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通訊裝置,具體的說,涉及一種電子通訊設備信號發射器。
背景技術:
在通訊技術領域中,會通過電子通訊設備信號發射器發送無線信號,而進行通訊,而現有技術中,短距離通訊和長距離通訊的信號波長不同,需要的輸出功率大小不同,所以在通訊技術中,需要設置多組線圈或者多組天線以對應不同的信號發送需求,這樣一來,不同線圈就會存在干擾,例如在一線圈發送信號時,另一線圈的存在勢必會對信號產生影響,而如果另一線圈也處于工作狀態,那么就會對信號產生更大的影響,使得數據丟包的情況更容易發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子通訊設備信號發射器,通過將至少三個線圈繞設軸線重合設置,而在提供多個信號輸出功能的前提下,最大可能減少信號干擾。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子通訊設備信號發射器,包括
第一發射線圈,所述第一發射線圈沿一中心軸線螺旋繞設形成;
第二發射線圈,所述第二發射線圈沿所述中心軸線螺旋繞設形成;
第三發射線圈,所述第三發射線圈沿所述中心軸線螺旋繞設形成;所述第一發射線圈的繞設半徑大于所述第二發射線圈的繞設半徑,所述第二發射線圈的繞設半徑大于所述第三發射線圈的繞設半徑;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連接有第一功率控制電路、第二功率控制電路和第三功率控制電路,
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控制輸入控制器的發送指令傳輸至后級的檢測模塊及與該檢測模塊分別連接的用于存儲發送指令的第一數據寄存器、第二數據寄存器和第三數據寄存器,所述第一功率控制電路、第二功率控制電路和第三功率控制電路分別與第一發射線圈、第二發射線圈和第三發射線圈連接,以分別發送第一數據寄存器、第二數據寄存器和第三數據寄存器存儲的發送指令,所述第一功率控制電路的輸出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控制電路的輸出功率,所述第二功率控制電路的輸出功率大于所述第三功率控制電路的輸出功率。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功率控制電路包括有第一開關單元;所述第二功率控制電路包括有第二開關單元;所述第三功率控制電路包括有第三開關單元;所述第一開關單元、第二開關單元和第三開關單元于對應的功率控制電路工作時導通,且任一開關單元導通時,其二開關單元截止。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發射線圈的兩端、第二發射線圈的兩端和第三發射線圈的兩端均耦接有防擾二極管,所述防擾二極管還耦接有電壓補償電路,所述電壓補償電路用于形成一補償電壓以補償所述防擾二極管的管降電壓。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還包括第一發送天線,所述第一發送天線通過一發射電路連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發送天線設置于所述中心軸線位置。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功率控制電路、第二功率控制電路和第三功率控制電路分別耦接于第一頻段選擇模塊、第二頻段選擇模塊和第三頻段選擇模塊,第一頻段選擇模塊、第二頻段選擇模塊和第三頻段選擇模塊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發射線圈、第二發射線圈、第三發射線圈的工作頻段。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可以將第一發射線圈、第二發射線圈和第三發射線圈實現信號的無線發送,這樣一來,由于繞設方向是同軸設置的,產生的電磁效應可以相互抵消,干擾最小,且三個線圈的繞設半徑依次增加,可以實現不同攻略信號的輸出,保證信號的輸出強度,同時,可以起到一個保護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系統結構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具體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電子通訊設備信號發射器,包括
第一發射線圈,所述第一發射線圈沿一中心軸線螺旋繞設形成;
第二發射線圈,所述第二發射線圈沿所述中心軸線螺旋繞設形成;
第三發射線圈,所述第三發射線圈沿所述中心軸線螺旋繞設形成;所述第一發射線圈的繞設半徑大于所述第二發射線圈的繞設半徑,所述第二發射線圈的繞設半徑大于所述第三發射線圈的繞設半徑;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連接有第一功率控制電路、第二功率控制電路和第三功率控制電路,
