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橡膠自粘密封膠條。
背景技術:
在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通常會設置變形縫、沉降縫或施工縫,以及防止熱脹冷縮等物理變化損壞混凝土主體結構,為防止水通過這些變形縫、沉降縫或施工縫滲透到防水結構中,需要在施工過程中使用密封條,以達到防水的目的。
鋼板止水帶整體剛性,施工方便,但由于鋼板整體呈剛性,與混凝土之間容易形成較寬的收縮縫,易導致工程漏水,隨著工程時間推移,鋼板可能會生銹,造成水滲漏。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橡膠自粘密封膠條。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防水效果差、防水效果不持久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橡膠自粘密封膠條。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橡膠自粘密封膠條,其橫切面為層結構,第一層為高分子片材基層,高分子片材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乙烯辛烯、乙丙橡膠、聚氯乙烯或氯化聚乙烯中的一種或幾種;第二層是在基層的單面或雙面涂覆的自粘膠層,自粘膠層是由丁基橡膠、丁苯橡膠、SBS或SIS一種或幾種為原料制備而成的;第三層是在自粘膠層上涂覆的隔離保護層,隔離保護層為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隔離膜、聚乙烯隔離膜或燒結砂隔離膜中的一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層采用厚度均一高分子片材為自粘型橡塑止水帶基材,保證了可以采用簡單、有效、穩定的工藝,連續生產止水帶基材片材,可以有效的減少施工過程中搭接邊。
如果高分子片材選擇聚乙烯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乙烯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重量比為8:2;如果高分子片材選擇聚乙烯與聚乙烯辛烯,聚乙烯與聚乙烯辛烯塑料重量比為7:3。
所述橡膠自粘密封條高分子片材基層可以通過力矩中心收卷方式,收直徑為200-1000mm卷材,而后通過放卷裝置將卷材展開,在橡膠自粘密封條基材片材單面或雙面涂覆自粘膠層;或者橡膠自粘密封條基層片材成型后,不經收卷,直接同止水帶涂膠生產線連接,橡膠自粘密封條基材通過儲料架、糾偏裝置,涂覆自粘膠。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粘橡膠密封條涂覆第二層自粘膠層,第二層是在基層的單面或雙面涂覆的自粘膠層,自粘膠層是由丁基橡膠、丁苯橡膠、SBS或SIS一種或幾種為原料輔以增粘劑、抗氧劑、偶聯劑、填充油等輔料制備而成的,第二層自粘膠層可以使自粘橡膠密封條能和混凝土緊密粘合,達到滿粘效果,達到皮膚式防水。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層的隔離保護層可有效避免自粘膠層相互粘結,方便施工,尤其是燒結砂,能夠更加有效的增加自粘膠層同混凝土的接觸面積、結合強度,實現皮膚式防水,提高防水效率。
優選地,膠條為長條形,寬度為50-600mm。
優選地,第一層基層的厚度為2-5mm。
優選地,第二層自粘膠層的厚度為0.5-4.5mm。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橡膠自粘密封膠條,其橫切面為層結構,跟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橡膠自粘密封膠條存在以下優點:(一)第一層采用厚度均一高分子片材為自粘型橡塑止水帶基材,保證了可以采用簡單、有效、穩定的工藝,連續生產止水帶基材片材,可以有效的減少施工過程中搭接邊;(二)第二層自粘膠層,使自粘橡膠密封條能和混凝土緊密粘合,達到滿粘效果,達到皮膚式防水;(三)第三層的隔離保護層可有效避免自粘膠層相互粘結,方便施工,尤其是燒結砂,能夠更加有效的增加自粘膠層同混凝土的接觸面積、結合強度,實現皮膚式防水,提高防水效率;(四)自粘橡膠密封條為環保高分子材料制成,無毒,耐老化,抗紫外線性能優異,有效提高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橡膠自粘密封膠條的層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橡膠自粘密封膠條的層結構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橡膠自粘密封膠條,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借鑒本文內容,適當改進工藝參數實現。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所有類似的替換和改動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它們都被視為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當中。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應用已經通過較佳實施例進行了描述,相關人員明顯能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內容、精神和范圍內對本文所述的方法和應用進行改動或適當變更與組合,來實現和應用本實用新型技術。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橡膠自粘密封膠條,其橫切面為層結構,第一層1為高分子片材基層,高分子片材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乙烯辛烯、乙丙橡膠、聚氯乙烯或氯化聚乙烯中的一種或幾種;第二層2是在基層的單面(如圖1)或雙面(如圖2)涂覆的自粘膠層,自粘膠層是由丁基橡膠、丁苯橡膠、SBS或SIS一種或幾種為原料制備而成的;第三層3是在自粘膠層上涂覆的隔離保護層,隔離保護層為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隔離膜、聚乙烯隔離膜或燒結砂隔離膜中的一種。
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膠條為長條形,寬度為50-600mm。
在另外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中,第一層1基層的厚度為2-5mm;第二層2自粘膠層的厚度為0.5-4.5mm。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