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方法以及移動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方法以及移動臺。
【背景技術】
[0002]在LTE (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1n))方式中,為了由宏小區(Macro cell)覆蓋“連通性(Connectivity) ”和“移動性(Mobility) ”的同時,由小型小區(Small cell)或者虛擬小區(Phantom cell)實現系統容量增大和負荷分散,正在研究用于分割C面(C-plane)承載以及 U 面(U-plane)承載的“eLA (增強的局域(Enhanced Local Area))構如”
O
[0003]現有技術文獻
[0004]非專利文獻
[0005]非專利文獻1:3GPP WS-120010、“Requirements,Candidate Solut1n&Technology Roadmap for LTE Rel_120nward”、NTT D DOCOMO, INC
【發明內容】
[0006]在LTE方式中,作為用于實現該“eLA構架”的要求條件,應認為將對于核心網絡的影響(impact)最小化。
[0007]但是,在LTE方式中,還沒有研宄用于滿足這個要求條件的具體的構架。
[0008]因此,本發明是鑒于上述的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將對于核心網絡的影響最小化的同時,在“連通性”和“移動性”的觀點以及系統容量增大和負荷分散的觀點上最適合的構架的移動通信方法以及移動臺。
[0009]本發明的第一特征是一種移動通信方法,其要旨在于,包括:步驟A,當經由由在第一無線基站下屬的第一小區中為連接狀態的移動臺和該第一無線基站之間的數據無線承載以及該第一無線基站和網關裝置之間的承載構成的無線接入承載進行該移動臺的通信的情況下,若第二無線基站下屬的第二小區配置在該第一小區的覆蓋范圍內、且該第一無線基站根據該移動臺的無線測定的結果而檢測出該第二小區位于該移動臺的周邊,則對該移動臺發送設定變更信號,該設定變更信號包括將該無線接入承載的識別信息和該第二小區的識別信息相關聯的信息;步驟B,所述移動臺根據所述設定變更信號,在與所述第二無線基站之間設定數據無線承載;以及步驟C,將所述無線接入承載變更為由所述移動臺和所述第二無線基站之間的數據無線承載、該第二無線基站和所述第一無線基站之間的承載以及該第一無線基站和所述網關裝置之間的承載構成。
[0010]本發明的第二特征是一種移動臺,其要旨在于,當在第一無線基站下屬的第一小區中處于連接狀態、且經由由該移動臺和該第一無線基站之間的數據無線承載以及該第一無線基站和網關裝置之間的承載構成的無線接入承載進行通信的情況下,若從該第一無線基站接收到設定變更信號,則根據該設定變更信號,在與第二無線基站之間設定數據無線承載,并將該無線接入承載變更為由該移動臺和該第二無線基站之間的數據無線承載、該第二無線基站和該第一無線基站之間的承載以及該第一無線基站和該網關裝置之間的承載構成,所述設定變更信號包括將該無線接入承載的識別信息和配置在該第一小區的覆蓋范圍內的第二無線基站下屬的第二小區的識別信息相關聯的信息。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的整體結構圖。
[0012]圖2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的整體結構的示意圖。
[0013]圖3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中的U面承載的結構圖。
[0014]圖4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無線基站的功能框圖。
[0015]圖5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中發送的“用于eLA的E-RAB設置請求(E-RAB Setup Request For eLA) ” 的一例的圖。
[0016]圖6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中發送的“用于eLA的E-RAB設置響應(E-RAB Setup Response For eLA)” 的一例的圖。
[0017]圖7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中發送的“RRC連接重新配置(RRC Connect1n Reconfigurat1n),,的一例的圖。
[0018]圖8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中發送的“RRC連接重新配置”內的信息元素“Rad1ResourceConfigDedicated”的一例的圖。
[0019]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的動作的時序圖。
[0020]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的動作的時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
