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確定所述訓練序列 的頻偏估計值。
[0214] 頻偏估計模塊102至少可以采用兩種可能的實施方式計算頻偏估計值:
[0215] 頻偏估計模塊102采用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計算頻偏估計值:
[0216] 所述頻偏估計模塊102,具體用于根據解調后的訓練序列中的接收信號利用存在 接收端IQ不平衡和發送端IQ不平衡下的頻偏估計算法確定所述訓練序列的頻偏估計值。
[0217] 頻偏估計模塊102采用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如圖3所示)計算頻偏估計值:
[0218] 所述頻偏估計模塊102,具體用于:
[0219] 步驟301 :根據解調后的訓練序列中的接收信號利用存在接收端IQ不平衡和發送 端IQ不平衡下的頻偏估計算法確定所述訓練序列的初始頻偏估計值,利用所接收的訓練 序列以及所述初始頻偏估計值利用在接收端IQ不平衡和發送端IQ不平衡下的接收端IQ 不平衡校正參數估計算法確定初始接收端IQ不平衡參數,利用所述初始IQ不平衡參數對 解調后的訓練序列進行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利用常規的頻偏估計算法確定利用所述初 始IQ不平衡校正參數校正后的訓練序列的第1次迭代的頻偏估計值。
[0220] 根據所述訓練序列中的接收信號確定所述訓練序列的初始的頻偏估計值《°。根 據解調后的訓練序列以及所述初始的頻偏估計值確定初始接收端IQ不平衡參數,包括濾 波器的初始沖擊響應系數f(n) °以及初始I路和Q路的交叉參數b°。利用所述初始IQ不 平衡參數對解調后的訓練序列進行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利用常規的頻偏估計算法計算 校正后的訓練序列的頻譜估計值作為第1次迭代的頻偏估計值。
[0221] 步驟302 :根據利用第i-1次迭代確定的接收端IQ不平衡參數校正后的訓練序列 中的接收信號以及第i次迭代的頻偏估計值利用在接收端IQ不平衡和發送端IQ不平衡下 的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估計算法確定所述訓練序列的第i次迭代的接收端IQ不平衡 校正參數,所述第i次迭代的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包括第i次迭代的沖擊響應系數以 及第i次迭代的I路和Q路的交叉參數。
[0222] 其中,i為1時,第0次迭代確定的接收端IQ不平衡參數為初始接收端IQ不平衡 校正參數。
[0223] 步驟303 :利用第i次迭代確定的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對所述訓練序列進行 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
[0224] 步驟304 :利用常規的頻偏估計算法確定校正后的訓練序列的第i+1次迭代的頻 偏估計值,所述校正后的訓練序列為利用第i次迭代確定的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對所 述訓練序列進行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后的訓練序列。
[0225] 步驟305 :判斷所述迭代次數i+1是否達到預設最大迭代次數,如果否,返回步驟 302 ;如果是,執行步驟306.
[0226] 當i+1沒有達到預設最大迭代次數時,返回執行步驟302根據解調后的訓練序列 中的接收信號以及第i+1次迭代的頻偏估計值利用在接收端IQ不平衡和發送端IQ不平衡 下的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估計算法確定所述訓練序列的第i+1次迭代的接收端IQ不 平衡校正參數。
[0227] 步驟302至步驟305是循環迭代計算頻偏估計值的步驟,迭代的過程中,采用常規 的頻偏估計算法確定每次迭代的頻偏估計值,利用上一次迭代確定的接收端IQ不平衡參 數校正后的訓練序列中的接收信號以及本次迭代的頻偏估計值計算本次迭代的接收端IQ 不平衡參數,利用本次迭代的接收端IQ不平衡參數對利用上一次迭代確定的接收端IQ不 平衡參數校正后的訓練序列進行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利用常規的算法計算確定本次校 正后的訓練序列的下一次迭代的頻譜估計值。當迭代次數小于預設最大迭代次數時,計算 下一次迭代的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對本次校正后的訓練序列再次進行校正。
[0228] 步驟306 :第i+1次迭代的頻偏估計值即為所述訓練序列的頻偏估計值。
[0229] 其中,所述i=0, 1,2, . . ?的整數。
[0230] 當迭代次數達到預設最大迭代次數時,將最大迭代次數計算得到的頻偏估計值作 為所述訓練序列的頻偏估計值。
[0231] 下面對上述提到的存在接收端IQ不平衡和發送端IQ不平衡下的頻偏估計算法、 利用在接收端IQ不平衡和發送端IQ不平衡下的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估計算法以及 常規的頻偏估計算法三種算法進行介紹,兩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采用的存在接收端IQ不平衡和發送端IQ不平衡下的頻偏估計算法相同,這里不再分開描述。
[0232] 第一:所述存在接收端IQ不平衡和發送端IQ不平衡下的頻偏估計算法包括:
[0233] 設解調后的訓練序列的接收信號為r(n),n=l,2, . . .,MK,構造3X(M_3Q)K的矩陣 R:
[0234:
[0235] 定義矩陣B和矩陣Bs:
[0236]
[0237] 計算矩陣BHRRHB的最小特征值d,以及所述最小特征值d所對應的特征向量 i^Ui, u2],并計算矩陣 RS=BSHRRHBS ;
[0238]
[0239]
[0240]
