣止痛為主要治療原則,治療小兒粘連性腸梗 阻,其中,包括以下原料藥材:紅升麻、救必應、東方蠑螈、火麻仁、鎖陽、青皮、紫草、何首烏、 薊罌粟、穿心蓮、肉蓯蓉、火索麻、山筠、吹風散、伸筋草、赤芍、湖北海棠、沙芥、萊菔子、莪 術、當歸、蕓薹子、決明子、箭桿風、木槿子、果上葉、牛西西、撐篙竹、枸橘、合掌消和褐粘褶 菌。
[0026] 其中,上述原料藥材的藥理如下: 褐粘褶菌:主治:祛風除濕;順氣;抗腫瘤。
[0027] 合掌消: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合掌消,江西山坡有之。獨莖脆嫩如景天。葉 本方末尖,有疏紋,面綠,背青白,附莖攢生,四面對抱,有如合掌,故名。秋時梢頭發細枝,開 小紫花,五瓣,綠心,子繁如罌粟米粒。根有白汁,氣臭。性味:味苦;辛;性平。歸經:肺;脾 經。主治:清熱解毒;祛風濕;活血消腫。主風濕痹痛;偏頭痛;腰痛;月經不調;乳癰;癰腫 疔毒。
[0028] 撐篙竹:出處:始載于《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性味:甘;苦;涼。主治:清熱;除煩; 止嘔;止血。主熱病煩渴;嘔吐;小兒驚厥;吐血;衄血。
[0029] 木槿子: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性味:甘;寒。歸經:肺;心;肝經。主治:清肺化 痰;止頭痛;解毒。主痰喘咳嗽;支氣管炎;偏正頭痛;黃水瘡;濕瘆。
[0030] 薊罌粟: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性味:辛;苦;涼。歸經:脾、肺、膽三 經。主治:發汗利水,清熱解毒,止痛止癢。。主感冒無汗,黃渲,淋病,水腫,眼瞼裂傷,疝痛, 疥癲,梅毒。
[0031] 蕓薹子:出處:出自《千金?食治》。性味:辛;甘;平。歸經:肝;腎經。主治:活血 化瘀;消腫散結;潤腸通便。主產后惡露不盡;瘀血腹痛;痛經;腸風下血;血痢;風濕關節 腫痛;癰腫丹毒;乳癰;便秘;粘連性腸梗阻。
[0032] 火索麻:出處: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性味:辛;苦;平。歸經:胃經。 主治:理氣止痛。主慢性胃炎;胃潰瘍;腸梗阻;腸炎腹瀉。
[0033] 萊菔子:性味:辛、甘,平。歸經:歸肺、脾、胃經。主治: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用于 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
[0034] 赤芍:性味:苦,微寒。歸經:歸肝經。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于溫毒發斑, 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0035] 穿心蓮:性味:苦,寒。歸經:歸心、肺、大腸、膀胱經。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用于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頓咳勞嗽,泄瀉痢疾,熱淋澀痛,癰腫瘡瘍,毒蛇咬傷。
[0036] 鎖陽:性味:甘,溫。歸經:歸脾、腎、大腸經。主治: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 于腰膝瘺軟,陽瘺滑精,腸燥便秘。
[0037] 救必應:性味:苦,涼。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感冒,扁桃體炎,咽喉腫痛, 急性胃腸炎,風濕骨痛;外用治跌打損傷,癰癤瘡瘍,外傷出血,燒燙傷。
[0038] 山筠:出處: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性味:辛;溫。歸經:肺;脾經。主 治:祛風除濕;活血消腫;行氣止痛;化痰止咳。主風濕痹痛;胃痛;痛經;跌打損傷;風寒咳 喘;疝氣痛 箭桿風:出處:《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性味:辛微苦,溫。主治:除濕消腫,行氣止痛。 治風濕痹痛,胃痛,跌打損傷。
[0039] 果上葉:出處:《云南中草藥選》。性味:甘淡,涼。主治:潤肺化痰,行氣止痛。治肺 結核,咯血,慢性氣管炎,慢性咽炎,疝氣疼痛,月經不調,骨折。《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祛風 濕,活絡,行氣,止痛。〃《云南中草藥選》:〃接骨消炎,潤肺化痰。治骨折,肺結核,咯血,慢性 氣管炎,肺炎恢復期,慢性咽炎,月經不調。〃《貴州藥植目錄》:〃清熱潤燥,生津止渴。〃 沙芥:性味:全草:辛,溫。根:辛,涼。主治:全草:行氣止痛,消食,解毒。主治胃腸脹 氣,消化不良。根:止咳,清肺熱。
[0040] 吹風散:出處:《文山中草藥》。性味:《文山中草藥》:〃甘,溫。〃主治:祛風濕,和 腸胃,行氣上痛。治感冒,風濕痹痛,腹瀉,嘔吐,跌打損傷。《文山中草藥》:〃藤:行氣止痛, 祛風除濕。治腸胃炎,感冒,跌打損傷,風濕疼痛,骨折。〃 莪術:性味:辛、苦,溫。歸經:歸肝、脾經。主治: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用于憚瘕痞塊, 瘀血經閉,食積脹痛;早期宮頸癌。
[0041] 東方蠑螈:出處:始載于《中國藥用動物志》。性味:味甘;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