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防偽用不干膠標簽及其制造方法,更詳細地,涉及如下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及其制造方法,即,當為了將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紙使用于偽造或變造,而在高分辨率復印機(彩色、黑白)中進行復印時,由于不干膠標簽印刷物的整體或一部分內容以黑色來再現,從而可提供防止復印偽造效果,當在將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紙附著于保密文件、設計圖紙及認證書等之后經過電子感應門時會響起警報聲,從而可事先預防保密文件被泄露。
背景技術:
以往在用于辦公自動化設備、設備的各種重要部件等的認證書或以防偽為目的來使用的不干膠標簽、不干膠護照等中,為了防止偽造或變造而使用的不干膠標簽應用防止復印偽造技術(熒光油墨、變色油墨、微小文字等),并為了應對保密文件被泄露的情況而使用電子感應標簽。
尤其,在用于設備的各種重要部件等的認證書或以防偽為目的來使用的不干膠標簽、不干膠護照等的不干膠標簽中,為了應對保密文件被泄露的情況而通過手工方式將1~3個左右的電子感應標簽應用于標簽紙,從而在作業工序方面存在困難,并且在故意去除電子感應標簽后可以使用,因而防偽效果不盡如人意。
并且,現實情況為,借助高分辨率復印機的防復印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因此,迫切需要開發一種應用新的防止復印偽造技術的不干膠標簽。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韓國授權專利號(10-1042139號,2011年06月16日)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發明考慮到如上所述的以往技術的問題而提出,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在用于設備的各種重要部件等的認證書或以防偽為目的來使用的不干膠標簽、不干膠護照等中的為了防止偽造或變造而使用的不干膠標簽中,為了應對保密文件被泄露的情況而在將電子感應標簽微細化之后,當制造用紙時通過噴射于用紙來應用,從而在標簽紙中,在用紙內形成多個電子感應標簽,由此實現作業工序的方便性以及可以徹底阻止故意去除電子感應標簽的行為。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于,當復印不干膠標簽紙時,使印刷物的整體或部分內容以黑色來再現,從而可通過肉眼確認是否為真偽。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可使用戶在印刷物中通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序來確認應用于不干膠標簽紙的快速響應(QR)碼的信息,使快速響應碼不在復印物中出現,從而可通過復印確認是否為真偽。
為了實現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包括:離型紙基片100;丙烯酸類粘結劑層200,利用丙烯酸類樹脂以10μm至20μm左右的厚度均勻地形成于上述離型紙基片100的上側;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300,附著于上述丙烯酸類粘結劑層200的上部面;透明樹脂層400,形成于上述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300的上側;金屬蒸鍍層500,利用金屬物質以真空蒸鍍方式形成于上述透明樹脂層400的上側;以及防偽印刷層600,由快速響應碼600b或異色熒光油墨600c的防偽要素形成于上述金屬蒸鍍層500的上端,由此解決本發明的問題。
另一方面,本發明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的制造方法包括: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形成步驟(步驟S100),以5~15μm的厚度、0.5~1cm的長度制造軟磁線,并在抄紙工序中以腔體或空氣方式投入上述軟磁線來形成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300;粘結劑層形成步驟(步驟S200),利用涂敷機在離型紙基片100的上側以10μm至20μm左右的厚度均勻地涂敷丙烯酸類樹脂來形成丙烯酸類粘結劑層200;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貼合步驟(步驟S300),利用貼合機在上述丙烯酸類粘結劑層200的上側貼合所制造出的上述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300;透明樹脂層形成步驟(步驟S400),利用清漆(Varnish)以0.5~2μm的厚度涂敷于上述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300的上端來形成透明樹脂層400;金屬蒸鍍層形成步驟(步驟S500),利用用于真空蒸鍍的金屬物質在上述透明樹脂層的上端形成金屬蒸鍍層500;以及防偽印刷層形成步驟(步驟S600),由快速響應碼600b或異色熒光油墨600c的防偽要素來在所形成的上述金屬蒸鍍層500的上端構成防偽印刷層600,從而解決本發明的問題。
根據具有以上結構及作用的本發明,在用于設備的各種重要部件等的認證書或以防偽為目的來使用的不干膠標簽、不干膠護照等中,為了應對保密文件被泄露的情況而在將電子感應標簽微細化之后,當制造用紙時通過噴射于用紙來應用為了防止偽造或變造而使用的不干膠標簽,從而在標簽紙中,在用紙內形成多個電子感應標簽,由此提供作業工序的方便性以及可以徹底阻止故意去除電子感應標簽的行為的效果。
并且,當復印不干膠標簽紙時,使印刷物的整體或部分內容以黑色來再現,從而提供可通過肉眼確認是否為真偽的效果。
并且,可使用戶在印刷物中通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確認應用于不干膠標簽紙的快速響應碼的信息,使快速響應碼不在復印物中出現,從而提供可通過復印確認是否為真偽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的剖視圖。
圖2為本發明二實施例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的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的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的放大圖。
圖4為在圖1的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表面示出透明樹脂層和金屬蒸鍍層的示例圖。
