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靜電吸附片材,其能夠利用靜電吸附能力將招牌、海報、廣告等非粘合性的印刷物、含有氟樹脂的樹脂薄膜容易地貼合于被粘物,所述樹脂薄膜如白板那樣地可利用使用了水性或油性墨等的文具進行書寫且可簡單地消除該筆記。
靜電吸附片材由于構成其的吸附片材具備靜電吸附能力,因此能夠借助其將印刷物或含有氟樹脂的樹脂薄膜與被粘物進行貼合,片材與被粘物之間難以產生空氣貯留,能夠將印刷物或含有氟樹脂的樹脂薄膜長期置于被粘物上,能夠進行顯示使用。
另外,靜電吸附片材的質量輕而容易搬運,在使用后能夠容易地從被粘物上剝離、分離,能夠再次貼附。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作為進行了印刷的顯示物且能夠貼附于墻壁等被粘物而使用、并且使用后能夠容易地剝離的顯示物,使用了如下顯示物:其使用對一個面預先涂布了剝離性良好的粘合劑的特殊片材,并在該片材的另一個面上印刷了要顯示的文字、圖案。
這種特殊片材使用了粘合劑,因此,有時粘合劑從端面滲出,在后續的印刷工序、斷裁工序中容易發生粘合劑附著于儀器、其它顯示片材等的故障,使作業效率降低。另外,由于預先對顯示片材設置有粘合劑,因此存在該片 材的粘合面側無法印刷等的缺點。
為了解決這樣的課題,專利文獻1和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使用剝離性良好的雙面粘合片材對實施了印刷的非粘合性印刷物進行顯示的方法。
該方法具有如下優點:粘合面側也能夠顯示印刷等,貼附于玻璃板等透明的被粘物時,能夠隔著被粘物觀察到印刷。然而,使用了粘合劑的片材不易去除在被粘物與粘合劑之間殘留的空氣,因此存在兩者間容易部分地貯留空氣、隔著被粘物的印刷物的美觀度變差的缺點。另外,貼附于壁面、柱等被粘物時,將其剝離后會發生被粘物側也會殘留膠糊或者表面的涂層剝落的問題。
另外,與印刷物不同,以往在會議室等場所,為了共享信息或創意、推進議題而經常利用白板。
現在,為了擴展白板的使用范圍,質量輕且能夠搬運的產物(白板片材等)已經成為商品,它們如專利文獻3中公開的那樣,是能夠使用粘合劑、磁鐵將可利用文具進行書寫且可消除書寫的薄膜貼合于被粘物的產物。
但是,使用了粘合劑的產物與上述印刷物同樣地貼附于壁面、柱等被粘物時,將其剝離后產生被粘物側也會殘留膠糊或者表面的涂層剝落的問題。另外,背面具有磁鐵的產物能夠安裝于由鐵等磁體形成的墻壁,但能夠使用的場所有限。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4中公開了如下技術,其通過對樹脂薄膜賦予靜電的吸附力而獲得能夠使樹脂薄膜直接貼合于壁面等而使用、且能夠容易地剝離、不污染被粘物的樹脂薄膜。
這種技術使用了絕緣性高、通過帶電處理而容易地保持電荷、能夠賦予靜電吸附能力的熱塑性樹脂(主要是聚丙烯系樹脂)的薄膜。所得樹脂薄膜的機械強度、透明性、耐化學試劑性、防濕性、耐熱性等優異。
然而,該樹脂薄膜由于其吸附能力,即使要對其自身實施印刷,也會貼 附于印刷機上的輥等機材、或者片材彼此貼附而容易粘連,因此難以通過單片膠版印刷等連續進行多個印刷。
另外,該樹脂薄膜如白板那樣地能夠書寫,但對于書寫消除性而言,該樹脂薄膜與白板相比難以消除,書寫消除性較差,墨殘留于書寫時的痕跡等而無法完全去除的情況較多。因此,為了賦予書寫消除性而使用了氟系樹脂薄膜的產物存在即使進行帶電處理其靜電吸附力與聚丙烯系樹脂薄膜相比也非常差的問題。因此,至今尚未實現兼具優異的靜電吸附力和書寫消除性的產物。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29726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1-22056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0-046961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表平10-504248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人等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面粘接性的靜電吸附片材,該片材能夠將招牌、海報、廣告等非粘合性的印刷物或者具備優異的書寫性和書寫消除性的含有氟系樹脂的樹脂薄膜作為顯示物貼附于被粘物并顯示,質量輕而能夠搬運,通過靜電的吸附力而能夠容易地在被粘物上貼附脫離,被粘物與片材之間難以發生空氣貯留。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發現:通過制成具有特定結構的層疊體,能夠提供具有期望特性的靜電吸附片材,從而完成 了本發明。
即,本發明如下所示。
(1)一種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其為將吸附片材(i)與包含樹脂薄膜層(B)的支承體層(ii)層疊而成的靜電吸附片材,所述吸附片材(i)包含單面設置有粘接劑層(C)的樹脂薄膜層(A),吸附片材(i)的樹脂薄膜層(A)與支承體層(ii)的樹脂薄膜層(B)通過靜電吸附而粘接。
(2)一種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其為將吸附片材(i)與吸附片材(iv)層疊而成的靜電吸附片材,所述吸附片材(i)包含單面設置有粘接劑層(C)的樹脂薄膜層(A),所述吸附片材(iv)包含單面設置有粘接劑層(D)的樹脂薄膜層(B),吸附片材(i)的樹脂薄膜層(A)與吸附片材(iv)的樹脂薄膜層(B)通過靜電吸附而粘接。
(3)根據前述(1)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支承體層(ii)包含單面設置有涂層(L)的樹脂薄膜層(B)。
(4)根據前述(2)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吸附片材(iv)支承體層(ii)依次包含粘接劑層(D)、涂層(L)、樹脂薄膜層(B)。
(5)根據前述(2)或(4)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在粘接劑層(D)上進一步設置有剝離片材層(F)。
(6)根據前述(2)或(4)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在粘接劑層(D)上進一步設置有印刷片材層(H)。
(7)根據前述(2)或(4)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在粘接劑層(D)上進一步設置有保護層(J)。
(8)根據前述(6)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粘接劑層(D)的基重為3~60g/m2,印刷片材層(H)的基重為20~500g/m2。
(9)根據前述(7)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粘接劑 層(D)的基重為3~60g/m2,保護層(J)的基重為0.1~500g/m2。
(10)根據前述(2)、(4)~(9)中任一項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粘接劑層(D)包含丙烯酸系粘合劑、橡膠系粘合劑、聚氨酯系粘合劑、有機硅系粘合劑中的任一者。
(11)根據前述(1)~(10)中任一項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吸附片材(i)依次包含粘接劑層(C)、涂層(K)、樹脂薄膜層(A)。
(12)根據前述(11)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吸附片材(i)依次包含粘接劑層(C)、印刷、涂層(K)、樹脂薄膜層(A)。
(13)根據前述(1)~(12)中任一項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在粘接劑層(C)上進一步設置有剝離片材層(E)。
(14)根據前述(1)~(12)中任一項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在粘接劑層(C)上進一步設置有印刷片材層(G)。
(15)根據前述(1)~(12)中任一項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在粘接劑層(C)上進一步設置有保護層(I)。
(16)根據前述(15)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保護層(I)包含含有氟樹脂的樹脂薄膜。
(17)根據前述(16)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保護層(I)為多層樹脂薄膜,前述保護層(I)的最外層為氟樹脂薄膜。
(18)根據前述(16)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保護層(I)為多層樹脂薄膜,前述保護層(I)的最外層由含有氟樹脂的涂層形成。
(19)根據前述(1)~(18)中任一項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樹脂薄膜層(A)和樹脂薄膜層(B)包含熱塑性樹脂。
(20)根據前述(19)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熱塑 性樹脂包含聚烯烴系樹脂、含官能團的聚烯烴系樹脂、聚酰胺系樹脂和熱塑性聚酯系樹脂中的任一者。
(21)根據前述(1)~(20)中任一項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樹脂薄膜層(A)的與樹脂薄膜層(B)接觸側的表面的表面電阻率以及樹脂薄膜層(B)的與樹脂薄膜層(A)接觸側的表面的表面電阻率分別為1×1013~9×1017Ω。
(22)根據前述(1)~(21)中任一項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樹脂薄膜(A)和樹脂薄膜(B)的基重分別為20~500g/m2。
(23)根據前述(14)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粘接劑層(C)的基重為3~60g/m2,印刷片材層(G)的基重為20~500g/m2。
(24)根據前述(15)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粘接劑層(C)的基重為3~60g/m2,保護層(I)的基重為0.1~500g/m2。
(25)根據前述(1)~(24)中任一項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粘接劑層(C)包含丙烯酸系粘合劑、橡膠系粘合劑、聚氨酯系粘合劑、有機硅系粘合劑中的任一者。
(26)前述(1)~(25)中任一項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樹脂薄膜層(A)與樹脂薄膜層(B)中的至少一者實施帶電處理,將樹脂薄膜層(A)與樹脂薄膜層(B)通過靜電吸附進行層疊,接著,在樹脂薄膜層(A)側的表面上層疊粘接劑層(C)。
(27)前述(1)~(25)中任一項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樹脂薄膜層(A)的一個面上層疊粘接劑層(C),接著,對樹脂薄膜層(A)與樹脂薄膜層(B)中的至少一者實施帶電處理,將樹脂薄膜層(A)與樹脂薄膜層(B)通過靜電吸附進行層疊。
(28)根據前述(26)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樹脂薄膜層(B)側的表面上層疊粘接劑層(D)。
(29)根據前述(27)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樹脂薄膜層(B)的一個面上層疊粘接劑層(D),對樹脂薄膜層(A)與樹脂薄膜層(B)中的至少一者實施帶電處理。
(30)前述(15)~(22)、(24)和(25)中任一項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樹脂薄膜層(A)與樹脂薄膜層(B)中的至少一者實施帶電處理,將樹脂薄膜層(A)與樹脂薄膜層(B)通過靜電吸附進行層疊,接著,在樹脂薄膜層(A)側的表面上夾著粘接劑層(C)層疊保護層(I)。
(31)前述(15)~(22)、(24)和(25)中任一項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樹脂薄膜層(A)的一個面上夾著粘接劑層(C)層疊保護層(I),接著,對樹脂薄膜層(A)與樹脂薄膜層(B)中的至少一者實施帶電處理,將樹脂薄膜層(A)與樹脂薄膜層(B)通過靜電吸附進行層疊。
(32)前述(15)~(22)、(24)和(25)中任一項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樹脂薄膜層(A)與樹脂薄膜層(B)中的至少一者實施帶電處理,將樹脂薄膜層(A)與樹脂薄膜層(B)通過靜電吸附進行層疊,接著,在樹脂薄膜層(A)側的表面上設置印刷,在該印刷上夾著粘接劑層(C)層疊保護層(I)。
(33)前述(15)~(22)、(24)和(25)中任一項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樹脂薄膜層(A)的一個面上設置印刷,在該印刷上夾著粘接劑層(C)層疊保護層(I),接著,對樹脂薄膜層(A)與樹脂薄膜層(B)中的至少一者實施帶電處理,將樹脂薄膜層(A)與樹脂薄膜層(B)通過靜電吸附進行層疊。
(34)一種包含吸附片材(i)和印刷片材層(G)的顯示物,其是從前述(14)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剝離支承體層(ii)或吸附片材(iv)而 成的。
(35)一種包含吸附片材(i)和保護層(I)的顯示物,其是從前述(15)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剝離支承體層(ii)或吸附片材(iv)而成的。
(36)一種包含吸附片材(iv)和印刷片材層(H)的顯示物,其是從前述(6)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剝離吸附片材(i)而成的。
(37)一種包含吸附片材(iv)和保護層(J)的顯示物,其是從前述(7)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剝離吸附片材(i)而成的。
(38)一種顯示物,其為從前述(14)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剝離支承體層(ii)或吸附片材(iv)而得到的、包含吸附片材(i)和印刷片材層(G)的顯示物,通過靜電吸附將樹脂薄膜層(A)側表面貼合于被粘物。
(39)一種顯示物,其為從前述(15)所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剝離支承體層(ii)或吸附片材(iv)而得到的、包含吸附片材(i)和保護層(I)的顯示物,通過靜電吸附將樹脂薄膜層(A)側表面貼合于被粘物。
(40)根據前述(38)所述的顯示物,其特征在于,樹脂薄膜層(A)、粘接劑層(C)和被粘物是透明的,隔著被粘物能夠觀察到印刷片材層(G)上的印刷。
(41)一種靜電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其為將吸附片材(i)與包含樹脂薄膜層(B)的支承體層(ii)層疊而成的靜電吸附片材,所述吸附片材(i)包含單面設置有含有氟樹脂的涂層的樹脂薄膜層(A),吸附片材(i)的樹脂薄膜層(A)與支承體層(ii)的樹脂薄膜層(B)通過靜電吸附而粘接。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是雙面粘接性的靜電吸附片材,其通過構成其的吸附片材的單面所設置的粘接劑層,能夠保持非粘合性的印刷物(印刷片材層)、含有氟系樹脂的樹脂薄膜(保護層),且通過吸附片材的優異靜電吸附 性能,能夠貼合于各種被粘物。
根據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能夠將非粘合性的印刷物以海報、廣告等的形式貼附于被粘物來顯示,能夠容易地去除被粘物與片材之間的空氣,難以產生空氣貯留,無損印刷物的外觀。另外,該靜電吸附片材在顯示使用時的靜電吸附力高,靜電吸附力的持續性也充分,能夠長期在被粘物上顯示使用,且在使用后能夠容易地剝離。進而,在剝離后能夠再次貼合,還容易調整貼附后的顯示位置。另外,該靜電吸附片材具有靜電吸附力不易受濕度影響這一特征。
