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織物面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復合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面料就是用來制作服裝的材料,當前對于人體穿衣的保暖原則是采用三層穿著的方法,來分別實現三種最主要的影響保暖效果的功能。簡單來說,就是內層吸濕排汗、中層速干、外層防風。這個原理也很容易理解,人體表面產生的汗水會吸走熱量,并產生不舒適感,所以最內層貼身的衣服必須要能夠快速吸走濕氣,在產生汗水的時候要能夠快速排走汗液,而中層的衣服則要能夠避免濕氣長期逗留,并且具備一定保暖功能,至于最外層的衣物層則是要能夠具有明顯的防風效果,單向隔離,并且確保熱量不流失。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品位的日益提高,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展,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被大量應用到衣服面料上,因而出現了抗菌防螨、吸熱保溫、抗紫外線、防水防靜電、吸汗透濕、耐火阻燃等形形色色的功能性服裝面料。功能性面料的功效主要取決于面料的材料和工藝處理。具體來說,從材料角度而言:比如棉毛纖維材料制成的面料更能夠保暖;滌綸纖維材料制成的面料強度較高,還能夠快干。通過一些纖維表面的化學改性處理:比如增加纖維表面親水性基團如交聯方法,達到迅速吸濕的目的;再比如親水劑整理處理,直接用親水性助劑在印染后處理過程中賦于織物或纖維紗線親水性。
目前的熱點是采用多層織物結構來賦予面料復合性能,比如利用親水性纖維作內層織物,將人體產生之汗液快速吸收,再經外層織物空隙傳導散發至外部,達到舒適涼爽性能。對于某些特殊場合,就產生了復合面料需求,比如對于貼身穿著的球衣來說,強調的是速干、排汗效果,相對而言保暖功能不那么重要。因此球衣往往使用單層的兼具速干排汗功效的面料制成;或者采用雙層結構,內層吸濕排汗,外層速干,而在有氧運動情況的較寒冷環境下使用的面料,這要求避免穿著者因為大量發熱、出汗,而導致體力迅速下降且避免穿著者感到寒冷,需要面料具有足夠高的排汗、速干和保暖的功能以及由于出汗引起的抗菌性的需求,目前還沒有能夠符合上述需求的面料。
專利文獻CN201110262216公開的一種多功能保暖內衣面料包括面組織和底組織,所述的面組織的原料為棉纖維、滌綸纖維、氨綸纖維、竹炭纖維、粘膠纖維、羊毛纖維和植物蛋白纖維;而所述的底組織的原料為滌綸纖維,其中:棉纖維的質量百分數占總成份的34-60%,滌綸纖維的質量百分數占總成份的26-39%,氨綸纖維的質量百分數占總成份的5-6%,竹炭纖維的質量百分數占總成份的0.5-6%,粘膠纖維的質量百分數占總成份的1-17%,羊毛纖維的質量百分數占總成份的1-5%和植物蛋白纖維的質量百分數占總成份的0.5-7%。該專利由棉纖維保障優異的保暖性、由氨綸纖維保障理想的彈性、由滌綸纖維體現良好的吸濕透氣性和柔軟性以及由竹炭纖維體現抗菌性,從而使面料的功能得以擴展;提供的加工方法由于增設了功能處理、焙烘和二次燙光工序,因而使面料還具有芳香型的持久保持效果。但該專利由單層面料中的多種材料提供的保暖性、吸濕透氣性和抗菌性等受限于單層以及材料質量使得性能達不到要求,特別是在有氧運動情況的較寒冷環境下使用的面料,這要求避免穿著者因為大量發熱、出汗,而導致體力迅速下降且避免穿著者感到寒冷,需要面料具有足夠高的排汗、速干和保暖的功能以及由于出汗引起的抗菌性的需求。
專利文獻CN201010527259公開的一種多功能復合面料包括面層、里層和中間層,所述面層、里層和中間層合并后一并縫合在一起的,所述面層為由三角異形錦綸紗線和棉線相互交織構成,所述中間層為吸濕排汗纖維層,所述里層為保暖層,所述面層、中間層、底層疊合,用棉質或絲質或人造纖維按照規定的線跡進行縫合復合,把縫合復合的面料進行水洗,或染色再水洗,再把縫合復合后水洗的面料面層不封封閉區域進行鏤空。該專利具有美觀、保暖、吸濕排汗的特點,但該專利無法將里層的汗液濕氣快速排干,面層也無法快速蒸發濕氣和防風防污,也無法滿足出汗引起的抗菌性的需求,且縫合的面料容易變形,形態尺寸穩定性差。
