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機配件,具體地說是一種腕表式手機夾持器。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科技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手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人們攜帶手機的方式一般是將手機揣在衣兜里或者裝在包包中,這些攜帶方式不但不方便取放手機,還經常因聽不見來電或信息鈴聲而錯過重要電話或信息,給使用者帶來很多困擾。
針對上述問題,市場上出現了各種類型的手機攜帶裝置,例如車載式手機支架、腰掛式或臂掛式手機包等。車載式手機支架只適用于安放在車廂內駕駛座的前方平臺上,不適用于隨身攜帶,而腰掛式或壁掛式手機包的操作較為復雜,需要拉開拉鏈或粘扣才能將手機取出。因此,需要開發一種便于取放手機的攜帶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腕表式手機夾持器,以解決現有手機攜帶裝置不能實現手機的輕松攜帶和方便使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腕表式手機夾持器,包括手機連接盤、用于夾持所述手機連接盤的夾持盤以及設置在所述夾持盤兩端的腕帶;
在所述手機連接盤上設有凸出盤面的卡頭,所述卡頭上的細頸部與所述手機連接盤相接;
所述夾持盤包括底盤、設置在所述底盤上的擠壓開合件和設置在底盤上以遮蓋擠壓開合件的蓋板;在所述底盤上開有容納卡頭的容納腔,所述擠壓開合件上的開合孔遮擋在所述容納腔的上口,以卡接伸入到容納腔中的卡頭,在所述蓋板上開有與容納腔位置對應且可供所述卡頭穿過的穿孔。
在所述底盤的盤面上開設有Z形槽,所述Z形槽的兩個折角邊形成阻擋擠壓開合件脫出的擋邊,在每個擋邊上分別設置有彈簧,所述Z形槽的兩端分別開通到所述底盤的邊沿,所述擠壓開合件設置在所述Z形槽中。
所述擠壓開合件包括兩塊呈中心對稱設置的矩形夾持板,分別為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在夾持板的一端設有C形鉤狀連接部,所述第一夾持板的鉤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夾持板的鉤狀連接部對勾在一起,形成與所述Z形槽匹配的Z形板體,并在兩個所述鉤狀連接部的對勾處形成開合孔,所述第一夾持板的鉤狀連接部的端面頂在一個彈簧的端部,所述第二夾持板的鉤狀連接部的端面頂在另一個彈簧的端部。
在所述底盤的側面對稱設置有兩個連接柄,在所述連接柄上開設有條形連接孔,所述腕帶穿設在所述連接孔中。
在所述底盤的上盤面上對稱開設有兩個安裝孔,所述安裝孔位于所述Z形槽的兩側,在所述蓋板的下板面上設有與所述安裝孔位置對應的插銷,所述插銷插接在所述安裝孔中。
在兩個所述夾持板的外露端分別設置有手柄。
在所述擠壓開合件與所述蓋板之間夾設有墊片,在所述墊片上開設有與所述穿孔位置對應的通孔。
所述細頸部呈棱柱狀,所述開合孔的端口呈多邊形。
在所述手機連接盤的上盤面設有膠黏層。
使用時,將腕帶戴在使用者的左手臂(或右手臂)上并保證夾持盤朝上,將手機連接盤的上盤面連接在手機的背面,然后將卡頭對準蓋板上的穿孔,右手(或左手)手指分別夾在擠壓開合件的兩側并向中間擠壓,使開合孔擴大,卡頭的端部通過擴大的開合孔后進入底盤的容納腔中,然后,松開右手(或左手),使開合孔回復至原來大小,以將卡頭卡在容納腔中,防止其從腔內脫出,由此將手機連接在夾持盤上。需要將手機取下時,再用右手(或左手)向中間擠壓開合件,使開合孔擴大,用右手食指向上輕挑手機,使卡頭從開合孔中抽出,即可將手機連同手機連接盤一并取下。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外形時尚,可像佩戴腕表一樣地將手機佩戴在使用者的手臂上,避免了因聽不見來電或信息鈴聲而錯過重要電話或信息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手機的取放操作非常簡便,且不會在取放過程中對手機的屏幕、殼體等部位造成磨損,易于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夾持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擠壓開合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手機連接盤,2、夾持盤,3、細頸,4、端帽,5、底盤,6、擠壓開合件,7、蓋板,8、連接柄,9、Z形槽,10、容納腔,11、安裝孔,12、彈簧,13、夾持板,14、鉤狀連接部,15、開合孔,16、手柄,17、穿孔,18、插銷,19、環形凸緣,20、墊片。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由手機連接盤1、夾持盤2和腕帶等部分組成。