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控制輸入控制器的發送指令傳輸至后級的檢測模塊及與該檢測模塊分別連接的用于存儲發送指令的第一數據寄存器、第二數據寄存器和第三數據寄存器,所述第一功率控制電路、第二功率控制電路和第三功率控制電路分別與第一發射線圈、第二發射線圈和第三發射線圈連接,以分別發送第一數據寄存器、第二數據寄存器和第三數據寄存器存儲的發送指令,所述第一功率控制電路的輸出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控制電路的輸出功率,所述第二功率控制電路的輸出功率大于所述第三功率控制電路的輸出功率。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功率控制電路包括有第一開關單元;所述第二功率控制電路包括有第二開關單元;所述第三功率控制電路包括有第三開關單元;所述第一開關單元、第二開關單元和第三開關單元于對應的功率控制電路工作時導通,且任一開關單元導通時,其二開關單元截止。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發射線圈的兩端、第二發射線圈的兩端和第三發射線圈的兩端均耦接有防擾二極管,所述防擾二極管還耦接有電壓補償電路,所述電壓補償電路用于形成一補償電壓以補償所述防擾二極管的管降電壓。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還包括第一發送天線,所述第一發送天線通過一發射電路連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發送天線設置于所述中心軸線位置。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功率控制電路、第二功率控制電路和第三功率控制電路分別耦接于第一頻段選擇模塊、第二頻段選擇模塊和第三頻段選擇模塊,第一頻段選擇模塊、第二頻段選擇模塊和第三頻段選擇模塊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發射線圈、第二發射線圈、第三發射線圈的工作頻段。
以下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現過程。
如圖1所示,一種電子通訊設備信號發射器,包括
第一發射線圈S1,所述第一發射線圈S1沿一中心軸線螺旋繞設形成;
第二發射線圈S2,所述第二發射線圈S2沿所述中心軸線螺旋繞設形成;
第三發射線圈S3,所述第三發射線圈S3沿所述中心軸線螺旋繞設形成;所述第一發射線圈S1的繞設半徑大于所述第二發射線圈S2的繞設半徑,所述第二發射線圈S2的繞設半徑大于所述第三發射線圈S3的繞設半徑;圖中所示的是發射線圈的示意圖,而實際發射線圈是通過繞設在環形柱體上,環形柱體同軸設置,實現繞設的,所以這樣設置,可以起到一個同軸發射磁場的效果,不過這個設置方式僅僅是為了避免磁場干擾。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連接有第一功率控制電路、第二功率控制電路和第三功率控制電路,所述控制器包括有第一數據寄存器、第二數據寄存器和第三數據寄存器,所述控制器還包括一輸入端,所述輸入端用于接收發送指令,所述發送指令包括一選擇位以及待送數據,所述控制器根據選擇位的數據內容將待送數據存入第一數據寄存器、第二數據寄存器或第三數據寄存器;所述第一功率控制電路、第二功率控制電路和第三功率控制電路分別以不同的功率激勵第一發射線圈S1、第二發射線圈S2和第三發射線圈S3以發送數據寄存器存儲的待送數據,所述第一功率控制電路的輸出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控制電路的輸出功率,所述第二功率控制電路的輸出功率,大于所述第三功率控制電路的輸出功率。通過這樣設置,可以將第一發射線圈S1、第二發射線圈S2和第三發射線圈S3實現信號的無線發送,這樣一來,由于繞設方向是同軸設置的,產生的電磁效應可以相互抵消,干擾最小,且三個線圈的繞設半徑依次增加,可以實現不同攻略信號的輸出,保證信號的輸出強度,同時,可以起到一個保護的作用。功率控制電路的設置,可以參照目前線圈的勵磁電路,可以包括功率放大器、帶通濾波器以及數字選擇器,通過功率控制電路輸出信號至線圈發送,是目前無線通訊領域較為常見的技術,在此不做贅述,本設計的優勢在于,可以同時接收不同的發送指令,而通過寄存器存儲并通過發射線圈發送,這樣一來,就可以起到一個較佳的效果,保證信號效率。
所述控制器還包括檢測模塊,所述檢測模塊包括一監測模塊,當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發送指令時,所述監測模塊為發送指令配置入一預設隊列,所述控制器根據發送指令在預設隊列的順序逐個發送對應的待送數據,當一待送數據發送完成時,所述監測模塊將對應的發送指令移出所述預設隊列。通過監測模塊設置隊列,就不會出現同時發送信號的現象,將多個線圈集成到一個信號發射器中,保證了信號的輸出,提高了信號發送的強度和可靠程度,減小因信號自身干擾產生的誤差,而同時,保證了信號傳輸的效率。檢測模塊實際上是一個對發送指令的解析程序,且將解析結果保存在不同的寄存器地址中,而同時設置隊列,通過另一個執行程序依序執行隊列中的數據,進行發送,就可以實現無線通訊的效果。
