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構成枕形包裝材料體的層疊樹脂薄膜及由該薄膜所構成的枕形包裝袋。
背景技術:
對于樹脂薄膜,根據構成樹脂的單體種類或其比例、以及制造方法的不同而顯現出多種多樣的特性。為了得到相應于用途的特性,將多種樹脂組合層疊而得到層疊樹脂薄膜是有效的,并且已經提出有各種的層疊樹脂薄膜(專利文獻1至4)。作為構成無菌枕形包裝材料體的層疊樹脂薄膜,由茂金屬系hdpe(40μm)/阻隔性尼龍(18μm)/l-ldpe(80μm)構成的層疊樹脂薄膜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另外,在專利文獻5中,提出了可適合用于容納大容量的流動性物品且由l-ldpe/阻隔性尼龍/(l-ldpe/尼龍/hdpe)構成的層疊樹脂薄膜,以及使用該薄膜的無菌枕形包裝袋。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平9-39171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平10-237234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03-192017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開2005-199514號公報
[專利文獻5]特開2012-91348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對于使用專利文獻5所提出的層疊樹脂薄膜的無菌枕形包裝袋,即使在容納大容量的流動性物品的情況下,也難以發生由于運輸時等的振動而對包裝袋造成損傷,但在另一方面,其表層的摩擦系數高。在使用這樣的薄膜的枕形包裝袋中,在使用填充機而容納重量大的物品的情況下,在sailor部分(セーラー部分)發生振動,其結果是,存在發生包裝不良的風險。因此,人們需求在保持適合于容納大容量且流動性高的物品的功能的狀態下,滑動性良好(摩擦系數低)且填充機適應性優異的層疊樹脂薄膜,以及使用該薄膜的無菌枕形包裝袋。
[解決課題的方案]
本發明人進行了深入地研究,結果發現可通過選擇構成層疊樹脂薄膜的樹脂種類及其層疊順序而解決上述課題,并完成了本發明。
即,本發明提供一種層疊樹脂薄膜,其為在中心層的一側的面上形成表面層并且在另一側的面上形成內表面層而成的層疊樹脂薄膜,
內表面層為將選自(a)和/或(b)的兩層以上的薄膜層疊而成的線性聚乙烯多層薄膜:
(a)由包含1-己烯作為單體成分并在茂金屬系催化劑存在下聚合而得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構成的薄膜;
(b)由包含1-辛烯作為單體成分并在茂金屬系催化劑存在下聚合而得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構成的薄膜,
中心層為至少一層的尼龍系薄膜、或者由至少一層的尼龍系薄膜和阻隔層構成的阻隔尼龍薄膜的任一種,
表面層為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或中密度聚乙烯薄膜的第一薄膜上隔著尼龍薄膜層疊中密度聚乙烯薄膜而成的多層薄膜,該多層薄膜的第一薄膜側的面配置為面向中心層。
構成表面層的多層薄膜的總厚度在40μm以上80μm以下的范圍內,在構成該薄膜的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尼龍薄膜、以及中密度聚乙烯薄膜中,具有最大厚度的薄膜的厚度優選為具有最小厚度的薄膜的厚度的2倍以下。
阻隔層可為選自mxd尼龍薄膜層、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層、聚偏二氯乙烯層、以及二氧化硅層的一層或兩層以上的層。
層疊樹脂薄膜優選進一步包含厚度為15μm以上的拉伸尼龍層作為中間層。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無菌枕形包裝袋,其為由樹脂層疊薄膜形成的無菌枕形包裝袋,
樹脂層疊薄膜為在中心層的一側的面上形成表面層并且在另一側的面上形成內表面層而成,
內表面層為包含選自(a)和/或(b)的兩層以上的薄膜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多層薄膜:
