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以提高外框主體121與內框主體111之間的連接穩定性。
[0047]另外,在內框主體111與外框主體121相對的一側均設置有絕緣墊14 O,外框主體121與內框主體111通過絕緣墊140絕緣。而且,絕緣墊140也能夠將外框主體121與內框主體111之間的縫隙進行填充,以提高邊框結構100抵抗破壞的能力。翻邊122朝向第一折彎部112的一側設有緩沖墊150,翻邊122與顯示屏200之間通過緩沖墊150緩沖。
[0048]需要說明的是,絕緣墊140也可以設置于內框主體111朝向外框主體121的一側,或者,在外框主體121上靠近內框主體111的一側設置絕緣墊140,其均能實現同樣的效果。
[0049I 結合圖1及圖4所示,具體在本實施例中,顯示屏200為裸眼3D顯示屏。具體的,顯示屏200包括擴散板210、第一擴散片220、第一棱鏡膜230、第二棱鏡膜240、第三棱鏡膜250、第二擴散片260及顯示面板270。從第一折彎部112向翻邊122依次為擴散板210、第一擴散片220、第一棱鏡膜230、第二棱鏡膜240、第三棱鏡膜250、第二擴散片260及顯示面板270。第一折彎部112與擴散板210抵接,翻邊122與顯示面板270抵接。其中,第二棱鏡膜240與第一棱鏡膜230正交設置。第一棱鏡膜230、第二棱鏡膜240及第三棱鏡膜250起到增強亮度的作用。顯示面板270為貼合柱狀光柵透鏡膜的裸眼3D顯示面板。
[0050]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顯示屏200還可以為2D顯示屏或眼鏡式3D顯示屏。顯示面板270也可以為TFT-LCD OPEN CELL(薄膜場效應晶體管液晶面板)或其它類型的3D顯示面板。
[0051]支撐背板300與顯示屏200平行設置,且設于內框主體111上遠離第一折彎部112的一側。支撐背板300抵接于傾斜支撐部116垂直于內框主體111的一邊上。發光組件400設于支撐背板300上,顯示屏200能夠對發光組件400發出的光線進行顯示。
[0052]結合圖1及圖5所示,具體的,發光組件400包括基板410、LED芯片420及泡殼430。基板410設置于支撐背板300上,LED芯片420設置于基板410遠離支撐背板300的一側,泡殼430蓋設于LED芯片420上。發光組件400有多個。
[0053]在對顯示模組10進行裝配之前,先要對顯示屏200進行透光性測試,根據顯示屏200的光通量結果,在支撐背板300上與顯示屏200對應的區域設置不同功率的發光組件400,進而將多個發光組件400排列形成發光組件行及發光組件列,多個發光組件400之間相互配合,以在顯示面板270上顯示出亮度較高、顯示較為均勻的畫面。
[0054]反射膜片500設置于支撐背板上,反射膜片500將發光組件400發出的光線反射至顯示屏200上進行顯示。具體的,反射膜片500設置于基板410上。LED芯片420及基板410分別置于反射膜片500的兩側,LED芯片420發出的光線經放射膜片反射至顯示屏200。支撐柱600安裝于支撐背板300上,且位于顯示屏200與支撐背板300之間,支撐柱600用于對顯示屏200起到支撐作用。
[0055]需要指出的是,支撐背板300遠離反射膜片500的一側設有安裝柱310,通過安裝柱310可以在顯示模組10上安裝2D或3D顯示屏不同的驅動及控制裝置,例如信號轉換組件及驅動板等電氣元件。另外,多個顯示模組10能夠拼接形成顯示面積較大的廣告機或拼接墻,通過安裝柱310,可對各種單獨或拼接的掛式或立式廣告機或拼接墻產品進行安裝固定。
[0056]上述顯示模組10的邊框結構100,通過設置第一折彎部112及翻邊122,形成容置顯示屏200的安裝槽130,當外框體120相對內框體110運動時,第一折彎部112與翻邊122之間的距離改變,以使安裝槽130能夠容置不同厚度的顯示屏200,進而提高了邊框與顯示屏200的適應性。
[0057]進一步的,上述顯示模組10的邊框結構100的翻邊122的寬度較窄,當多個顯示模組10拼接在一起時,可以使得顯示盲區的面積減小,得到較好的顯示效果。
[0058]上述顯示模組10結構較為簡單,便于裝配、拆卸及元件的更換,而且不同厚度的顯示屏200均能與同一邊框結構100相配合使用,便于顯示模組10在2D顯示屏、裸眼3D顯示屏或眼鏡式3D顯示屏之間進行切換,具有較高的適應性,實現高清或超高清顯示。
[0059]進一步的,顯示屏200包括第一棱鏡膜230、第二棱鏡膜240及第三棱鏡膜250,能夠對光線進行多次增亮,在支撐背板300上設置不同功率的發光組件400,以與顯示屏200的光通量進行互補,使得顯示面板270上得到亮度較強及顯示較為均勻的畫面。
[0060]以上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0061]以上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一種2D/眼鏡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換顯示模組的邊框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內框體,所述內框體包括內框主體及沿所述內框主體的邊緣彎折形成的第一折彎部;及 外框體,所述外框體設于所述內框體的外側,所述外框體包括外框主體及沿所述外框主體的邊緣彎折形成的翻邊,所述翻邊與所述第一折彎部平行設置,且所述翻邊與所述第一折彎部之間形成用于容置顯示屏的安裝槽; 其中,所述第一折彎部抵接于所述外框主體上,通過移動所述外框主體使所述翻邊相對所述第一折彎部運動,用以調整所述翻邊與所述第一折彎部之間的間距,使所述安裝槽內能夠容置不同厚度的所述顯示屏。