專利文獻CN201520832716公開的保暖舒適休閑服包括衣體,衣體由外至內依次包括吸濕透氣層、彈性網眼層和保暖層,吸濕透氣層由第一經線和第一緯線編織而成,第一經線由竹纖維和絲光棉紗線纖維混紡而成,第一緯線由萊賽爾纖維和羊毛纖維混紡而成,保暖層由第二經線和第二緯線編織而成,第二經線由EKS纖維和莫代爾纖維混紡而成,第二緯線由羅布麻纖維和天絲纖維混紡而成,衣體的衣袖與衣體的連接處環設有彈性構件。該專利吸濕透氣性好,但該專利無法將保暖層的汗液濕氣快速排干,吸濕透氣層也無法快速蒸發濕氣和防風防污,也無法滿足出汗引起的抗菌性的需求。
因此,本領域急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適于在有氧運動情況的較寒冷環境下使用的保暖面料,這要求避免穿著者因為大量發熱、出汗而導致體力迅速下降且避免穿著者感到寒冷,因此,這需要面料具有足夠高的排汗、速干、防風防污和保暖功能以及由于出汗引起的抗菌性的需求,在此基礎上,面料還能夠輕、薄、彈、挺括、透氣和具有很好的柔軟性,抗起毛和抗起球。
在背景技術部分中公開的上述信息僅僅用于增強對本發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構成在本國中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的信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一種復合面料為接觸皮膚的內層、快速排汗的中間層和外層依次層疊復合形成的三層結構,所述內層含有尼龍纖維和/或滌綸纖維,尼龍纖維和/或滌綸纖維是通過在尼龍和/或滌綸中混入納米級的電氣石粉體和含銅離子的陶瓷粉紡絲制成的中空纖維或異截面纖維,所述內層經由斜紋織造使得紋理間的空隙保持溫度;所述中間層含有滌綸纖維和/或氨綸纖維,所述中間層經由鍍膜處理以提高速干率;所述外層含有氨綸纖維,所述外層通過由外向內的緊密織法形成以防風;所述復合面料中的尼龍纖維、滌綸纖維和氨綸纖維的重量份為60-65份尼龍纖維、21-25份滌綸纖維和10-14份氨綸纖維。
優選地,所述內層中的滌綸纖維為2.0-3.2dtex細度、長度為38-42mm的蜂窩改性滌綸纖維。
優選地,所述納米級電氣石粉體和含銅離子的陶瓷粉的比例為1:1.5,其中電氣石粉體的粒徑為25-35nm,所述陶瓷粉的粒徑為30-35nm。
優選地,所述內層還包括棉纖維、蠶絲纖維和/或麻纖維,外層包括親水性纖維和氨綸纖維,其中,親水性纖維和氨綸纖維由外向內的緊密交織成雙線圈結構。
優選地,所述內層和中間層經由雙面針法編織以在內層和中間層之間形成保溫的空氣間隙,所述中間層和外層經由雙面集圈編織連接。
優選地,所述中間層中的氨綸纖維和滌綸纖維為中空纖維或異截面纖維,其中,所述滌綸纖維經由在滌綸中混入納米級的電氣石粉體和含銅離子的陶瓷粉紡絲制成,所述納米級電氣石粉體和含銅離子的陶瓷粉的比例為1:1.2。
優選地,中間層經由親水性纖維和疏水性纖維分成經緯兩層紡織形成,然后再進行鍍膜處理,其中,所述親水性纖維為中空纖維。
優選地,所述復合面料含有63%的尼龍、25%滌綸、12%英威達萊卡。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一種所述的復合面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驟中,在尼龍和/或滌綸中混入納米級的電氣石粉體和含銅離子的陶瓷粉紡絲制成中空纖維或異截面纖維,然后通過斜紋織造得到內層。
第二步驟中,對紡織形成的中間層進行鍍膜處理,通過由外向內的緊密織法形成外層。
第三步驟中,由雙面針法編織連接內層和中間層以及經由雙面集圈編織連接所述中間層和外層。