另外,該靜電吸附片材中的樹脂薄膜層和粘接劑層為透明或半透明、且被粘物為透明或半透明的情況下,能夠從夾著該靜電吸附片材將印刷物粘接于被粘物而成的顯示物透過該靜電吸附片材和被粘物而觀察到印刷物上的文字、圖案等信息。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能夠將保護層(含有氟系樹脂的樹脂薄膜)作為顯示物而貼附于各種被粘物并進行顯示,該保護層具備優異的書寫性、書寫消除性,因此能夠作為白板而反復使用。
另外,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中,在保護層下作為印刷層而記錄了固定信息的層在消除書寫于保護層上的可變信息時無損內部的固定信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2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3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4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5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6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7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8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9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10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11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12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13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14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15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16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17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18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19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20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21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22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23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24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25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26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27是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28是主電極使用了針狀施加電極的本發明的帶電處理中能夠使用的間歇式電暈放電處理裝置的一例。
圖29是主電極使用了金屬導線狀施加電極的本發明的帶電處理中能夠使用的間歇式電暈放電處理裝置的一例。
圖30是主電極使用了針狀施加電極的本發明的帶電處理中能夠使用的連續式電暈放電處理裝置的一例。
圖31是主電極使用了金屬導線狀施加電極的本發明的帶電處理中能夠使用的連續式電暈放電處理裝置的一例。
圖32是主電極使用了針狀施加電極的本發明的帶電處理中能夠使用的連續式電暈放電處理裝置的一例。
圖33是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使用的靜電吸附片材(iii)的制造裝置的概略圖。
圖34是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使用的靜電吸附力的測定裝置的概略圖。
圖35是本發明的顯示物的一個方式的概略圖。
圖36是本發明的顯示物的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37是本發明的顯示物的另一個方式的概略圖。
圖38是本發明的顯示物的另一個方式的剖面圖。
圖39是本發明的顯示物的另一個方式的概略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如圖1所示那樣,是將吸附片材(i)2與包含樹脂薄膜層(B)6的支承體層(ii)3層疊而成的靜電吸附片材(iii)1,所述吸附片材(i)2包含單面設置有粘接劑層(C)7的樹脂薄膜層(A)5,該靜電吸附片材包含將吸附片材(i)2的樹脂薄膜層(A)5與支承體層(ii)3的樹脂薄膜層(B)6借助彼此的粘接面18通過靜電吸附進行粘接層疊而成的。
另外,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如圖18所示那樣,是將吸附片材(i)2與吸附片材(iv)4層疊而成的靜電吸附片材(iii)1,所述吸附片材(i)2包含單面設置有粘接劑層(C)7的樹脂薄膜層(A)5,所述吸附片材(iv)4包含單面設置有粘接劑層(D)8的樹脂薄膜層(B)6。該靜電吸附片材包 含吸附片材(i)2的樹脂薄膜層(A)5與吸附片材(iv)4的樹脂薄膜層(B)6借助彼此的粘接面18通過靜電吸附進行粘接層疊而成的層疊體。
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能夠在其粘接劑層(C)上粘接非粘合性的印刷物等(印刷片材層(G))、含有氟樹脂的樹脂薄膜(保護層(I)),另外,從靜電吸附片材剝離了支承體層(ii)的吸附片材(i)的樹脂薄膜層(A)側表面能夠通過靜電而吸附于被粘物。
以下,針對構成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各部件進行詳細說明。
[吸附片材(i)]
構成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吸附片材(i)包含單面設置有粘接劑層(C)的樹脂薄膜層(A)。
吸附片材(i)的樹脂薄膜層(A)露出的面(以下稱為“樹脂薄膜層(A)側的面”。)具有靜電吸附能力,其相反面具有粘接劑層(C)。
吸附片材(i)通過分別利用粘接劑的粘接力將非粘合性的印刷物或含有氟樹脂的樹脂薄膜等結合于粘接劑層(C)側的面、利用靜電吸附將樹脂薄膜層(A)側的面結合于被粘物而夾持在兩者之間,從而如所謂的雙面粘合片材那樣地將印刷物等貼合在被粘物上。這樣操作而得到的顯示物可以根據其顯示內容、尺寸、形狀、顯示方式而用作貼紙、標簽、招牌、海報、廣告等或者用作易于搬運的白板。
吸附片材(i)通過其樹脂薄膜層(A)側的面的靜電吸附能力而將印刷物、樹脂薄膜等貼附顯示于各種被粘物。另外,具有如下特征:在顯示使用時,靜電吸附力高、靜電吸附力的持續性也充分,能夠長期地顯示使用印刷物等,靜電吸附力不易受濕度影響,且使用后能夠連同吸附片材(i)一起容易地剝離。
吸附片材(i)包含詳見后述的樹脂薄膜層(A),能夠通過對該樹脂薄膜層(A)實施帶電處理,并將粘接劑層(C)層疊于該樹脂薄膜層(A)來 獲得。
為了將樹脂薄膜層(A)制成吸附片材(i),通過對樹脂薄膜層(A)的單面實施帶電處理后,向該處理面層疊包含樹脂薄膜層(B)的支承體層(ii),接著,在樹脂薄膜層(A)的未處理面上設置粘接劑層(C),從而能夠實現。另外,通過在樹脂薄膜層(A)的單面上設置粘接劑層(C),在該粘接劑層(C)上設置剝離片材層(E)或印刷片材層(G)或保護層(I)后,對樹脂薄膜層(A)的另一個單面實施帶電處理,從而能夠實現。
或者,通過對樹脂薄膜(A)的單面實施帶電處理后,暫時形成在該處理面上層疊有包含樹脂薄膜層(B)的支承體層(ii)的物質,另行在樹脂薄膜(A)的單面上設置有粘接劑層(C),暫時成形在該粘接劑層(C)上設置有剝離片材層(E)或印刷片材層(G)或保護層(I)的物質,將各樹脂薄膜通過干式層壓等方法進行接合而制成樹脂薄膜層(A),從而能夠實現。
對于吸附片材(i)中的樹脂薄膜層(A)而言,為了使其具備靜電吸附能力,優選的是,呈現容易實施帶電處理且通過帶電處理而容易將電荷保持在內部的結構。
樹脂薄膜層(A)中的帶電處理的實施容易度和電荷的保持性能可以通過表面電阻率來控制。吸附片材(i)的要實施帶電處理的樹脂薄膜層(A)側的面的表面電阻率優選為1×1013~9×1017Ω的范圍。該表面電阻率更優選為5×1013~9×1016Ω的范圍、進一步優選為1×1014~9×1015Ω的范圍。
表面電阻率不足1×1013Ω時,存在實施帶電處理時所賦予的電荷傳導至表面而容易逃逸、難以實施帶電處理的傾向。另外,存在如下傾向:暫時賦予至樹脂薄膜層(A)的電荷傳導至其表面而容易向外部(大氣中等)逃逸,吸附片材(i)無法長時間保持電荷,靜電吸附力容易降低。
另一方面,超過9×1017Ω時,在性能上應該沒有問題,但難以使用現有公知的物質來形成這種高絕緣性的表面,即使能夠實現,其成本也變高,因 此難以實現。
具有這種表面電阻率的樹脂薄膜層(A)可以通過選擇用于構成其的熱塑性樹脂和是否對樹脂薄膜層(A)進行表面處理等來實現。
本發明中,關于吸附片材(i),優選的是,將其樹脂薄膜層(A)側的面作為未處理而使表面電阻率為1×1013~9×1017Ω的范圍,另一面進行抗靜電的表面處理而使其具備抗靜電性能。通過使單面具備抗靜電性能,在對吸附片材(i)的樹脂薄膜層(A)側的面實施帶電處理后、在其上設置粘接劑層(C)的加工工序中,能夠有效地防止塵埃等附著于樹脂薄膜層(A)、樹脂薄膜層(A)貼附于輥等,能夠進一步提高生產率。
作為對吸附片材(i)的另一面賦予抗靜電性能的方法,例如有如下方法:在樹脂薄膜層(A)中混入抗靜電劑的方法、在樹脂薄膜層(A)的單面設置后述的涂層(K)的方法。在樹脂薄膜層(A)中混入抗靜電劑時,若不進行電暈放電表面處理、火焰表面處理,則有時不會表現出抗靜電效果,尤其是經拉伸的薄膜的表面處理的處理面與未處理面的抗靜電效果明顯不同。利用該現象也能夠形成單面具有抗靜電性能的樹脂薄膜層(A)。
另外,關于吸附片材(i),在被粘物為壁、柜子等之類的不透明物體的情況下為透明或不透明均可,在被粘物為玻璃板、亞克力板、聚碳酸酯板等之類的透明物體等的情況下,透明性高是適合的。例如,在顯示物中使用的印刷片材層(G)為雙面印刷物、吸附片材(i)和被粘物為透明的情況下,印刷片材層(G)的與吸附片材(i)接觸側的印刷面也能夠隔著吸附片材(i)和被粘物而進行觀察。
因此,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中的吸附片材(i)優選為透明或半透明。即,構成吸附片材(i)的樹脂薄膜層(A)和粘接劑層(C)優選為透明或半透明。作為所述透明性的指標,吸附片材(i)的總光線透射率優選為60~100%、更優選為70~100%、特別優選為80~100%。總光線透射率為60% 以上時,吸附片材(i)面側朝向印刷圖案進行貼附時,印刷物的圖像、信息的可視性良好,貼附于玻璃板、亞克力板、聚碳酸酯板等透明被粘物的印刷物的可視性良好。這樣的高透明性可以通過構成其的樹脂薄膜層(A)和粘接劑層(C)的選擇來實現。
[樹脂薄膜層(A)]
本發明中,樹脂薄膜層(A)為構成吸附片材(i)的層,通過對其實施直接帶電處理、使其接觸實施了帶電處理的支承體層(ii)或吸附片材(iv)的樹脂薄膜層(B)來進行介電,從而能夠在內部保持電荷,通過該靜電電荷來實現吸附片材(i)的靜電吸附。
樹脂薄膜層(A)優選包含熱塑性樹脂。尤其是,通過使用絕緣性優異的熱塑性樹脂,該薄膜層容易保持內部蓄積的電荷,因而優選。
樹脂薄膜層(A)中能夠使用的熱塑性樹脂只要具有絕緣性、能夠將電荷保持在內部,則對其種類沒有特別限定。作為熱塑性樹脂,例如可以使用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丙烯系樹脂、聚甲基-1-戊烯等聚烯烴系樹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馬來酸改性聚乙烯、馬來酸改性聚丙烯等含官能團的聚烯烴系樹脂;尼龍-6、尼龍-6,6等聚酰胺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共聚物、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者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等脂肪族聚酯等熱塑性聚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無規聚苯乙烯、間規聚苯乙烯等。這些熱塑性樹脂能夠充分地確保透明性。這些熱塑性樹脂之中,更優選使用絕緣性和加工性優異的聚烯烴系樹脂、含官能團的聚烯烴系樹脂,特別優選使用聚烯烴系樹脂。
作為聚烯烴系樹脂的更具體的例子,可列舉出乙烯、丙烯、丁烯、己烯、辛烯、丁二烯、異戊二烯、氯丁二烯、甲基-1-戊烯等烯烴類的均聚物,以及由這些烯烴類中的2種以上形成的共聚物。
進而,這些聚烯烴系樹脂之中,從絕緣性、電荷保持性、加工性、機械 強度、成本等方面來看,優選使用丙烯系樹脂。作為丙烯系樹脂,作為主成分期望使用顯示全同立構(isotactic)或間同立構(syndiotactic)以及各種程度的立構規整性的聚丙烯(丙烯均聚物);以丙烯作為主成分并將其與乙烯、1-丁烯、1-己烯、1-庚烯、4-甲基-1-戊烯等α-烯烴共聚而得到的丙烯系共聚物。丙烯系共聚物可以由主要包含丙烯的2元體系形成也可以由3元體系以上形成,另外可以是無規共聚物也可以是嵌段共聚物。另外,丙烯系樹脂中還可以配混2~25重量%的熔點比丙烯均聚物低的樹脂而使用。作為這樣的熔點低的樹脂,可例示出高密度或低密度的聚乙烯。
作為含官能團的聚烯烴系樹脂的更具體的例子,可列舉出前述烯烴類與能夠共聚的含官能團單體的共聚物。
作為所述含官能團的單體,特別具有代表性的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類;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特戊酸乙烯酯、己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丁基苯甲酸乙烯酯、環己烷羧酸乙烯酯等羧酸乙烯酯類(或者在共聚后將這些羧酸乙烯酯類皂化而得到的乙烯基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芐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異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等(甲基)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酰胺、N-羥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丙基乙烯基醚、丁基乙烯基醚、環戊基乙烯基醚、環己基乙烯基醚、芐基乙烯基醚、苯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類。根據需要,可使用從這些含官能團的單體中適當地選擇一種或兩種以上并共聚而得到的物質。
另外,為了其絕緣性、帶電電壓的調整,這些聚烯烴系樹脂和含官能團的聚烯烴系樹脂也可以根據需要來使用其接枝改性物。
樹脂的接枝改性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具體而言,可列舉出利用不飽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接枝改性。作為該不飽和羧酸,可列舉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馬來酸、富馬酸、衣康酸、檸康酸等。另外,作為上述不飽和羧酸的衍生物,可列舉出酸酐、酯、酰胺、酰亞胺、金屬鹽等。
