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糟培養天麻蜜環菌生產種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微生物的培養方法,具體涉及一種酒糟培養天麻蜜環菌生產種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天麻(Gastrodia elata)是我國傳統名貴中藥材,為蘭科Orchid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肥厚,無綠葉,不能像一般綠色植物一樣通過根吸收土壤中的營養,也不能通過光合作用合成自身所需要的物質,在其生長過程中,必需通過一種真菌一蜜環菌(Armillaria mellea)為其提供營養。
[0003]蜜環菌屬于擔子菌綱、傘菌目、真菌屬的一種兼性寄生真菌,常生于枯木或木粧上,對木質素和纖維素有較強的分解力,其菌絲和菌索可與天麻塊莖結合,為天麻提供生長所需要的營養。
[0004]蜜環菌以菌絲形式侵入天麻皮層細胞,一旦侵入,菌絲即被溶解、消化,其同化產物參與天麻的生物合成過程,通過天麻維管組織,為其生長提供營養。蜜環菌侵染天麻營養繁殖莖后利用菌絲結、菌絲流及大型細胞構成天麻生長期的營養補給線。
[0005]種植天麻,可采用“三下窩”(菌材、蜜環菌、天麻種一起播種)或事先培養菌材兩種方式,在目前的生產中,以事先培養菌材的方式居多。但無論以那種方式種植天麻,均需要培養蜜環菌栽培種,即天麻栽培中直接用于生產的菌種;在天麻栽培過程中,蜜環菌生產種直接用于菌棒、菌枝的培養。
[0006]蜜環菌菌棒、菌枝的培養在天麻栽培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優良的蜜環菌菌棒(枝)是天麻生產獲取高產、優質生產效果的重要保障。早期的天麻栽培是通過采挖野生的生長有蜜環菌的樹粧或樹棒接種新鮮雜木樹樹棒(枝)的方法來獲取天麻栽培的材料,該法因受菌種數量的限制,難于開展大規模的天麻栽培,且野生蜜環菌菌種質量參差不齊,高產、優質的生產效果難于得到保障。隨著微生物純培養技術的應用,人們通過野生蜜環菌分離獲得純培養菌株,經過擴繁后獲得大量的純菌種,大規模純菌種的生產可為規模化天麻種植中菌材培養提供菌種來源。通過蜜環菌菌株篩選、定向培育并定期進行復壯培養,可獲得并保持優良生產性能的菌株,保障天麻優質、高產、穩產的生產效果。
[0007]可直接用于菌材培養的蜜環菌純菌種稱為生產種或栽培種,它是通過初級菌種(母種)擴繁至二級菌種(原種),再經過一次擴繁獲得的菌種,最初的蜜環菌生產種是以雜木肩為主料,再添加一定量的米糠或麥麩、玉米粉等材料按食用菌常規生產種制作方法制作而成,因雜木肩為主料制作的菌種菌絲長勢弱、不致密,在菌材培養中不耐高溫、高濕等環境,接種后菌種很容易死亡,成功接種率低,沒有實用價值。隨著天麻栽培及蜜環菌菌種制作技術的發展,蜜環菌生產種質量獲得了較大的改善,當前大規模生產中一般以小的雜木短樹棍為主要原料通過裝瓶、滅菌、接種并通過一定時間的培養,待菌絲長滿瓶后作為生產種使用。現有的雜木短樹棍蜜環菌生產種制作技術存在以下缺點:(I)由于菌種的大規模生產需要大量的雜木材料,對森林和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破壞作用;(2)因樹棍棱角尖銳,不能用塑料菌袋作容器物,必需以罐頭瓶、玻璃或聚乙(丙)烯專用菌種瓶作為盛裝容器,罐頭瓶或菌種瓶成本過高;(3)該技術需要砍材、斷料,在裝瓶過程中需要通過手工而不能進行機械化操作,勞動力成本高;(4)材料裝瓶后需要灌水,滅菌過程中因氣流運動容易沖翻料瓶,且瓶內水在高溫條件下容易膨脹溢出,容易將封口紙沖破,影響了制瓶成功率,再加上水溢出后,有機質粘附在瓶口外壁,在后期培養過程中雜菌污染率高;(5)瓶裝菌種單瓶菌種量少,且菌棍作為獨立的接種單元,接種點位小,每平方米菌材用種量相對較大,常規每平米菌材培養需4-6瓶菌種,每瓶菌種市場價2.5元左右,因此,每平米需要10-15元的菌種,價格過高。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的目的要解決和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及缺點,提供一種以酒糟為主要原料制作培養天麻蜜環菌生產種的方法,該方法采用酒糟顆粒為培養料,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并且提高了蜜環菌菌種生產成品率及蜜環菌生長速度。
[0009]本發明為酒糟培養天麻蜜環菌生產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配料:按重量份配比稱取原料:酒糟顆粒55?75份、米糠或麥麩23?43份、石膏I份、鹿糖I份;
(2)拌料:先將組分中的蔗糖和石膏充分混勻溶于水,再轉入酒糟中,充分混拌至勻,最后加入米糠,混勻后加入水至培養料中含水量達60%?80%,拌勻;或者直接將各組分混合攪拌至勻后加入水,加水至培養料中含水量達60%?80%,拌勻;