優選地,第三步驟中,經由膠合連接內層、中間層和外層。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使得本發明的技術手段更加清楚明白,達到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的程度,并且為了能夠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下面以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舉例說明。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下文優選的具體實施方式中的詳細描述,本發明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說明書附圖僅用于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發明的限制。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部件。
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復合面料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所述復合面料的制造方法的步驟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解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發明而不應被這里闡述的實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發明,并且能夠將本發明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需要說明的是,在說明書及權利要求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匯來指稱特定組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可以理解,技術人員可能會用不同名詞來稱呼同一個組件。本說明書及權利要求并不以名詞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組件的方式,而是以組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如在通篇說明書及權利要求當中所提及的“含有”或“包括”為一開放式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說明書后續描述為實施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說明書的一般原則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范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所附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為便于對本發明實施例的理解,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幾個具體實施例為例做進一步的解釋說明,且各個附圖并不構成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限定。
圖1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復合面料的結構示意圖,本發明實施例將結合圖1進行具體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復合面料,所述復合面料為接觸皮膚的內層1、快速排汗的中間層2和外層3依次層疊復合形成的三層結構,所述內層1含有尼龍纖維和/或滌綸纖維,尼龍纖維和/或滌綸纖維是通過在尼龍和/或滌綸中混入納米級的電氣石粉體和含銅離子的陶瓷粉紡絲制成的中空纖維或異截面纖維,所述內層1經由斜紋織造使得紋理間的空隙保持溫度;所述中間層2含有滌綸纖維和/或氨綸纖維,所述中間層2經由鍍膜處理以提高速干率;所述外層3含有氨綸纖維,所述外層3通過由外向內的緊密織法形成以防風;所述復合面料中的尼龍纖維、滌綸纖維和氨綸纖維的重量份為60-65份尼龍纖維、21-25份滌綸纖維和10-14份氨綸纖維。
本發明的內層1是緊貼皮膚的親膚層,將人體散發出的濕氣,在還未產生真正汗水之前,就迅速將濕氣發散轉移到中間層2,不讓濕氣存留在體表與內層1之間的空氣中,經由斜紋織造的內層1使得紋理間的空隙有效鎖住部分空氣中的溫度,在給皮膚舒適穿著感的同時,還能發揮強大保暖功能。本發明的內層1含有的中空纖維或異截面纖維能夠轉移隔離濕氣,增加水氣傳遞效果,也就是提高了排汗效果。尼龍纖維和/或滌綸纖維是通過在尼龍和/或滌綸中混入納米級的電氣石粉體和含銅離子的陶瓷粉紡絲制成,其中,電氣石粉體和含銅離子的陶瓷粉具有顯著的抗菌效果以及溫度調控的作用。所述中間層2含有滌綸纖維和/或氨綸纖維,所述中間層2經由鍍膜處理相較于普通材質面料提高了速干率,能夠更快的將最內層散發出的濕氣和高于恒溫的溫度快速揮發,隔離到中間層2外。所述外層3含有氨綸纖維,采用彈性纖維緊密織法的外層3,在保證濕氣能夠快速蒸發,高于恒溫的溫度能夠快速散發的條件之下,結合彈性纖維的特點,使用從外向內單向密不透風的編織實現防風效果。
與現有技術中的面料相比,所述復合面料為接觸皮膚的內層1、快速排汗的中間層2和外層3依次層疊復合形成的三層結構實現了排汗、速干、保暖以及抗菌的技術效果,且所述復合面料中的尼龍纖維、滌綸纖維和氨綸纖維的重量份為60-65份尼龍纖維、21-25份滌綸纖維和10-14份氨綸纖維使得復合面料穿著舒適、手感柔軟、富有彈性以及透氣性、吸濕性優異且不易縮、不易皺,外觀挺括。因此,本發明的復合面料適用于制造衣服,特別適用于針對有氧運動情況的較寒冷環境下使用的保暖內衣。不但避免了穿著者因為大量發熱、出汗,而導致體力迅速下降;也避免了穿著者感到寒冷。經國家針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面料的保溫率和透氣率進行檢測,保溫率為36-38%,透氣率為216-257mm/s,均大大超出保暖面料對保暖性能和透氣性能的要求。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內層1中的滌綸纖維為2.0-3.2dtex細度、長度為38-42mm的蜂窩改性滌綸纖維。蜂窩改性滌綸纖維是在合成PET熔體時加入第三單體3,5-雙苯硫磺酸鈉(SIPE)和第四單體聚乙二醇PEG以改善纖維的染色性能;且在紡絲液中加入了生成孔隙的化合物,如制孔劑KH-100,經過擠壓閃爆裝置,使纖維表面形成微孔。改性后的纖維結構變得疏松,結晶度降低,染液可較易進入纖維內部,同時可獲得較好的染色效果,進一步地,采用陽離子染液進行染色,染色溫度為110-120℃,染色時間為60-80min,上色效果好,色牢度高。蜂窩改性滌綸纖維的纖維表面和截面均為蜂窩狀微孔結構,具有很好的柔軟性,抗起毛、抗起球、吸濕快干等特點。進一步地,蜂窩改性滌綸纖維的含量控制在內層1中20-21%,可以確保內層1具有吸濕快干、透氣性能以及抗起毛和抗起球。
貼身內衣上滋生的細菌會以人體新陳代謝的產物如汗水、脂肪分泌物和皮屑等有機物為營養而迅速繁殖,不僅影響健康,而且會使內衣變色、發霉乃至發臭。本發明實施例優選的是,所述納米級電氣石粉體和含銅離子的陶瓷粉的比例為1:1.5,其中電氣石粉體的粒徑為25-35nm,所述陶瓷粉的粒徑為30-35nm。適當比例的抗菌物質電氣石粉體和含銅離子的陶瓷粉與皮膚很好地接觸,保證了良好的抗菌效果,具有抗菌功能,特別是粒徑為25-35nm的電氣石粉體和粒徑為30-35nm的所述陶瓷粉可以在尼龍和/或滌綸中均勻紡絲,顯著地提高了抗菌效果。粒徑大于上述范圍的電氣石粉體和含銅離子的陶瓷粉影響尼龍和/或滌綸的特性,而粒徑小于上述范圍的電氣石粉體和含銅離子的陶瓷粉的抗菌效果不太理想。