具體而言,可列舉出馬來酸酐、衣康酸酐、檸康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馬來酸單乙酯、馬來酸二乙酯、富馬酸單甲酯、富馬酸二甲酯、衣康酸單甲酯、衣康酸二乙酯、(甲基)丙烯酰胺、馬來酸單酰胺、馬來酸二酰胺、馬來酸-N-單乙酰胺、馬來酸-N,N-二乙酰胺、馬來酸-N-單丁酰胺、馬來酸-N,N-二丁酰胺、富馬酸單酰胺、富馬酸二酰胺、富馬酸-N-單乙酰胺、富馬酸-N,N-二乙酰胺、富馬酸-N-單丁酰胺、富馬酸-N,N-二丁酰胺、馬來酰亞胺、N-丁基馬來酰亞胺、N-苯基馬來酰亞胺、(甲基)丙烯酸鈉、(甲基)丙烯酸鉀等。
接枝改性物可以使用相對于聚烯烴系樹脂和含官能團的聚烯烴系樹脂通常使用0.005~10重量%、優選使用0.01~5重量%的接枝單體進行接枝改性而得到的產物。
作為樹脂薄膜層(A)中使用的熱塑性樹脂,可以從上述熱塑性樹脂中選擇1種單獨使用,也可以選擇2種以上組合使用。
另外,在不損害上述樹脂薄膜層(A)的透明性的程度下,也可以在樹脂薄膜層(A)中添加無機微細粉末和有機填料中的至少一者。通過添加無機微細粉末或有機填料,能夠調整薄膜的介電常數、使熱塑性樹脂片材彼此難以粘貼。另外,通過與后述的拉伸工序進行組合,能夠容易地在內部形成孔隙、能夠實現樹脂薄膜層(A)的輕量化。
作為無機微細粉末,例如可以使用碳酸鈣、煅燒粘土、二氧化硅、硅藻土、白土、滑石、氧化鈦、硫酸鋇、鈦酸鋇、氧化鋁、沸石、云母、絹云母、 膨潤土、海泡石、蛭石、白云石、鈣硅石、玻璃纖維等。在添加無機微細粉末的情況下,使用利用基于激光衍射的粒度分布計測得的平均粒徑通常為0.01~15μm、優選為0.1~5μm的粉末。
在添加有機填料的情況下,優選選擇與作為樹脂薄膜層(A)的主成分的熱塑性樹脂不同種類的樹脂。例如,在熱塑性樹脂為聚烯烴系樹脂的情況下,作為有機填料,可以使用如下填料:其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酯、尼龍-6、尼龍-6,6、環狀聚烯烴、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等聚合物,且可以使用具有比聚烯烴系樹脂的熔點高的熔點(例如170~300℃)或高玻璃化轉變溫度(例如170~280℃)、且非相容的填料。
這些無機微細粉末或有機填料在樹脂薄膜層(A)中的配混量以總量計優選為0~3重量%、更優選為0~1重量%、特別優選不主動添加。配混量為3重量%以下時,容易實現上述總光線透射率、隔著透明被粘物的圖像可視性變得良好。
進而,根據需要,可以在樹脂薄膜層(A)中添加熱穩定劑(抗氧化劑)、光穩定劑、分散劑、潤滑劑、成核劑等。添加熱穩定劑時,通常在0.001~1重量%的范圍內添加。具體而言,可以使用位阻酚系、磷系、胺系等熱穩定劑等。使用光穩定劑時,通常在0.001~1重量%的范圍內使用。具體而言,可以使用位阻胺系、苯并三唑系、二苯甲酮系光穩定劑等。例如為了使無機微細粉末分散而使用分散劑、潤滑劑。用量通常設為0.01~4重量%的范圍內。具體而言,可以使用硅烷偶聯劑、油酸或硬脂酸等高級脂肪酸、金屬皂、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或者它們的鹽等。
[多層化]
樹脂薄膜層(A)可以是單層結構,也可以是2層結構、3層以上的多層結構。通過樹脂薄膜層(A)的多層化而能夠提高耐電壓性能,賦予書寫性、 耐擦拭性、二次加工適應性等各種功能。將樹脂薄膜層(A)制成多層結構時可使用公知的各種方法,但作為具體例,可列舉出使用了各種粘接劑的干式層壓方式;濕式層壓方式和熔融層壓方式;使用了進料塞(feed block)、多分流管(multi-manifold)的多層口模方式(共擠出方式);使用多個口模的擠出層壓方式;使用了各種涂布機的涂布方法等。另外,還可以組合多層口模和擠出層壓來使用。
[拉伸]
優選的是,樹脂薄膜層(A)包含至少在單軸方向上進行了拉伸的拉伸樹脂薄膜。通過拉伸而得到的熱塑性樹脂拉伸薄膜是質量輕的薄膜,厚度的均勻性優異,因此容易實現在面方向上均勻且無帶電不均的靜電吸附力。樹脂薄膜層(A)為多層結構時,用于構成其的各層的拉伸軸數可以為單軸/單軸、單軸/雙軸、雙軸/單軸、單軸/單軸/雙軸、單軸/雙軸/單軸、雙軸/單軸/單軸、單軸/雙軸/雙軸、雙軸/雙軸/單軸、雙軸/雙軸/雙軸。
樹脂薄膜層(A)的拉伸可以通過通常使用的各種方法中的任一種或者其組合來進行。作為具體的拉伸方法,可列舉出利用輥組的圓周速度差的縱向拉伸;使用了拉幅爐的橫向拉伸;將縱向拉伸和橫向拉伸組合而成的連續雙軸拉伸;軋制;采用拉幅爐和線性電動機的組合的同步雙軸拉伸;采用拉幅爐和縮放儀(pantagraph)的組合的同步雙軸拉伸等。另外,作為吹塑薄膜的拉伸方法,可列舉出利用管(Tubular)法的同步雙軸拉伸。
對拉伸的倍率沒有特別限定,考慮樹脂薄膜層(A)中使用的熱塑性樹脂的特性和所得樹脂薄膜層(A)的物性等進行適當決定。例如,在使用丙烯均聚物或其共聚物作為熱塑性樹脂并將其沿單方向拉伸時,拉伸倍率通常為1.2~12倍、優選為2~10倍,進行雙軸拉伸時,以面積倍率計通常為1.5~60倍、優選為4~50倍。在使用其它熱塑性樹脂并將其沿單方向拉伸時,拉伸倍率通常為1.2~10倍、優選為2~5倍,進行雙軸拉伸時,以面積倍率計通常為 1.5~20倍、優選為4~12倍。
拉伸的溫度可以在樹脂薄膜層(A)中主要使用的熱塑性樹脂的玻璃化轉變溫度以上至結晶部分的熔點以下的、適合于熱塑性樹脂的公知的溫度范圍內適當決定。具體而言,樹脂薄膜層(A)的熱塑性樹脂為丙烯均聚物(熔點155~167℃)時為100~166℃,為高密度聚乙烯(熔點121~136℃)時為70~135℃,是比熔點低1~70℃的溫度。另外,拉伸的速度優選設為20~350m/分鐘。
樹脂薄膜層(A)包含前述的無機微細粉末或有機填料且進行了拉伸時,有時薄膜內部形成微細的孔隙。然而,該孔隙顯著阻礙樹脂薄膜層(A)的光線透射率。因此,樹脂薄膜層(A)的利用下式(1)算出的孔隙率優選為0~10%、更優選為0~5%。孔隙率超過10%時存在如下傾向:由于孔隙帶來的光擴散效果,招致樹脂薄膜層(A)的光線透射率的降低,難以獲得具有期望的總光線透射率的樹脂薄膜層(A)。
[數學式1]
(式(1)中,ρ0表示樹脂薄膜層(A)的真密度,ρ表示樹脂薄膜層(A)的密度)
樹脂薄膜層(A)包含前述無機微細粉末或有機填料且進行了拉伸時,通過采取將拉伸的溫度提高至熱塑性樹脂的熔點附近等的對策,能夠降低樹脂薄膜層(A)中的孔隙的形成。
另外,樹脂薄膜層(A)的厚度優選為20~500μm的范圍。該厚度更優選為30~400μm的范圍、特別優選為40~300μm的范圍。樹脂薄膜層(A)的厚度不足20μm時,該層(A)的機械強度變弱,將印刷片材層(G)、保護層(I) 貼附于該層(A)時,或者將該層(A)貼附于被粘物時,容易產生褶皺、無法順利貼合而外觀容易變差。相反地,超過500μm時,無法將靜電電荷充分地注入至內部,且吸附片材(i)的自身重量變大、以靜電吸附力無法保持自身重量而容易從被粘物脫落。
另外,樹脂薄膜層(A)的基重優選為20~500g/m2的范圍。該基重更優選為30~400g/m2的范圍、特別優選為40~300g/m2的范圍。樹脂薄膜層(A)的基重與能夠保持于該層(A)內部的靜電電荷的容量呈現比例關系。因此,樹脂薄膜層(A)的基重不足20g/m2時,該層(A)的靜電容量也變小,吸附片材(i)容易從被粘物脫落。相反地,超過500g/m2時,從靜電容量的觀點來看是充分的,但難以將靜電電荷充分地注入至內部,且吸附片材(i)的自身重量變大,此時,吸附片材(i)也容易從被粘物脫落。
[粘接劑層(C)]
本發明中,粘接劑層(C)是構成吸附片材(i)的層,通過其粘合力而能夠將吸附片材(i)與非粘合性的印刷物(印刷片材層(G))、含有氟樹脂的樹脂薄膜(保護層(I))接合。
粘接劑層(C)通過在上述樹脂薄膜層(A)的單面以層狀設置粘合劑、或者在上述樹脂薄膜層(A)的單面設置層狀的粘合劑來形成。粘合劑的種類、厚度(涂布量)可以根據要使用顯示物的環境、粘合的強度等進行各種選擇。
作為所述粘合劑,可以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劑、橡膠系粘合劑、聚氨酯系粘合劑、有機硅系粘合劑。作為丙烯酸系粘合劑的具體例,可列舉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玻璃化轉變溫度為-20℃以下的粘合劑。作為橡膠系粘合劑的具體例,可列舉出聚異丁烯橡膠、丁基橡膠、以及它們的混合物,另外,可列舉出向這些橡膠系粘合劑中配混樅酸松香酯、萜·酚共聚物、萜·茚共聚 物等賦粘劑而成的粘合劑。作為聚氨酯系粘合劑的具體例,可列舉出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內酯多元醇與異氰酸酯化合物的混合物。作為有機硅系粘合劑的具體例,可列舉出向末端具有羥基的有機聚硅氧烷中混合交聯劑而成的縮合固化型粘合劑、或者向末端具有乙烯基的有機聚硅氧烷中混合交聯劑而成的加成固化型粘合劑。這些之中,從透明性、成本的觀點出發,優選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劑。
這些粘合劑通常包含高分子量的樹脂成分,可以以有機溶劑溶液、分散液、乳液之類的分散在水中的形態或者熱熔型的形態來使用。本發明中的粘接劑層(C)可以通過將溶劑型、乳液型等溶液狀態的物質直接涂布在樹脂薄膜層(A)上或者涂布在后續詳述的剝離片材層(E)上,進行干燥固化而容易地形成。所述涂布可以采用輥涂機、刮刀涂布機、棒涂機、氣刀涂布機、凹版涂布機、反向涂布機、口模涂布機、唇口涂布機、噴霧涂布機、逗點涂布機等方法。進而,根據需要進行平滑處理,經過干燥工序而形成粘接劑層(C)。
關于在樹脂薄膜層(A)上形成粘接劑層(C),在剝離片材層(E)上涂布粘合劑來形成粘接劑層(C),并向其上層疊樹脂薄膜層(A)的方法是通常的,有時也可以在樹脂薄膜層(A)上直接涂布粘合劑來形成。
另外,關于在樹脂薄膜層(A)上形成粘接劑層(C),可以在對該樹脂薄膜層(A)進行后續詳述的帶電處理之前進行,也可以在帶電處理之后進行。
粘接劑層(C)的基重(涂布量)沒有特別限定,通常以固體成分量計為3~60g/m2的范圍,優選為10~40g/m2的范圍。
[支承體層(ii)]
構成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的支承體層(ii)是利用吸附片材(i)的靜電吸附力或自身的靜電吸附力而層疊在吸附片材(i)的樹脂薄膜層(A) 側的單面上的層,在使用吸附片材(i)時如壓敏粘合標簽的剝離紙那樣地去除。
支承體層(ii)在截止至將吸附片材(i)用于印刷物的顯示等為止的期間,防止吸附片材(i)內部所蓄積的電荷流出至外部,且吸附片材(i)內部不會對外部體現出靜電吸附力,容易處理靜電吸附片材(iii)。
支承體層(ii)包含樹脂薄膜層(B),樹脂薄膜層(B)由作為介電體的樹脂形成,樹脂薄膜層(B)的與樹脂薄膜層(A)接觸的面利用樹脂薄膜層(A)或自身的靜電吸附力而能夠粘接樹脂薄膜層(A)。
另一方面,支承體層(ii)的另一個單面優選具有抗靜電性能。支承體層(ii)通過在其單面具有抗靜電性能,將吸附片材(i)與支承體層(ii)層疊而成的靜電吸附片材(iii)不會對外部體現出靜電吸附力,難以在靜電吸附片材(iii)的運輸、保管、印刷等處理中發生粘貼于周圍或片材彼此粘貼等故障、操作性變得良好。
因此,支承體層(ii)在使用吸附片材(i)時與壓敏粘合標簽中的剝離紙同樣地被去除,在之前的階段中保持樹脂薄膜層(A)的高靜電吸附力,并且使靜電吸附片材的加工等處理變得容易。
支承體層(ii)可以是單層結構,也可以是包含2層以上的多層結構。如上所述,支承體層(ii)優選包含樹脂薄膜層(B)且呈現該樹脂薄膜層(B)所露出的面(以下,稱為“樹脂薄膜層(B)側的面”。)與樹脂薄膜層(A)接觸而能夠靜電吸附、另外其相反面具備抗靜電性能的結構,因此優選制成多層結構。
從與樹脂薄膜層(A)接觸的面減少來自樹脂薄膜層(A)的電荷移動的觀點出發,支承體層(ii)包含絕緣性優異的樹脂薄膜層(B),將支承體層(ii)制成多層結構時,考慮到抗靜電性能的賦予,另一面可以適當選擇紙、合成紙、組成不同的樹脂薄膜、織布、無紡布、或者抗靜電涂層等公知 的原材料并層疊。
另外,關于支承體層(ii)的樹脂薄膜層(B)側的面,也可以對其實施直接帶電處理而使其具備靜電吸附力,通過該靜電吸附力而貼合于無處理的樹脂薄膜層(A)來制成靜電吸附片材。此時,樹脂薄膜層(A)側被支承體層(ii)的電荷而介電,從而帶有靜電吸附力。
另外,支承體層(ii)的基重優選為20~500g/m2的范圍。該基重更優選為30~400g/m2的范圍、特別優選為40~300g/m2的范圍。支承體層(ii)需要保持與樹脂薄膜層(A)的內部保持的電荷相等的電荷,支承體層(ii)的基重不足20g/m2時,該層(ii)的靜電容量變小、電荷容易逃逸、吸附片材(i)容易從被粘物上脫落。相反地,超過500g/m2時,從靜電容量的觀點出發是充分的,但存在靜電吸附片材(iii)的重量變重、處理變得困難的傾向。
[樹脂薄膜層(B)]
構成支承體層(ii)的樹脂薄膜層(B)中能夠使用的樹脂只要是介電體且具有絕緣性、內部能夠保持電荷,則其種類沒有特別限定。因此,作為該樹脂,除了前述樹脂薄膜層(A)中例示出的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丙烯系樹脂、聚甲基-1-戊烯等聚烯烴系樹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馬來酸改性聚乙烯、馬來酸改性聚丙烯等含官能團的聚烯烴系樹脂;尼龍-6、尼龍-6,6等聚酰胺系樹脂;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共聚物、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等脂肪族聚酯的熱塑性聚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無規聚苯乙烯、間規聚苯乙烯等熱塑性樹脂之外,還可列舉出酚醛樹脂、密胺樹脂、尿素樹脂、聚氨酯樹脂、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等熱固化性樹脂。
這些之中,更優選使用加工性優異的聚烯烴系樹脂、含官能團的聚烯烴系樹脂、聚酰胺系樹脂、熱塑性聚酯系樹脂等,特別優選使用聚烯烴系樹脂。
支承體層(ii)中的樹脂薄膜層(B)起到封閉吸附片材(i)中的樹脂 薄膜層(A)的電荷而不會使其逃逸至外部的作用。該封閉電荷的能力可以通過相對介電常數來調整。樹脂薄膜層(B)中的相對介電常數優選為1.1~5.0、更優選為1.2~4.0、進一步優選為1.5~3.0的范圍。樹脂薄膜層(B)的相對介電常數超過5.0時,存在樹脂薄膜層(A)無法長時間保持電荷、吸附片材(i)的靜電吸附力容易降低的傾向。另一方面,相對介電常數不足1.1時,在性能上可能沒有問題,但該相對介電常數低于空氣(真空)的相對介電常數,因此這樣的原材料難以通過現有技術來獲取。
關于這樣的相對介電常數,通過樹脂薄膜層(B)由上述樹脂構成、在內部形成空隙的加工等,從而能夠實現期望的范圍。
另外,支承體層(ii)中的樹脂薄膜層(B)側的面從減少電荷移動的觀點出發,與樹脂薄膜層(A)同樣地其表面電阻率越高越優選。具體而言,支承體層(ii)中的樹脂薄膜層(B)側的面的表面電阻率優選為1×1013~9×1017Ω的范圍。該表面電阻率更優選為5×1013~9×1016Ω的范圍、進一步優選為1×1014~9×1015Ω的范圍。表面電阻率不足1×1013Ω時,存在如下傾向:樹脂薄膜層(A)的電荷容易傳遞至該表面而逃逸至外部,樹脂薄膜層(A)無法長時間地保持電荷,吸附片材(i)的靜電吸附力容易降低。另一方面,超過9×1017Ω時,在性能上可能沒有問題,但難以使用現有公知的物質來形成這種高絕緣性的表面,即使能夠實現其成本也變高,因此難以實現。
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制成靜電吸附片材(iii)時的操作性,支承體層(ii)的另一個單面優選具有抗靜電性能。為了對支承體層(ii)賦予抗靜電性能,可列舉出如下方法:構成支承體層(ii)的樹脂薄膜層(B)使用混入有抗靜電劑的樹脂薄膜的方法;設置后述涂層(L)的方法;涂布導電性涂料來設置導電層的方法;通過直接蒸鍍、轉印蒸鍍、蒸鍍薄膜的層壓等來設置金屬薄膜的方法;貼合層疊進行了抗靜電處理的紙、合成紙、樹脂薄膜、織布、無紡布或者混入了抗靜電劑的樹脂薄膜的方法等。
在設置混入有抗靜電劑的樹脂薄膜層的方式中,有時不對該薄膜面進行電暈放電表面處理、火焰表面處理就不會表現出抗靜電效果,尤其是,對于拉伸薄膜而言,有時表面處理的處理面與未處理面之間的抗靜電效果明顯不同。利用該現象,用混入了抗靜電劑的熱塑性樹脂進行拉伸而成的產物制成樹脂薄膜層(B),對該單面進行電暈放電等表面處理,從而也能夠形成單層結構且單面具有抗靜電性能的支承體層(ii)。
