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醫用鑷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醫用鑷子。
【背景技術】
[0002]醫用鑷子作為外科醫療機械,在醫療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現有的醫用鑷子使用不方便,不可以快速地恢復到原狀,從而不能盡快的夾持下一物體,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效果,夾持不穩固,增加了工作失誤帶來的誤操作,增長醫療事故發生的概率,危機了患者的身體安全,降低了醫院的運行效率。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醫用鑷子。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種醫用鑷子,所述醫用鑷子包括第一旋轉桿、第二旋轉桿、位于所述第一旋轉桿及所述第二旋轉桿之間的定位裝置、位于所述定位裝置上方的彈性板及位于所述彈性板上方的夾持裝置,所述第一旋轉桿包括第一下端部、位于所述第一下端部右側的第一豎桿及位于所述第一下端部上方的第一上端部,所述第二旋轉桿包括第二上端部、位于所述第二上端部上的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二上端部下方的第二下端部及位于所述第二下端部左側的第二豎桿,所述定位裝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上端部上端的第一彈簧、位于所述第二上端部右側的第一固定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塊右側的第一定位桿、設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桿上的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內部的第二彈簧、位于所述第二彈簧右側的第二定位桿、設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桿右端的第二凹槽及第二固定塊,所述夾持裝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上端部與所述第一上端部上端的夾持桿、位于所述彈性板上方的轉軸、位于所述夾持桿內部的第三彈簧、位于所述夾持桿上表面的夾持頭及位于所述夾持桿外部的固定架。
[0007]所述第一下端部呈半圓環狀,所述第一豎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豎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一下端部的下端與所述第一豎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上端部呈彎曲狀,所述第一上端部下端與所述第一下端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豎桿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一上端部固定連接。
[0008]所述第二上端部呈彎曲狀,所述第一上端部穿過所述第一通孔且與所述第二上端部軸轉連接。
[0009]所述第二下端部呈半圓環狀,所述第二下端部上端與所述第二上端部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豎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二豎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二豎桿上表面與所述第二上端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下端部的下端與所述第二豎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
[0010]所述第一彈簧豎直放置,所述第一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第二上端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塊呈水平狀,所述第一固定塊與所述第二上端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位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定位桿左端與所述第一固定塊軸轉連接,所述第一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一定位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11]所述第二彈簧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彈簧左端與所述第一定位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定位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二定位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彈簧的右端與所述第二定位桿的左端固定連接。
[0012]所述第二固定塊的右端與所述第一上端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塊的左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且與所述第二定位桿軸轉連接。
[0013]所述彈性板左端與所述第二上端部固定連接,所述彈性板右端與所述第一上端部固定連接。
[0014]所述夾持桿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二上端部的上端與位于左側的所述夾持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上端部的上端與位于右側的夾持桿固定連接,所述夾持桿的上端呈豎直狀,所述夾持桿下端呈傾斜狀。
[0015]所述轉軸呈圓柱體,所述轉軸水平放置,所述夾持桿的下端與所述轉軸的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左右兩端分別與位于左右兩側的所述夾持桿固定連接。
[0016]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0017]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夾持穩固,并且在多重彈性結構的作用下可以快速的恢復到原狀,從而盡快的夾持下一物體,提高了醫護人員的工作效果,并且結構穩固,減少工作失誤帶來的誤操作,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保證了患者的身體安全,提高了醫院的運行效率。
【附圖說明】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醫用鑷子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0019]圖1為本發明醫用鑷子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如圖1所示,本發明醫用鑷子包括第一旋轉桿1、位于所述第一旋轉桿對稱一側的第二旋轉桿2、位于所述第一旋轉桿及所述第二旋轉桿之間的定位裝置3、位于所述定位裝置上方的彈性板4及位于所述彈性板上方的夾持裝置5。
[0021]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旋轉桿I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旋轉桿I下面部分的第一下端部11、位于所述第一下端部11右側的第一豎桿12及位于所述第一下端部11上表面的第一上端部13,所述第一下端部11呈半圓環狀,所述第一下端部11用于固定使用者的手指,所述第一豎桿12呈長方體,所述第一豎桿12豎直放置,所述第一下端部11的下端與所述第一豎桿12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上端13部呈彎曲狀,所述第一上端部13下端與所述第一下端部1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豎桿12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一上端部13固定連接。
[0022]如圖1所示,所述第二旋轉桿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上端部13左側的第二上端部21、位于所述第二上端部21上的第一通孔211、位于所述第二上端部21下表面的第二下端部22及位于所述第二下端部22左側的第二豎桿23,所述第二上端部21呈彎曲狀,所述第二上端部21位于所述第一上端部13的左側,所述第一通孔211設在所述第二上端部21上,所述第一上端部13穿過所述第一通孔211且與所述第二上端部21軸轉連接,使得所述第一旋轉桿I與所述第二旋轉桿2可以相對旋轉,所述第二下端部22呈半圓環狀,所述第二下端部22上端與所述第二上端部21的下端固定連接,用于固定使用者的手指,所述第二豎桿23呈長方體,所述第二豎桿23豎直放置,所述第二豎桿23上表面與所述第二上端部2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下端部22的下端與所述第二豎桿23的右表面固定連接。
[0023]如圖1所示,所述定位裝置3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上端部21上端的第一彈簧31、位于所述第二上端部21右側的第一固定塊3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塊32右側的第一定位桿33、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桿33上的第一凹槽331、位于所述第一凹槽331內部的第二彈簧34、位于所述第二彈簧34右側的第二定位桿35、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桿35右端的第二凹槽351及位于所述第二凹槽351及所述第一上端部13之間的第二固定塊36,所述定位裝置3位于所述第一上端部13與所述第二上端部21之間,所述第一彈簧31豎直放置,所述第一彈簧31下端與所述第二上端部2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塊32呈水平狀,所述第一固定塊32與所述第二上端部2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位桿33呈長方體,所述第一定位桿33左端與所述第一固定塊32軸轉連接,使得所述第一固定塊32與所述第一定位桿33可以相對旋轉,所述第一凹槽331呈長方體狀,所述第一凹槽331設在所述第一定位桿33右表面,所述第一凹槽331自所述第一定位桿33的右表面向左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彈簧31的上端與所述第一定位桿33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34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彈簧34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桿331中,所述第二彈簧34左端與所述第一定位桿33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定位桿35呈長方體,所述第二定位桿35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定位桿35左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桿331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