圖5為為了將快速響應碼用作復印干擾用而在圖2的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表面的一部分形成高光澤箔層的示例圖。
圖6為表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圖。
圖7為表示本發明二實施例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圖。
圖8為將作為防偽要素的快速響應碼、異色熒光油墨應用于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制造出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紙的俯視圖。
圖9為將作為防偽要素的快速響應碼、異色熒光油墨應用于在本發明二實施例中制造出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紙的俯視圖。
圖10為在復印機(彩色、黑白)中對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制造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紙進行復印時顯示出的復印物示例圖。
圖11為在復印機(彩色、黑白)中對在本發明二實施例中制造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紙進行復印時顯示出的復印物示例圖。
圖12為表示在將本發明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紙附著于1級防偽設計圖紙之后,當經過電子感應門時警告燈及警報運行情況的示例圖。
標記說明
100:離型紙基片
200:丙烯酸類粘結劑層
300: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
400:透明樹脂層
500:金屬蒸鍍層
600:防偽印刷層
700:高光澤箔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本發明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及其制造方法的實施例來進行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的剖視圖。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的特征在于,包括:離型紙基片100;丙烯酸類粘結劑層200,利用丙烯酸類樹脂以10μm至20μm左右的厚度均勻地形成于上述離型紙基片100的上側;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300,附著于上述丙烯酸類粘結劑層200的上部面;透明樹脂層400,形成于上述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300的上側;金屬蒸鍍層500,利用金屬物質以真空蒸鍍方式形成于上述透明樹脂層400的上側;以及防偽印刷層600,由快速響應碼600b或異色熒光油墨600c的防偽要素形成于上述金屬蒸鍍層500的上端。
上述丙烯酸類粘結劑層200由如下方式形成,即,利用涂敷機在上述離型紙基片的上側以10μm至20μm左右的厚度均勻地涂敷丙烯酸類樹脂來形成丙烯酸類粘結劑層。
并且,在上述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的上側形成有透明樹脂層400,在上述透明樹脂層的上側形成有利用金屬物質來真空蒸鍍的金屬蒸鍍層500,在上述金屬蒸鍍層的上端形成有由快速響應碼600b或異色熒光油墨600c的防偽要素形成的防偽印刷層600。
圖6為表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圖。
如圖6所示,在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形成步驟(步驟S100)中,以5~15μm的厚度、0.5~1cm的長度制造軟磁線,并在抄紙工序中腔體或空氣方式投入上述軟磁線來形成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300。
即,如圖3所示,通過在原紙添加軟磁線來制造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
具體地,優選地,上述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通過對80~85重量份的針葉及闊葉漿、10~15重量份的碳酸鈣、0.8重量份的零號烷基烯酮二聚體和消泡劑、1.5重量份的濕潤紙力增強劑、2.5重量份的作為定影劑的聚氯化鋁、0.05重量份的陽離子聚丙烯酰胺進行攪拌來生產原紙300a。
在此情況下,在通過使用長網抄紙機和圓網抄紙機進行抄紙的過程中,添加軟磁線來制備混合漿料。
其中,具有電子感應標簽(J公司,JR02-AC)組成結構的軟磁物質成分由6.5%的碳(C)、0.73%的氧(O)、5.81%的硅(Si)、3.16%的鉻(Cr)、4.53%的鐵(Fe)以及79.96%的鈷(Co)組成。
本發明的特征在于,以5~15μm的厚度、0.5~1cm的長度制造具有如上所述特性的軟磁線300b,并在抄紙工序中以腔體或空氣方式投入上述軟磁線300b來制造80~90g/m2的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300。
然后,在粘結劑層形成步驟(步驟S200)中,利用涂敷機在離型紙基片100的上側以10μm至20μm左右的厚度均勻地涂敷丙烯酸類樹脂來形成丙烯酸類粘結劑層200。
然后,在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貼合步驟(步驟S300)中,利用貼合機在上述丙烯酸類粘結劑層200的上側貼合所制造出的上述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300。
然后,在透明樹脂層形成步驟(步驟S400)中,利用清漆(Varnish)以0.5~2μm的厚度涂敷于上述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300的上端來形成透明樹脂層400。
具體地,使用于透明樹脂層的樹脂類的選定條件為需要選擇可實施金屬蒸鍍的樹脂類,因而優選地,利用由聚氨酯樹脂、聚酯樹脂、丙烯酸酯樹脂等組成的清漆來在上述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一面的一部或整個面以0.5~2μm的厚度進行涂敷,但為了提高用紙表面的光澤度和金屬蒸鍍效果而可使用紫外線(Ultraviolet)固化型粘結劑。