優選的是,通過上述的各種方法,對支承體層(ii)中的未與樹脂薄膜層(A)接觸的面、即露出至靜電吸附片材(iii)的外層的面賦予抗靜電性能,使其表面電阻率在1×10-1~9×1012Ω的范圍內。該表面電阻率更優選為1×100~9×1012Ω的范圍。支承體層(ii)的未與樹脂薄膜層(A)接觸的面的表面電阻率超過9×1012Ω時,存在如下傾向:抗靜電性能不充分、容易產生靜電吸附片材(iii)粘貼于周圍、片材彼此粘貼等故障,操作性變差,無法獲得本發明的期望性能。另一方面,表面電阻率低于1×10-1Ω時,作為靜電吸附片材在性能上應該沒有問題,但難以使用現有公知的物質來形成這種高導電性的表面,即使能夠實現其成本也高,因此難以實現。
[吸附片材(iv)]
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可以是將上述吸附片材(i)與吸附片材(iv)通過靜電吸附進行層疊而成的產物。此時,吸附片材(iv)與支承體層(ii)同樣地包含樹脂薄膜層(B),但在樹脂薄膜層(B)的單面設置粘接劑層(D)。因此,該方式中的靜電吸附片材包括(粘接劑層(C)/樹脂薄膜層(A)/樹脂薄膜層(B)/粘接劑層(D))的層疊結構(參照圖18)。
該方式中的靜電吸附片材如圖20所示那樣可以利用其雙面的粘接劑層(C)7和粘接劑層(D)8分別粘貼非粘合性的印刷物等(印刷片材層(G)11和印刷片材層(H)12)。其后,在進行了靜電吸附的樹脂薄膜層(A)5與樹脂薄膜層(B)6之間進行剝離,將附帶印刷片材層(G)的吸附片材(i) 和附帶印刷片材層(H)的吸附片材(iv)分別制成顯示物時,能夠由一片靜電吸附片材獲得兩片顯示物。根據該方式,能夠有效利用在前述例中支承體層(ii)在使用吸附片材(i)時如壓敏粘合標簽的剝離紙那樣地被去除而成為廢棄物的部分。另外,根據該方式,能夠由一片靜電吸附片材獲得兩片顯示物,因此還能夠獲得降低運輸成本等的效果。
[粘接劑層(D)]
本發明中,粘接劑層(D)是構成吸附片材(iv)的層,通過其粘合力而將樹脂薄膜層(B)與非粘合性的印刷物(印刷片材層(H))接合。
粘接劑層(D)通過在上述樹脂薄膜層(B)的單面以層狀設置粘合劑、或者在上述樹脂薄膜層(B)的單面設置層狀的粘合劑來形成。粘合劑的種類、厚度(涂布量)可根據要使用顯示物的環境、粘接強度等進行各種選擇。
作為所述粘合劑,可以利用相同的方法設置與上述粘接劑層(C)中記載的粘合劑相同的組成并以相同的基重(涂布量)來使用。粘劑層(D)中使用的粘合劑的種類、層疊方法、基重(涂布量)可以與粘接劑層(C)的粘合劑的種類、層疊方法、基重(涂布量)相同,也可以不同。
[涂層(K)]
構成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的樹脂薄膜層(A)中,從對其單面賦予抗靜電性能的目的出發,優選設置涂層(K)。如圖6所示那樣,此時的吸附片材(i)2的粘接劑層(C)7設置在涂層(K)15上。
例如,若使用單面設置有涂層(K)15的樹脂薄膜層(A)5,對該樹脂薄膜層(A)側的面實施帶電處理,接著將該處理面與單面設置有涂層(L)16的樹脂薄膜層(B)6的樹脂薄膜層(B)側的面進行接合,通過靜電吸附而暫時制作兩者的層疊體,接著,在樹脂薄膜層(A)5的涂層(K)15上層疊粘接劑層(C)7,則能夠獲得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1。該層疊體的兩表面通過涂層而具備抗靜電性能,內部的電荷不會對外部體現出,因此, 難以產生之后的層疊粘接劑層(C)的工序中粘貼于機器等的故障、非常容易處理。
涂層(K)是為了對樹脂薄膜層(A)賦予抗靜電性能而使用的。關于涂層(K),作為其組成,優選包含0.1~100重量%的抗靜電劑、0~99.9重量%的高分子粘結劑、以及0~70重量%的顏料顆粒。涂層(K)可以如下形成:作為包含這些成分的涂布劑通過直接涂布而設置在樹脂薄膜層(A)上;或者預先涂布在其它薄膜上來形成涂層(K),再將其層壓于樹脂薄膜層(A)來設置。
抗靜電劑是為了對該涂層(K)賦予抗靜電性能而添加的。具體而言,可列舉出以硬脂酸單甘油酯、烷基二乙醇胺、山梨糖醇單月桂酯、烷基苯磺酸鹽、烷基二苯醚磺酸鹽等為代表的低分子量有機化合物系抗靜電劑;以ITO(摻銦氧化錫)、ATO(摻銻氧化錫)、石墨晶須等為代表的導電性無機填充劑;聚噻吩、聚吡咯、聚苯胺等利用分子鏈內的π電子發揮導電性的所謂電子導電性聚合物;以及,聚乙二醇、聚氧乙烯二胺等非離子性聚合物系抗靜電劑;聚乙烯基芐基三甲基氯化銨、聚二甲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季銨鹽等季銨鹽型共聚物;向含氧化烯和/或羥基的聚合物中添加堿金屬離子而成的物質等含堿金屬鹽的聚合物所代表的具有抗靜電功能的聚合物等。
這些抗靜電劑具有各自的特性。例如,低分子量有機化合物系抗靜電劑具有抗靜電性能容易被環境濕度顯著影響、容易滲出至最外表面的特征。由于抗靜電劑的滲出,有時該樹脂薄膜層(A)的靜電吸附力會降低。另外,有時所滲出的抗靜電劑會轉移至其它薄膜的表面而表現出抗靜電性能,結果無法獲得具有穩定的靜電吸附力的樹脂薄膜層(A)。
導電性無機填充劑在少量添加時填充劑彼此不會接觸,因此有時無法充分地獲得抗靜電效果。另外,導電性無機填充劑以填充劑彼此相互接觸的程度的量進行添加時,粘結劑量顯著變少,因此有時涂層(K)的內聚力會降 低,產生對樹脂薄膜層(A)的粘接力降低、吸附片材(i)的層間強度的降低的情況。
電子導電性聚合物由于源自共軛體系的著色而通常具有黑色、綠色或者青灰色的著色,使用該電子導電性聚合物時,能夠獲得優異的抗靜電效果,但有時會成為顏色昏暗的樹脂薄膜層(A),其透明性會降低,因此不適合印刷物的揭示。
具有抗靜電功能的聚合物的抗靜電性能穩定,另外,向薄膜表面轉移的轉移性也小,也基本沒有著色,因此作為構成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中使用的涂層(K)的抗靜電劑是優選的。其中,季銨鹽型共聚物、含堿金屬鹽的聚合物的抗靜電性能良好,環境濕度對抗靜電性能的影響小,故而更優選。
涂層(K)根據需要也可以包含高分子粘結劑。該高分子粘結劑通過其內聚力而使涂層(K)與設置涂層(K)的樹脂薄膜層(A)之間具備良好的密合性。
作為高分子粘結劑的具體例,可列舉出聚乙烯亞胺、碳原子數為1~12的烷基改性聚乙烯亞胺、聚(乙烯亞胺-脲)、聚(乙烯亞胺-脲)的乙烯亞胺加成物、聚胺聚酰胺、聚胺聚酰胺的乙烯亞胺加成物以及聚胺聚酰胺的表氯醇加成物等聚乙烯亞胺系聚合物;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丙烯酰胺的衍生物以及含噁唑啉基的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等丙烯酸酯系聚合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等,以及醋酸乙烯酯樹脂、聚氨酯樹脂、聚醚樹脂、聚酯樹脂、尿素樹脂、萜烯樹脂、石油樹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樹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偏二氯乙烯樹脂、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樹脂、氯乙烯樹脂、氯丙烯樹脂、丁醛樹脂、有機硅樹脂、硝基纖維素樹脂、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樹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 物樹脂、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樹脂等。
這些高分子粘結劑可以單獨使用任一種,也可以將兩種以上混合使用。這些高分子粘結劑可以以稀釋或分散在有機溶劑或水中的狀態使用。這些之中,聚乙烯亞胺系聚合物、聚醚聚氨酯、聚酯聚聚氨酯、丙烯酸系聚氨酯等聚氨酯樹脂或者丙烯酸酯共聚物與前述具有抗靜電功能的聚合物的相性(相容性)良好,混溶而制成涂料時穩定,易于涂布,因而優選。
涂層(K)可以包含或不包含顏料顆粒。通過向涂層(K)中添加顏料顆粒而形成的涂層(K)能夠實現:因其賦予的表面凹凸而使抗粘連等性能提高、賦予作為紫外線反射材料的耐光性或耐候性等性能。顏料顆粒可以考慮它們所要求的性能來適當選擇并使用,可根據需要來添加。
作為顏料顆粒,可以使用公知的有機~無機微細顆粒。作為具體例,可以使用氧化硅、碳酸鈣、煅燒粘土、氧化鈦、氧化鋅、硫酸鋇、硅藻土、丙烯酸系顆粒、苯乙烯顆粒、聚乙烯顆粒、聚丙烯顆粒等。顏料顆粒的粒徑優選為20μm以下,更優選為15μ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3μm以下。顏料顆粒的粒徑超過20μm時,顏料顆粒容易從所形成的涂層(K)脫落而發生吹粉現象。涂層(K)中的顏料顆粒含量優選為0~70重量%,更優選為0~60重量%,進一步優選為0~50重量%。顏料顆粒的含量超過70重量%時,存在如下傾向:粘結劑樹脂量相對地不足,涂層(K)的內聚力不足,對樹脂薄膜層(A)的粘接力降低,粘接劑層(C)甚至非粘合性的印刷物(印刷片材層(G))或含有氟樹脂的樹脂薄膜(保護層(I))容易從樹脂薄膜層(A)上剝落。
涂層(K)可以如下設置:制備包含上述成分的涂布液,涂布在樹脂薄膜層(A)上,使其干燥、固化而制成涂布層。涂布可以利用現有公知的方法、裝置。
另外,涂層(K)也可以通過層壓而設置在樹脂薄膜層(A)上。此時,首先制作設置有涂層(K)的其它薄膜,將其層壓加工至樹脂薄膜層(A) 上即可。層壓加工可以利用通常的干式層壓或熔融層壓等方法來進行。
向樹脂薄膜層(A)設置涂層(K)優選在實施后述的帶電處理之前進行。由于涂層(K)所具備的抗靜電性能,即使是帶電處理后,也可以抑制靜電吸附力傳導至靜電吸附片材(iii)的外部。
涂層(K)對樹脂薄膜層(A)的單面賦予抗靜電性能。具體而言,將涂層(K)表面的表面電阻率調整至1×10-1~9×1012Ω、優選調整至1×103~9×1011Ω、進一步優選調整至1×106~9×1010Ω的范圍內。
涂層(K)的表面電阻率超過9×1012Ω時,存在如下傾向:無法充分地抑制靜電吸附層疊體或靜電吸附片材所具有的靜電吸附力,容易產生在靜電吸附層疊體彼此的貼合加工時貼合于輥、片材彼此粘貼等故障,存在容易產生靜電吸附片材彼此的粘貼等故障的傾向。另一方面,具有表面電阻率低于1×10-1Ω之類的具有高導電性的涂層(K)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在性能上應該沒有問題,但在技術上難以使用現有公知的物質來形成這種高導電性的表面,即使能夠實現其成本也高,因此是不現實的。另外,有可能損害樹脂薄膜層(A)的靜電吸附力。
涂層(K)的基重(涂布量)以固體成分換算計優選為0.01~50g/m2、更優選為0.05~30g/m2、進一步優選為0.1~10g/m2、特別優選為0.3~8g/m2。基重不足0.01g/m2時,有時難以維持涂層(K)的均勻性、無法獲得穩定的抗靜電性能。另一方面,超過50g/m2時,將其設置于樹脂薄膜層(A)時,存在樹脂薄膜層(A)的靜電吸附力、光線透射率受損的傾向,另外,存在樹脂薄膜層(A)變重、以其靜電吸附力無法支撐自身重量而變得容易剝落的傾向,另外,樹脂薄膜層(A)與支承體層(ii)之間的靜電吸附力有可能容易降低。
[涂層(L)]
構成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的樹脂薄膜層(B)中,從對其單面 賦予抗靜電性能的目的出發,優選設置涂層(L)。在吸附片材(iv)中設置涂層(L)時,粘接劑層(D)設置在涂層(L)上。
作為所述涂層(L),可以利用相同的方法設置與上述涂層(K)中記載的組成相同的物質并以相同的厚度使用。涂層(L)中使用的組成、層疊方法、基重(涂布量)可以與涂層(K)的組成、層疊方法、基重(涂布量)相同,也可以分別不同。
[印刷]
構成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的樹脂薄膜層(A)可以使用公知的印刷方法來設置印刷17。此時,如圖11、13和15~17所示那樣,吸附片材(i)2的粘接劑層(C)7設置在該印刷上。
同樣地,構成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的樹脂薄膜層(B)可以使用公知的印刷方法來設置印刷。此時,吸附片材(iv)的粘接劑層(D)設置在該印刷上。
另外,后述的印刷片材層(G)11和印刷片材層(H)12可以使用公知的印刷方法來設置印刷17。此時,印刷片材層(11、12)上的印刷17可以設置在該片材層的單面,也可以設置于雙面(參照圖8、20、24和27)。
作為所述印刷方法,例如可以使用膠版印刷、凹版印刷、柔性印刷、凸版印刷、絲網印刷、噴墨記錄方式、熱敏記錄方式、熱轉印記錄方式、電子照相記錄方式等現有公知的方法,優選為容易變更設計、尺寸的膠版印刷、噴墨記錄方式。進而,作為印刷墨,可以使用油性墨、水性墨和UV墨,優選干燥速度快的UV墨。
[剝離片材層(E)]
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可以在其粘接劑層(C)7的表面上進一步設置剝離片材層(E)9(參照圖2、7、19和23)。剝離片材層(E)是為了直至在粘接劑層(C)上設置后述的印刷片材層(G)或保護層(I)為止的期 間內保護粘接劑層(C)以使粘接劑層(C)的粘合力不體現至外部而設置的。因此,在粘接劑層(C)上設置印刷片材層(G)時,如通常的壓敏粘合標簽的剝離紙那樣地被剝離、去除。
剝離片材層(E)中,作為剝離紙可以使用通常的剝離紙。例如,可以直接使用優質紙、牛皮紙;或者對它們進行壓延處理而成的產物;或者對它們進行樹脂涂布而成的產物;或者對它們層壓塑料薄膜而成的產物;對銅版紙、玻璃紙、塑料薄膜等實施有機硅處理或氟處理而成的產物。
更具體而言,可以使用的是:在優質紙、牛皮紙等天然紙漿紙的單面或雙面層壓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樹脂、尼龍等聚酰胺系樹脂等的塑料薄膜而成的產物;或者,對它們實施有機硅處理而成的產物;進而對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樹脂等的塑料薄膜等實施有機硅處理而成的產物等。
[剝離片材層(F)]
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具有粘接劑層(D)時,可以在該粘接劑層(D)8的表面上進一步設置剝離片材層(F)10(參照圖19、21和23)。剝離片材層(F)是為了直至在粘接劑層(D)上設置后述的印刷片材層(H)為止的期間內保護粘接劑層(D)以使粘接劑層(D)的粘合力不體現至外部而設置的。因此,在粘接劑層(D)上設置印刷片材層(H)時,如通常的壓敏粘合標簽的剝離紙那樣地被剝離、去除。
作為所述剝離片材層(F),可以使用與上述剝離片材層(E)中記載的物質相同的物質。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中使用的剝離片材層(F)可以與上述剝離片材層(E)相同,也可以分別不同。
[印刷片材層(G)]
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可以在其粘接劑層(C)7的表面上進一步設置印刷片材層(G)11(參照圖3、4、8、20、21和24)。此處提及的印刷 片材層(G)是指非粘合性的印刷物。
從設置有印刷片材層(G)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去除支承體層(ii)或吸附片材(iv)而成的、包含印刷片材層(G)和吸附片材(i)的層疊體能夠作為顯示物而貼合于被粘物。
印刷片材層(G)可以使用各種通常能夠作為印刷物而獲取的一般物質。例如可列舉出在優質紙、牛皮紙等天然紙漿紙、合成紙、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樹脂、尼龍等聚酰胺系樹脂等的塑料薄膜的單面或雙面通過膠版印刷、凹版印刷、柔性印刷、凸版印刷、絲網印刷、噴墨印刷、熱敏記錄印刷、熱轉印印刷、電子照相印刷等現有公知的方法實施了印刷的印刷物。
[印刷片材層(H)]
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具有粘接劑層(D)時,可以在該粘接劑層(D)的表面上進一步設置印刷片材層(H)12(參照圖20和24)。此處提及的印刷片材層(H)也是非粘合性的印刷物。
從設置有印刷片材層(H)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去除吸附片材(i)而成的、包含印刷片材層(H)和吸附片材(iv)的層疊體能夠作為顯示物而貼合于被粘物。
