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FA協調器。
背景技術:
我國配電自動化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相對于發達國家晚20年,但近幾年發展很快。配電網自動化歷史過程中,第一階段是就地控制方式,又分電壓時間型和電流計數型兩種實現方式,主要是指通過自動配電開關(重合器、分段器等)實現饋線自動化。第二階段主要采用集中式饋線自動化的方案,其依賴主站系統和配電設備間的數據通信,實現對運行線路的遠程監控,是一種典型的出口保護后故障自動處理方式,主站系統依據終端設備傳送上來的故障信息做出故障定位等決策,自動向終端設備發出遙控命令,實現故障區域隔離以及非故障區域的供電恢復。第三階段分布式饋線自動化系統方案逐漸采用,它是對集中式饋線自動化系統處理機制的優化,將自動化處理的決策權下放到配電終端層級,將全網劃分為若干獨立的自治區域,自治區內站點之間以對等通信方式實現故障信息的可靠交換,依據制定的故障處理邏輯,判斷相鄰站點的信息,智能決策開關動作,實現對饋線故障的就地型分布式處理。分布式饋線自動化系統提高了故障處理成功率和可靠性。分布式饋線自動化系統中分布式FA協調器在某些類型的配電站中起著收集信息,上傳下達的作用,傳統實現方式是信息通訊功能和交換功能由獨立裝置實現,中間環節多,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結構上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FA協調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FA協調器,包括通訊處理單元和交換單元;
所述通訊處理單元包括MCU板、包含RJ45方式的RS485接口、RS232 接口以及以太網口接口;
交換單元包括多個交換以太網口;
所述RJ45方式的RS485接口、RS232接口以及以太網口接口均與MCU 板電連接,所述MCU板與交換單元的交換以太網口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節省成本和減少占用空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1;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2;
在附圖中,各標號所表示的部件名稱列表如下:1、通訊信息處理單元; 2、交換單元;3、以太網接口;4、RS232接口;5、RS485接口;6、交換以太網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2所示,包括通訊處理單元和交換單元;
所述通訊處理單元4包括MCU板、包含RJ45方式的RS485接口5、RS232 接口4以及以太網口接口3;
交換單元5包括多個交換以太網口6;
所述RJ45方式的RS485接口5、RS232接口4以及以太網口接口3均與 MCU板電連接,所述MCU板與交換單元的2交換以太網口6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通訊處理單元MCU接收掛接在RS232、 RS485以及以太網口上的IED傳送來的數據,通過相應的接口送出;交換單元類似以太網交換機功能,下面掛接支持以太網通訊的IED。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