(3)裝袋:將拌勻后的培養料裝入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的料袋中;
(4)滅菌:將料袋置于101kPa 121°C保持1.5小時;或者常壓下溫度100-105°(:下保持10-12小時;
(5)接種:從原種瓶里挖取指甲蓋大小蜜環菌菌種塊轉入料袋內;
(6)培養:將接種后的料袋轉移到避光的培養室于22?25°C溫度條件下培養至蜜環菌菌索長滿料袋后即可。
[0010]優選,步驟(I)中所述玉米酒糟和高粱酒糟均為新鮮無霉變的酒糟,酒糟可適當敞開揮發5-6 h,使其酒味降低。
[0011]步驟(I)中優選,干原料的重量份配比為:玉米/高粱酒糟64?75份、米糠23?34份、蔗糖I份、石膏I份。最佳優選,步驟(I)中原料的重量份配比為:玉米酒糟70份、米糠28份、蔗糖I份、石膏I份;高粱酒糟60份、米糠38份、蔗糖I份、石膏I份。
[0012]步驟(3)的優選,料袋在袋口上還套有套環撐開袋口。
[0013]步驟(2)中優選的加水量為加入水至培養料中含水量達68%?72%。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高廢料利用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成品率,并且避免了使用大量木質材料,從而保護了森林和生態環境。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提供本發明的酒糟培養天麻蜜環菌生產種的方法一些具體實施例,以助于進一步理解本發明,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僅于這些實施例。以下實施例所用的酒糟是玉米或高粱釀酒后產生的酒糟,鋪開冷卻3-5 ho
[0016]實施例1玉米酒糟蜜環菌生產種的制作方法
(I)稱料:按重量份配比取如下原料:玉米酒糟70份、米糠28份、蔗糖I份、石膏I份,所述酒糟和米糠新鮮無霉變。
[0017](2)拌料:先將組分中的玉米酒糟和米糠充分混勻,再澆入蔗糖石膏水,充分混拌至勻,最后加入自來水至培養料中使其含水量達80%,拌勻后放置2 h0
[0018](3)裝袋:將拌勻并悶放2 h后的培養料裝入12 cmX 25 cm聚乙烯或聚丙烯折角袋中,邊裝邊壓,至緊實,松緊需均勻,料裝至菌袋2/3長即可,然后在培養料中插入一根直徑為2 cm的圓柱狀打孔棒,最后在菌袋口部套上套環支撐,并蓋上海綿透氣蓋。
[0019](4)滅菌:將料袋置于高壓滅菌鍋內,121°C 101 kPa下保持1.5小時;滅菌后自然冷卻至室溫。
[0020](5)接種:于超凈工作臺或經殺菌后的接種箱內接種,接種前用75%消毒酒精擦拭手、接種針,再將接種針置于酒精燈火焰上灼燒,冷卻后先用接種針挑出打孔棒,再從原種瓶里挑取指甲蓋大小的蜜環菌菌種塊轉入料袋內。
[0021](6)培養:將接種后的料袋轉移到避光的培養室于25°C溫度條件下培養至蜜環菌菌索長滿料袋后即可。
[0022]結果描述:接種后7天可見新生菌索從原種塊長出,10天左右即能長入培養料內,隨后在菌索周圍生長出白色菌絲,菌索密集,初期呈白色,35天以后先期生長的菌索外表逐漸變為黃白色,菌索韌。30天左右蜜環菌菌索即長滿整個料袋。
[0023]實施例2高粱酒糟蜜環菌生產種的制作方法
(I)稱料:按重量份配比取如下原料:酒糟顆粒60份、麥麩38份、蔗糖I份、石膏I份;所述高粱酒糟為剛用高粱釀完酒后產出的酒糟,酒糟和米糠均新鮮無霉變。
[0024](2)拌料:將各組分轉入攪拌機中,開機攪拌,至勻后加入水,加水量為至培養料中含水量達75%,拌勻。
[0025](3)裝袋:將拌勻后的培養料用手工或裝袋機裝入12 cmX25 cm聚乙烯或聚丙烯折角袋中,手工裝料邊裝邊壓,至緊實,松緊需均勻,料裝至菌袋2/3長即可,然后在培養料中插入一根圓柱形打孔棒,最后在料袋口部套上套環以撐開袋口,并蓋上無棉蓋。
[0026](4)滅菌:將料袋置于高壓滅菌鍋內,121 0C 101 kPa下保持1.5小時;滅菌后自然冷卻至室溫。
[0027](5)接種:于超凈工作臺或經殺菌后的接種箱內接種,接種前用75%消毒酒精擦拭手、接種針,再將接種針置于酒精燈火焰上灼燒,冷卻后挑出打孔棒,并從原種瓶里挖取2塊蜜環菌菌種塊轉入料袋內,一塊置于料袋中下部(即料袋1/3部位),一塊置于料袋中部(即料袋1/2部位)。
[0028](6)培養:將接種后的料袋轉移到避光的培養室于24?26°C溫度條件下培養至蜜環菌菌索長滿料袋后即可。
[0029]結果描述:接種7天后,新生蜜環菌菌索長入培養料內,菌索長至料內后迅速多級分叉,致密,色白,后期呈黃白色。35天左右菌索即長滿料袋。
[0030]實施例3玉米酒糟蜜環菌生產種的制作方法
(I)稱料:按重量份配比取如下原料:玉米酒糟65份、米糠32份、蔗糖2份、石膏I份;所述酒糟和米糠新鮮無霉變。
[0031](2)拌料:將各組分轉入攪拌機中,開機攪拌,至勻后加入水,加水量為至培養料中含水量達72%,拌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