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主要用于防治紋枯病、灰霉病、白粉 病、枯萎病、葉斑病、銹病等病害。
【具體實施方式】
[0027] 為使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目的以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本發明用以下具體實施例 進行說明,但本發明并非局限于這些例子。本發明的效果實驗采用室內生測和田間試驗相 結合的方式,如無特別說明,以下提及的比例都為質量份數比。
[0028] 實施例:氟唑菌酰胺與四霉素不同配比聯合毒力實驗。
[0029] I. 1供試藥劑 1. 5%四霉素原藥,95%氟唑菌酰胺原藥,上述原藥均由海利爾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 部提供。
[0030] L 2試驗靶標 從山東壽光從未施過氟唑菌酰胺與四霉素以及同類型的黃瓜盆栽地采集分離,供試黃 瓜品種:長春密刺。
[0031] 1.3試驗方法 1. 3. 1藥劑配制 先用丙酮溶解原藥,根據預備實驗的結果將適量的兩原藥配成若干個不同配比,再用 丙酮將各處理分別稀釋成若干個濃度梯度待用。
[0032] 將感病黃瓜品種長春密刺栽培在育苗缽中,置于溫室中培養,植株長到三至四葉 期后,采集相同葉齡的葉片,用于黃瓜白粉病病菌的培養及測定。
[0033] 1. 3. 2黃瓜白粉病病菌的培養及孢子懸浮液的配制 黃瓜白粉病病菌采用活體植株法在20°C、12h光暗交替的條件下培養,每30 d轉代培 養1次。接種時用無菌水洗脫發病葉片上的分生孢子,配制成孢子濃度為IX IO6個/mL的 懸浮液。 1. 3. 3供試菌株敏感性測定 采用葉碟保濕法進行毒力測定。先將采集的葉片制備成直徑為1.5cm的葉盤,隨機混 勻,分別置于配置好的系列濃度藥液中浸泡Ih,每個濃度50個葉盤,試驗以不加藥劑的處 理為空白對照,浸泡結束后,葉子正面朝上擺放于相同藥液濃度潤濕的吸水紙上,把葉盤上 的藥液吸干,將配制好的孢子懸浮液IOL接種于葉盤中央,室溫放置5 min后,置于20°C、1 2h光暗交替的條件下培養,IOd后測量葉盤上的發病面積,計算EC5Q。
[0034] 根據病斑面積占葉盤面積的百分率劃分病級 〇級:無病; 1級:孢子堆面積占整葉面積的5%以下; 3級:孢子堆面積占整葉面積的6%_10%以下; 5級:孢子堆面積占整葉面積的11%_20%以下; 7級:孢子堆面積占整葉面積的21%-50%以下; 9級:孢子堆面積占整葉面積的50%以上。
[0035] 1. 3. 4混劑毒力測定及結果分析 用單劑毒力測定方法按照混配比例進行混劑的毒力測定。
[0036] 若對照死亡率〈5%,不校正,對照死亡率在5%_20%之間,按公式2進行校正,對照 死亡率>20%,試驗需重做。
[0037] 以藥劑濃度(mg/L)的對數值為自變量X,以校正死亡率的幾率值為因變量y,分 別建立毒力回歸方程式,采用DPS軟件計算單劑及各配比混劑的EC5tl按照孫云沛方法計算 共毒系數(CTC)。共毒系數CTC,計算公式如下:(以氟唑菌酰胺為標準藥劑,其毒力指數為 100): 四霉素的毒力指數(TI)=氟唑菌酰胺的EC5c/四霉素的EC5tlX 100 M的真實毒力指數(ATI)=氟唑菌酰胺的EC5Q/M的EC5tlX 100 M的理論毒力指數(TTI)=氟唑菌酰胺的TIXP氟唑菌酰胺+四霉素的TIXP四霉素 M的共毒系數(CTC) =M的ATI/Μ的TTI X 100 式中: M為氟唑菌酰胺與四霉素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氟唑菌酰胺為氟唑菌酰胺在混劑中所占的比例 P四霉素為四霉素在混劑中所占的比例。
[0038] 2. 1毒力測定結果 衷〗四雹素與氟曄茴釀胺對苛JU白粉病的毒力測審
從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比例配比的試驗結果表明,按有效成分比例分別稀釋均表現出 較強的增效作用,其中以氟唑菌酰胺與四霉素為1:10~10:1的時候增效效果佳建議對適 宜配比1:10~10:1左右混配制劑進行進一步的田間藥效試驗,以評價其田間實際應用效 果。
[0039] 3、田間試驗防治番茄灰霉病,黃瓜白粉病的實驗結果 3. 1田間試驗防治番茄灰霉病 3. I. 1試驗方法 試驗設在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樓王鎮樓陽村塑料大棚內,以噴灑等量清水為空白對 照,每處理重復3次,小區面積25m2,隨機區組排列,于花期即灰霉病初發期采用葉面均勻 噴霧的方法施藥。
[0040] 3. 1. 2調查時間和次數 施藥前調查病害基數,在第1次施藥后7天,第2次施藥后7天、14天各調查一次,共 計調查4次。每小區5點取樣,每點2株,共10株,每株上、中、下部各取5片葉,調查灰霉 病病情指數。
[0041] 葉片發病程度分級標準: 0級--無病; 1級--單葉片有病斑3個; 3級--單葉片有病斑4~6個; 5級--單葉片有病斑7~10個; 7級--單葉片有病斑11~20個; 9級一單葉片病斑占葉面積1/4以上。
[0042] 3. L 3藥效計算方法 病葉率(%) =病葉數/調查總葉數XlOO 病情指數=Σ (各級病葉數X相對級數值)/(調查總葉數X9) X 100 防治效果(%)=〔1-(空白對照區藥前病情指數X處理區藥后病情指數)/(空白對照 區藥后病情指數X處理區藥前病情指數)〕X 100。
[0043] 3. L 4藥害調查方法 施藥后連續20d目測藥劑對作物是否有藥害。
[0044] 3. 1. 5試驗結果及分析 各處理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效果。(表2 )
