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設備移位機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電子設備的移位裝置。
背景技術:
通信機房內的通信機架,是用于放置通信設備的裝置。常用的通信機架為19英寸標準機架,安裝孔距為465毫米,上下以U為單位,1U=44.45毫米,機柜的深度和高度則根據設備需要有多種不同的規格。通信設備通過螺栓固定在通信機架上,起到穩定放置、有效規劃和利用空間、便于布線、有利于通風散熱等作用。然而,隨著通信設備的調整需要,會發生將機架中的通信設備取出、放入、更改位置、優化原有位置等操作。
對于通信設備移位操作而言,傳統的方法是將通信設備的固定螺栓放松,然后托住通信設備,再進行位置移動,移到目標位置后再進行螺栓固定。由于通信設備具有一定重量,單人進行移位操作時,不利于設備的穩定移動,也不利于在目標位置精確定位后固定。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電子設備的移位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電子設備的移位裝置單人無法操作,且不能準確,穩定地將電子設備移動到目標位置等缺陷,實已成為本領域從業者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子設備的移位裝置,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電子設備的移位裝置單人無法操作,且不能準確,穩定地將電子設備移動到目標位置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的移位裝置,應用于固定所述電子設備的固定機架,在固定機架上,所述移位裝置將電子設備從當前高度調節至目標高度,所述電子設備的移位裝置包括:多根調節柱,其頂部支撐所述電子設備;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固定機架上的底座,其上設置有多個通孔;每一通孔中穿設有一根調節柱,且所述調節柱可上下調節。
于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一平行于地平面的底板,在所述底板與所述固定機架相對的兩側設置有與所述底板相垂直的第一矩形橫條,所述第一矩形橫條上設置有第一安裝孔,通過在第一安裝孔中安裝連接件以將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固定機架上。
于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通孔成組設置于所述底板的各邊角處;每組通孔沿相對邊角的對角線對稱設置。
于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電子設備的移位裝置還包括可拆卸地安裝在所述固定機架上,且位于所述底板上方,與所述底板的所有邊角形狀相同的穩定部;在所述穩定部的邊角,且與每組通孔在所述穩定部上投影重合的斜邊上設置有多個內凹的弧形孔,每一根所述調節柱穿過一個弧形孔,以穩定所述調節柱,使其在調節過程中不會搖晃。
于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與所述調節柱垂直的、所述穩定的側邊設置有與該側邊相垂直的第二矩形橫條,所述第二矩形橫條上設置有第二安裝孔,通過在該第二安裝孔中安裝連接件將所述穩定部固定在所述固定機架上;所述穩定部的形狀呈等腰直角三角形。
于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在所述底板底部,每一通孔的正下方,設置有一圓柱形突起,所述圓柱形突起內含螺紋。
于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每一所述調節柱的柱體上設置有與所述圓柱形突起內含螺紋匹配的螺紋,且調節柱底部設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用以貼合操作人員手部,在調節高度過程中通過操作人員旋轉把手以調節所述調節柱的高度;在調節過程中,通過旋轉把手,使所述調節柱上的螺紋與所述圓柱形突起內含螺紋相配合,使調節柱上下移動,以帶動電子設備從當前高度移動至目標高度。
于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把手的上端為用以固定所述把手的把手固定區。
于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在所述底板的底部固設有與所述調節柱平行,且錯位的固定柱,在該固定柱上水平設置有用以夾持所述調節柱的夾具。
于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調節柱的頂部設置有用以支撐所述電子設備的雙層金屬簧片,雙層金屬簧片之間夾有墊片。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設備的移動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子設備的移動裝置可以由單人進行操作,在移動過程中可以協助操作人員將機架內的電子設備穩定、安全、準確地移動至目標位置。
附圖說明
圖1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于固定機架的電子設備的移動裝置的使用示意圖。
圖2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設備的移動裝置于一實施例中的側視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底板底部的另一種具體實施結構示意圖。
圖4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底板的俯視示意圖。
圖5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穩定部的俯視示意圖。
元件標號說明
1 電子設備的移位裝置
2 固定機架
11 調節柱
12 底座
111 雙層金屬簧片
112 把手
113 把手固定區
121 通孔
122 底板
123 第一矩形橫條
124 第一安裝孔
125 固定柱
126 夾具
127 穩定部
128 弧形孔
1211 圓柱形突起
1271 第二矩形橫條
1272 第二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請參閱圖1至圖5。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實施例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的移位裝置,應用于固定所述電子設備的固定機架,在固定機架上,所述移位裝置將電子設備從當前高度調節至目標高度,所述電子設備的移位裝置包括:
多根調節柱,其頂部支撐所述電子設備;
