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控制系統啟動第三氣栗、第六電磁閥和第四電磁閥以向充氣管內充氣,從而使得氣流經過給藥管進入杯罩內腔以將其中殘留的液體排出;和
[0047]I步驟:由控制系統啟動第三氣栗和第四電磁閥以釋放固定墊圈和杯罩外壁之間形成的倒“V”形夾角空腔內的負壓。
[0048]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循環給藥系統結構簡單實用,循環給藥方法簡單且由于操作,藥劑能夠被高效利用,提高了治療效果,可以實現工廠化生成,有利于臨床普及。
【附圖說明】
[0049]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方面和特征將從以下結合附圖對實施例的說明清楚呈現,其中:
[0050]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硫酸鎂濕熱敷治療乳腺炎和腮腺炎的循環給藥系統的示意圖,其中所述箭頭方向為氣體、水或藥劑的流動方向;
[0051]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硫酸鎂濕熱敷治療乳腺炎和腮腺炎的循環給藥系統的藥罩的側面剖視圖;
[0052]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硫酸鎂濕熱敷治療乳腺炎和腮腺炎的循環給藥系統的藥罩的仰視圖;
[0053]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硫酸鎂濕熱敷治療乳腺炎和腮腺炎的循環給藥系統的密封圈14.2的結構示意圖;和
[0054]圖5是圖2中A部分的放大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5]下面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性、非限制性實施例,對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硫酸鎂濕熱敷治療乳腺炎和腮腺炎的循環給藥系統進行進一步說明。
[0056]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出了一種循環給藥系統,參照圖1,該硫酸鎂濕熱敷治療乳腺炎和腮腺炎的循環給藥系統包括:外部水源7、配藥設備、藥罩、給水管4.1、回藥管4.3、排空管4.5、第一和第二水栗5.1和5.2、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電磁閥6.1、6.2、6.3和6.4以及控制系統(圖中未示出)。配藥設備通過給水管4.1與外部水源7相連通,且給水管4.1上設置有第一電磁閥6.1和第一水栗5.1;藥罩通過給藥管4.2與配藥設備相連通,且給藥管4.2上設置有第二電磁閥6.2和第二水栗5.2;藥罩通過回藥管4.3與給水管4.1相連通,且回藥管4.3上設置有第三電磁閥6.3;排空管4.5與回藥管4.3相連通,且排空管4.5上設置有第四電磁閥6.4;控制系統分別與配藥設備、第一和第二水栗、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電磁閥相連接,用以控制整個循環給藥系統的工作。
[0057]配藥設備通過給水管4.1與外部水源7相連通,從而可以將外部水源7的水引入配藥設備用以配置治療換出的藥劑。在給水管4.1上設置第一電磁閥6.1和第一水栗5.1,第一電磁閥6.1和第一水栗5.1分別與控制系統相連接,使得第一電磁閥6.1和第一水栗5.1可以在控制系統的控制下啟動和停止以控制向配藥設備中加入水的量和時間。
[0058]藥罩可以覆蓋于患處,藥罩通過給藥管4.2與配藥設備相連通,從而將配藥設備中配置的藥劑引入藥罩以對患處進行治療。給藥管4.2上設置有第二電磁閥6.2和第二水栗5.2,并且第二電磁閥6.2和第二水栗5.2分別與控制系統相連接以在控制系統的控制下啟動和停止,從而控制對患處的給藥時間和給藥速度。進一步地,藥罩通過回藥管4.3與給水管4.1相連通,并且回藥管4.3與給水管4.1的連接點相對于第一電磁閥6.1和第一水栗5.1更靠近配藥設備,從而使得藥罩內的藥劑可以回流到配藥設備以完成一個給藥循環,而回流到配藥設備內的藥劑可以再次通過給藥管4.2進入藥罩對患處進行治療,從而完成對患處的循環給藥過程。在回藥管4.3上設置第三電磁閥6.3,第三電磁閥6.3與控制系統相連接以在控制系統的控制下打開和關閉,從而控制藥劑回流時間。
