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移動終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移動終端一般通過卡托將sim內置于移動終端中,其中,需要將內置于移動終端中的sim卡取出時,一般需要專用的頂針穿過卡托上的卡孔并進行頂壓,才能夠將卡托彈出移動終端,以取出sim卡。發明人在實施上述技術方案時,發現以下缺陷:1、需要專用的頂針才能取出卡托上的sim卡;2、卡托上的卡孔容易進入貌似和灰塵;因此需要一種sim卡取出更為方便的移動終端。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卡托組件取出較為方便的移動終端。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包括殼體、卡托組件和轉桿組件,所述殼體包括卡槽和作動孔;所述卡托組件彈性連接于所述卡槽中,所述卡托組件具有相背設置的按壓端面和內端面;所述轉桿組件轉動連接于所述殼體的內部中,所述轉動組件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桿和第二桿,所述第一桿的端部接觸所述卡槽組件的內端面,所述第二桿的端部位于所述作動孔中;當所述第二桿的端部移動時,所述第一桿轉動,所述第一桿的端部靠近所述內端面、或者遠離所述內端面。
[0005]其中,所述殼體還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設置于所述殼體的內部,所述轉桿組件轉動連接于所述定位柱上。
[0006]其中,所述第二桿和所述第一桿的連接處形成套筒,所述套筒轉動連接于所述定位柱上。
[0007]其中,所第一桿的端部突設凸起,所述凸起朝著靠近所述內端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凸起接觸所述內端面。
[0008]其中,所述第二桿的端部朝著背離所述第一桿的端部延伸。
[0009]其中,所述第二桿為V形桿,所述第二桿的彎折部朝著靠近所述卡托組件突出。
[0010]其中,所述轉桿組件還包括鍵帽,所述鍵帽固設于所述第二桿的端部上,所述鍵帽位于所述作動孔中。
[0011]其中,所述鍵帽滑動連接于所述作動孔中,所述鍵帽的滑動方向為所述作動孔的徑向,當滑行所述鍵帽時,所述第一桿轉動,所述第一桿的端部朝著靠近所述內端面、或者遠離所述內端面。
[0012]其中,所述鍵帽滑動連接于所述作動孔中,所述鍵盤的滑動方向為所述作動孔的軸向,當按壓所述鍵帽時,所述第一桿轉動,所述第一桿的端部朝著靠近所述內端面、或者遠離所述內端面。
[0013]其中,所述轉桿組件還包括扭簧,所述扭簧設置于所述第一桿和所述第二桿之間。
[001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通過使轉桿組件轉動連接于殼體的內部中,再使第一桿的端部接觸內端面,第二桿的端部位于作動孔中,當使第二桿的端部移動時,第二桿帶動第一桿轉動,其中,由于第一桿的端部接觸卡托組件的內端面,因此,第一桿的端部朝著靠近內端面運動時,第一桿的端部能夠逐漸將卡托組件頂出卡槽中,從而提供了一種無需專用工具,就能夠較為方便的將卡托組件彈出卡槽。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的示意圖;
[0017]圖2是圖1的移動終端中的卡托罩與卡托分離的示意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中的鍵帽處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圖;
[0019]圖4是圖3的移動終端中的鍵帽處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涉及的移動終端100可以是任何具備通信和存儲功能的設備,例如:平板電腦、手機、電子閱讀器、遙控器、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 PC)、筆記本電腦、車載設備、網絡電視、可穿戴設備等具有網絡功能的智能設備。
[002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上”、“下”、“左”、“右”、“前”、“后”、“豎直”、“水平”、“底”、“內”、“外”、“軸向”、“周向”、“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22]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中,圖1至圖3中箭頭X所指方向為軸向方向;圖3中箭頭Y所指方向為上行方向;圖4中箭頭Z所指方向為下形方向。
[0023]請參見圖1至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100,包括殼體1、卡托組件2和轉桿組件3,所述殼體1包括卡槽11和作動孔12 ;所述卡托組件2彈性連接于所述卡槽11中,所述卡托組件2具有相背設置的按壓端面21a和內端面21b ;所述轉桿組件3轉動連接于所述殼體1的內部中,所述轉動組件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桿31和第二桿32,所述第一桿31的端部接觸所述卡槽11組件的內端面21b,所述第二桿32的端部位于所述作動孔12中;當所述第二桿32的端部移動時,所述第一桿31轉動,所述第一桿31的端部靠近所述內端面21b、或者遠離所述內端面21b。
