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手條結構及通信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拉手條結構及通信設備。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通信設備的數據交換速率和端口密度越來越高,通信設備的機箱內通常設置為多個平行擴展槽位,通信模塊裝配在擴展槽位內,以實現通信。其中,通信模塊通常包括電路板和承載該電路板的拉手條。
[0003]在現有技術中,如圖1至圖3所示,為了適配拉手條扳手121’的安裝,拉手條面板112’上必須開有缺口 1121’避讓扳手121’,扳手121’通過鉚釘鉚接在拉手條I’的底板上,如此在高度方向上扳手121’及鉚釘所占用的空間較多,影響拉手條I’內部單板的布局;另夕卜,由于拉手條面板112’上器件開孔113’布局密度高,嚴重削弱拉手條扳手121’附近區域強度,導致拉手條面板I’受力后容易變形。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新型結構的拉手條結構及通信設備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6]根據本公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種拉手條結構,裝配于機箱內,所述拉手條結構包括:拉手條本體,以及裝配于所述拉手條本體上的扳手組件;
[0007]其中,所述拉手條本體包括底板,連接在所述底板一端的拉手條面板;所述底板靠近所述拉手條面板一側的至少一邊角處設置有缺口 ;所述扳手組件包括覆蓋于所述缺口上方的蓋板,裝配于所述蓋板底面且位于所述缺口內的所述扳手,以及通過第一連接件固接于所述拉手條面板的第一側板。
[0008]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扳手組件還包括從所述第一側板靠近所述拉手條面板邊緣的一端向遠離所述拉手條面板一側延伸出的第二側板,其中,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分別豎立于所述蓋板上方。
[0009]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扳手組件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側板的外側面的簧片,其中,所述簧片至所述第二側板的最大距離略大于所述第二側板與對應所述機箱側壁之間的距離。
[0010]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扳手包括供施力于所述扳手的持握端、與所述蓋板連接的卡合端;所述扳手通過第二連接件貫穿設置于所述卡合端中部的連接孔裝配在所述蓋板上,所述扳手以所述第二連接件為軸轉動。
[0011]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在所述底板的厚度方向上,該扳手的底面所在平面不超出所述底板底面所在平面。
[0012]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扳手組件為兩個,分別設置在所述底板靠近所述拉手條面板一側的兩個邊角處,兩個所述邊角處分別設有所述缺口。
[0013]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種通信設備,包括機箱,以及如上述中任一項所述的拉手條結構,所述拉手條結構用于承載單板并且將所述單板裝配于所述機箱內。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出一種新型的拉手條結構及具有該拉手條結構的通信設備,該拉手條結構通過將扳手組件裝配在拉手條本體的底板及拉手條面板上以代替現有技術中扳手直接裝配在拉手條底板上表面,如此設置不僅可以提高拉手條面板的空間利用率,增加拉手條面板的端口密度,而且可以改善高密度拉手條面板的強度,同時本實用新型的扳手組件將扳手周圍進行封閉,以減少電磁泄漏。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現有技術中拉手條的一角度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現有技術中拉手條的又一角度結構不意圖;
[0017]圖3為現有技術中拉手條邊角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扳手組件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0]圖6為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拉手條本體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21]圖7為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扳手組件處的局部一角度結構示意圖;
[0022]圖8為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扳手組件處的局部又一角度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0024]在本實用新型使用的術語是僅僅出于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實用新型。在本實用新型和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的“一種”、“所述”和“該”也旨在包括多數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義。還應當理解,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和/或”是指并包含一個或多個相關聯的列出項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組合。
[0025]應當理解,盡管在本實用新型可能采用術語第一、第二等來描述各種信息,但這些信息不應限于這些術語。這些術語僅用來將同一類型的信息彼此區分開。例如,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范圍的情況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稱為第二信息,類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稱為第一信息。取決于語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詞語“如果”可以被解釋成為“在……時”或“當……時”或“響應于確定”。
[0026]如圖4至圖6所示,圖4為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扳手組件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拉手條本體的部分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拉手條結構I,裝配于機箱內,該拉手條結構I包括:拉手條本體11,以及裝配于拉手條本體11上的扳手組件12。其中,該拉手條本體11包括底板111,以及連接在底板111 一端的拉手條面板112。該底板111靠近該拉手條面板112一側的至少一邊角處設置有缺口 1111。將扳手組件12中的扳手121固定在蓋板122的底面且位于底板111的缺口 1111中,以節省拉手條結構內的空間,并利用第一側板123固定在拉手條面板112上以加強拉手條面板112強度。再由于提高拉手條面板112上的端口布局密度,而使拉手條扳手121附近區域的拉手條面板112的強度下降時,通過第一側板123貼合于拉手條面板112以提高拉手條面板112的受力強度,降低拉手條面板112因受力而出現變形的可能。另外,通過設置第二側板124位于拉手條結構I的側面,可以改善現有拉手條結構的兩側高頻電磁泄漏的問題。
[0027]如圖4至圖8所示,優選地,該拉手條面板112由底板111向上彎折所形成,該拉手條面板112與底板111所呈角度在90度左右。在本實用新型中,拉手條結構I具有兩個扳手組件12,分別設置在底板111靠近拉手條面板112 —側的兩個邊角處,兩個邊角處分別設有缺口 1111,如此可以將扳手121分別裝配在拉手條結構I的兩側,更加方便于使用者操作進行將該拉手條結構I裝配于機箱內或者從機箱內將拉手條結構I取出,同時也可以提升拉手條結構I與機箱的緊固效果。
[0028]具體地,該扳手組件12包括覆蓋于缺口 1111上方的蓋板122,裝配于蓋板122底面且位于缺口 1111內的扳手121,以及通過第一連接件126固接于拉手條面板的第一側板123,以及從第一側板123靠近拉手條面板112邊緣一端向遠離拉手條面板112 —側延伸出的第二側板124,其中,第一側板123和第二側板124分別豎立于蓋板122上方,從而可以使第一側板123固定在拉手條面板112,第二側板124起到抵擋在拉手條結構I側面的效果。詳細地,在高度方向上,第二側板124的尺寸與拉手條結構I相適配,以使該第二側板124遮蔽于拉手條結構I中拉手條面板112所在一端的側面。其中,該第二側板124與拉手條結構I相適配包括該第二側板124的尺寸與拉手條結構I的在高度方向上尺寸相等的情況,或者該第二側板124與拉手條結構I的部分殼體相互搭接的情況。在拉手條結構I裝配于機箱內后,該第二側板124遮蔽于拉手條結構I拉手條面板112所在一端的兩側面,如此設置以避免高頻電磁從拉手條結構I與機箱連接處兩側的間隙泄露出。
[0029]其中,第一側板123貼合固定在拉手條面板112內側以起到對拉手條面板112加強作用,從而在拉手條面板112上可以布局更多的端口器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