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模塊的制造方法及攝像模塊的制造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攝像模塊的制造方法及攝像模塊的制造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具有攝影功能的移動電話等便攜用電子設備中,搭載有小型且薄型的攝像模塊。該攝像模塊具有由安裝有攝影用透鏡的透鏡單元與安裝有CCD圖像傳感器或CMOS圖像傳感器等攝像的攝像元件單元一體化而成的結構。
[0003]作為攝像模塊有:具有用于移動透鏡單元內的透鏡來進行聚焦調整的自聚焦(AF)機構的攝像模塊;及具有用于使透鏡單元及攝像元件單元沿與光軸正交的方向相對移動,從而對所拍攝的圖像的抖動進行光學校正的光學式圖像抖動校正機構的攝像模塊。
[0004]例如,專利文獻1、2中記載有具有AF機構的攝像模塊,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具有AF機構及光學式圖像抖動校正機構的攝像模塊。
[0005]近年來,關于用于攝像模塊的攝像元件,廣泛使用具有100萬?200萬像素左右的低像素數至300萬?1000萬像素或以上的高像素數的攝像元件。
[0006]使用低像素數的攝像元件時,對透鏡單元與攝像元件單元的對位并不要求特別高的精度,但使用高像素數的攝像元件時,需要高精度的對位。
[0007]專利文獻1、4中,記載有進行透鏡單元與攝像元件單元的對位之后,進行透鏡單元與攝像元件單元的固定的技術。
[0008]專利文獻I中,將透鏡單元及攝像元件單元設定于初始位置之后,使攝像元件單元向光軸方向移動的同時使攝像元件拍攝圖表,根據獲得的攝像圖像調整透鏡單元與攝像元件單元的位置。該調整之后,粘結固定透鏡單元與攝像元件單元。
[0009]以往技術文獻
[0010]專利文獻
[0011 ] 專利文獻I:日本專利特開2010-21985號公報
[0012]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0-8946號公報
[0013]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2-37549號公報
[0014]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5-86659號公報
[0015]發明的概要
[0016]發明要解決的技術課題
[0017]專利文獻I中記載的相機模塊制造裝置中,將透鏡單元保持于制造裝置時,通過臂夾持透鏡單元的側面來進行保持。若透鏡單元的框體為金屬制,則通常通過金屬板拉深加工形成,因此框體的側面具有向外側打開的趨勢,并且其角度也有存在偏差的趨勢。因此,通過臂夾持側面來保持時,在保持狀態下,有可能導致透鏡單元的光軸的方向偏離所希望的狀態。
[0018]專利文獻4中,記載有對透鏡鏡筒與攝像元件單元進行對位時,空氣吸附透鏡鏡筒來保持的方法。透鏡鏡筒與覆蓋透鏡鏡筒的框體相比,以高精度制作,因此可輕松采用空氣吸附。但是,欲保持容納透鏡鏡筒等的框體時,需要在吸附方法上下工夫。專利文獻4中并未記載具有框體時的空氣吸附的具體方法。
[0019]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在透鏡驅動裝置的制造中途或制造之后,以真空卡盤吸附透鏡驅動裝置的框體頂板部。但是,該吸附是為了傳送透鏡驅動裝置而進行的吸附,并不是為了將透鏡單元保持于制造裝置而進行的吸附。
【發明內容】
[0020]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正確確定攝像元件單元與透鏡單元的對位時的透鏡單元的位置來提高攝像質量的攝像模塊的制造方法及制造
目.ο
[0021 ]用于解決技術課題的手段