由表2可知30%氟唑菌酰胺?四霉素復配殺菌劑對于番茄灰霉病的治效果明顯高于 氟唑菌酰胺與四霉素單劑,殺菌效果隨劑量的增加而遞增。根據田間目測,在試驗劑量范圍 內,作物生長正常,各處理藥劑均未出現對番茄的藥害現象,說明其對小麥是安全的。建議 與作用機理不同的殺菌劑混合使用以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
[0045] 3. 2田間試驗防治黃瓜白粉病 3. 2. 1試驗方法 試驗共施藥兩次,對照區噴等量清水。配藥時,先用少量水將藥劑充分溶解后,再加 入適量水進行全株噴霧處理,均勻噴霧。噴藥時均采用機動噴霧器,工作壓力為0. 3~ 0. 4MPa,噴頭孔徑I. 3mm。小區噴液量為40~50kg/667m2,連續施藥兩次,間隔期10天,將藥 液均勻的噴施到作物全株。
[0046] 3. 2. 2調查方法 試驗地設在山東壽光,選自然發病的大棚黃瓜為實驗田,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采 用雙直線取樣法,每小區取5點,每點查5穴,調查時每株固定中部2片葉片進行定點檢查。
[0047] 按照黃瓜白粉病分級標準來分級,記錄總株數、病株數、病情嚴重度,計算病株率、 病情指數和防效。
[0048] 黃瓜白粉病分級標準為 〇級:葉片無病斑; 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以下; 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6%~10% ; 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1%~25% ; 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26%~50% ; 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0%以上。
[0049] 試驗共調查3次,即藥前病情指數調查,第1次藥后5天防效調查,2次藥后5天及 18天防效調查。
[0050] (3)藥害調查 施藥后連續7d目測藥劑對作物是否有藥害。
[0051] (4)藥效計算方法 病葉率(%) =病葉數/調查總葉數XlOO 病情指數=Σ (各級病葉數X相對級數值)/(調查總葉數X9) X 100 防治效果(%)=〔1-(空白對照區藥前病情指數X處理區藥后病情指數)/(空白對照 區藥后病情指數X處理區藥前病情指數)〕X 100。
[0052] (5)田間藥效試驗試驗結果 表3各試驗藥劑防治黃瓜白粉病的實驗效果
由表3可知,30%氟唑菌酰胺與四霉素混配組合防治黃瓜白粉病的效果比較顯著,復配 制劑的效果顯著優于兩種單劑,不僅顯著提高了對于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而且進一步延長 了其持效期,并且在連續7天的藥害觀察下無藥害產生。
[0053] 綜上所述,本發明含有氟唑菌酰胺與四霉素的殺菌組合物,對番茄灰霉病、黃瓜白 粉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其對靶標作物安全。復配制劑不僅提高了防效,而且擴大了殺 菌譜,拓寬使用范圍,降低成本,對多種病害起到一藥兼治的作用,減輕人力物力,提高生產 效益。所以,本復配制劑的發明與推廣對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主權項】
1. 一種含有氟唑菌酰胺與四霉素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殺菌組合物的有效成 分為氟唑菌酰胺與四霉素二元復配,其余為輔助成分,其中有效成分氟唑菌酰胺與四霉素 的質量比為1~50 : 50~1。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唑菌酰胺與四霉素在制劑中的 總重量占整個制劑質量的1%~80%。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唑菌酰胺與四霉素在制劑中的 總重量占整個制劑質量的5%~60%。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殺菌組合物的劑型為 乳油、懸浮劑、水劑、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水乳劑、微乳劑、顆粒劑、微膠囊劑。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含有氟唑菌酰胺與四霉素的殺菌組合物,其有效成分為氟唑菌酰胺與四霉素二元復配。其中氟唑菌酰胺與四霉素的質量比為1~50∶50~1,制劑中有效成分氟唑菌酰胺與四霉素的質量份數比1%~80%,其余為農藥中允許使用和接受的輔助成分,本發明所述殺菌組合物的劑型為乳油、懸浮劑、可濕性粉劑、水劑、水分散粒劑、水乳劑、微乳劑、顆粒劑、微膠囊劑。主要用于防治紋枯病、灰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葉斑病、銹病等病害。
【IPC分類】A01N43/56, A01N43/90, A01P3/00
【公開號】CN104982445
【申請號】CN201510440916
【發明人】葛堯倫, 李 杰
【申請人】海利爾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請日】201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