[0241] 其中,a為滿乂
-為正的最小整數。
[0242] Q為兩個相鄰訓練子序列的相移角度# = 中的Q參數,M為圖2所示的所接 收的訓練序列中訓練子序列的個數,K為每段訓練子序列的長度,
的實部,[Rs]1;1為矩陣馬第一行第一列的元素,[Rs]2;1為矩陣馬第二行第一列的元素,imagdRU為矩陣Rs第一行第一列的元素的虛部,limagdRsD|為矩陣Rs第二行第一 列的元素的虛部的絕對值,矩陣BH為矩陣B的共軛轉置,矩陣BSH為矩陣Bs的共軛轉置,矩 陣RH為矩陣R的共軛轉置。
[0243] 矩陣R為3X(M_3Q)K的矩陣,矩陣R的第1 (1=1,2, 3)行的值為所接收的訓練序 列中的接收信號r(n)的第1XQK+1至第MK-1XQK個元素,每一列的元素之間間隔為QK個 采樣點。
[0244]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存在接收端IQ不平衡和發送端IQ不平衡下的頻偏估計算 法只是頻偏估計算法的一種,還可以采用利用圖2所示訓練序列可以實現的其他頻偏估計 算法。
[0245] 第二:所述利用在接收端IQ不平衡和發送端IQ不平衡下的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 參數估計算法包括:
[0246] 構造 2 (MK-3QK)X(L+1)的矩陣:
[0247]
[0248]
[0249]
[0250] 計算vzr+r^v為一個(L+1)X1 的向量,記為vzHvpv2,v3, . . .,,則接收端IQ 不平衡校正參數為:
[0251] f(n) = [v2,v3, . . . ,vL+1];
[0255] Q為兩個相鄰訓練子序列的相移角度# = 中的Q參數,M為圖2所示的所接收 的訓練序列中訓練子序列的個數,K為每段訓練子序列的長度,L為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所 需的濾波器沖擊響應系數f(n)的長度。6為(MK-3QK)的列向量,列向量中的每一項分別 為接收信號r(n)的第+ £ +l至第(MK-20欠)+Z個元素的實部。< 為(MK-3QK)的列 向量,列向量中的每一項為接收信號r(n)的第20欠+ £ + 1至第(Ml:-〇【)+£個元素的實 部。為(MK-3QK)XL的矩陣,其第1 (1=1,2,. . .,L)列的值為接收信號r(n)的第QK+1 至第(MK-2QK)+1-1個元素的虛部。為(MK-3QK)XL的矩陣,其第1 (1=1,2, ? ? ?,L)列 的值為接收信號r(n)的第2QK+1至第(MK-QK)+1-1個元素的虛部。r+為矩陣r的偽逆。
[0256]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利用在接收端IQ不平衡和發送端IQ不平衡下的接收端IQ 不平衡校正參數估計算法只是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算法的一種,還可以采用利用圖2 所示訓練序列可以實現的其他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算法。
[0257] 第三:所述常規的頻偏估計算法包括: M
[0258] 將2KQ段訓練子序列看成一組,一共g組,計算相鄰兩組訓練序列的相位差確定 頻偏估計值。
[0259] 常規的頻偏估計算法為求完全相同的兩組相鄰的訓練子序列經過具有載波頻偏 的接收器后的相位差確定頻偏估計值。如圖2所示的訓練序列,將將2KQ段訓練子序列看 成一組,一共組,這樣相鄰兩組之間的訓練子序列完全相同,計算相鄰兩組訓練子序列 的相位差確定頻偏估計值。當載波頻偏變化程度較小時,可以以任意兩組相鄰序列的相位 差作為頻偏估計值;當載波頻偏變化程度較大時,可以求多個相位差的平均值獲得頻偏估 計值。
[0260] 接收端參數估計模塊103,用于根據所述頻偏估計值計算得到接收端IQ不平衡校 正參數,所述IQ不平衡校正參數包括沖擊響應系數以及I路和Q路的交叉參數。
[0261] 接收端參數估計模塊103具體用于根據所述頻偏估計值利用在接收端IQ不平衡 和發送端IQ不平衡下的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估計算法確定所述訓練序列的接收端IQ 不平衡校正參數,所述在接收端IQ不平衡和發送端IQ不平衡下的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參 數估計算法包括:
[0262] 構造 2 (MK-3QK)X(L+1)的矩陣:
[0266] 計算vzr+r^v為一個(L+1)X1 的向量,記為vzHvpv2,v3, . . .,VyJ,則接收端IQ 不平衡校正參數為:
[0267] f(n) = [v2,v3, . . . ,vL+1];
[0268] 其中
[0271] 此處與上述第二:在接收端IQ不平衡和發送端IQ不平衡下的接收端IQ不平衡校 正參數估計算法描述類似,參考上述對此算法的描述,這里不再贅述。
[0272] 第一校正模塊104,用于根據所述頻偏估計值對所述訓練序列進行頻偏補償,并根 據所述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對所述訓練序列進行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
[0273] 這里可以采用所公開的任意一種根據所述頻偏估計值對所述訓練序列進行頻偏 補償的實現方式,這里不再贅述。這里可以采用根據所述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對所述 訓練序列進行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的實現方式,這里不再贅述。
[0274] 發送端參數估計模塊105,用于根據所述進行頻偏補償以及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 后的訓練序列得到發送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
[0275] 所述發送端參數估計模塊105,具體用于根據所述進行頻偏補償以及接收端IQ不 平衡校正后的訓練序列確定除第〇個和第D/2個子載波以外的信道估計值:
