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構網絡干擾協調方法及干擾協調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各實施例涉及異構網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異構網絡干擾協調方法及 干擾協調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為了滿足當今無線通信迅速增長的數據速率和更高覆蓋質量的需求并顯著提升 網絡性能,3GPP在LTE-Advanced的標準化中提出了異構網絡(Heterogeneous Network, HetNet)技術。異構網絡混合部署宏基站(Macro-BS)、射頻拉遠(RRH)以及各種低功率小 型基站節點,如微微基站(Pico BS)、家庭基站(Femto BS)和中繼(Relay)等(如圖1所示, 這些小型基站在本申請中統稱為微基站)。這些微基站可以由運營商部署或者用戶自行部 署,與宏基站共享同一段頻譜,目的在于減輕宏蜂窩的負載,改善室內覆蓋和小區邊緣用戶 的性能,通過空間復用來提高單位區域內的頻譜效率。同時,無線信號的接收質量也隨著發 射機和接收機之間距離的減小而得到了增強。異構網絡技術可以大大提高覆蓋區域內的頻 譜空間復用率,從而為用戶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
[0003] 多層異構網絡打破了傳統上高度有序的蜂窩結構,宏小區與各種小小區嵌套,小 區不再有固定的形狀,小區中心和小區邊緣這樣的劃分日漸模糊。在這種新型的網絡框架 下,干擾形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小區間干擾不僅包括微小區之間的同層干擾,更重要的 是出現了宏小區與微小區之間的跨層干擾。由于不同層基站之間的發射功率相差很大,跨 層干擾相比同層干擾也要更為嚴重。跨層干擾是阻礙微基站被推廣和普及的一大障礙。跨 層干擾分為同步干擾及異步干擾。同步干擾指宏基站與宏用戶之間、微基站與微用戶之間 在同一時刻同時處于上行或下行狀態時(即同步狀態下)產生的干擾。異步干擾主要指宏基 站與宏用戶、微基站與微用戶之間分別處于不同的上下行狀態時(即異步狀態下)產生的干 擾。
[0004] 以TD-LTE系統為例,它采用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為主要工作 方式。3GPP協議規定了7種不同的上下行和特殊子幀的配置,TD-LTE系統可以采用其中任 何一種配置組合以適應不同的上下行業務需求。一種典型的幀格式如圖所示2 (a)所示, 其中,D表示下行子幀,U表示上行子幀,S表示特殊子幀。對于此種結構,盡管在時分雙工 模式下,在單一系統的一個幀結構中可以根據需求靈活調整上下行的子幀數目,對不對稱 的業務提供支持,但在整個異構網絡中,宏基站與宏用戶、微基站與微用戶之間仍必須嚴格 同步。從這一點上看,這種工作模式并不利于整體異構網絡的上下行結構部署,會帶來整體 資源利用率低下、上下行結構配置不靈活、不能滿足即時上下行流量需求、信息傳輸時間延 長等問題。
[0005] 如圖2 (b)所示,為異步狀態下的幀結構,宏基站和微基站可以各自按自身需求和 具體情況任意選擇上行傳輸或下行傳輸,動態配置調整幀結構,具有較強的即時性,使整個 系統的靈活度與資源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這也引起了多種干擾產生的可能:假設微基 站正在接收來自微用戶的上行用戶,而此時宏基站可能正在發射下行信號,微基站就分辨 不清楚收到的信號是不是來自微用戶,因為它很容易把來自宏基站的信號也當成是來自微 用戶的信號,這樣就會造成強干擾;類似的,微用戶的上行傳輸會干擾宏用戶接收宏基站發 送的下行信號;宏用戶的上行傳輸會干擾微用戶接收微基站發送的下行信號;微基站發送 下行信號會干擾宏基站接收來自宏用戶的上行信號。
[0006] 從優化整體網絡性能以及上下行配置靈活度方面看,與同步干擾的協調相比,異 步干擾的協調對系統時頻資源的利用率的提高具有更現實的意義,但是異步干擾場景下的 干擾問題也異常復雜。亟待有效解決異構場景下小區間的異步干擾問題的方案。
【發明內容】
[0007] 本發明各實施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異構網絡干擾協調方法及干擾協 調裝置,能夠有效地解決異構場景下異步干擾的問題。
[0008]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異構網絡干擾協調方 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9] 通過偵聽第一基站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獲取所述第一基站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 息;
[0010] 根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預測當前時隙第二基站在每個時頻資源塊上將受到的干 擾強度;
[0011] 根據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進行干擾協調。
[0012]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所 述第一基站與所述第二基站存在異步干擾可能的時頻資源上的下行控制信息。
[0013]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方法 還包括:
[0014] 獲取所述第一基站的時頻資源分配信息;
[0015] 確定所述第一基站與所述第二基站存在異步干擾可能的時頻資源。
[0016]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通過所述 第一基站與所述第二基站之間的回程鏈路獲取所述時頻資源分配信息。
[0017]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通過所述 第一基站與所述第二基站之間的空中接口獲取所述時頻資源分配信息。
[0018]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通過所述 第一基站的物理下行共享數據信道獲取所述時頻資源分配信息。
[0019]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0020] 在所述第一基站與所述第二基站存在異步干擾可能的時頻資源上、在與所述物理 下行控制信道信號對應的選定時間段不做所述第二基站上行資源調度。
[0021]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選定 時間段為與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號對應的整個子幀。
[0022]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選定 時間段為一個子幀中與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號對應的時間段。
[0023]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九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所述根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預測 當前時隙第二基站在每個時頻資源塊上將受到的干擾強度中:
[0024] 對于調度未發生變化的時頻資源塊,預測的干擾強度為所述調度未發生變化的時 頻資源塊在上一時隙受到的干擾強度;
[0025] 對于調度發生變化的時頻資源塊,預測的干擾強度為所述調度發生變化的時頻資 源塊之前時隙中受到的最大干擾強度。
[0026]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十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根據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進行 干擾協調包括:
[0027] 根據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調度所述第二基站的上行資源。
[0028]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i^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根 據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調度所述第二基站的上行資源包括:
[0029] 若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不超過預設門限,則調度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對應的時頻 資源塊;
[0030] 若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超過預設門限,則不調度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對應的時頻 資源塊。
[0031]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十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根據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進 行干擾協調包括:
[0032] 根據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調度所述第二基站的下行資源。
[0033]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十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 根據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調度所述第二基站的下行資源包括:
[0034] 若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不超過預設門限,則調度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對應的時頻 資源塊;
[0035] 若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超過預設門限,則不調度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對應的時頻 資源塊。
[0036]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十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根據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進 行干擾協調包括:
[0037] 根據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進行功率控制。
[0038]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十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 根據預測的干擾強度進行功率控制包括:
[0039] 進行當前時隙將受到干擾的所述第二基站用戶的上行信道估計;
[0040] 根據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所述上行信道估計、所述第二基站用戶上行傳輸的最 小數據速率需求,計算所述第二基站用戶的上行發射功率。
[0041]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十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 根據預測的干擾強度進行功率控制包括:
[0042] 進行當前時隙將受到干擾的所述第二基站的下行信道估計;
[0043] 根據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所述下行信道估計、所述第二基站下行傳輸的最小的 數據速率需求,計算所述第二基站的下行發射功率。
[0044]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五或十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十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 中,所述根據所述預測的干擾強度進行干擾協調還包括:
[0045] 根據所述發射功率以及目標誤碼率,制定調制與編碼策略。
[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