[0022]在本發明的攝像模塊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攝像模塊具有:透鏡單元,具有透鏡組;及攝像元件單元,固定于上述透鏡單元并具有通過上述透鏡組拍攝被攝體的攝像元件,其中,上述透鏡單元具備金屬制的框體,上述框體容納上述透鏡組且在被攝體側具有與上述透鏡組的光軸垂直的面,上述攝像模塊的制造方法具備:第I工序,在與測定圖表正交的軸上,改變上述攝像元件單元、上述透鏡單元及上述測定圖表的上述軸方向的相對位置,并在各相對位置驅動上述攝像元件來利用上述攝像元件通過上述透鏡組拍攝上述測定圖表;及第2工序,根據通過上述攝像元件拍攝上述測定圖表來獲得的攝像信號,至少調整上述攝像元件單元相對于上述透鏡單元的傾角,將上述攝像元件單元固定于上述透鏡單元,上述第I工序中,從設置于具有與上述軸垂直的吸附面的吸附頭的上述吸附面上的吸引孔吸引空氣,由此使上述框體的上述面吸附于上述吸附面來保持上述透鏡單元,在此狀態下,通過上述攝像元件拍攝上述測定圖表。
[0023]本發明的攝像模塊的制造裝置具備:測定圖表設置部,設置測定圖表;攝像元件單元保持部,在與設置于上述測定圖表設置部的上述測定圖表正交的軸上保持攝像元件單元,上述攝像元件單元具有通過具有透鏡組的透鏡單元拍攝被攝體的攝像元件;透鏡單元保持部,在上述測定圖表設置部與上述攝像元件單元保持部之間的上述軸上保持上述透鏡單元;控制部,改變上述測定圖表設置部、上述透鏡單元保持部及上述攝像元件單元保持部的上述軸方向的相對位置,在各相對位置驅動上述攝像元件單元的上述攝像元件,利用上述攝像元件通過上述透鏡單元拍攝上述測定圖表;調整部,根據通過上述攝像元件拍攝上述測定圖表來獲得的攝像信號,至少調整上述攝像元件單元相對于上述透鏡單元的傾角;及單元固定部,將通過上述調整部調整之后的上述攝像元件單元固定于上述透鏡單元,上述透鏡單元保持部包含:吸附頭,具有與上述軸正交的吸附面;吸引孔,形成于上述吸附面;及吸引部,從上述吸引孔吸引空氣,上述控制部在如下狀態下通過所述攝像元件拍攝上述測定圖表,所述狀態是通過上述吸引部從上述吸引孔吸引空氣,由此將容納上述透鏡組且在被攝體側具有與上述透鏡組的光軸垂直的面的上述透鏡單元的框體的上述面吸附于上述吸附面,從而將上述透鏡單元保持于上述軸上的狀態,上述單元固定部包含如下光源,所述光源分別配置于通過從上述軸方向觀察時通過上述透鏡組的光軸且與上述光軸正交的直線將上述透鏡單元分割成兩部分時的一個分割區側及另一分割區側,對上述透鏡單元與上述攝像元件單元的間隙照射光,從而使供給至上述間隙的光固化性粘結劑固化。
[0024]發明效果
[0025]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能夠準確確定攝像元件單元與透鏡單元的對位時的透鏡單元的位置來提高攝像質量的攝像模塊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裝置。
【附圖說明】
[0026]圖1是攝像模塊100的外觀立體圖。
[0027]圖2是在圖1所示的攝像模塊100中省略透鏡單元10的狀態的攝像元件單元20的外觀立體圖。
[0028]圖3是圖1所示的攝像模塊100的A-A線剖視圖。
[0029 ]圖4是表示圖2所示的透鏡單元1內的電連接結構的圖。
[0030]圖5是表示攝像模塊100的制造裝置200的概要結構的側視圖。
[0031]圖6是測定圖表的主視圖。
[0032]圖7是表示基于攝像模塊制造裝置200的透鏡單元10與攝像元件單元20的保持狀態的說明圖。
[0033]圖8是表示形成于透鏡單元保持部75的吸附頭75a的開口75c與形成于透鏡單元10的框體11的頂面Ila的開口 Ilb之間的關系的圖。
[0034]圖9是用于說明通過透鏡單元保持部75對透鏡單元10進行吸附保持時的空氣流動的圖。
[0035]圖10是用于說明圖9中開口75c的面積小于開口Ila的面積時的空氣流動的圖。
[0036]圖11是表示攝像模塊制造裝置200的內部結構的框圖。
[0037]圖12是用于說明基于攝像模塊制造裝置200的攝像模塊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圖。
[0038]圖13是表示將定位部設置于透鏡單元保持部75的吸附面75d的結構的圖。