本發明實施例優選的是,所述內層1還包括棉纖維、蠶絲纖維和/或麻纖維,提高了面料的柔和貼身性,保暖效果突出的面料,如果透氣性不能達到相應水平,會造成面料的悶熱不適感。纖維的親水性優異、芯吸通道充足,與內層1的棉或麻纖維共同作用,充分發揮“吸濕”和“導濕”的作用,實現了面料的吸濕快干特性。外層3包括親水性纖維和氨綸纖維,親水性纖維如蠶絲纖維、棉纖維或麻纖維等天然纖維,此類纖維的大分子鏈上具有一定數量的較強極性的集團(如-OH、-NH、C=O等),能與水分子形成氫鍵結合。其無定形區和結晶區的邊緣部分較大,分子結構較為疏松,水分子容易深入纖維表面的微小空隙內,從而達到較好的吸濕效果。其中,親水性纖維和氨綸纖維由外向內的緊密交織成雙線圈結構使得外層3緊密厚實,彈性充分,纖維密實度較高,防風防污。
本發明實施例優選的是,所述內層1和中間層2經由雙面針法編織以在內層1和中間層2之間形成保溫的空氣間隙,所述中間層2和外層3由雙面集圈編織連接。纖維的中空結構以及空氣間隙形成立體的隔熱網,有顯著保溫作用;通過蓄熱和保溫的協同作用,實現面料的優異保暖性能,所述中間層2和外層3由雙面集圈編織連接使得濕氣快速蒸發。
本發明實施例優選的是,所述中間層2中的氨綸纖維和滌綸纖維為中空纖維或異截面纖維,從而增加中間層2的表面積,讓面料表面具有更多的凹槽,則能夠增加水氣傳遞效果,也就是排汗。其中,所述滌綸纖維經由在滌綸中混入納米級的電氣石粉體和含銅離子的陶瓷粉紡絲制成,在中間層2中,由于離皮膚還有一層內層1,通過多維度測試,所述納米級電氣石粉體和含銅離子的陶瓷粉的比例為1:1.2使得在不影響其他特性的情況下抗菌效果最好,進一步地,電氣石粉體的粒徑為25-35nm,所述陶瓷粉的粒徑為30-35nm。
本發明實施例優選的是,中間層2經由親水性纖維和疏水性纖維分成經緯兩層紡織形成,然后再進行鍍膜處理,其中,所述親水性纖維為中空纖維。疏水性纖維多數來自于石油化工的合成,大分子鏈上主要都是親油性的有機基團,缺乏一定數量的較強極性的集團(如-OH、-NH、C=O等),很難與水分子形成氫鍵結合,其結晶區部分比例較大、無定形區部分較少,分子結構較為緊密,水分子不容易深入纖維內部空隙,從而使汗液不會聚集在中間層2內部,而是對內層1吸收的汗液起引導作用,并在親水性外層的作用下使汗液聚集至外層3以使其自然揮發。該中間層2的纖維密度較小,一方面可增強整個面料結構的強度,另一方面又不影響面料的透氣性和舒適度。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復合面料含有63%的尼龍、25%滌綸、12%英威達萊卡。與現有保暖面料相比,所述復合面料整體體現更突出的輕、薄、暖、彈,以及透氣和吸濕排汗等性能。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排汗、速干、保暖等效果的顯著性,對本發明的復合面料與現有技術的三層面料進行對比測試。
本發明的例1:所述復合面料為接觸皮膚的內層1、快速排汗的中間層2和外層3依次層疊復合形成的三層結構,所述內層1含有尼龍纖維,尼龍纖維是通過在尼龍中混入納米級的電氣石粉體和含銅離子的陶瓷粉紡絲制成的中空纖維,所述內層1經由斜紋織造使得紋理間的空隙保持溫度;所述中間層2含有滌綸纖維,所述中間層2經由鍍膜處理以提高速干率;所述外層3含有氨綸纖維,所述外層3通過由外向內的緊密織法形成以防風;所述復合面料中的尼龍纖維、滌綸纖維和氨綸纖維的重量份為65份尼龍纖維、22份滌綸纖維和10份氨綸纖維。
本發明的例2:所述復合面料為接觸皮膚的內層1、快速排汗的中間層2和外層3依次層疊復合形成的三層結構,所述內層1含有尼龍纖維和滌綸纖維,尼龍纖維和滌綸纖維是通過在尼龍和/或滌綸中混入納米級的電氣石粉體和含銅離子的陶瓷粉紡絲制成的中空纖維或異截面纖維,所述內層1經由斜紋織造使得紋理間的空隙保持溫度;所述中間層2含有氨綸纖維,所述中間層2經由鍍膜處理以提高速干率;所述外層3含有氨綸纖維,所述外層3通過由外向內的緊密織法形成以防風;所述復合面料中的尼龍纖維、滌綸纖維和氨綸纖維的重量份為60份尼龍纖維、25份滌綸纖維和12份氨綸纖維。