[0024]通過使轉桿組件3轉動連接于殼體1的內部中,再使第一桿31的端部接觸內端面21b,第二桿32的端部位于作動孔12中,當使第二桿32的端部移動時,第二桿32帶動第一桿31轉動,其中,由于第一桿31的端部接觸卡托組件2的內端面21b,因此,第一桿31的端部朝著靠近內端面21b運動時,第一桿31的端部能夠逐漸將卡托組件2頂出卡槽11中,從而提供了一種無需專用工具,就能夠較為方便的將卡托組件2彈出卡槽11。
[0025]在本實施例中,移動終端100為手機。殼體1為長方形殼體1。殼體1的側邊開設卡槽11和作動孔12。卡槽11和作動孔12位于殼體1的同一側邊。可以理解的是,只要能夠使第一桿31帶動第二桿32轉動,卡槽11和作動孔12亦可以不設置在同一側邊上。殼體1的內部設置主板13,主板13用以跟卡托組件2中的sim卡200電信號連接,并且主板13亦作為轉桿組件3的支撐板,使轉桿組件3能夠轉動連接于殼體1的內部中。
[0026]在本實施例中,卡托組件2用于裝設sim卡200。實現移動終端100的通信功能。卡托組件2包括卡托21、連接器(未圖示)和卡托罩23 ;連接器設置于卡托21上,當sim卡200置于卡托21上時,連接器能夠將sim卡200與主板13電連接。卡托組件2的按壓端面21a為卡托21用于按壓的端面,卡托組件2的內端面21b為處于殼體1內部的端面。卡托21的兩側邊開設凹陷部21c ;卡托罩23為基本呈U形的彈性件,其固設于卡槽11的上端面,卡托罩23的兩相對設置的側邊分別設置彎折部23a,兩個彎折部23a相向設置。按壓卡托21的按壓端面21a,使得卡托21的內端面21b穿過卡槽11的開口沿著卡槽11的軸向前進,其中,卡托21的側邊上未開設凹陷部21c的部分擠壓彎折部23a,直至彎折部23a彈性連接于凹陷部21c中,從而將sim卡200固定于移動終端100中,同時,按壓端面23a與殼體1的側邊同在一個平面上。即殼體1的側邊不會突出按壓端面23a。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卡托組件2的結構還可以為其它,只要其能夠實現與殼體1的彈性連接即可。
[0027]在本實施例中,轉桿組件3轉動連接于主板13上。轉桿組件3的轉軸在本實施例中為垂直于主板13。第二桿32固定連接于第一桿31上。卡托組件2裝設于卡槽11中后,第一桿31的端部接觸卡托21的內端面21b,換個角度,即當卡托21沿著卡槽11的軸向前進至接觸內端面21b時,卡托21彈性連接與卡托罩23上。第二桿32的端部位于作動孔12中,使得用戶能夠于作動孔12中移動第二桿32,使第二桿32帶動第一桿31順著卡槽11至作動孔12的方向轉動,使得第一桿31的端部施加逐漸大的外力至內端面21b,從而使卡托21能夠沿著軸向滑動,從卡槽11中彈出,繼而使得按壓端面23a伸出卡槽11,用戶能夠拉動按壓端面23a來使卡托21脫離卡槽11,繼而能夠將sim卡200從卡托21中取出。
[0028]為了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殼體1還包括定位柱13a,所述定位柱13a設置于所述殼體1的內部,所述轉桿組件3轉動連接于所述定位柱13a上。
[0029]通過在殼體1的內部設置定位柱13a,進一步優化移動終端100的結構。
[0030]在本實施例中,定位柱13a突設于主板13上,轉桿組件3能夠套設于定位柱13a上,且相對定位柱13a發生轉動。當然,在其它實施中,主板13還可以開設轉孔代替定位柱13a,轉桿組件3相應突設轉軸來轉動連接于轉孔中。
[0031]為了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第二桿32和所述第一桿31的連接處形成套筒33,所述套筒33轉動連接于所述定位柱13a上。
[0032]通過將第二桿32與第一桿31的連接處設置套筒33形成轉動部位,更佳的利用杠桿原理,能夠使得第二桿32更佳的帶動第一桿31轉動。
[0033]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便于加工,第二桿32與第一桿31為一體成型。第二桿32與第一桿31的連接處形成套筒33,套筒33轉動連接于定位柱13a上。當第二桿32的端部受到移動時,由于杠桿原理,第一桿31的端部隨之轉動,其中,使得第一桿31順時針轉動,則可使卡托21沿著軸向運動,繼而從卡槽11中彈出。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二桿32和第一桿31還可以為分離式結構,兩個可通過鉸軸等方式實現固定連接。
[0034]為了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第一桿31的端部突設凸起31a,所述凸起31a朝著靠近所述內端面21b的方向延伸,所述凸起31a接觸所述內端面21b。
[0035]通過在第一桿31的端部突設凸起31a,使得第一桿31的端部能夠更佳的與卡托21的內端面21b接觸,以便于在移動第二桿32的端部時,第一桿31的端部能夠更易將卡托21頂出卡槽11。
[0036]在本實施例中,凸起31a的端部朝著遠離第一桿31的端部延伸,且逐漸變小,即凸起31a基本呈梯狀。凸起31a抵靠于卡托21的內端面21b上時,與內端面21b的接觸面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