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2D/眼鏡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換顯示模組的邊框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框主體朝向所述外框主體的一側設有第一臺階部,所述外框主體朝向所述內框主體的一側設有第二臺階部,所述第一臺階部與所述第二臺階部的設置可采用以下結構設置之一: 所述第一臺階部與所述第二臺階部抵接,所述第一臺階部沿垂直于所述顯示屏的方向上的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臺階部的長度;和 在所述第一臺階部上開設有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二臺階部上開設有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一安裝孔與所述第二安裝孔中的至少一個為多個,多個所述第一安裝孔或所述第二安裝孔沿垂直于所述顯示屏的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安裝孔與所述第二安裝孔相配合并可通過緊固件穿過所述第一安裝孔與所述第二安裝孔后,以將所述外框體與所述內框體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2D/眼鏡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換顯示模組的邊框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框主體與所述外框主體采用以下方式之一實現: 所述內框主體與所述外框主體均為一體式環狀結構; 所述內框主體與所述外框主體均由多個條形結構圍設形成環狀。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2D/眼鏡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換顯示模組的邊框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框體還包括傾斜支撐部,所述傾斜支撐部為具有一定傾斜角的折彎狀結構,所述傾斜支撐部設于所述內框主體遠離所述外框主體的一側,且與所述內框主體圍成三角形,所述傾斜支撐部遠離所述第一折彎部的一邊垂直于所述內框主體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2D/眼鏡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換顯示模組的邊框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框主體的另一邊緣彎折形成第二折彎部,所述第二折彎部與第一折彎部同向折彎設置,所述第二折彎部與所述外框主體抵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2D/眼鏡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換顯示模組的邊框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主體及所述內框主體上均設有絕緣墊,所述絕緣墊將所述內框主體與所述外框主體之間的縫隙填充,所述外框主體與所述內框主體通過所述絕緣墊絕緣。7.一種2D/眼鏡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換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邊框結構; 顯示屏,容置于所述安裝槽內,所述第一折彎部及所述翻邊分別抵接于所述顯示屏的兩側; 支撐背板,所述支撐背板設于所述內框主體遠離所述第一折彎部的一側,且與所述顯示屏平行設置;及 發光組件,設于所述支撐背板上,所述發光組件發出的光線能夠通過所述顯示屏進行顯不O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2D/眼鏡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換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框體還包括傾斜支撐部,所述傾斜支撐部為具有一定傾斜角的折彎狀結構,所述傾斜支撐部設于所述內框主體遠離所述外框主體的一側,且與所述內框主體圍成三角形,所述傾斜支撐部遠離所述第一折彎部的一邊垂直于所述內框主體設置,所述支撐背板抵接于所述傾斜支撐部垂直于所述內框主體的一邊上。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2D/眼鏡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換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屏為2D顯示屏、裸眼3D顯示屏或眼鏡式3D顯示屏。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2D/眼鏡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換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反射膜片,所述反射膜片設置于所述支撐背板上,所述發光組件發出的光線經所述反射膜片反射至所述顯示屏。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2D/眼鏡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換顯示模組及其邊框結構,包括:內框體,包括內框主體及沿內框主體的邊緣彎折形成的第一折彎部;及外框體,包括外框主體及沿外框主體的邊緣彎折形成的翻邊,翻邊與第一折彎部平行設置,且翻邊與第一折彎部之間形成用于容置顯示屏的安裝槽;其中,第一折彎部抵接于外框主體上,通過移動外框主體使翻邊相對第一折彎部運動,用以調整翻邊與第一折彎部之間的間距,使安裝槽內能夠容置不同厚度的顯示屏。上述顯示模組結構簡單,便于裝配、拆卸及元件的更換,而且不同厚度的顯示屏均能與同一邊框結構相配合使用,便于顯示模組在2D顯示屏、裸眼3D顯示屏或眼鏡式3D顯示屏之間進行切換,適應性較強。
【IPC分類】G09F9/30, H05K7/18
【公開號】CN205354540
【申請號】CN201620071761
【發明人】談寶林, 卿恩光, 巫禹, 馬驍騏, 陸敏
【申請人】深圳英倫科技有限公司, 歐洲電子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