然后,在金屬蒸鍍層形成步驟(步驟S500)中,利用用于真空蒸鍍的金屬物質在上述透明樹脂層的上端形成金屬蒸鍍層500。
具體地,本發明的特征在于,使用于真空蒸鍍的金屬物質選自鋁、銅、錫或它們的合金。
其中,本發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金屬蒸鍍層500的光澤度具有60度光澤度值在450光澤單位(GU)以上的光澤度。
然后,在防偽印刷層形成步驟(步驟S600)中,由快速響應碼600b或異色熒光油墨600c的防偽要素來在所形成的上述金屬蒸鍍層500的上端構成防偽印刷層600。
即,如圖8至圖9所示,可利用智能手機應用程序來對應用于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紙的快速響應碼600b的信息功能進行確認。
在圖8中示出的附圖標記“600a”表示普通文字。
但是,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在復印物中,如圖10至圖11所示,由于在防偽標簽紙復印物800b、800c中并未顯示快速響應碼,因而無法確認信息,當用肉眼確認時,圖8至圖9的異色熒光油墨600c呈現出淡米色,當照射紫外線時,在短波(254nm)下呈現出紅色,在長波(365nm)下呈現出黃色,當復印時不再現。
另一方面,上述異色熒光油墨600c由75重量百分比的丙烯酸清漆(UV式)、2重量百分比的短波熒光物質、10重量百分比的長波熒光物質、0.5重量百分比的消泡劑(BYK-022)、1重量百分比的防靜電劑(JI-65)以及11.5重量百分比的異丙醇來制備。
圖2為本發明二實施例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的剖視圖。
如圖2所示,本發明二實施例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的特征在于,包括:離型紙基片100;丙烯酸類粘結劑層200,利用丙烯酸類樹脂以10μm至20μm左右的厚度均勻地形成于上述離型紙基片100的上側;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300,附著于上述丙烯酸類粘結劑層200的上部面;高光澤箔層700,形成于上述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300的上側;以及防偽印刷層600,由快速響應碼600b或異色熒光油墨600c的防偽要素形成于上述高光澤箔層700的上端。
即,上述二實施例與一實施例的區別在于,在上述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的上側形成高光澤箔層來取代透明樹脂層及金屬蒸鍍層。
圖7為表示本發明二實施例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圖。
如圖7所示,本發明二實施例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形成步驟(步驟S100),以5~15μm的厚度、0.5~1cm的長度制造軟磁線,并在抄紙工序中以腔體或空氣方式投入上述軟磁線來形成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300;粘結劑層形成步驟(步驟S200),利用涂敷機在離型紙基片100的上側以10μm至20μm左右的厚度均勻地涂敷丙烯酸類樹脂來形成丙烯酸類粘結劑層200;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貼合步驟(步驟S300),利用貼合機在上述丙烯酸類粘結劑層200的上側貼合所制造出的上述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300;高光澤箔層形成步驟(步驟S400),在金箔印刷機中,在140~180℃的溫度下使熱熔性高光澤箔附著于上述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300的上側來形成高光澤箔層700;以及防偽印刷層形成步驟(步驟S500),由快速響應碼600b或異色熒光油墨600c的防偽要素來在所形成的上述高光澤箔層700的上端構成防偽印刷層600。
上述二實施例與一實施例之間的區別在于,執行高光澤箔層形成步驟。
即,如圖5所示,在上述高光澤箔層形成步驟(步驟S400)中,為了在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上側的特定位置形成箔層,在金箔印刷機中,在140~180℃的溫度下將熱熔性(hot malt)高光澤箔附著于上述電子感應標簽插入用紙的上側來形成高光澤箔層700。
本發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高光澤箔層700的具有60度光澤度值在450光澤單位(GU)以上的光澤度,由此呈現出優秀的干擾復印效果。
另一方面,如圖12所示,在將通過如上所述的本發明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的制造方法制造的防偽用不干膠標簽紙800a附著于防偽用設計圖紙750之后,當經過電子感應門900時,電子感應門通過對其進行識別來運行警告燈及警報。
因此,可提供可事先預防保密文件被泄露的效果。
通過如上所述的本發明,在用于設備的各種重要部件等的認證書或以防偽為目的來使用的不干膠標簽、不干膠護照等中,為了應對保密文件被泄露的情況而在將電子感應標簽微細化之后,當制造用紙時通過噴射于用紙來應用為了防止偽造或變造而使用的不干膠標簽,從而在標簽紙中,在用紙內形成多個電子感應標簽,由此提供作業工序的方便性以及可以徹底阻止故意去除電子感應標簽的行為的效果。
并且,當復印不干膠標簽紙時,使印刷物的整體或部分內容以黑色來再現,從而提供可通過肉眼確認是否為真偽的效果。
并且,可使用戶在印刷物中通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確認應用于不干膠標簽紙的快速響應碼的信息,并使快速響應碼不在復印物中出現,從而提供可通過復印確認是否為真偽的效果。
如上所述內容的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變更本發明技術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具體方案來實施本發明。因此,應當理解,在所有方面,以上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為例示性實施例,而并非為限定性實施例。
相對于上述詳細的說明,通過后述的發明要求保護范圍來表示本發明的范圍,并且從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的含義、范圍以及其等同概念導出的所有變更或變形形態應當解釋為包含在本發明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