[0039 ]圖14是表示圖13所示的透鏡單元保持部75的變形例的圖。
[0040]圖15是圖14的A-A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1]以下,參考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42]圖1是攝像模塊100的外觀立體圖。
[0043]攝像模塊100具備:透鏡單元10,具有透鏡組12;及攝像元件單元20,固定于透鏡單元10并具有通過透鏡組12拍攝被攝體的攝像元件(圖1中未圖示)。
[0044]圖1中,將沿著透鏡組12的光軸Ax的方向設為z方向,將與z方向正交的兩個方向且相互正交的兩個方向分別設為X方向、y方向。
[0045]透鏡單元10具備在內部容納后述的各構成部件的金屬制的框體11。框體11的頂面I Ia為與透鏡組12的光軸Ax垂直的面。
[0046]頂面IIa上形成有以透鏡組12的光軸Ax為中心的開口 I Ib。攝像模塊100從該開口I Ib向透鏡組12引入被攝體光來進行拍攝。
[0047]在框體11的外部露出有容納于框體11的可撓性基板13的一部分。在該可撓性基板13的露出部分的前端連接有包含端子14A?14F的透鏡單元端子部14。
[0048]另外,如后述,透鏡單元端子部14還包含端子14A?14F以外的端子,但在圖1中為了簡化而僅圖示了端子14A?14F,省略圖示其他端子。
[0049 ]圖2是在圖1所示的攝像模塊100中省略透鏡單元1的狀態的外觀立體圖。
[0050]如圖2所示,攝像元件單元20具備形成有CCD圖像傳感器或CMOS圖像傳感器等攝像元件27的基板21及與基板21電連接的可撓性基板22。
[0051]攝像元件27的像素間距并無特別限定,但使用1.Ομπι以下像素間距的攝像元件。在此,像素間距是指攝像元件27所具有的像素中包含的光電轉換區域的中心間距離中的最小的距離。
[0052]近年來,隨著像素數的增加,攝像元件的像素間距逐漸變窄,但若像素間距變窄,則每一像素的面積減小。由此,容許彌散圓的半徑減小,焦深變淺。而且,需要增多每一像素的聚光量,因此透鏡的F數也具有減小的趨勢。
[0053]根據這些情況,近年來的攝像模塊要求焦深非常淺且透鏡單元與攝像元件單元的對位精度較高的攝像模塊。若像素間距為Iym以下,則要求特別高的對位精度。
[0054]基板21上形成有筒狀的蓋支架25,在蓋支架25內部配置有攝像元件27。蓋支架25的空心部中在攝像元件27上方嵌入有省略圖示的蓋玻片。
[0055]在蓋支架25的外側的基板21表面上設置有用于與透鏡單元10電連接的包含端子24Α?24F的攝像元件單元端子部。該攝像元件單元端子部也與透鏡單元端子部14相同地僅圖不一部分端子。
[0056]基板21上設置有與攝像元件27的數據輸出用端子及驅動用端子等連接的攝像元件用配線。攝像元件用配線經由設置于可撓性基板22的配線,與設置于可撓性基板22端部的外部連接用端子部23連接。外部連接用端子部23作為與攝像元件27電連接的電連接部發揮作用。
[0057]并且,基板21上設置有與攝像元件單元端子部中包含的各端子連接的透鏡單元用配線。透鏡單元用配線經由設置于可撓性基板22的配線,與設置于可撓性基板22端部的外部連接用端子部23連接。
[0058]在已固定透鏡單元10與攝像元件單元20的狀態下,透鏡單元端子部14的各端子及與其對應的攝像元件單元端子部的各端子電連接。
[0059]圖1中,端子14Α與端子24Α電連接,端子14Β與端子24Β電連接,端子14C與端子24C電連接,端子14D與端子24D電連接,端子14Ε與端子24Ε電連接,端子14F與端子24F電連接。
[0060]圖3是圖1所示的攝像模塊100的A-A線剖視圖。
[0061]如圖3所示,攝像元件27配置在設置于基板21的凹部,并且通過設置于基板21上的蓋支架25及嵌入于蓋支架25的蓋玻片26密封。
[0062]并且,如圖3所示,透鏡單元10具備:透鏡組12,包含配置于蓋玻片26上方的多個(圖3的例子中為12Α?12D這4個)透鏡;筒狀的鏡筒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