[0276] 如圖4所示,訓練子序列S(n)中的兩個數據幀在頻域的子載波對(k,N_k)上的接 收信號為R〇,k和R^k,以及Ru和R^k,忽略發送端IQ不平衡隨時間變化,
[0277]
[0278]
[0279] 利用所述信道估計值得到發送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
[0280]
[0281]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根據所述進行頻偏補償以及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后的訓 練序列得到發送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的算法只是發送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算法的一種, 還可以采用利用圖2所示訓練序列可以實現的其他發送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算法。
[0282] 對所述進行頻偏補償以及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后的訓練序列進行信道估:
[0283] 如圖4所示,Sl(n)和s2(n)在頻域的第k個子載波對(k,N_k)上的接收信號為 D k和R^k,則正頻率對應的子載波的信道估計值Hk,= 1?2,…,1等于Sl (n)在頻域的相應 (JN 104980377 A 2U/34貝 子載波上的接收信號lk ;負頻率對應的子載波的信道估計值Hk
就等于s2(n)在頻域的相應子載波上的接收信號Ru。
[0284] 正頻率對應的子載波的發送端IQ不平衡參數lt,k,
就等于s2(n) 在頻域的相應子載波上的接收信號Ik與該子載波的信道估計值k的比值,負頻率對應 的子載波的發送端IQ不平衡參數It,k
-1就等于Sl(n)在頻域的相應 子載波上的接收信號Rm與該子載波的信道估計值Ru的比值。
[0285]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當發送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變化程度不大時,可以任選一個 訓練子序列計算發送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當發送端IQ不平衡參數校正參數變化程度較 大時,可以計算每一個訓練子序列的發送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求平均值。
[0286] 還可以對頻域上所得到的發送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t,k進行快速傅里葉變換(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IFFT),可以得到時域上的發送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
[0287] 第一發送模塊106,用于將所述發送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發送到發送端設備,以 便發送端設備根據所述發送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對數據信息進行發送端IQ不平衡校正。
[0288] 第二校正模塊107,用于根據所述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對所接收到的發送端 設備進行發送端IQ不平衡校正后的數據信息進行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
[0289] 將所得到的發送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發送至發送端,以便發送端對數據信息進 行發送端IQ不平衡校正,進行發送端IQ不平衡校正后的數據信息進行發送端正交調制后 傳輸至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到所述數據信息后進行正交解調,根據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參 數對解調后的數據信息其進行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
[0290]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還可以包括頻偏校正模塊,用于對接收端所接收的發 送端發送的數據信息利用所述偏頻估計值進行頻偏補償。
[0291] 其中,頻偏估計模塊和接收端參數估計模塊可以由一個物理實體實現,也可以由 兩個物理實體實現,這里不進行具體限定。第一交織模塊與第二校正模塊可以由一個物理 實體實現,也可以由不同的物理實體實現,這里不進行具體限定。
[0292] 由上述內容可知,本發明有如下有益效果:
[0293] 解調模塊,用于對所接收的發送端發送的訓練序列進行正交解調;頻偏估計模塊, 用于根據解調后的訓練序列中的接收信號確定所述訓練序列的頻偏估計值;接收端參數估 計模塊,用于根據所述頻偏估計值計算得到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所述IQ不平衡校正 參數包括沖擊響應系數以及I路和Q路的交叉參數;第一校正模塊,用于根據所述頻偏估計 值對所述訓練序列進行頻偏補償,并根據所述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對所述訓練序列 進行接收端IQ不平衡校正;發送端參數估計模塊,用于根據所述進行頻偏補償以及接收端 IQ不平衡校正后的訓練序列得到發送端IQ不平衡校正參數;第一發送模塊,用于將所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