作為所述印刷片材層(H),可以使用與上述印刷片材層(G)中記載的物質相同的物質。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中使用的印刷片材層(H)可以與上述印刷片材層(G)相同,也可以分別不同。
印刷片材層(G)和印刷片材層(H)的基重分別優選為20~500g/m2的范圍。該基重更優選為30~400g/m2的范圍、特別優選為40~300g/m2的范圍。印刷片材層(G)和印刷片材層(H)的基重超過500g/m2時,存在自身重量變得過大、以吸附片材(i)的靜電吸附力無法保持而容易從被粘物脫落的傾向。另一方面,不足20g/m2時,印刷片材層(G)和印刷片材層(H)的挺 度低,因此存在貼合于吸附片材(i)的作業變得困難的傾向。
[保護層(I)]
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可以在其粘接劑層(C)7的表面上進一步設置保護層(I)13(參照圖5、9~11和22)。此處提及的保護層(I)是指含有氟樹脂的樹脂薄膜。
本發明中的保護層(I)是為了不使樹脂薄膜層(A)和施加于樹脂薄膜層(A)的印刷受傷,并且提高利用專用文具(白板標記筆等)的可消除的筆所書寫的文字、符號的書寫消除性而設置的。
保護層(I)優選由熱塑性樹脂薄膜形成或者由包含氟樹脂涂層的樹脂薄膜形成。
作為形成保護層(I)的熱塑性樹脂薄膜,例如可以使用聚四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聚偏二氟乙烯等氟樹脂;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丙烯系樹脂、聚甲基-1-戊烯等聚烯烴系樹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馬來酸改性聚乙烯、馬來酸改性聚丙烯等含官能團的聚烯烴系樹脂;尼龍-6、尼龍-6,6等聚酰胺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共聚物、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者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等脂肪族聚酯等熱塑性聚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無規聚苯乙烯、間規聚苯乙烯等。這些熱塑性樹脂之中,優選使用透明性、耐污染性、耐擦拭性優異的氟樹脂、聚烯烴系樹脂、含官能團的聚烯烴系樹脂、熱塑性聚酯系樹脂。
尤其是,不設置后述涂層的情況下,如圖14、15和圖19所示,更優選的是,將具有優異的書寫消除性的氟樹脂薄膜19用作保護層(I),或者將氟樹脂薄膜19用于保護層(I)的最外層。
本發明的氟薄膜也可以使用市售品,具體而言,可列舉出NEOFLON ETFE、NEOFLON PFA、NEOFLON FEP、NEOFLON PCTFE(商品名,DAIKIN INDUSTRIES,ltd.制)、AFLEX(商品名,旭硝子株式會社制)等。
保護層(I)可以是包含樹脂涂層的層。作為所述樹脂涂層,如圖12、13和16所示,從書寫消除性的觀點出發,期望是含有氟樹脂的氟樹脂涂層20。作為所述氟樹脂,期望的是,氟代烯烴、含氟烷基的烯屬不飽和單體等含氟烯屬不飽和單體的聚合物、或者該含氟烯屬不飽和單體與能夠共聚的單體的共聚物。
作為氟代烯烴的例子,特別具有代表性的是氯三氟乙烯(CTFE)、四氟乙烯(TFE)、六氟丙烯(HFP)、偏二氟乙烯(VdF)、氟乙烯(VF)等。
作為含氟烷基的烯屬不飽和單體,特別具有代表性的是:
CF3(CF2)5CH2CH2OCOC(CH3)=CH2
CF3(CF2)5CH2CH2OCOCH=CH2
CF3(CF2)7SO2N(CH3)CH2CH2OCOCH=CH2
CF3(CF2)7SO2N(CH3)CH2CH2OCOC(CH3)=CH2
CF3(CF2)7SO2N(CH2CH2OCOCH=CH2)2
CF3(CF2)5CH2CH2OCOCH=CH2
CF3(CF2)9(CH2)9OCOCH=CH2
(CF3)2CF(CF2)7CH2CH2OCOCH=CH2
CF3(CF2)9OCOCH=CH2
CF3(CF2)7CON(CH3)CH2CH2OCOC(CH3)=CH2
CF3(CF2)5CON(C3H7)CH2CH2OCOCH=CH2
CF3(CF2)5CH=CH2
CF3(CF2)7CH=CH2
CF(CF3)(CCLF2)(CF2)7CONHOCOCH=CH2等。
作為能夠與含氟烯屬不飽和單體進行共聚的單體的例子,有烯烴類、羧酸乙烯基酯類、芳烷基乙烯基醚類、烷基乙烯基醚類、環烷基乙烯基醚類、 (甲基)丙烯酸酯類等,作為其具體例,特別具有代表性的是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異戊二烯、氯丁二烯、氯乙烯、偏二氯乙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特戊酸乙烯酯、己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丁基苯甲酸乙烯酯、環己烷羧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芐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異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甲基)丙烯酰胺、N-羥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丙基乙烯基醚、丁基乙烯基醚、環戊基乙烯基醚、環己基乙烯基醚、芐基乙烯基醚、苯基乙烯基醚。這些單體可以單獨使用或者混合使用。
本發明的氟樹脂涂層中使用的氟樹脂也可以使用市售品,具體而言,可列舉出LUMIFLON LF200、LF800、LF9716、FE4400、LF700F、LF710F(商品名,旭硝子株式會社制)、AsahiGuard AG-E060、AG-E100、AG-E400(商品名,旭硝子株式會社制)、ZEFFLE GK570、GK580、GK510、SE310、SE800(商品名,DAIKIN INDUSTRIES,ltd.制)、FLUONATE K702、K704,K600(商品名:DIC CORPORATION制)、CEFRAL COAT TBA201(商品名:中央硝子株式會社制)等。
本發明的氟樹脂涂層中根據需要也可以添加交聯劑。交聯劑可根據要使用的氟樹脂的特性來適當選擇。例如,在氟樹脂具有羥基的情況下,優選為異氰酸酯系固化劑、密胺樹脂、硅酸鹽化合物、含異氰酸酯基的硅烷化合物等。另外,在氟樹脂含有羧基的情況下,優選為氨系固化劑、環氧系固化劑。進而,在氟樹脂含有氨基的情況下,優選為含羰基的固化劑、環氧系固化劑、酸酐系固化劑。
關于這樣的固化劑,還可以使用市售品、例如作為異氰酸酯系固化劑的 CORONATE HX(商品名,Japan Polyurethane Corp.制)、Bayhydur XP7063(商品名,拜耳公司制)、VESTAGON B1530(商品名,Evonik Degussa GmbH制)等。
本發明的氟樹脂涂層中,除了氟樹脂之外,還可以含有用于提高粘接性的粘結劑成分、用于提高潤滑性或書寫性的無機和/或有機填料。作為所述粘結劑成分的具體例,可列舉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共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丙烯酰胺的衍生物、以及含噁唑啉基的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等丙烯酸酯系聚合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等,以及烯烴樹脂、氯烯烴樹脂、馬來酸改性烯烴樹脂、醋酸乙烯酯樹脂、聚氨酯樹脂、聚醚樹脂、聚酯樹脂、尿素樹脂、萜烯樹脂、石油樹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樹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偏二氯乙烯樹脂、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樹脂、氯乙烯樹脂、氯丙烯樹脂、丁醛樹脂、有機硅樹脂、硝基纖維素樹脂、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樹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樹脂、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等。
作為無機填料,可列舉出碳酸鈣、氧化鈦、硫酸鋇、氧化鋅、二氧化硅、沸石、滑石、粘土、云母、蒙脫石、玻璃珠等。
作為有機填料,可列舉出丙烯酸系顆粒、密胺顆粒、聚烯烴顆粒、聚氨酯顆粒、聚四氟乙烯顆粒等。
本發明的氟樹脂涂層中,優選含有30~100%、更優選含有50~100%的氟樹脂。氟樹脂的含量不足30%時,有時無法獲得充分的書寫消除性。
本發明的氟樹脂涂層的基重優選為0.1~30g/m2、更優選為0.2~20g/m2、進一步優選為0.3~10g/m2的范圍。氟樹脂涂層的基重不足0.1g/m2時,有時因厚度變動的影響而導致書寫消除性的均勻性差。另一方面,基重超過30g/m2時,有時氟樹脂涂層的干燥或固化變得不均勻、或者氟樹脂涂層產生裂紋而不會發揮出期望的性能。
氟樹脂涂層可以直接涂布于樹脂薄膜層(A)來設置,也可以預先涂布至前述熱塑性樹脂薄膜并夾著粘接劑層壓至樹脂薄膜層(A)。
作為所述涂布方式,這些粘接劑層的涂布利用口模涂布機、棒涂機、逗點涂布機、唇口涂布機、輥涂機、桿涂布機、簾式涂布機、凹版涂布機、噴霧涂布機、刮刀涂布機、反向涂布機、氣刀涂布機、滑動料斗等進行。在其后根據需要進行平滑處理,經過干燥工序,形成氟樹脂涂層。
另外,保護層(I)的基重優選為0.1~500g/m2的范圍。該基重更優選為0.2~400g/m2的范圍、特別優選為0.3~300g/m2的范圍。保護層(I)的基重不足0.1g/m2時,有時因厚度變動的影響而導致書寫消除性的均勻性差。相反地,超過500g/m2時,吸附片材(i)的自身重量變大,此時吸附片材(i)也容易從被粘物脫落。
[保護層(J)]
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具有粘接劑層(D)時,也可以在該粘接劑層(D)的表面上進一步設置保護層(J)14(參照圖22)。
從設置有保護層(J)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去除吸附片材(i)而得到的、包含保護層(J)和吸附片材(iv)的層疊體能夠以顯示物的形式貼合于被粘物。
作為所述保護層(J),可以使用與上述保護層(I)中記載的相同的保護層。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中使用的保護層(J)可以與上述保護層(I)相同,也可以分別不同。
[帶電處理]
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是通過對吸附片材(i)的樹脂薄膜層(A)面和支承體層(ii)或吸附片材(iv)的樹脂薄膜層(B)面中的至少一者實施帶電處理,接著將兩者利用靜電吸附力進行貼合而制成樹脂薄膜層(A)/樹脂薄膜層(B)的層疊體。
帶電處理是為了通過向樹脂薄膜層(A)、樹脂薄膜層(B)的內部注入電荷以使其具備靜電吸附力從而實施的。
帶電處理可以通過公知的現有方法來進行。作為處理方法,例如可列舉出如下方法:將樹脂薄膜層成形后,對該薄膜層的表面施加電暈放電、脈沖狀高電壓的方法(電駐極化法);將該薄膜層的兩面用介電體進行保持,對兩面施加直流高電壓的方法(電駐極化法);對該薄膜層照射γ射線、電子束等電離放射線而駐極體化的方法(輻射駐極化法)等。
對該樹脂薄膜層的帶電處理優選通過施加上述電暈放電、高電壓的方法(電駐極化法)來進行。作為電駐極化法的優選例,可列舉出如下方法:在連接有直流高壓電源的施加電極與接地電極之間固定樹脂薄膜層來施加電壓的方法(間歇式,參照圖28、29);穿過該樹脂薄膜層來施加電壓的方法(連續式,參照圖30、31、32)。使用本方法時,理想的是,主電極(施加電極)使用以等間距配置多個針狀電極或使用金屬導線,反電極(接地電極)使用平坦的金屬板或金屬輥。
樹脂薄膜層(A)的單面設置有涂層(K)時或者樹脂薄膜層(B)的單面設置有涂層(L)時,對該涂層表面的電暈放電等帶電處理中,所施加的電荷向周圍逸散的可能性高,因此沒有效果。但是,該具有抗靜電性能的面接觸接地側(金屬板、金屬輥)時,不會特別地產生這種問題。
構成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的樹脂薄膜層(A)或樹脂薄膜層(B)也可以在帶電處理后進行除電處理。通過進行除電處理能夠去除過量的帶電,避免斷裁工序、印刷工序等加工工序中的故障。所述除電處理可以使用電壓施加式除電器(電離器)、自放電式除電器等公知的方法。這些通常的除電器能夠清除表面的電荷,但無法清除樹脂薄膜層(A)或樹脂薄膜層(B)的內部蓄積的電荷。因此,樹脂薄膜層(A)或樹脂薄膜層(B)的靜電吸附力不會因除電處理而大幅受損。
[顯示物]
構成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的吸附片材(i)通過在其粘接劑層(C)的面上貼附印刷片材層(G),能夠作為貼紙、標簽、招牌、海報、廣告等顯示物來使用。
另外,構成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的吸附片材(i)通過在該粘接劑層(C)的面上貼附保護層(I),能夠作為白板等顯示物來使用。
這些顯示物能夠利用樹脂薄膜層(A)的靜電吸附力來貼合被粘物,因此存在如下優點:即使其與被粘物之間產生空氣貯留,用手處理時空氣也容易向任意方向脫出,作為最終的成品難以產生空氣貯留。另外,該顯示物在使用時的靜電吸附力高,靜電吸附力的持續性也充分,能夠長期在被粘物上顯示使用,且使用后也容易將顯示物從被粘物上分離。
同樣地,能夠構成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的吸附片材(iv)通過在其粘接劑層(D)的面上粘貼印刷片材層(H)、保護層(J),能夠作為顯示物來使用。該顯示物還存在如下優點:其能夠利用靜電吸附力貼合于被粘物而不使用粘合劑等,作為最終成品而難以發生空氣貯留。另外,該顯示物在使用時的靜電吸附力高,靜電吸附力的持續性也充分,能夠長期在被粘物上顯示使用,且使用后也容易將顯示物從被粘物上分離。
另外,在支承體層(ii)的樹脂薄膜層(B)表面上或涂層(L)表面上實施印刷時,在使用吸附片材(i)時被剝落的支承體層(ii)也殘留靜電吸附力,因此也將其另行用作顯示物。
本發明的顯示物在圖35~38中將吸附片材63(吸附片材(i))與作為印刷物的印刷片材層(G)64層疊而成的產物來參照。另外,本發明的顯示物在該圖中夾著吸附片材63將印刷片材層(G)64與被粘物62接合而成的產物來參照。
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包含吸附片材63和支承體層(ii)65時, 如圖37和圖38所示,也可以將支承體層(ii)利用殘留于該層的靜電吸附力而從顯示物的印刷片材層上進行層疊。此時,支承體層(ii)可用作保護印刷片材層的層。
另外,本發明的顯示物如圖39所示也可以在白板等被粘物72上利用靜電吸附力貼合吸附片材(i)73。
作為顯示物的例子,可例示出白板、POP(海報、貼紙、顯示器等)、標簽、名簽、店鋪指南(小冊子、公司指南、產品目錄、菜單等)、墊子(餐墊、桌墊、文具用品等)、手冊(職務、作業、操作等各種手冊、工序表、課程表等)、圖表類(海圖、天氣圖、圖表、行情表等)、目錄、地圖(海圖、路線圖、室外用地圖等)、店面價格表、登山向導、烹飪食譜、指南板(售品處指南、方向-目的地指南等)、行程表、路標(葬禮-房屋展覽場所等)、房屋姓名卡、校內記錄表、公示板(禁止入內、林道作業等)、地域界限樁、姓名牌、掛歷(有圖像)、鼠標墊、包裝材料(包裝紙、箱、袋等)、杯墊等,均可以利用。顯示物可特別適合地用于以室內使用為前提的用途。
實施例
以下,使用制備例、制造例、實施例、比較例和試驗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以下所示的材料、用量、比例、操作等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就可適當變更。因此,本發明的范圍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具體例。