所述檢測模塊還包括一判斷單元和延時單元,所述判斷單元判斷所述預設隊列中前一待送數據的存儲的數據寄存器位置是否與后一待送數據的存儲的數據寄存器位置相同,若相同,則生成第一判斷信號,若不同,則生成第二判斷信號;通過判斷單元和延時單元的設置,判斷單元判斷隊列前后的兩個數據類型是否相同,而判斷在數據發送前完成,在數據發送完成后,需要發送下一數據時,延時功能開啟,而優選的,第一延時時間可以設置為1S,而第二延時時間可以設置為3S,保證延時效果。而延時單元則可以由延時電路實現,較為簡單方便。
所述延時單元配置有第一延時時間和第二延時時間,所述第二延時時間大于所述第一延時時間,當所述延時單元接收第一判斷信號時,在前一待送數據發送完成后,延時第一預設時間發送后一待送數據;當所述延時單元接收第二判斷信號時,在前一待送數據發送完成后,延時第二預設時間發送后一待送數據。通過判斷單元和延時單元的設置,可以起到一個較佳的控制效果,保證控制效率,提高控制精度,如果兩個待送數據的類型不是通過同一個線圈發送的,即兩個待送數據存儲的寄存器位置不同,此時,就需要將兩個待送數據間隔時間較長,為消除前一數據發送滯后或者后一功率控制電路啟動預留時間,保證數據可以正常發送,同時通過設置兩個時間,在兩個數據的類型相同時,可以通過一個較短的延時(第一延時時間)完成信號的發送,較為簡單便利,提高了數據發送的效率。
所述第一功率控制電路包括有第一開關單元;所述第二功率控制電路包括有第二開關單元;所述第三功率控制電路包括有第三開關單元;所述第一開關單元、第二開關單元和第三開關單元于對應的功率控制電路工作時導通,所述控制器包括一互鎖策略,所述互鎖策略控制任一開關單元導通時,其余開關單元截止。通過三個開關單元的設置,可以保證數據發送時,不會由其他線圈產生反向電動勢,或者其他線圈產生磁滯,影響數據發送,開關單元截止,保證功率控制電路不會工作,不形成回路,從而實現數據內容的精度控制。
在所述發送指令中,
選擇位為第一預設值時,將所述待送數據存入第一數據寄存器;
選擇位為第二預設值時,將所述待送數據存入第二數據寄存器;
選擇位為第三預設值時,將所述待送數據存入第三數據寄存器;
選擇位為第四預設值時,將所述待送數據以第一選擇策略分成兩個部分分別存入第一數據寄存器和第二數據寄存器;
選擇位為第五預設值時,將所述待送數據以第二選擇策略分成兩個部分分別存入第二數據寄存器和第三數據寄存器;
選擇位為第六預設值時,將所述待送數據以第三選擇策略分成兩個部分分別存入第一數據寄存器和第三數據寄存器。通過這樣設置,不僅可以將一個數據通過單一方式發送,還可以將一個數據分別通過兩個線圈發送,例如可以令前X位數據通過第一發射線圈S1發送,而令后Y位通過第二發射線圈S2發送,只用通過預設算法拆分兩個數據,極大的減小的指令復雜程度,而對應的接收器同樣配置兩個頻段的接收裝置,就可以實現對應指令的接收,這樣,為無線通訊加密技術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通過不同頻段的數據進行相互校驗實現加密。
在所述發送指令中,
選擇位為第七預設值時,將所述待送數據以第四選擇策略分成三個部分分別存入第一數據寄存器、第二數據寄存器和第三數據寄存器。同上,可以使三個部分都通過這種通訊方式進行通訊。
所述第一發射線圈S1的兩端、第二發射線圈S2的兩端和第三發射線圈S3的兩端均耦接有防擾二極管,所述防擾二極管還耦接有電壓補償電路,所述電壓補償電路用于形成一補償電壓以補償所述防擾二極管的管降電壓。通過這樣設置,可以保證不會產生反向電流,同時由于二極管設置產生的管降電壓可以通過電壓補償電路進行動態補償,保證流過二極管時,不會產生壓降,提高信號發送的精度。例如二極管本身的壓降為0.7V,這樣就可以先將這個工藝參數燒錄補償電路,例如補償電路輸入電壓為10V,那么此時需要補償0.7V的管降電壓,保證整個電壓值不變,而這種動態定值的升壓電路,實現的方式較多,可以直接通過單片機配合電壓輸出電路實現,也可以通過模擬電路組合實現,在此不做贅述。
第一發送天線,所述第一發送天線通過一發射電路連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發送天線設置于所述中心軸線位置。給天線提供了一種設置的可能,保證天線的位置較為可靠。而由于發送天線的結構較為復雜,所以將這個天線設置在中心位置,保證其不會收到干擾,同樣需要保證這個天線在其他線圈處于工作狀態時,天線處于截止狀態,同時,天線應該僅設置一個,避免信號干擾。
第一功率控制電路、第二功率控制電路和第三功率控制電路分別耦接于第一頻段選擇模塊、第二頻段選擇模塊和第三頻段選擇模塊,第一頻段選擇模塊、第二頻段選擇模塊和第三頻段選擇模塊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發射線圈S1、第二發射線圈S2、第三發射線圈S3的工作頻段。通過這樣設置,可以調節三個線圈的工作頻段,保證接收效果。頻段選擇模塊至少設置一個頻段選擇的輸入單元,可以是通過按鍵、語音、觸摸、旋鈕中的一種,這樣一來就可以對其輸出的頻段進行調節,實現通訊效果,由于設置了三組線圈,所以第一發射線圈S1、第二發射線圈S2、第三發射線圈S3,可選擇的頻段依次為9KHZ-9.9MHZ,6MHZ-500MHZ,500MHZ-1000MHZ。
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所作的改變,所產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時,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