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固定機架上的底座,其上設置有多個通孔;每一通孔中穿設有一根調節柱,且所述調節柱可上下調節。
以下將結合圖示對本實施例所述的電子設備的移位裝置進行詳細描述。本實施例所述的電子設備的移位裝置應用于固定所述電子設備的固定機架。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電子設備為通信設備,所述固定機架為用于放置固定所述通信設備的通信機架。請參閱圖1,顯示為應用于固定機架的電子設備的移動裝置的使用示意圖。如圖1所示,所述電子設備的移動裝置1應用于固定機架2上。在固定機架2上,所述移位裝置1將電子設備從當前高度調節至目標高度。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微調所述移位裝置1,使電子設備(本實施例中的通信設備)從當前高度A逐步上升到目標位置B或下降到目標位置B’。
請參閱圖2,顯示為電子設備的移動裝置于一實施例中的側視立體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所述電子設備的移動裝置1包括多根調節柱11和底座12。
于本實施例中設置4組,8根調節柱11。所述調節柱11的頂部設置有用以支撐所述電子設備的雙層金屬簧片111(于本實施例中,所述雙層金屬簧片111為雙層銅質簧片),雙層金屬簧片111之間夾有墊片。所述調節柱的柱體上設置有螺紋。所述調節柱11的底部設置有把手112,所述把手112用以貼合操作人員手部,在調節高度過程中通過操作人員旋轉把手112以調節所述調節柱的高度。且在所述把手112的上端設置有用以固定所述把手的把手固定區113,通過對拉所述調節柱11將把手固定在柱體的把手固定區11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調節柱11可選用長尺寸適宜的長螺栓。
調節柱11由于長期磨損,或者有不同長度規格的需求,需要更換長時,可以將把手固定區113的對拉長螺栓擰出,隨后將調節柱11的把手112從調節柱11底部取下,然后將調節柱11從底座12的上方取出。再將需要安裝的調節柱11按照相反步驟安裝到底座12上即可。
所述底座12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固定機架上,其上設置有多個通孔121,每一通孔121中穿設有一根調節柱11,且所述調節柱11可上下調節。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座12包括一平行于地平面的底板122,在所述底板122與所述固定機架相對的兩側設置有與所述底板相垂直的第一矩形橫條123,所述第一矩形橫條123上設置有第一安裝孔124,通過在第一安裝孔124中安裝連接件,即螺栓或螺絲以將所述底座12固定在所述固定機架2上。繼續參閱圖2,在所述底板122底部,每一通孔121的正下方,設置有一圓柱形突起1211,所述圓柱形突起內含螺紋,該螺紋與所述調節柱的柱體上設置的螺紋相匹配。在調節所述通信設備于通信機架上位置時,通過突起內置螺紋與調節柱柱體上的螺紋相配合起到上升,下降調節柱,及固定調節柱的作用。或者,請參閱圖3,顯示為底板底部的另一種具體實施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為了能使調節柱上下調節移動,本實施例還可以在底板122的底部,固設有8個與8根調節柱12平行,且錯位(即每一個通孔121的側方)的固定柱125,在該固定柱124上水平設置有8個如圖3所示的用以夾持所述調節柱11的夾具126。當需要移動所述通信設備時,操作人員捏住所述夾具126,使其放松調節柱11,將調節柱11移動到目標高度時,釋放夾具126使其繼續夾持所述調節柱11。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板122的形狀為矩形。請參閱圖4,顯示為底板的俯視示意圖。如圖4所示,所述通孔121成組設置于所述底板122的各邊角處,即本實施例中矩形的4個直角邊角處。每組通孔121沿相對邊角的對角線對稱設置。所述底板122的兩側邊設置的第一矩形橫條123如圖3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底座12還包括可拆卸地安裝在所述固定機架2上,且位于所述底板122上方,與所述底板122的所有邊角形狀相同的穩定部127,請參閱圖5,顯示為穩定部的俯視示意圖。如圖5所示,與所述調節柱11垂直的、所述穩定部127的側邊設置有與該側邊相垂直的第二矩形橫條1271,所述第二矩形橫條1271上設置有第二安裝孔1272,通過在該第二安裝孔1272中安裝連接件,即螺栓或螺絲將所述穩定部127固定在所述固定機架2上;所述穩定部的形狀與所述底板122等腰切出的一角相同,即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所述穩定部127于本實施例中也稱之為穩定三角127。
在所述穩定部127的邊角,且與每組通孔121在所述穩定部127上投影重合的斜邊上設置有多個內凹的弧形孔128,每一根所述調節柱11穿過一個弧形孔128,以穩定所述調節柱11,使其在調節過程中不會搖晃。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弧形孔128為半圓形小孔。
以下將具體介紹一下所述電子設備的移動裝置從當前位置逐步下降到目標位置的使用過程。
步驟一,將底座12放置在目標位置的下方,用螺栓通過第一矩形橫條123左右兩端第一安裝孔124固定在通信機架上。底板122的每個邊角各選一根長螺栓11,通過旋轉把手112來調節它們的高度,使得這些長螺栓11的雙層銅質簧片111的上緣剛好支撐到通信設備目標位置的下端。再選取底板122每個邊角剩余的一根長螺栓11,通過旋轉把手112來調節它們的高度,使得這些長螺栓11的雙層銅質簧片111的上緣剛好支撐到通信設備當前位置的下端。在通信設備和底板122之間固定穩定三角127,所述穩定三角127的具體安裝過程是在通信機架的四個角上用螺栓通過第二矩形橫條1271左右兩端第二安裝孔1272把四個穩定三角127固定在通信機架上。八個長螺栓11分別通過穩定三角127的半圓形小孔128,起到穩定長螺栓11的作用。
步驟二,去除通信設備固定在通信機架上的螺栓,使得通信設備依靠長螺栓11及雙層銅質簧片111支撐,隨后逐漸依次旋轉各個邊角的長螺栓11的把手112,使得通信設備各個邊角的位置逐漸下降。當通信設備降至穩定三角127位置時,根據需要移低或移除穩定三角127,然后繼續步驟一。通過這些步驟,使得通信設備逐步下降至目標位置,直到另四個位于目標位置下方的長螺栓11支撐起通信設備。
步驟三,通信設備到達目標位置后,用螺栓把通信設備固定在通信機架上,隨后移除底座12和長螺栓11,完成移位任務。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子設備的移動裝置可以由單人進行操作,在移動過程中可以協助操作人員將機架內的電子設備穩定、安全、準確地移動至目標位置。所以,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值。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