將本發明的樹脂薄膜層(A)和樹脂薄膜層(B)的制造例中使用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總結示于表1。對于這些組合物,將預先以表1中記載的比例混合表1中記載的使用原料而成的樹脂組合物(a)~(f)用設定為210℃的雙螺桿混煉機進行熔融混煉,接著用設定為230℃的擠出機以股狀擠出,冷卻后,用線料切斷機切斷,制成樹脂組合物(a)~(f)的粒料,在以下的制造例中使用。
[表1]
[具有抗靜電功能的聚合物的制備例1]
將聚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日本油脂株式會社制、商品名:BLEMMER PE-350)100重量份、高氯酸鋰(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制、試劑)20重量份、對苯二酚(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制、試劑)1重量份以及丙二醇單乙醚(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制、試劑)400重量份導入裝配有攪拌裝置、回流冷凝管(冷凝器)、溫度計以及滴液漏斗的四頸燒瓶中,對體系內進行氮氣置換,在60℃下反應40小時。向其中添加甲基丙烯酸硬脂酯(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制、試劑)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制、試劑)5重量份、偶氮雙異丁腈(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制、試劑)1重量份,在80℃下進行3小時聚合反應后,添加丙二醇單乙醚,將固體成分調整為20重量%,得到由重均分子量約30萬、固體成分中的鋰濃度為0.6重量%的、含堿金屬鹽的聚合物形成的具有抗靜電功能的聚合物的溶液。
[具有抗靜電功能的聚合物的制備例2]
將N,N-二甲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菱瓦斯化學株式會社制)3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乙酯(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制、試劑)2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環己酯(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制、試劑)2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硬脂酯(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制、試劑)25重量份、乙醇150重量份以及偶氮雙異丁腈(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制、試劑)1重量份導入具備攪拌裝置、回流冷凝管(冷凝器)、溫度計以及滴液漏斗的四頸燒瓶中,對體系內進行氮氣置換,在氮氣氣流、80℃的溫度下進行6小時聚合反應。接著,添加3-氯-2-羥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的50重量%水溶液85重量份(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制、試劑),進而在80℃的溫度下反應15小時后,邊滴加水邊蒸餾去除乙醇,得到最終固體成分為20重量%的由季銨鹽型共聚物形成的具有抗靜電功能的聚合物的溶液。
[高分子粘結劑的制備例3]
將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制、試劑)1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制、試劑)50重量份、丙烯酸乙酯(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制、試劑)35重量份以及甲苯(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制、試劑)100重量份投入裝配有攪拌機、回流冷卻管、溫度計以及滴液漏斗的四頸燒瓶中,進行氮氣置換后,導入作為引發劑的2,2’-偶氮雙異丁腈(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制、試劑)0.6重量份,在80℃下聚合4小時。所得到的溶液是羥值為65的含羥基甲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的50%甲苯溶液。接著,向100重量份該溶液中添加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Shin Dai-Ichi Vinyl Corporation制、商品名:ZEST C150ML)的20%甲乙酮溶液30重量份,添加甲乙酮(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制、試劑),將固體成分調整至20重量%,得到高分子粘結劑溶液。
[高分子粘結劑的制備例4]
在具備攪拌機、回流冷凝器、溫度計以及氮氣導入口的四頸燒瓶中導入聚乙烯亞胺(日本觸媒株式會社制、商品名:EPOMIN P-1000)25重量%水溶液100重量份、1-氯丁烷(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制、試劑)10重量份以及丙二醇單甲醚(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制、試劑)10重量份,在氮氣氣流下攪拌,在80℃的溫度下進行20小時的改性反應,接著向該溶液中添加水,將固體成分調整至20重量%,得到高分子粘結劑溶液。
[涂層的制備例1]
邊用考爾斯攪拌器和緩地攪拌甲乙酮,邊向其中一點點地添加分別計量的表2中記載的顏料顆粒,調整至固體成分濃度達到20重量%后,提高考爾斯攪拌器的轉速,攪拌30分鐘,制成顏料分散液。
接著,降低考爾斯攪拌器的轉速,以表2中記載的配混比例向該顏料分散液中依次添加上述制備例中記載的高分子粘結劑溶液、具有抗靜電功能的聚合物溶液以及表2中記載的固化劑的溶液(用醋酸乙酯稀釋至固體成分為 20重量%的溶液),在該狀態下攪拌混合20分鐘,其后使其通過100目的過濾器,進行粗粒徑物的去除,用甲乙酮稀釋至達到表2中記載的固體成分濃度,得到涂層用的涂布溶液(制備例1)。
[涂層的制備例2]
向具備攪拌機的容器中以表2中記載的配混比例依次添加表2中記載的高分子粘結劑溶液和具有抗靜電功能的聚合物溶液,接著,用水稀釋至表2中記載的固體成分濃度,該狀態下攪拌混合20分鐘,得到涂層用的涂布溶液(制備例2)。
[表2]
表2
[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1、3、4]
用設定為230℃的擠出機將熱塑性樹脂組合物a進行熔融混煉后,供給至 設定為250℃的擠出口模,擠出至片材狀,利用冷卻裝置將其冷卻至60℃,得到無拉伸片材。將該無拉伸片材加熱至150℃,并利用輥組的圓周速度差沿縱向(MD)拉伸5倍。接著,將該拉伸5倍的片材冷卻至60℃,使用拉幅爐再次加熱至約155℃,沿橫向(TD)拉伸8倍,然后進一步利用調整至160℃的熱處理區進行熱處理。其后,冷卻至60℃,切去邊緣部后,對該雙軸拉伸薄膜的單面實施基于電暈放電的表面處理,得到表3中記載的厚度、基重的雙軸拉伸樹脂薄膜,將其作為制造例1、3、4的樹脂薄膜層。
[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2]
用設定為230℃的擠出機將熱塑性樹脂組合物a進行熔融混煉后,供給至設定為250℃的擠出口模,擠出至片材狀,利用冷卻裝置將其冷卻至60℃,得到無拉伸片材。將該無拉伸片材加熱至150℃,并利用輥組的圓周速度差沿縱向(MD)拉伸5倍。接著,將該拉伸5倍的片材冷卻至60℃,使用拉幅爐再次加熱至約155℃,沿橫向(TD)拉伸8倍,然后進一步利用調整至160℃的熱處理區進行熱處理。其后,冷卻至60℃,切去邊緣部,得到厚度為40μm、基重為36g/m2的雙軸拉伸樹脂薄膜。接著,對該雙軸拉伸薄膜的單面實施基于電暈放電的表面處理,接著在基于電暈放電的處理表面上用凹版涂布機涂布由涂層的制備例1得到的涂布溶液,使其干燥而制成具有厚度為2μm、基重為2g/m2的涂層的樹脂薄膜層。
[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5]
將熱塑性樹脂組合物b和熱塑性樹脂組合物a用設定為230℃的3臺擠出機分別熔融混煉后,供給至設定為250℃的擠出口模,在口模內層疊,擠出至片材狀,利用冷卻裝置將其冷卻至60℃,得到無拉伸片材。將該無拉伸片材加熱至150℃,沿縱向拉伸5倍。接著,將該拉伸5倍的片材冷卻至60℃,使用拉幅爐再次加熱至約155℃,沿橫向拉伸8倍后,利用調整至160℃的熱處理區進行熱處理。其后,冷卻至60℃,切去邊緣部后,對該雙軸拉伸薄膜 的單面實施基于電暈放電的表面處理,得到厚度為50μm、基重為44g/m2、孔隙率為5%、3層結構〔各層樹脂組成(a/b/a)、各層厚度(2μm/46μm/2μm)、各層拉伸軸數(雙軸/雙軸/雙軸)〕的雙軸拉伸樹脂薄膜,將其作為樹脂薄膜層。
[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6]
將熱塑性樹脂組合物c和熱塑性樹脂組合物a用設定為230℃的3臺擠出機分別熔融混煉后,供給至設定為250℃的擠出口模,在口模內層疊,擠出至片材狀,利用冷卻裝置將其冷卻至60℃,得到無拉伸片材。將該無拉伸片材加熱至150℃,沿縱向拉伸5倍。接著,將該拉伸5倍的片材冷卻至60℃,使用拉幅爐再次加熱至約155℃,沿橫向拉伸8倍后,利用調整至160℃的熱處理區進行熱處理。其后,冷卻至60℃,切去邊緣部后,對該雙軸拉伸薄膜的單面實施基于電暈放電的表面處理,得到厚度為45μm、基重為41g/m2、孔隙率為0%、3層結構〔各層樹脂組成(a/c/a)、各層厚度(2μm/41μm/2μm)、各層拉伸軸數(雙軸/雙軸/雙軸)〕的雙軸拉伸樹脂薄膜,將其作為樹脂薄膜層。
[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7]
將熱塑性樹脂組合物d和熱塑性樹脂組合物e用設定為230℃的3臺擠出機分別熔融混煉后,供給至設定為250℃的擠出口模,在口模內層疊,擠出至片材狀,利用冷卻裝置將其冷卻至60℃,得到無拉伸片材。將該無拉伸片材加熱至145℃,并利用輥組的圓周速度差沿縱向拉伸5倍。接著,將該拉伸5倍的片材冷卻至60℃,使用拉幅爐再次加熱至約155℃,沿橫向拉伸8倍后,進一步利用調整至160℃的熱處理區進行熱處理。其后,冷卻至60℃,切去邊緣部,得到厚度為45μm、基重為36g/m2、孔隙率為20%、3層結構〔各層樹脂組成(e/d/e)、各層厚度(2μm/41μm/2μm)、各層拉伸軸數(雙軸/雙軸/雙軸)〕的雙軸拉伸樹脂薄膜。
接著,對該雙軸拉伸薄膜的單面實施基于電暈放電的表面處理,在基于電暈放電的處理表面上用凹版涂布機涂布由涂層的制備例1得到的涂布溶液,使其干燥而制成具有基重為2g/m2的涂層的樹脂薄膜層。
[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8]
將熱塑性樹脂組合物e用設定為230℃的擠出機熔融混煉后,供給至設定為250℃的擠出口模,擠出至片材狀,利用冷卻裝置將其冷卻至60℃,得到無拉伸片材。
將該無拉伸片材加熱至145℃,并利用輥組的圓周速度差沿縱向拉伸5倍。接著,將可塑性樹脂組合物f用設定為250℃的2臺擠出機進行熔融混煉后,擠出至片材狀并分別層疊在先前制備的拉伸5倍的片材的雙面,得到3層結構的層疊片材。接著,將該層疊片材冷卻至60℃,使用拉幅爐再次加熱至約150℃,沿橫向拉伸8.5倍后,進一步利用調整至160℃的熱處理區進行熱處理。
其后,冷卻至60℃,切去邊緣部,得到厚度為50μm、基重為39g/m2、孔隙率為29%、3層結構〔各層樹脂組成(f/e/f)、各層厚度(10μm/30μm/10μm)、各層拉伸軸數(單軸/雙軸/單軸)〕的拉伸樹脂薄膜。
接著,對該拉伸樹脂薄膜的單面實施基于電暈放電的表面處理,在基于電暈放電的處理表面上用擠壓涂布機涂布由涂層的制備例2得到的涂布溶液,使其干燥而制成具有基重為0.1g/m2的涂層的樹脂薄膜層。
[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9]
將熱塑性樹脂組合物e用設定為230℃的擠出機進行熔融混煉后,供給至設定為250℃的擠出口模,擠出至片材狀,利用冷卻裝置將其冷卻至60℃,得到無拉伸片材。
將該無拉伸片材加熱至135℃,并利用輥組的圓周速度差沿縱向拉伸5倍。接著,將熱塑性樹脂組合物a和熱塑性樹脂組合物f用設定為250℃的2臺 擠出機分別熔融混煉后,供給至設定為250℃的擠出口模,在口模內進行層疊并擠出至片材狀,并以組合物a在先前制備的拉伸5倍的片材的單面形成最外層的方式進行層疊。另外,將可塑性樹脂組合物f用設定為250℃的擠出機進行熔融混煉后,擠出至片材狀并層疊在先前制備的拉伸5倍的片材的另一面上,得到4層結構的層疊片材。接著,將該層疊片材冷卻至60℃,使用拉幅爐再次加熱至約150℃,沿橫向拉伸8.5倍后,進一步利用調整至160℃的熱處理區進行熱處理。
其后,冷卻至60℃,切去邊緣部,得到厚度為70μm、基重為68g/m2、孔隙率為23%、4層結構〔各層樹脂組成(a/f/e/f)、各層厚度(20μm/10μm/30μm/10μm)、各層拉伸軸數(單軸/單軸/雙軸/單軸)〕的拉伸樹脂薄膜。
接著,對該拉伸樹脂薄膜的組合物f側的面實施基于電暈放電的表面處理,在基于電暈放電的處理表面上用凹版涂布機涂布由涂層的制備例1得到的涂布溶液,使其干燥而制成具有基重為2g/m2的涂層的樹脂薄膜層。
[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10]
使用了優質紙(王子制紙株式會社制、商品名:マシュマロ、厚度:126μm)。
將各制造例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的物性總結示于表3。
[表3]
[保護層的制造例]
將本發明的保護層(I)的制造例總結示于表4。
[表4]
[實施例1~8]
使用圖33中示出概略圖的制造裝置,將上述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2~9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作為樹脂薄膜層(A),將其用輥41進行卷繞,對該樹脂薄膜層(A)的未處理面實施基于直流式電暈放電的電荷注入處理。作為電荷注入處理的條件,將圖33中的針狀施加電極45與反電極輥46的距離設定為1cm,使用了表5中記載的加工條件的放電電壓。
另行將制造例2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作為樹脂薄膜層(B),將其用輥42進行卷繞,以上述實施了電荷注入處理的樹脂薄膜層(A)面與樹脂薄膜層(B)的未處理面(非涂布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兩者用壓接輥48、49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靜電吸附層疊體43。
另外,另行將實施了有機硅處理的玻璃紙(商品名:G7B、Oji Tac Co.,Ltd.制)用作剝離片材層(E),用逗點涂布機在該有機硅處理面以干燥后的基重達到25g/m2的方式涂布溶劑系丙烯酸系粘合劑(商品名:Oribain BPS1109、TOYOCHEM CO.,LTD.制)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商品名:Oribain BHS8515、TOYOCHEM CO.,LTD.制)的100:3的混合液,進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劑層(C)。
接著,以該粘接劑層(C)與靜電吸附層疊體的樹脂薄膜層(A)側的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靜電吸附層疊體與玻璃紙用壓接輥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實施例1~8的靜電吸附片材(iii)。