[0059]排空管4.5的一端與回藥管4.3相連通、另一端與廢液存儲裝置相連通,并且排空管4.5與回藥管4.3的連接點相對于第三電磁閥6.3更靠近藥罩,用于在治療完畢后將回藥管4.3中的藥劑排出循環給藥系統。在排空管4.5上設置有第四電磁閥6.4,第四電磁閥6.4與控制系統相連接,從而控制藥劑排出循環給藥系統的時間。
[0060]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循環給藥系統中,治療用藥在配藥設備中被配置為預定濃度的藥劑,該藥劑通過給藥管4.2進入藥罩以對患處進行治療,藥罩內的藥劑通過回藥管4.3回流到配藥設備中,回流的藥劑再次進入給藥管4.2以開始下一個給藥循環,直到治療完畢。治療完畢后使用排空管4.5將該循環給藥系統中的藥劑排空。該循環給藥系統結構簡單,便于操作,并且在該系統中設置多個氣栗和電磁閥可以方便控制藥劑配置、給藥、藥劑回流和排空的時間和速度,可以精確控制治療進程。
[0061]繼續參照圖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配藥設備包括:配藥容器I和加熱裝置2,其中配藥容器I內設置有電機8、攪拌桿9和攪拌輪10。
[0062]配藥容器I分別與給水管4.1和給藥管4.2相連通,并且配藥容器I與給水管4.1的連接點高于配藥容器I與給藥管4.2的連接點,以保證給藥量。配藥容器I的頂部設置有固定桶蓋和側翻桶蓋12,用于封閉配藥容器I的頂口。側翻桶蓋12可以沿著與固定桶蓋11連接的轉軸旋轉,配藥時,打開側翻桶蓋12,將待配置的藥粉投入配藥容器I。固定桶蓋11上側設置有電機8,電機8的旋轉輸出軸與攪拌桿9相連接,攪拌桿9與位于配藥容器I底部的攪拌輪10相連接,所以攪拌輪10可以隨著電機8的旋轉轉動以將配藥容器I內的藥粉和水攪拌均勻。加熱裝置2設置于配藥容器I的下側用以對配藥容器I進行加熱,使得藥劑溫度保持在適宜人體皮膚的溫度范圍內,保證治療過程舒適。用于治療換出的藥劑在該循環給藥系統中循環,所以藥劑可以在加熱裝置2出得到多次加熱,從而避免了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藥劑溫度下降的溫度的問題。
[0063]進一步地,配藥容器I為圓柱形結構,并且配藥容器I的外壁上設置有縱向的刻度線13用以指示配藥容器I內的液體體積。給水管4.1與配藥容器I的連接點位于刻度線13最大值所在的液平面之上,以保證給水管4.1不受藥劑污染。給藥管4.2與配藥容器I的連接點位于刻度線13最大值所在的液平面之下,以保證給藥量。
[0064]繼續參照圖1,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藥罩包括藥罩杯3.1和固定墊圈3.2,并且循環給藥系統還包括第三氣栗5.3,該第三氣栗5.3的一端通過抽真空管4.4與固定墊圈3.2相連接、另一端通過充氣管4.6與給藥管4.2相連接。
[0065]藥罩杯3.1的頂部與給藥管4.2相連通用以接收從配藥容器I栗入的藥劑,并且藥罩杯3.1與回藥管4.3相連通以將藥罩杯3.1中的藥劑回流到配藥容器I中。固定墊圈3.2與藥罩杯3.1—體連接,并且固定墊圈3.2與藥罩杯3.1外壁之間形成倒“V”形夾角空腔。第三氣栗5.3的一端通過抽真空管4.4與固定墊圈3.2相連接、另一端通過充氣管4.6與給藥管
4.2相連接。抽真空管4.4與倒“V”形夾角空腔相連通,并且在抽真空管4.4上設置第五電磁閥6.5,該第五電磁閥6.5與控制系統相連接,從而可以使用第三氣栗5.3將倒“V”形夾角空腔內的空氣抽空以形成負壓狀態,使得固定墊圈3.2貼附在藥罩杯3.1和患處,達到密封的效果。第五電磁閥6.5與第三氣栗5.3之間的抽真空管4.4上設置有第一支路管,該第一支路管的末端設置有第六電磁閥6.6,使得給藥完畢后,啟動第三氣栗5.3、第四電磁閥6.4、第六電磁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