(a)由包含1-己烯作為單體成分并在茂金屬系催化劑存在下聚合而得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構成的薄膜;
(b)由包含1-辛烯作為單體成分并在茂金屬系催化劑存在下聚合而得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構成的薄膜,
中心層為尼龍系薄膜、或者由尼龍系薄膜和阻隔層構成的阻隔尼龍薄膜的任一種,
表面層為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或中密度聚乙烯薄膜的第一薄膜上隔著尼龍薄膜層疊中密度聚乙烯薄膜而成的多層薄膜,該多層薄膜的第一薄膜側的面配置為面向中心層。
[本發明的效果]
使用本發明的樹脂層疊薄膜,可制造可適合用于容納大容量的流動性物品的無菌枕形包裝袋。
另外,本發明的無菌枕形包裝袋由于滑動性良好,因此即使在容納重量大的物品的情況下,其與填充機之間也難以發生振動。
附圖說明
[圖1]圖1為示出本發明的層疊樹脂薄膜的截面示意圖。
[圖2]圖2為示出包含中間層的本發明的層疊樹脂薄膜的截面示意圖。
[圖3]圖3為示出本發明的無菌枕形包裝袋的一例的俯視圖。
[圖4]圖4為圖3的x-x’方向的剖面圖。
符號的說明
1內表面層
2中心層
3表面層
3a中密度聚乙烯薄膜
3b尼龍系薄膜或阻隔尼龍薄膜
3c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或中密度聚乙烯薄膜
4中間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圖1為示出本發明的層疊樹脂薄膜的截面示意圖。對于本發明的層疊樹脂薄膜,在中心層2的一側的面上形成表面層3,并且在另一側的面上形成內表面層1。在內表面層1和中心層2之間和/或中心層2和表面層3之間,也可層疊適宜的中間層。圖2為示出在中心層2和表面層3之間進一步具有中間層4的本發明的層疊樹脂薄膜的截面示意圖。
[內表面層]
內表面層1為在使用本發明的樹脂層疊薄膜而形成無菌枕形包裝袋時成為袋的內側的層。內表面層為層疊2層以上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而得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多層薄膜(有時稱為l-ldpe多層薄膜)。形成l-ldpe多層薄膜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選自:由包含1-丁烯作為單體成分并在茂金屬系催化劑存在下高壓聚合而得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構成的薄膜(有時稱為c4l-ldpe);由包含1-己烯作為單體成分并在茂金屬系催化劑存在下高壓聚合而得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構成的薄膜(有時稱為c6l-ldpe);以及由包含1-辛烯作為單體成分并在茂金屬系催化劑存在下高壓聚合而得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構成的薄膜(有時稱為c8l-ldpe)。
l-ldpe多層薄膜具有2層以上的層即可,優選具有3層以上(例如,3至5層)的層。
l-ldpe多層薄膜也可為將多層包含選自c4l-ldpe、c6l-ldpe、及c8l-ldpe的一種的薄膜層疊而得的薄膜,優選為組合選擇兩種以上從而進行層疊。特別優選為將c6l-ldpe和c8l-ldpe進行組合。作為具體的構成,可例示為c6l-ldpe/c4l-ldpe/c6l-ldpe、c8l-ldpe/c4l-ldpe/c8l-ldpe、c8l-ldpe/c8l-ldpe/c6l-ldpe、c8l-ldpe/c6l-ldpe/c6l-ldpe、c8l-ldpe/c6l-ldpe/c8l-ldpe、c6l-ldpe/c8l-ldpe/c6l-ldpe。這些當中,最優選為c6l-ldpe/c8l-ldpe/c6l-ldpe。
c6l-ldpe、c8l-ldpe及c4l-ldpe可為無拉伸薄膜,也可為拉伸薄膜,優選為拉伸薄膜(單軸拉伸或雙軸拉伸)。若使用拉伸薄膜,可提高耐沖擊性。