[0022]參照圖1至圖10說明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
[0023]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是LTE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包括網關裝置P-GW/S-GW、移動管理節點MME (移動性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管理小區#1的無線基站eNB#l、管理小區#10的無線基站PhNB#10。
[0024]這里,假設在圖1的例中,小區#1是宏小區(移動臺UE的服務小區),小區#10是小型小區(虛擬小區),小區#10配置在小區#1的覆蓋區域內。
[0025]本實施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能夠采用“eLA構架(architecture) ”,如圖1所示,關于移動臺UE用的U面承載,能夠在移動臺UE和無線基站PhNB#10之間設定,關于移動臺UE用的C面承載,能夠在移動臺UE和無線基站eNB#l之間設定。
[0026]如圖2所示,Sl-C(Sl-MME)接口只存在于移動管理節點MME和無線基站eNB#l之間。
[0027]因此,移動管理節點MME不能意識到無線基站PhNB#10,即移動管理節點MME將無線基站PhNB#10下屬的小區#10看作無線基站eNB#l下屬的I個小區。
[0028]此外,Sl-U接口只存在于網關裝置S-GW和無線基站eNB#l之間。
[0029]在無線基站eNB#l以及無線基站PhNB中,分別獨立地具有HXP (分組數據匯聚協議(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層功能、RLC(無線鏈路控制(Rad1 LinkControl))層功能、MAC (媒體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層功能。
[0030]這里,無線基站eNB#l中的TOCP層功能、RLC層功能、MAC層功能能夠與移動臺UE中的F1DCP層功能、RLC層功能、MAC層功能獨立地端接(terminate)。
[0031]另外,雖然無線基站eNB#l具有RRC(無線資源控制(Rad1 Resource Control))層功能,能夠與移動臺UE端接而進行通信,但無線基站PhNB不具有RRC層功能,不與移動臺UE之間端接而進行通信。
[0032]另外,如圖3(a)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中,在無線基站eNB#l下屬的小區#1中為“RRC_Connected狀態”的移動臺UE的通信經由由U面承載#al以及Sl-U承載#&2構成的EPS承載進行的情況下,如圖3(b)所示,若無線基站PhNB#10下屬的小區#10配置在小區#1的覆蓋范圍內、且根據移動臺UE的無線測定的結果而檢測出該小區#10位于移動臺UE的周邊,則該移動臺UE的通信經由由U面承載#bl、Sl-U承載#b2以及Sl-U承載#b3 (#a2)構成的EPS承載進行。
[0033]這里,U面承載#al在移動臺UE和無線基站eNB#l之間設定,Sl-U承載#a2在無線基站eNB#l和網關裝置S-GW之間設定。
[0034]此外,U面承載#bl在移動臺UE和無線基站PhNB#10之間設定,Sl-U承載#b2在無線基站eNB#l和無線基站PhNB#10之間設定,Sl-U承載#b3在無線基站eNB#l和網關裝置S-GW之間設定。
[0035]另外,在圖3(b)所示的狀態下,小區#10被刪除的情況下(例如,在移動臺UE移動到小區#10的覆蓋區域外的情況下),移動臺UE的通信經由由U面承載#al以及Sl-U承載#&2構成的EPS承載進行。
[0036]如圖4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無線基站eNB#l包括管理部11、發送部12、接收部13。
[0037]管理部11對各移動臺UE用的EPS(演進的分組系統(Evolved Packet System))承載、U面承載、Sl-U承載、Sl-C承載的信息進行管理。
[0038]例如,管理部11對各移動臺UE的EPS承載上下文(context)、各移動臺UE的U面承載(EPS承載)的無線設定信息等進行管理。
[0039]此外,管理部11對無線基站eNB#l的信息、例如無線基站eNB#l側的TEID (隧道端點標識(Tunnel Endpoint Identity))、IP地址等進行管理。
[0040]此外,管理部11對無線基站eNB#l下屬的小區(例如,小區#1)的信息、例如該小區的PCI (物理小區標識(Physical Cell Identity))、使用頻率、AS(接入層(AccessStratum))關聯信息等進行管理。
[0041]此外,管理部11對無線基站PhNB#10的信息、例如無線基站PhNB#10側的TEID、IP地址等進行管理。
[0042]進一步,管理部11對無線基站PhNB#10下屬的小區(例如,小區#10)的信息、例如該小區的PC1、使用頻率、AS關聯信息等進行管理。
[0043]發送部12對移動臺UE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