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光澤檢測的運料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子產品或電子設備工件的輸運,尤其涉及一種工件光澤檢測的運料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表面光澤度是指通過數值表示的測量的表面光澤度數。光澤度是在一組幾何規定條件下對材料表面反射光的能力進行評價的物理量。因此,它表述的是具有方向選擇的反射性質,主要取決于光源照明和觀察的角度,儀器測量通常采用20°、60°或85°等角度照明和檢出信號。不同的應用領域使用不同角度測量的儀器。
[0003]但是現有的光澤度檢測裝置通常是接觸式的,而接觸式的測量往往有劃傷被測物表面的風險。進行非接觸式測量能避免劃傷測量物體,但當被測物發生了變形或裝夾偏位時,反射的光線則會偏出收光孔而影響檢測結果,甚至測量不到光澤度值。
[0004]因此,本公司申請了中國專利,其申請號為:201310749514.2,發明名稱為:非接觸式光澤度儀,能夠實現對產品光澤度進行非接觸式的檢測,但是對于形狀似筆記本電腦的產品,需要對其上表面和側面均進行光澤度檢測,現有的檢測裝置通常是只能對一個表面進行檢測,需要兩臺不同的檢測設備才能完成檢測,不僅繁瑣而且可靠性不高。
[0005]在對同一個產品進行多點檢測過程工序復雜,步驟繁復,在檢測前需要將產品送入檢測區、并進行精確定位和運離檢測區,上述過程均需要實現自動化。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工件光澤檢測的運料裝置。
[0007]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工件光澤檢測的運料裝置,依次設置上料區、檢測區和下料區,所述運料裝置包括:位于上料區的第一動軌和第二動軌以及位于下料區的第三動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動軌的一端能夠移動的與所述第三動軌的一端在所述檢測區內相互交錯設置,所述第二動軌靠近所述檢測區一端能夠運動到所述檢測區內。
[0008]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動軌和所述第二動軌在遠離檢測區一端能夠交錯設置。
[0009]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三個動軌的上表面高度從上到下依次為第二動軌、第一動軌和第三動軌。
[0010]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動軌、所述第二動軌和所述第三動軌均設有兩條平行對稱的軌道。
[0011]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動軌的每條軌道均設在對應的滑座上,兩所述軌道均由無桿氣缸驅動同步移動。
[0012]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動軌的每條軌道均為齒輪和齒條配合的結構,工件座的底部轉軸連接兩所述齒輪,并分別在兩所述齒條上嚙合運動,兩所述齒輪由電機驅動同步旋轉。
[0013]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三動軌的每條軌道均為帶輪驅動的同步帶結構,兩帶輪均由電機驅動同步旋轉。
[0014]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兩所述軌道遠離所述檢測區一端共同設有料盤座。
[0015]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動軌、所述第二動軌和所述第三動軌均平行設置。
[0016]本發明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交錯設置的第一動軌和第三動軌能夠有助于實現兩者之間的料盤交接;三個動軌的上表面高度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助于料盤轉移到第三動軌上;三種動軌均采用并行的兩條軌道,有助于料盤和工件的平穩運動。
【附圖說明】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18]圖1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圖一;
圖2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4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的第一動軌和第二動軌立體結構圖;
圖5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的第一動軌和第二動軌工作原理圖一;
圖6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的第一動軌和第二動軌工作原理圖二;
圖中:1、上料區,2、檢測區,3、下料區,4、第一動軌,5、無桿氣缸,6、第二動軌,7、齒輪,8、齒條,9、第三動軌,10、同步帶,11、光澤模組,12、檢測器,13、移位氣缸,14、水平定位裝置,15、夾塊,16、氣缸,17、電機,18、豎直定位裝置,19、頂桿,20、真空吸盤,21、料盤,22、通孔,23、工件,24、檢測點,25、掃碼器,26、噴碼器,27、罩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現在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0020]如圖1-6所示,一種工件光澤檢測的運料裝置,依次設置上料區1、檢測區2和下料區3,運料裝置包括:位于上料區I的第一動軌4和第二動軌6以及位于下料區的第三動軌9,第一動軌4的一端能夠移動的與第三動軌9的一端在檢測區2內相互交錯設置,第二動軌6靠近檢測區2 —端能夠運動到檢測區2內。
[0021]第一動軌4和第二動軌6在遠離檢測區2 —端能夠交錯設置。交錯設置的第一動軌4和第三動軌9能夠有助于實現兩者之間的料盤21交接。
[0022]三個動軌的上表面高度從上到下依次為第二動軌6、第一動軌4和第三動軌9。此種排布有助于料盤21轉移到第三動軌9上。
[0023]第一動軌4、第二動軌6和第三動軌9均設有兩條平行對稱的軌道。
[0024]第一動軌4的每條軌道均設在對應的滑座上,兩軌道均由無桿氣缸5驅動同步移動。
[0025]第二動軌6的每條軌道均為齒輪7和齒條8配合的結構,工件座的底部轉軸連接兩齒輪7,并分別在兩齒條8上嚙合運動,兩齒輪7由電機17驅動同步旋轉。
[0026]第三動軌9的每條軌道均為帶輪驅動的同步帶10結構,兩帶輪均由電機17驅動同步旋轉。
[0027]第一動軌4、第二動軌6和第三動軌9均平行設置,此種技術方案有助于料盤21和工件23的穩定運動。
[0028]一種工件外觀光澤檢測設備,依次設置的上料區1、檢測區2和下料區3,上料區I設有的第一動軌4和第二動軌6能夠分別將料盤21和工件23運送到檢測區2,下料區3設有的第三動軌9能夠將料盤21和工件23 —同運離檢測區2,第一動軌4的一端與第三動軌9的一端在檢測區2相互交錯設置,檢測區2設有光澤模組11和工件23定位裝置。
[0029]工件23定位裝置包括分別能夠對工件23的水平位置和豎直位置進行定位的水平定位裝置14和豎直定位裝置18。上述兩定位裝置配合使用能在立體的空間內將工件23定位在一個確定的精確位置,此位置為檢測器12進行檢測工作的最佳位置。
[0030]料盤21上設有與豎直定位裝置18對應的通孔22,豎直定位裝置18上的頂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