如圖1所示,手機連接盤1是在盤體上設有卡頭,卡頭具有棱柱狀細頸3和球面端帽4,細頸3與端帽4為一體成型,細頸3連接在盤體下盤面的中心位置處,端帽4位于細頸3的底端。在盤體的上表面設有膠粘層,用于與手機背面粘接。
夾持盤2用以夾持手機連接盤1,其包括底盤5、擠壓開合件6和蓋板7。
如圖2所示,底盤5為圓形盤體,也可為矩形、六邊形或其他幾何形狀的盤體。在底盤5的側面對稱設置有兩個連接柄8,在連接柄8上開設有條形孔,用以穿接腕帶。在底盤5的上盤面上開設有Z形槽9,用以容納擠壓開合件6。Z形槽9的兩端分別開通到盤體的邊沿,Z型槽相對的兩條直角折邊形成阻擋擠壓開合件6脫出的擋邊,在每條擋邊上分別開有安裝槽,在安裝槽內安裝有彈簧12。在Z形槽9的槽底中部開設有容納腔10,容納腔10的尺寸大于端帽4的尺寸,以容納端帽4。在底盤5的上盤面上還對稱開設有兩個安裝蓋板7用的安裝孔11,兩個安裝孔11分居Z型槽的兩側。
如圖2和圖3所示,擠壓開合件6設置在Z形槽9中,其包括兩塊呈中心對稱設置且共平面的夾持板13,分別為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第一夾持板的內端頂在一個彈簧的端部,第二夾持板的內端頂在另一個彈簧的端部,兩個夾持板的外端分別向外延伸并露在底盤5的外部,在夾持板的外端設置有柱狀手柄16,以便于擠壓操作。在夾持板13上開設有矩形孔,在夾持板13的一條側邊上開設有矩形豁口,該豁口與矩形孔連通,使夾持板13的內端形成C形鉤狀連接部14,兩個夾持板13通過鉤狀連接部14勾連在一起,形成與Z型槽適配的Z形板體結構,且每個夾持板的鉤狀連接部14均可在另一夾持板的矩形孔內滑動。在兩個鉤狀連接部14的對勾處形成矩形開合孔15,開合孔15的中軸線與底盤5上的容納腔10的中軸線在同一直線上,卡頭卡接在開合孔15中,開合孔15的開口大小可通過擠壓兩個夾持板13的外端進行調節。
將拇指與其他手指分別放在兩塊夾持板13的手柄16上,相對擠壓兩個夾持板13,彈簧12受到壓縮,兩夾持板13的內端背向開合孔15的中心運動,使開合孔15變大,此時可允許卡頭的端帽4穿過;當端帽4進入容納腔10后,松手,夾持板13在彈簧12回復力的作用下反向運動,即夾持板13的內端朝向開合孔15的中心運動,使開合孔15變小,此時卡頭的細頸3卡在開合孔15處,端帽4則被卡在擠壓開合板下方的容納腔10內,從而防止手機連接盤1從夾持盤2內脫出。
將夾頭的細頸3設置成棱柱狀,將開合孔15設置成矩形,是為了對夾頭的細頸3形成限位,以使手機連接盤1與夾持盤2的連接更加穩定牢靠,防止手機連接盤1在夾持盤2上隨意轉動。當需要轉動手機時,只需用手撥動手機,卡頭的細頸3即可依靠扭力轉動,并通過棱沿將開合孔15頂開,當手機轉動到所需位置后,停止轉動,細頸3的棱邊再次被開合孔15的側壁卡住。
夾持板13上的矩形孔也可以是其他規則或異形幾何形狀,只要保證一個夾持板13的鉤狀連接部14可在另一夾持板13的孔內滑動以改變開合孔15的開口大小即可。開合孔15的端口形狀也可以是其他多邊形,只要保證能對卡頭的細頸3形成限位即可。
如圖1和圖2所示,蓋板7位于擠壓開合件6的上方,在蓋板7的中部開設有可供卡頭的端帽4穿過的穿孔17,在蓋板7的下板面上與底盤5的安裝孔11相對應的位置處設有兩個插銷18,插銷18插接在安裝孔11內,從而將蓋板7固定連接在底盤5上,同時又不影響夾持板13在Z型槽內的擠壓滑動。在蓋板7的上板面上環其邊沿設置有環形凸緣19,使蓋板7的上部形成可容置手機連接盤1盤體的腔,以進一步保證手機連接盤1與夾持盤2的連接穩定性。
在蓋板7與擠壓開合件6之間還設置有墊片20,在墊片20上與蓋板7的穿孔17相對應的位置開設有通孔,通孔的形狀、尺寸均與穿孔17相同。
腕帶包括兩段,腕帶的一端連接在連接柄8的條形孔內,另一端用于相互之間的連接,兩個腕帶之間可采用粘扣連接、卡扣連接等常見連接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卡頭和擠壓開合件6均采用硬度大的金屬材料制作而成,以提高其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