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反射膜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如今,科技進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液晶顯示設備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液晶顯示產品走進我們生活中。從手機到電腦顯示器,從掌上電腦到平板電視。無處沒有液晶顯示技術的身影。液晶是一種介于固態與液態之間的物質,本身是不能發光的,必須要借助背光源才能達到顯示的功能。背光源是液晶顯示的重要組成,背光源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lcd顯像質量,因此降低背光模組厚度,提高背光顯示效果對于降低液晶顯示的厚度、成本,提高液晶顯示器的顯示效果至關重要。
液晶顯示器的背光模組主要組成為背光源;導光板(或者擴散板);反射膜、擴散膜、增亮膜等光學膜片等,具有亮度高,壽命長、發光均勻等特點。目前主要有el、ccfl及led三種背光源類型,依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則分為側光式和直下式。
側光式ledtv的厚度較薄,使用的led晶粒數量比較少,透過導光板的方式把光送到畫面,但是這會造成這種ledtv的四周邊緣畫面亮度,比屏幕中央要亮,屏幕的邊緣區域會比畫面中間的溫度高,而直下式是把led晶粒均勻地配置在液晶面板的后方當作發光源,能夠分別設置不同的背光源模塊權責區域,讓這些區域能夠獨立調整明暗度,使背光可以均勻傳達到整個屏幕,畫面細節更細膩逼真。
由于直下式背光源的厚度過大,為了降低厚度,并且有效地混光、混色,不產生光斑(mura)需要綜合考慮光源功率的選擇、需求的混光距離、不同光學膜片的選取以及二次透鏡光束角度的設計來達到理想的均勻性及合理的亮度值。如何提高反射膜的光學性能,提高反射率,減少光損耗,從而使得從光源發出的光線能被最大程度利用,對于現在直下式超薄背光模組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現有技術中的各種反射膜其光擴散效果都尚待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反射膜光擴散率不足的缺點,本發明提供一種混光效果更好的反射膜,并提供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混光效果更好的反射膜,包括具有微泡的芯層,所述芯層的兩面均復合有光擴散層;
所述的光擴散層由下列組分組成:
經偶聯劑改性的硅藻土顆粒:5-15質量份;
光擴散粒子:5-15質量份;
聚酯:70-80質量份。
優選的,所述硅藻土顆粒的粒徑為5-15μm。
優選的,硅藻土顆粒的改性方法為:硅藻土和偶聯劑在無水乙醇或者丁酮中混合,其中偶聯劑采用硅烷偶聯劑或鋁酸酯偶聯劑或鋯酸酯偶聯劑,再采用超聲波振蕩使偶聯劑與硅藻土顆粒充分混合發生偶聯反應,從而對硅藻土顆粒進行改性;其中,偶聯劑的用量為硅藻土質量的1%-3%。
優選的,所述的光擴散粒子為tio2粒子或zno粒子或zns粒子。
優選的,所述光擴散粒子的粒徑為3~10μm。
優選的,所述的聚酯為pet。
上述混光效果更好的反射膜的制備方法,首先進行芯層料的配料:在芯層材料切片中均勻混合微米級顆粒狀無機成核劑,或者在芯層材料切片內均勻混合化學發泡劑及納米級顆粒狀無機填料;
按照配比將經偶聯劑改性的硅藻土顆粒、光擴散粒子、聚酯切片熔融混合擠出造粒,與芯層料在三層擠出夾頭擠出流延,再雙向拉伸,冷卻后形成上述反射膜。
優選的,所述的芯層材料切片為pet切片。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了具有多孔結構的硅藻土顆粒,利用硅藻土顆粒表面具有孔隙度大、吸收性強、化學性質穩定、耐磨、耐熱等特點,能為反射膜的表層提供優異的表面性能,提高表面粗糙度,降低表面光澤度,增加光的反射,散射次數,從而將背光源的光線均勻高效的反射到顯示器正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反射膜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參照圖1,一種混光效果更好的反射膜,包括具有微泡1的pet芯層2,所述pet芯層2的兩面均復合有光擴散層3。
所述的光擴散層由下列組分組成:
經偶聯劑改性的硅藻土顆粒:7質量份;
光擴散粒子:8質量份;
pet:75質量份。
其中,所述硅藻土顆粒4的粒徑控制在5-15μm之間(包括5μm和10μm),硅藻土顆粒的改性方法為:硅藻土和偶聯劑在無水乙醇或者丁酮中混合,其中偶聯劑采用硅烷偶聯劑或鋁酸酯偶聯劑或鋯酸酯偶聯劑,偶聯劑的用量為硅藻土質量的2%,再采用超聲波振蕩使偶聯劑與硅藻土顆粒充分混合發生偶聯反應,從而對硅藻土顆粒進行改性,得到改性的硅藻土顆粒。
其中,所述的光擴散粒子5選用tio2粒子或zno粒子或zns粒子,所述光擴散粒子的粒徑控制在3~10μm之間(包括3μm和10μm)。
實施例二
所述的光擴散層由下列組分組成:
經偶聯劑改性的硅藻土顆粒:15質量份;
光擴散粒子:13質量份;
pet:70質量份。
偶聯劑的用量為硅藻土質量的2.1%。
其余實施方式與實施例一相同。
實施例三
所述的光擴散層由下列組分組成:
經偶聯劑改性的硅藻土顆粒:5質量份;
光擴散粒子:11質量份;
pet:80質量份。
偶聯劑的用量為硅藻土質量的1.5%。
其余實施方式與實施例一相同。
實施例四
所述的光擴散層由下列組分組成:
經偶聯劑改性的硅藻土顆粒:10質量份;
光擴散粒子:15質量份;
pet:76質量份。
偶聯劑的用量為硅藻土質量的3%。
其余實施方式與實施例一相同。
實施例五
所述的光擴散層由下列組分組成:
經偶聯劑改性的硅藻土顆粒:12質量份;
光擴散粒子:5質量份;
pet:78質量份。
偶聯劑的用量為硅藻土質量的1%。
其余實施方式與實施例一相同。
實施例六
所述的光擴散層由下列組分組成:
經偶聯劑改性的硅藻土顆粒:13質量份;
光擴散粒子:14質量份;
pet:72質量份。
偶聯劑的用量為硅藻土質量的2.5%。
其余實施方式與實施例一相同。
實施例七
上述混光效果更好的反射膜的制備方法,首先進行芯層料的配料:在芯層材料切片(pet切片)中均勻混合微米級顆粒狀無機成核劑,在加熱過程中圍繞所述的微米級顆粒狀無機成核劑形成球晶顆粒,再通過拉伸在光學膜片內部的球晶顆粒和非晶體之間被拉開形成所述的微泡。或者在芯層材料切片(pet切片)內均勻混合化學發泡劑及納米級顆粒狀無機填料,所述的化學發泡劑以球形的狀態將所述的納米級顆粒狀無機填料包裹,在發泡條件下以所述的納米級顆粒狀無機填料為中心發泡并經過拉伸后形成所述的微泡。這是現有技術中芯層內形成微泡的常用技術手段。
按照配比將經偶聯劑改性的硅藻土顆粒、光擴散粒子、聚酯切片熔融混合擠出造粒,與芯層料在三層擠出夾頭擠出流延,再雙向拉伸,冷卻后即形成上述反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