[實施例9]
在上述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8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的未處理面上以固體成分量達到3g/m2的方式涂布粘接劑(Toyo-Morton,Ltd.制、商品名:TM-329與商品名:CAT-18B的等量混合液),以40℃干燥1分鐘后,將上述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1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以未處理面成為外側的方式進行貼合,將其作為樹脂薄膜層(A),對該(制造例1的樹脂薄膜層的)未處理面實施基于直流式電暈放電的電荷注入處理,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得到 靜電吸附片材(iii)。
[實施例10]
將上述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9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作為樹脂薄膜層(A),用逗點涂布機在該表面處理面(組合物f側面)以干燥后的基重達到25g/m2的方式直接涂布溶劑系丙烯酸系強粘合劑(商品名:Oribain BPS5209、TOYOCHEM CO.,LTD.制)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商品名:Oribain BHS8515、TOYOCHEM CO.,LTD.制)的100:3的混合液,進行干燥而形成貼合層(C)。接著,將實施了有機硅處理的玻璃紙(商品名:G7B、Oji Tac Co.,Ltd.制)用作剝離片材層(E),以實施了該有機硅處理的側的面與貼合層(C)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兩者用壓接輥進行加壓粘接,得到包含剝離片材層(E)/粘接劑層(C)/樹脂薄膜層(A)的粘合層疊體。
接著,使用圖33中示出概略圖的制造裝置,將上述制造例2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作為樹脂薄膜層(B),用輥41進行卷繞,對未處理面實施基于直流式電暈放電的電荷注入處理。作為電荷注入處理的條件,將圖33中的針狀施加電極45與反電極輥46的距離設定為1cm,使用了表5中記載的加工條件的放電電壓。
另行將上述粘合層疊體用輥42卷繞,以上述實施了電荷注入處理的樹脂薄膜層(B)面與粘合層疊體的未處理面(樹脂薄膜層(A)側的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兩者用壓接輥48、49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靜電吸附片材43。
[實施例11、12]
使用圖33中示出概略圖的制造裝置,將上述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2或7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作為樹脂薄膜層(A),將其用輥41進行卷繞,對該樹脂薄膜層(A)的未處理面實施基于直流式電暈放電的電荷注入處理。作為電荷注入處理的條件,將圖33中的針狀施加電極45與反電極輥46的距離設定為 1cm,使用了表5中記載的加工條件的放電電壓。
另行將制造例2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作為樹脂薄膜層(B),將其用輥42進行卷繞,以上述實施了電荷注入處理的樹脂薄膜層(A)面與樹脂薄膜層(B)的未處理面(非涂布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兩者用壓接輥48、49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靜電吸附層疊體。
另外,另行將實施了有機硅處理的玻璃紙(商品名:G7B、Oji Tac Co.,Ltd.制)用作剝離片材層(E)和剝離片材層(F),用逗點涂布機在這些有機硅處理面以干燥后的基重達到25g/m2的方式涂布溶劑系丙烯酸系粘合劑(商品名:Oribain BPS1109、TOYOCHEM CO.,LTD.制)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商品名:Oribain BHS8515、TOYOCHEM CO.,LTD.制)的100:3的混合液,進行干燥而分別形成粘接劑層(C)和粘接劑層(D)。
接著,以該粘接劑層(C)與靜電吸附層疊體的樹脂薄膜層(A)側的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靜電吸附層疊體與玻璃紙用壓接輥進行加壓粘接,接著以粘接劑層(D)與靜電吸附層疊體的樹脂薄膜層(B)側的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層疊體整體用壓接輥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實施例11或12的靜電吸附片材。
[實施例13]
將上述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9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作為樹脂薄膜層(A)。另行將實施了有機硅處理的玻璃紙(商品名:G7B、Oji Tac Co.,Ltd.制)用作剝離片材層(E),用逗點涂布機在這些有機硅處理面以干燥后的基重達到25g/m2的方式涂布溶劑系丙烯酸系粘合劑(商品名:Oribain BPS1109、TOYOCHEM CO.,LTD.制)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商品名:Oribain BHS8515、TOYOCHEM CO.,LTD.制)的100:3的混合液,進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劑層(C)。
接著,以該粘接劑層(C)與樹脂薄膜層(A)側的表面處理面(組合物f側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樹脂薄膜層(A)與玻璃紙用壓接輥進行 加壓粘接,從而得到包含剝離片材層(E)/粘接劑層(C)/樹脂薄膜層(A)的粘合層疊體I。
同樣地,將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2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作為樹脂薄膜層(B)。另行將實施了有機硅處理的玻璃紙(商品名:G7B、Oji Tac Co.,Ltd.制)用作剝離片材層(F),用逗點涂布機在這些有機硅處理面以干燥后的基重達到25g/m2的方式涂布溶劑系丙烯酸系粘合劑(商品名:Oribain BPS1109、TOYOCHEM CO.,LTD.制)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商品名:Oribain BHS8515、TOYOCHEM CO.,LTD.制)的100:3的混合液,進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劑層(D)。
接著,以該粘接劑層(D)與樹脂薄膜層(B)側的表面處理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樹脂薄膜層(B)與玻璃紙用壓接輥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包含剝離片材層(F)/粘接劑層(D)/樹脂薄膜層(B)的粘合層疊體II。
使用圖33中示出概略圖的制造裝置,將上述粘合層疊體I用輥41進行卷繞,對樹脂薄膜層(A)側的面實施基于直流式電暈放電的電荷注入處理。作為電荷注入處理的條件,將圖33中的針狀施加電極45與反電極輥46的距離設定為1cm,使用了表5中記載的加工條件的放電電壓。
另行將上述粘合層疊體II用輥42進行卷繞,以上述實施了電荷注入處理的樹脂薄膜層(A)面與粘合層疊體II的樹脂薄膜層(B)側的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兩者用壓接輥48、49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靜電吸附片材43。
[比較例1]
如上述專利文獻1、2那樣,得到在透明薄膜的雙面設置了粘合劑的雙面粘合片材。具體而言,將實施了有機硅處理的玻璃紙(商品名:G7B、Oji Tac Co.,Ltd.制)用作剝離片材層(E),用逗點涂布機在這些有機硅處理面以干燥后的基重達到25g/m2的方式涂布溶劑系丙烯酸系粘合劑(商品名:Oribain BPS1109、TOYOCHEM CO.,LTD.制)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商品名:Oribain BHS8515、TOYOCHEM CO.,LTD.制)的100:3的混合液,進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劑層(C)。
接著,以該粘接劑層(C)與上述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3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的表面處理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樹脂薄膜層與玻璃紙用壓接輥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包含剝離片材層(E)/粘接劑層(C)/樹脂薄膜層的粘合層疊體。
另行將實施了有機硅處理的玻璃紙(商品名:G7B、Oji Tac Co.,Ltd.制)用作剝離片材層(F),用逗點涂布機在這些有機硅處理面以干燥后的基重達到25g/m2的方式涂布溶劑系丙烯酸系粘合劑(商品名:Oribain BPS1109、TOYOCHEM CO.,LTD.制)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商品名:Oribain BHS8515、TOYOCHEM CO.,LTD.制)的100:3的混合液,進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劑層(D)。
接著,以該粘接劑層(D)與上述粘合層疊體的樹脂薄膜層的表面未處理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整體用壓接輥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包含剝離片材層(E)/粘接劑層(C)/樹脂薄膜層/粘接劑層(D)/剝離片材層(F)的雙面粘合片材。
[實施例14~21]
使用圖33中示出概略圖的制造裝置,將上述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2~9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作為樹脂薄膜層(A),將其用輥41進行卷繞,對該樹脂薄膜層(A)的未處理面實施基于直流式電暈放電的電荷注入處理。作為電荷注入處理的條件,將圖33中的針狀施加電極45與反電極輥46的距離設定為1cm,使用了表6中記載的加工條件的放電電壓。
另行將制造例9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作為樹脂薄膜層(B),將其用輥42進行卷繞,以上述實施了電荷注入處理的樹脂薄膜層(A)面與樹脂薄膜層(B)的未處理面(非涂布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兩者用壓接輥48、49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靜電吸附層疊體。
接著,用UV噴墨機(日本OCE株式會社制/UV-IJ Luxel Jet UV250GT)對該靜電吸附層疊體的樹脂薄膜層(A)側進行印刷而設置印刷。
另外,另行將厚度為50μm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DAIKIN INDUSTRIES,ltd.制/商品名:NEOFLON ETFE]作為保護層(I),用逗點涂布機在該電暈放電表面處理面上以干燥后的厚度達到25μm的方式直接涂布單液溶劑系丙烯酸系強粘合劑[TOYOCHEM CO.,LTD.制/Oribain BPS5160],進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劑層(C),以由此得到的該保護層(I)的粘接劑層側與所述靜電吸附層疊體的印刷層(D)側的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靜電吸附層疊體與保護層(I)用壓接輥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實施例14~21的靜電吸附片材。
[實施例22]
使用圖33中示出概略圖的制造裝置,將上述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2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作為樹脂薄膜層(A),將其用輥41進行卷繞,對該樹脂薄膜層(A)的未處理面實施基于直流式電暈放電的電荷注入處理。作為電荷注入處理的條件,將圖33中的針狀施加電極45與反電極輥46的距離設定為1cm,使用了表6中記載的加工條件的放電電壓。
另行將制造例9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作為樹脂薄膜層(B),將其用輥42進行卷繞,以上述實施了電荷注入處理的樹脂薄膜層(A)面與樹脂薄膜層(B)的未處理面(非涂布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兩者用壓接輥48、49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靜電吸附層疊體。
另外,另行將厚度為50μm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DAIKIN INDUSTRIES,ltd.制/商品名:NEOFLON ETFE]作為保護層(I),用逗點涂布機在該電暈放電表面處理面以干燥后的厚度達到25μm的方式直接涂布單液溶劑系丙烯酸系強粘合劑[TOYOCHEM CO.,LTD.制/Oribain BPS5160],進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劑層(C),以由此得到的該保護層(I)的粘接劑層側與 所述靜電吸附層疊體的樹脂薄膜層(A)側的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靜電吸附層疊體與保護層(I)用壓接輥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實施例22的靜電吸附片材。
[實施例23]
將厚度為50μm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DAIKIN INDUSTRIES,ltd.制/商品名:NEOFLON ETFE]作為保護層(I),用逗點涂布機在該電暈放電表面處理面以干燥后的厚度達到25μm的方式直接涂布單液溶劑系丙烯酸系強粘合劑[TOYOCHEM CO.,LTD.制/Oribain BPS5160],進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劑層(C)。接著,以該保護層(I)上的粘接劑層側與制造例2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A)的處理面(涂布面)側的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樹脂薄膜層(A)與保護層(I)用壓接輥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吸附片材(i)。
