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聲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揚聲器模組。
背景技術:
揚聲器是一種能夠將電能轉化為聲能的器件,其廣泛應用于手機、電腦、MP3、PAD等終端電子裝置中。現有技術中,揚聲器與終端裝置組配時,通常需要將揚聲器單體置于收容單體的外部殼體中,以模組的形式裝配到手機等終端設備中去。
伴隨著科學技術與電子產業的迅猛發展,人們對于揚聲器產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不僅要求揚聲器模組聲音響亮、音質較好,同時也需要使其諧波失真降低,這就對揚聲器產品的諧波失真測試劃定了更為嚴格的標準,對在大電壓下進行揚聲器產品的聽音和測試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然而,現有的揚聲器模組結構,其出聲通道的設計各種各樣,部分出聲通道的設計可以實現額定電壓下高次諧波失真測試合格,但對于大電壓下的相關測試則很難實現。因此,針對這一問題,仍然需要著重對出聲通道的設計做進一步的改進和探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揚聲器模組,通過對其出聲通道結構的設計,降低產品高次諧波失真,改善揚聲器模組的音質。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揚聲器模組,包括外圍殼體以及收容于所述外圍殼體內的揚聲器單體;所述揚聲器單體包括振膜;所述外圍殼體的側壁上設置有所述揚聲器模組的側出聲孔;所述振膜、所述外圍殼體與所述側出聲孔之間形成的空間為前聲腔的出聲通道,其中,所述出聲通道包括靠近所述振膜的根部、靠近所述側出聲孔的口部以及連接所述根部與所述口部并且相對設置的側壁;所述側壁包括平直側壁和彎折側壁;所述出聲通道根部的寬度大于所述口部的寬度。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外圍殼體包括模組上殼和與所述模組上殼相配合的模組下殼;所述側出聲孔設置于所述模組上殼的側壁上。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揚聲器模組的出聲通道的側壁為設置于所述模組上殼上的側壁。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平直側壁垂直于所述出聲通道的根部,向所述口部的方向平直延伸。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彎折側壁包括垂直于所述根部的平直部以及彎曲部;所述彎曲部向所述口部的方向延伸,并且與所述口部平緩接合。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彎曲部逐漸靠近所述揚聲器模組出聲通道的平直側壁;所述出聲通道靠近所述口部的部分向內收縮。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平直部的長度為所述彎折側壁長度方向的1/2。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側出聲孔沿平行于所述振膜的方向設置。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揚聲器模組還設置有密封所述前聲腔與后聲腔的PET片。
相較于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的揚聲器模組,其出聲通道包括靠近振膜的根部、靠近側出聲孔的口部以及連接根部與口部并且相對設置的側壁,側壁包括平直側壁和彎折側壁,同時出聲通道根部的寬度大于口部的寬度,這種結構設計可以使得聲波在出聲通道內更為順暢的傳播,減小聲道的側壁對聲波造成的反射和干擾,從而有效實現高次諧波失真最小化,能夠有效改善產品音質,使得聲音更為清脆悅耳,帶給受眾更美妙的聽覺享受,也能夠滿足當下對揚聲器產品性能越來越高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揚聲器模組結構的爆炸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揚聲器模組結構的剖視圖;
其中的附圖標記包括:1、模組上殼,2、模組下殼,3、揚聲器單體,4、出聲通道,41、根部,42、口部,43、平直側壁,44、彎折側壁,440、平直部,441、彎曲部,5、PET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內容:
實施例:
參閱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揚聲器模組包括外圍殼體以及收容于外圍殼體內的揚聲器單體,具體到本實施方式而言,外圍殼體包括模組上殼1和模組下殼2,模組上殼1和模組下殼2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具有容置空間的腔體,腔體內收容有揚聲器單體3,揚聲器單體3作為基本的發聲單元,其具體包括磁路系統、振動系統和輔助系統,其中,振動系統又包括能夠在音圈的驅動下發聲的振膜(未圖示),振膜在音圈的帶動下振動,產生聲波,而揚聲器內腔中則配合設置有出聲通道,也就是聲波向外界輻射的通道,外部殼體上設有聲波的出口,即出聲孔。本實施方式示出的是一種側出聲揚聲器模組,其外圍殼體的側壁上設置有揚聲器模組的側出聲孔,具體設置于模組上殼1的側壁上。前聲腔的出聲通道4是由發聲的位置(振膜)到側出聲孔之間的通道,由振膜、外圍殼體以及側出聲孔共同配合形成。
參閱圖2所示,出聲通道4包括靠近振膜的根部41、靠近側出聲孔的口部42以及連接根部41與口部42并且相對設置的側壁(此處所指的側壁,實際為設置于模組上殼1上的側壁),本實用新型的揚聲器模組,其出聲通道4的側壁包括平直側壁43和彎折側壁44,其中,平直側壁43垂直于出聲通道的根部41,向口部42的方向平直延伸,而彎折側壁44則為彎折的結構,具體包括平直部440和彎曲部441兩部分,平直部440同樣垂直于出聲通道的根部41,而彎曲部441則向口部42的方向延伸,并且與口部42平緩接合。另外,彎折側壁44的彎曲部441延伸過程中逐漸向平直側壁43靠近,也就是說,出聲通道4接近口部42的部分呈現向內收縮狀,換言之,出聲通道根部41的寬度要大于口部42的寬度。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將側出聲揚聲器模組出聲通道的側壁設計為一側平直一側彎折的結構,同時保證根部相較于口部而言寬度更大,可以使得聲波在出聲通道內更為順暢的傳播,減小聲道的側壁對聲波造成的反射和干擾,從而有效實現高次諧波失真最小化,能夠有效改善產品音質。
優選的,平直部440的長度為彎折側壁44長度方向的1/2,在具體實施時,只要出聲通道的側壁一側平直一側彎折,并且滿足根部41的寬度大于口部42的寬度即可實現本技術方案的效果,此處示明的1/2僅為在此方案下最優化的一種設計,也就是說,假定彎折側壁44在長度方向上的取值為L,那么當平直部440的長度為1/2L時,效果最優。
優選的,側出聲孔沿平行于所述的方向設置,當振膜在音圈的驅動下振動時,聲波可以更為順暢的通過聲道傳遞至側出聲孔。
優選的,揚聲器模組腔體內部還設置有PET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片用于密封模組的前聲腔與后聲腔。
需要說明的是,本技術方案主要適用于側出聲揚聲器模組,本實施方式示出的模組結構,其外部殼體包括模組上殼和模組下殼兩部分,實際上,本技術方案的適用并不限于上述兩部分殼體的模組結構,對于同時包括模組上殼、模組中殼和模組下殼三部分殼體等結構的模組也同樣適用,并不因此而受到影響;同樣的,無論側出聲孔設置于哪一部分殼體上,只要其出聲通道的設計滿足本方案的要求,均不影響實施。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但凡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所揭示內容所作的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納入權利要求書中記載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