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網關外殼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外殼結構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智能網關外殼。
【背景技術】
[0002]—般的電子電器設備中,為保護內部的精密器件,均會在外部加裝外殼結構,外殼一般有多種形式,常見的外殼結構就是由上、下兩部分的殼體拼接而成,殼體以及殼體內精密器件如PCB板的組裝方法是利用螺絲完成的,這需要在裝配時準備使用工具,制作針對性的裝配工藝,同時在制作外殼時要考慮到螺絲柱的強度,以及是否需要增加金屬嵌件,另外螺絲或零件也會造成環保回收的問題,所以這樣的殼體及組裝方式存在不足之處,利用注塑件在滿足模具工藝和注塑工藝的前提下,可以設計成各種復雜結構的特點,在外殼上設計形式多樣的卡扣結構,不需要任何緊固件,即能對殼體和電子器件實現快速裝卸。
[0003]智能網關設備的主要部件是兩塊相互連接的采集板卡,板卡上布置多種接插件,需要外殼在對應位置開孔,用于與外部設備的連接,同時采集板卡之間也需要相互連接,在外殼上的設計上就需要考慮怎樣將多個外殼組裝成串聯組合體,并能安裝在標準導軌上。
[0004]鑒于上述對智能網卡的應用要求,就需要制作一種簡單實用,裝卸方便,適合于大批量生產的針對不同智能網卡型號都能通用的注塑外殼。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智能網關外殼,結構緊湊,并能實現多件串聯組裝,易于形成多種應用功能的智能網卡組合模塊。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設計一種智能網關外殼,包括殼體、上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殼體內側設有若干卡鉤槽,殼體的上端外緣設有殼體止口槽;所述的上蓋的下端連接設有若干卡鉤,上蓋下端外緣設有上蓋止口,上蓋的下方通過若干卡鉤嵌入卡扣槽內,上蓋止口嵌入殼體止口槽與殼體連接。
[0007]所述的殼體為注塑件,殼體為長方體結構;殼體上端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上板卡鉤;殼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殼體柵格,殼體柵格的中間設有殼體卡扣槽,位于殼體的左側面板上設有殼體側面接插口 ;位于殼體的前側面板上設有若干殼體面板接插口,殼體面板接插口的一側設有殼體指示燈孔;位于殼體的后側面板的外側設有殼體導軌槽,殼體導軌槽的一側設有殼體彈簧扣固定結構。
[0008]所述的殼體的前側面板及后側面板的內側設有三個加強筋,所述的加強筋呈L型結構;殼體后側面板的內側中央設有支撐筋,所述的支撐筋呈L型結構;殼體的前側面板的內側設有殼體限位卡鉤,殼體的后側面板的內側設有殼體內卡鉤,所述的殼體限位卡鉤與殼體內卡鉤的位置相對應。
[0009]所述的殼體底部四周設有殼體定位孔。
[0010]所述的上蓋為注塑件,上蓋為長方形面板;上蓋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上蓋柵格,上蓋內側設有四個上蓋筋角,上蓋的底板上設有上蓋接插口,位于上蓋一側外部設有上蓋導軌槽,上蓋導軌槽的一側設有上蓋彈簧扣固定結構。
[0011]所述的卡溝槽的下端設有卡鉤孔,卡溝槽為斜面結構。
[0012]所述的殼體導軌槽與上蓋導軌槽的位置相對應;殼體彈簧扣固定結構與上蓋彈簧扣固定結構的位置相對應。
[0013]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外殼更易于實現生產制作方面的通用化,殼體面板部分的開孔尺寸和位置完全根據采集板卡上接插件的類型和位置來確定,這樣在制作注塑模具時,針對外殼殼體只有面板開孔有差異,而其余所有結構都一致的特點,只要在模具內殼體面板位置制作不同形式的可拆卸更換的行位滑塊,就能只使用一套注塑模具生產不同類型的智能網卡外殼,智能網卡外殼結構緊湊,并能實現多件串聯組裝,易于形成有多種應用功能的智能網卡組合模塊,這樣就大大減低了不同類型外殼的制作成本。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15]圖2,圖3為殼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上蓋結構示意圖。
[0017]圖5為上蓋與殼體之間的卡鉤連接結構示意圖。
[0018]圖6為上蓋與殼體之間的止口定位結構示意圖。
[0019]參見圖1至圖6,I為殼體,2為上蓋,5為殼體面板接插口,6為殼體側面接插口,7為殼體指示燈孔,8為卡鉤孔,9為卡鉤槽,10為卡鉤,12為加強筋,15為殼體內卡鉤,16為上板卡鉤,17為殼體止口槽,18為殼體定位孔,19為殼體限位卡鉤,20為上蓋止口,21為上蓋筋角,26為殼體彈簧扣固定結構,27為殼體導軌槽,28為上蓋彈簧扣固定結構,29為上蓋導軌槽,32為殼體卡扣槽,33為殼體柵格,34為上蓋柵格,35為支撐筋,37為上蓋接插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21]如圖1至圖6所示,殼體I內側設有若干卡鉤槽9,殼體I的上端外緣設有殼體止口槽17;所述的上蓋2的下端連接設有若干卡鉤10,上蓋2下端外緣設有上蓋止口 20,上蓋2的下方通過若干卡鉤1嵌入卡扣槽9內,上蓋止口 20嵌入殼體止口槽17與殼體I連接。
[0022]殼體I為注塑件,殼體I為長方體結構;殼體I上端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上板卡鉤16;殼體I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殼體柵格33,殼體柵格33的中間設有殼體卡扣槽32,位于殼體I的左側面板上設有殼體側面接插口 6;位于殼體I的前側面板上設有若干殼體面板接插口 5,殼體面板接插口 5的一側設有殼體指示燈孔7;位于殼體I的后側面板的外側設有殼體導軌槽27,殼體導軌槽27的一側設有殼體彈簧扣固定結構26。
[0023]殼體I的前側面板及后側面板的內側設有三個加強筋12,所述的加強筋12呈L型結構;殼體I后側面板的內側中央設有支撐筋35,所述的支撐筋35呈L型結構;殼體I的前側面板的內側設有殼體限位卡鉤19,殼體I的后側面板的內側設有殼體內卡鉤15,所述的殼體限位卡鉤19與殼體內卡鉤15的位置相對應。
[0024]殼體I底部四周設有殼體定位孔18。
[0025]上蓋2為注塑件,上蓋2為長方形面板;上蓋2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上蓋柵格34,上蓋2內側設有四個上蓋筋角21,上蓋2的底板上設有上蓋接插口 37,位于上蓋2—側外部設有上蓋導軌槽29,上蓋導軌槽29的一側設有上蓋彈簧扣固定結構28。
[0026]卡溝槽9的下端設有卡鉤孔8,卡溝槽9為斜面結構。
[0027]殼體導軌槽27與上蓋導軌槽29的位置相對應;殼體彈簧扣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