l-ldpe多層薄膜的形成方法可例示出共擠出法、層壓法、熱密封等。
關于l-ldpe多層薄膜的厚度,(例如)從20μm以上160μm以下,優選50μm以上90μm以下的范圍內進行選擇。只要l-ldpe多層薄膜的厚度在上述范圍內即可,對c8l-ldpe、c6l-ldpe及c4l-ldpe的各層的厚度及其比例并沒有特別的限制。l-ldpe多層薄膜的構成為c6l-ldpe/c8l-ldpe/c6l-ldpe的情況下,優選的厚度比大致為1:2:1。
l-ldpe多層薄膜的密度為0.915g/cm3以下。
[中心層]
中心層2為至少一層的尼龍系薄膜。或者,中心層2為由尼龍系薄膜以及被覆其單面或雙面的阻隔層構成的阻隔尼龍薄膜。中心層2的厚度在15μm以上30μm以下的范圍內進行選擇。例如,在中心層2的構成為尼龍系薄膜/阻隔層/尼龍系薄膜的情況下,各層的厚度比大致為尼龍系薄膜/阻隔層/尼龍系薄膜=1:1:1,但不局限于此。
尼龍系薄膜也可為單層薄膜,也可為多層層疊薄膜。若為多層層疊薄膜,則可為層疊相同種類的尼龍而得的多層層疊薄膜,也可為層疊不同種類的尼龍而得的多層層疊薄膜。
作為尼龍系薄膜,可例示出由尼龍6、尼龍6,6、mxd尼龍(間二甲苯二胺尼龍)構成的薄膜。
各阻隔層包括選自mxd尼龍薄膜層、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層、聚偏二氯乙烯層、以及二氧化硅層的至少一層。可使用氧化鋁沉積層來替代這些,或者也可將這些與氧化鋁沉積層一起使用。
在采用mxd尼龍薄膜層、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層作為阻隔層的情況下,例如,可通過干式層壓將阻隔層和尼龍系薄膜粘接而得到阻隔尼龍薄膜。
在采用聚偏二氯乙烯層、二氧化硅層作為阻隔層的情況下,例如,可通過在尼龍系薄膜上沉積阻隔層而得到阻隔尼龍薄膜。
對于阻隔層,可以在尼龍系薄膜上形成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層后,沉積聚偏二氯乙烯和/或二氧化硅從而制成兩層或三層。
對于阻隔層,可以在尼龍系薄膜上沉積聚偏二氯乙烯和/或二氧化硅后,形成mxd尼龍薄膜層。
在尼龍系薄膜中也可使用易粘接性尼龍。
在室溫(23±5℃)下根據mocon法測得的阻隔尼龍薄膜的氧透過率為15cm3/m2/天/atm以下,優選為5cm3/m2/天/atm以下。若氧透過率超過15cm3/m2/天/atm以下,則會有容納物品劣化的情況,因此不優選。
[表面層]
表面層3為在使用本發明的樹脂層疊薄膜而形成無菌枕形包裝袋時成為袋的外層的層。表面層為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或中密度聚乙烯薄膜3c上隔著尼龍薄膜3b層疊中密度聚乙烯薄膜3a而成的多層薄膜。
低密度聚乙烯薄膜3c由密度低于0.915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而構成。
只要使用公知或常用的尼龍薄膜即可,對尼龍薄膜3b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列舉出尼龍6、尼龍6,6、mxd尼龍。
中密度聚乙烯薄膜3a和3c由包含密度為0.915g/cm3以上0.935g/cm3以下的聚乙烯的薄膜而構成,也可配合適宜的滑劑、防粘連劑等添加劑。
表面層3的厚度通常為30μm以上80μm以下,優選為40μm以上80μm以下。
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或中密度聚乙烯薄膜3c、尼龍薄膜3b、以及中密度聚乙烯薄膜3a的厚度可在上述范圍內進行適宜地選擇,對于各薄膜的厚度,具有最大厚度的薄膜的厚度優選為具有最小厚度的薄膜的厚度的2倍以下。例如,按層疊順序,各薄膜的厚度比可為1:1:1、2:1:1、1:1:2、1:2:1。
作為上述的中間層4,可適當地使用拉伸尼龍薄膜。通過在表面層3和中心層1之間設置由拉伸尼龍薄膜構成的中間層4,提高了耐沖擊性。拉伸尼龍薄膜的厚度通常為10μm以上50μm以下,優選為15μm以上30μm以下。作為可適合用作中間層4的拉伸尼龍薄膜的市售品的例子,可列舉出“ユニチカ株式會社”制造的“onmb-rt”、“東洋紡”制造的“nap22”、“nap42”。