接著,使用圖33中示出概略圖的制造裝置,將該吸附片材(i)用輥41進行卷繞,對該吸附片材(i)的樹脂薄膜層(A)側的未處理面實施基于直流式電暈放電的電荷注入處理。作為電荷注入處理的條件,將圖33中的針狀施加電極45與反電極輥46的距離設定為1cm,使用了表6中記載的加工條件的放電電壓。
另行將制造例9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作為樹脂薄膜層(B),將其用輥(42)進行卷繞,以上述實施了電荷注入處理的樹脂薄膜層(A)側的面與樹脂薄膜層(B)的未處理面(非涂布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兩者用壓接輥48、49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實施例23的靜電吸附片材。
[實施例24]
用UV噴墨機(日本OCE株式會社制/UV-IJ Luxel Jet UV250GT)對制造例2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A)的處理面(涂布面)側進行印刷而設置印刷。
另外,另行在厚度為100μm的雙軸拉伸PET薄膜[三菱樹脂株式會社制/O300]的單面上,以干燥后的厚度達到2μm、基重達到2g/m2的方式涂布將氟 樹脂涂料[DAIKIN INDUSTRIES,ltd.制/商品名:ZEFFLE GK570]與固化劑[Japan Polyurethane Corp.制/商品名:CORONATE HX]以100:1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的物質,使其干燥而得到保護層(I)。接著,用逗點涂布機在該PET薄膜的另一個面以干燥后的厚度達到25μm的方式直接涂布單液溶劑系丙烯酸系強粘合劑[TOYOCHEM CO.,LTD.制/Oribain BPS5160],進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劑層(C)。
接著,以該保護層(I)上的粘接劑層(C)側的面與該樹脂薄膜層(A)上的印刷層(D)側的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樹脂薄膜層(A)與保護層(I)用壓接輥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吸附片材(i)。
接著,使用圖33中示出概略圖的制造裝置,將該吸附片材(i)用輥41進行卷繞,對該吸附片材(i)的樹脂薄膜層(A)側的未處理面實施基于直流式電暈放電的電荷注入處理。作為電荷注入處理的條件,將圖33中的針狀施加電極45與反電極輥46的距離設定為1cm,使用了表6中記載的加工條件的放電電壓。
另行將制造例9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作為樹脂薄膜層(B),將其用輥42進行卷繞,以上述實施了電荷注入處理的樹脂薄膜層(A)側的面與樹脂薄膜層(B)的未處理面(非涂布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兩者用壓接輥48、49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實施例24的靜電吸附片材。
[比較例2]
作為上述實施例14~24中列舉出的靜電吸附片材(iii)的對比,得到不設置保護層(I)的方式的靜電吸附片材(iii)。
具體而言,使用圖33中示出概略圖的制造裝置,將上述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9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作為樹脂薄膜層(A),將其用輥41進行卷繞,對該樹脂薄膜層(A)的未處理面實施基于直流式電暈放電的電荷注入處理。作為電荷注入處理的條件,將圖33中的針狀施加電極45與反電極輥46的距離 設定為1cm,使用了表6中記載的加工條件的放電電壓。
同樣地,將制造例9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作為樹脂薄膜層(B),將其用輥42進行卷繞,以上述實施了電荷注入處理的樹脂薄膜層(A)面與樹脂薄膜層(B)的未處理面(非涂布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兩者用壓接輥48、49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靜電吸附層疊體。
接著,用UV噴墨機(日本OCE株式會社制/UV-IJ Luxel Jet UV250GT)對該靜電吸附層疊體的樹脂薄膜層(A)側進行印刷而設置印刷,從而得到比較例2的靜電吸附片材。
[比較例3]
作為上述實施例14~24中列舉出的靜電吸附片材(iii)的對比,得到樹脂薄膜層(B)使用了優質紙(王子制紙株式會社制/商品名:マシュマロ、厚度:126μm)的靜電吸附片材(iii)。
具體而言,使用圖33中示出概略圖的制造裝置,將上述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2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作為樹脂薄膜層(A),將其用輥41進行卷繞,對該樹脂薄膜層(A)的未處理面實施基于直流式電暈放電的電荷注入處理。作為電荷注入處理的條件,將圖33中的針狀施加電極45與反電極輥46的距離設定為1cm,使用了表6中記載的加工條件的放電電壓。
另行將制造例10中得到的優質紙(王子制紙株式會社制、商品名:マシュマロ、厚度:126μm)作為樹脂薄膜層(B),將其用輥42進行卷繞,以上述實施了電荷注入處理的樹脂薄膜層(A)面與樹脂薄膜層(B)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兩者用壓接輥48、49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靜電吸附層疊體。
接著,用UV噴墨機(日本OCE株式會社制/UV-IJ Luxel Jet UV250GT)對該靜電吸附層疊體的樹脂薄膜層(A)側進行印刷而設置印刷。
另外,另行將厚度為50μm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DAIKIN INDUSTRIES,ltd.制/商品名:NEOFLON ETFE]作為保護層(I),用逗點涂布機對該電暈放電表面處理面以干燥后的厚度達到25μm的方式直接涂布單液溶劑系丙烯酸系強粘合劑[TOYOCHEM CO.,LTD.制/Oribain BPS5160],進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劑層(C),以由此得到的該保護層(I)的粘接劑層側與所述靜電吸附層疊體的樹脂薄膜層(A)側的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靜電吸附層疊體與保護層(I)用壓接輥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比較例3的靜電吸附片材。
[實施例25、26]
使用圖33中示出概略圖的制造裝置,將上述樹脂薄膜層的制造例1和9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作為樹脂薄膜層(A)樹脂薄膜層(A),將其用輥41進行卷繞,對該樹脂薄膜層(A)的未處理面實施基于直流式電暈放電的電荷注入處理。作為電荷注入處理的條件,將圖33中的針狀施加電極45與反電極輥46的距離設定為1cm,使用了表6中記載的加工條件的放電電壓。
另行將制造例9中得到的樹脂薄膜層作為樹脂薄膜層(B),將其用輥42進行卷繞,以上述實施了電荷注入處理的樹脂薄膜層(A)面與樹脂薄膜層(B)的未處理面(非涂布面)接觸的方式進行層疊,將兩者用壓接輥48、49進行加壓粘接,從而得到靜電吸附層疊體。
接著,用UV噴墨機(日本OCE株式會社制/UV-IJ Luxel Jet UV250GT)對該靜電吸附層疊體的樹脂薄膜層(A)側進行印刷而設置印刷。
另外,另行用棒涂機在靜電吸附層疊體的印刷層(D)側的面以干燥后的厚度達到2μm、基重達到2g/m2的方式直接涂布將氟樹脂涂料[DAIKIN INDUSTRIES,ltd.制/商品名:ZEFFLE GK570]與固化劑[Japan Polyurethane Corp.制/商品名:CORONATE HX]以100:1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的物質,使其干燥而形成保護層(I),從而得到實施例25的靜電吸附片材。
將本發明的實施例1~13和比較例1中使用的樹脂薄膜層(A)與樹脂薄膜 層(B)的組合、電荷注入處理時的放電電壓、以及基于下述試驗例的評價結果總結示于表5。
另外,將本發明的實施例14~26和比較例2、3中使用的樹脂薄膜層(A)、保護層(I)以及樹脂薄膜層(B)的組合、電荷注入處理時的放電電壓、以及基于下述試驗例的評價結果總結示于表6。
[表5]
[表6]
[評價方法]
(厚度)
本發明中的厚度按照JIS-K-7130使用定壓厚度測定器(TECLOCK Corporation制、商品名:PG-01J)進行測定。
在所形成的樹脂薄膜層(A)為多層結構的情況下,各層的厚度如下求出:將測定對象試樣用液氮冷卻至-60℃以下的溫度,用剃刀(Schick Japan K.K.制,商品名:Proline Blade)垂直地切斷被置于玻璃板上的試樣,制成斷面測定用的試樣,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日本電子株式會社制、商品名:JSM-6490)對所得到的試樣進行斷面觀察,從組成外觀判別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的邊界線,將樹脂薄膜層(A)整體的厚度乘以觀察到的層厚度比率,由此求得各層的厚度。
(基重)
本發明中,關于樹脂薄膜層(A)、樹脂薄膜層(B)、印刷片材層(G)、印刷片材層(H)、保護層(I)、吸附片材(i)以及吸附片材(iv)的基重,按照JIS-P-8124,用電子天平對沖切成100mm×100mm大小的樣品進行稱量,從而測定基重。
粘接劑層(C)、粘接劑層(D)、涂層(K)以及涂層(L)的基重由上述求得的各個基重來算出。
(表面電阻率)
關于本發明的表面電阻率,在溫度23℃、相對濕度50%的條件下,表面電阻率為1×107Ω以上時,按照JIS-K-6911使用同心圓環法(double ring method)的電極進行測定。表面電阻率不足1×107Ω時,按照JIS-K-7194使用四探針法進行測定,從而測定表面電阻率。
(吸附力)
將靜電吸附片材(iii)裁切成200mm×220mm的尺寸,在相對濕度50% 的氣氛下保持1天后,在該氣氛下從靜電吸附片材(iii)剝離吸附片材(i),以吸附面積達到200mm×200mm、吸附片材(i)51的下端露出20mm寬的方式貼附在圖34中示出概略圖的吸附力測定裝置的玻璃板52上,在吸附片材(i)51的下端部分安裝夾子54,以安裝有魚線55的10g砝碼56作為載重,一個一個地追加夾子54,由吸附片材(i)51滑落時的砝碼56的重量求出換算為單位平米的吸附力,按照以下基準進行評價。
○:良好 吸附力為5000g/m2以上
△:稍微良好 吸附力為1000g/m2以上且不足5000g/m2
×:不良 吸附力不足1000g/m2
(是否存在空氣貯留)
作為印刷用紙,準備了如下印刷物:使用將合成紙(商品名:“YUPO”FEB-130、基重為100.1g/m2、Yupo Corporation制)裁切成菊版大小的產物,對其雙面實施了4色膠版印刷的印刷物(印刷片材層(G))。
接著,使用冷裱機,邊卷繞實施例1~13中得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和比較例1中得到的雙面粘合片材邊剝下剝離片材層(E),在剝離后的粘接劑層(C)上貼合上述雙面印刷物,得到包含印刷片材層(G)/粘接劑層(C)/樹脂薄膜層(A)/樹脂薄膜層(B)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在該階段中,所有實施例和比較例的粘接劑層(C)與印刷物之間均未發生空氣貯留。
接著,將層疊有印刷片材層(G)的靜電吸附片材(iii)或雙面粘合片材裁切成A4大小,從其剝離支承體層(ii)或吸附片材(iv),得到包含印刷片材層(G)和吸附片材(i)的顯示物(在雙面粘合片材的情況下,為剝下剝離片材層(F)后包含印刷片材層(G)和雙面粘合片材的顯示物)。
接著,以該顯示物的樹脂薄膜層(A)側的面(在雙面粘合片材的情況下為粘接劑層(D)的面)接觸透明且平滑的玻璃板上的方式進行貼合,用手充分處理印刷物來去除空氣,按照以下基準來評價是否存在空氣貯留。實 施例1~5、實施例11以及比較例1的靜電吸附片材(iii)或雙面粘合片材由于所使用的樹脂薄膜層(A)是透明的,因此能夠隔著作為被粘物的玻璃板和樹脂薄膜層(A)觀察到印刷。關于其它實施例,無法從玻璃面觀察到印刷,是否存在空氣貯留均從玻璃板面側來評價。
○:良好 目視未確認到空氣貯留
×:不良 確認到空氣貯留
(書寫消除性)
對于實施例14~26和比較例2、3中得到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在保護層(I)面上使用專用文具(PLUS Stationery公司制、商品名:PVMAR)寫入文字、線,在保管1周后,用專用消除工具(PLUS Stationery公司制、商品名:意レーサーER-44369)來消除文字,用以下基準來評價書寫消除性。
○:良好 能夠完全消除文字
×:不良 無法消除文字
由以上結果可以明確:本發明的靜電吸附片材(iii)將非粘合性的印刷物以海報、廣告等的形式貼附顯示于被粘物時,能夠容易地去除被粘物與印刷物之間的空氣,難以產生空氣貯留,不會損害印刷物的外觀。
另外,該靜電吸附片材(iii)中的樹脂薄膜層和粘接劑層為透明或半透明時,能夠隔著其從將印刷物粘接于被粘物而成的顯示物透過吸附片材和透明的被粘物觀察到印刷物上的文字、圖案等的信息。
另外,在靜電吸附片材(iii)上設置有保護層(I)的產物具有優異的書寫消除性,作為白板具有適合性。進而,通過在保護層(I)下記錄固定信息,在消除保護層(I)上記錄的可變信息時,不會損害固定信息。
這些靜電吸附片材(iii)在顯示使用時的靜電吸附力高、靜電吸附力的持續性也充分,能夠長期地在被粘物上顯示使用,且使用后能夠容易地剝離。另外,該靜電吸附片材具有靜電吸附力不易被濕度影響這一特征。
詳細地并參照特定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清楚,可以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地對本發明進行各種變更、修正。本申請基于2012年6月22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日本特愿2012-140863)和2012年6月22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日本特愿2012-140864),將其內容作為參照援引于此。
附圖標記說明
1 靜電吸附片材(iii)
2 吸附片材(i)
3 支承體層(ii)
4 吸附片材(iv)
5 樹脂薄膜層(A)
6 樹脂薄膜層(B)
7 粘接劑層(C)
8 粘接劑層(D)
9 剝離片材層(E)
10 剝離片材層(F)
11 印刷片材層(G)
12 印刷片材層(H)
13 保護層(I)
14 保護層(J)
15 涂層(K)
16 涂層(L)
17 印刷
18 基于靜電吸附的粘接面
19 氟樹脂薄膜
20 含有氟樹脂的涂層
21 熱塑性樹脂薄膜
22 粘接劑或粘合劑
31 樹脂薄膜層(A)或樹脂薄膜層(B)
32 直流高壓電源
33 針狀施加電極(面狀排列)
34 板狀接地電極
35 導線狀施加電極
36 針狀施加電極
37 輥狀接地電極
38 導線狀施加電極
39 針狀電極(橫一列配置)
41 輥
42 輥
43 靜電吸附片材(iii)(靜電吸附體)
44 直流高壓電源
45 針狀施加電極
46 反電極輥
47 導輥(接地連接)
48 壓接輥
49 壓接輥
51 吸附片材(i)
52 玻璃板
53 支柱
54 夾子
55 魚線
56 砝碼(載重)
61 顯示物
62 被粘物(玻璃板等)
63 吸附片材(i)
64 印刷片材層(G)(印刷物)
65 支承體層(ii)
71 顯示物
72 被粘物
73 吸附片材(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