本發明的例3:所述復合面料為接觸皮膚的內層1、快速排汗的中間層2和外層3依次層疊復合形成的三層結構,所述內層1含有尼龍纖維和滌綸纖維,尼龍纖維和滌綸纖維是通過在尼龍和/或滌綸中混入納米級的電氣石粉體和含銅離子的陶瓷粉紡絲制成的中空纖維或異截面纖維,所述內層1經由斜紋織造使得紋理間的空隙保持溫度;所述中間層2含有氨綸纖維,所述中間層2經由鍍膜處理以提高速干率;所述外層3含有氨綸纖維,所述外層3通過由外向內的緊密織法形成以防風;所述復合面料含有63%的尼龍、25%滌綸、12%英威達萊卡。
現有技術的例4,通過內層、中間層和外層三層縫合的面料,所述面料中含有尼龍纖維、滌綸纖維和氨綸纖維。
排汗性測試:參照標準ISO11092:1993,采用SDL排汗導濕儀測試例1-4的熱阻、濕阻。
速干性測試,(1)從例1-4中采取試樣,每塊試樣的尺寸為20cm×20cm,試樣應平整無皺褶,將試樣放置在標準大氣條件下調濕平衡,吸取約0.2ml的水輕輕地滴在試樣的內層1上,滴管口徑距離試樣表面應不超過1cm,仔細觀察水滴擴散情況,記錄水滴接觸試樣內層表面至完全滲透擴散,不再呈現鏡面反射至外層的所需時間,精確至0.1s。如果水滴擴散速度較慢,在一定時間(如300s)后仍未完全擴散,則可停止試驗,并記錄擴散時間為大于設定時間(如300s)。記錄試樣的平均滴水擴散時間(s)。這種方法非常簡易直觀,觀察者可以從水滴接觸試樣內層表面完全滲透擴散到外層所需的時間來評判其吸濕擴散性能。水滴擴散時間越短,說明其排汗性越好。
透氣性測試,用水皿法進行測試,濕球溫度25℃,干球溫度35℃,相對濕度45%,時間2小時,試樣面積37.5cm2。
保暖性測試條件:在37℃的環境溫度下用遠紅外線照射30min后測試織物表面溫升效率。
測試結果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本發明的復合面料在速干性、排汗性、保暖性和透氣性上均顯著優于現有技術的多層面料。例1中,濕阻最小,其排濕效果最好,速干時間最短,例3中的熱阻最小,透氣性最好和保溫效果最好,本發明的面料通過多種技術手段使得本發明的例1-3的各種特性均遠勝于現有技術的三層面料。
圖2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復合面料的制造方法的步驟示意圖,本發明實施例將結合圖2進行具體說明。
一種所述的復合面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驟S1中,在尼龍和/或滌綸中混入納米級的電氣石粉體和含銅離子的陶瓷粉紡絲制成中空纖維或異截面纖維,然后通過斜紋織造得到內層1。
第二步驟S2中,對紡織形成的中間層2進行鍍膜處理,通過由外向內的緊密織法形成外層3。
第三步驟S3中,由雙面針法編織連接內層1和中間層2以及經由雙面集圈編織連接所述中間層2和外層3。
本發明的制造方法對內層進行了抗菌、排汗和保暖處理,對中間層經由鍍膜處理提高速干性,以及通過雙面針法編織連接內層1和中間層2以及經由雙面集圈編織連接所述中間層2和外層3提高了本發明的復合面料的透氣性。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三步驟S3中,經由膠合連接內層1、中間層2和外層3。
盡管以上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案進行了描述,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案和應用領域,上述的具體實施方案僅僅是示意性的、指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說明書的啟示下和在不脫離本發明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很多種的形式,這些均屬于本發明保護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