在層疊內表面層1、中心層2及表面層3時,例如,可使用適當的粘接劑并通過干式層壓使各層間粘接。在層疊樹脂薄膜中包含中間層4的情況也是如此。如上所述,在中心層2上層疊表面層3時,以如下方式進行層疊: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或中密度聚乙烯薄膜3c成為中心層2側,中密度聚乙烯薄膜3a成為層疊樹脂薄膜的最外層。
[無菌枕形包裝袋]
使用上述的層疊樹脂薄膜,可制造適合于容納大容量的流動性物品的無菌枕形包裝袋。圖3為示出本發明的無菌枕形包裝袋的一例的俯視圖。圖4為圖3的x-x’方向的剖面圖。
如圖4所示,在形成枕形包裝袋時,以本發明的層疊樹脂薄膜的內表面層1成為袋的內側并且表面層3成為袋的外側的方式形成。
枕形包裝袋的形狀及其形成方法可適宜地選自公知或常用的形狀及方法,沒有特別的限制。由于本發明的層疊樹脂薄膜具有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多層薄膜作為內表面層1,因此通過以內表面層1彼此接觸的方式疊加并熱壓從而可容易且牢固地進行粘接,形成枕形包裝袋。
[實施例]
以下,將示出實施例從而對本發明進行更詳細的說明,但本發明并不由此而有任何的限制。
[層疊樹脂薄膜的制造]
(實施例1)
在尼龍薄膜(25μm)的一側的面上粘接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多層薄膜(80μm),在另一側的面上粘接在中密度聚乙烯薄膜上隔著尼龍薄膜層疊中密度聚乙烯薄膜而成的多層薄膜(40μm),得到層疊樹脂薄膜a。粘接通過干式層壓而進行。
(實施例2)
除了使用由2層尼龍薄膜(15μm)層疊而得的薄膜來代替實施例1中所用的尼龍薄膜(25μm)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層疊樹脂薄膜b。
(比較例)
除了使用在線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上隔著尼龍薄膜層疊高密度聚乙烯薄膜而成的多層薄膜(40μm)來代替實施例1中所用的多層薄膜(40μm)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層疊樹脂薄膜c。需要說明的是,該多層薄膜配置為線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面向中心層。
[滑動性評價]
測定層疊樹脂薄膜a至c的表面層與金屬面之間的摩擦系數。對于靜摩擦系數,層疊樹脂薄膜a和b為0.30,層疊樹脂薄膜c為0.40。另外,對于動摩擦系數,層疊樹脂薄膜a和b為0.30,層疊樹脂薄膜c為0.42。由該結果可知,最外層具有中密度聚乙烯薄膜的層疊樹脂薄膜a和b(實施例1和2)的摩擦系數比最外層具有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的層疊樹脂薄膜c(比較例)更低,可以確認滑動性的提高。
[枕形包裝袋的制造]
使用可制造填充5升水的枕形包裝袋的枕形填充包裝機,從而制造使用層疊樹脂薄膜a至c的枕形包裝袋。在使用層疊樹脂薄膜a和b的情況下,均沒有產生在sailor部分的振動及異常的聲音。另外一方面,在使用層疊薄膜c的情況下,由于在sailor部分的振動從而產生異常的聲音。由該結果可以確認,層疊樹脂薄膜a和b(實施例1和2)的填充機適應性比層疊樹脂薄膜c(比較例)更加良好。
[強度評價]
在使用層疊樹脂薄膜a至c的枕形包裝袋中填充5升水,得到密封的包裝袋試樣a至c,對于各試樣進行跌落試驗和振動試驗。
對于跌落試驗,使枕形包裝袋從2m高的位置連續跌落50次,評價枕形包裝袋是否破袋。針對10個包裝袋試樣進行試驗。無論哪個包裝袋試樣都確認沒有破裂。
將包裝袋試樣打包成箱,進行相當于2000km貨物運輸的振動試驗。振動試驗按照jisz0230的隨機振動而進行。在各箱中,將2個包裝袋試樣以重合的狀態進行打包。針對10箱進行試驗。無論哪個包裝袋試樣都確認沒有破裂和針孔的產生。
根據跌落試驗和運輸試驗的結果,可以確認,與使用層疊樹脂薄膜c而制造的枕形包裝袋相比,使用層疊樹脂薄膜a和b而制造的枕形包裝袋沒有發現強度的降低。
工業應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安全且可靠地進行大容量的流動性物質的運輸和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