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移動終端及其鉸鏈。
背景技術:
柔性屏是一種新興的屏幕。對于柔性屏設置在移動終端外側的柔性屏移動終端,需要應對鉸鏈閉合和打開所產生的長度變化。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首先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柔性屏移動終端的鉸鏈,能夠應用于柔性屏移動終端,在外側對柔性屏提供支撐。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柔性屏移動終端的鉸鏈,其外側對柔性屏提供支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支撐體,主支撐體設置有鉸鏈轉軸,所述鉸鏈設置有與鉸鏈轉軸轉動連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別滑動連接的第一支撐體和第二支撐體,在第一支撐體和主支撐體以及第二支撐體和主支撐體之間設置副支撐體,副支撐體對應在所述鉸鏈閉合時的彎轉部位;
所述鉸鏈還設置有與第一支架一起圍繞鉸鏈轉軸轉動的第一導向結構和與第二支架一起圍繞鉸鏈轉軸轉動的第二導向結構;所述第一支撐體和主支撐體之間的副支撐體具有與第一導向結構進行導向配合的結構,所述第二支撐體和主支撐體之間的副支撐體具有與第二導向結構進行導向配合的結構;所述第一支撐體和主支撐體之間的副支撐體能夠隨第一支架圍繞鉸鏈轉軸轉動以及自轉,所述第二支撐體和主支撐體之間的副支撐體能夠隨第二支架圍繞鉸鏈轉軸轉動以及自轉,所述自轉的軸線和鉸鏈轉軸平行,所述自轉的中心處在或靠近柔性屏支撐基準面;
所述鉸鏈還設置有同步控制機構,用于使第一支撐體和第二支撐體以所述鉸鏈轉軸為軸同步轉動。
在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采用以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或對這些技術方案進行組合使用:
所述鉸鏈還設置有帶,所述帶為彈性帶或柔性帶或由彈性部件或柔性部件拉緊的帶;所述帶從與所述鉸鏈轉軸相交的線路徑經過所述副支撐體和主支撐體,將在轉動過程中以及停止狀態下的所述副支撐體整理為平順,提供對所述柔性屏的平整支撐。
進一步地,所述副支撐體和主支撐體的靠近外側均設置有槽,所述帶經過所述槽,在槽口再連接有板。
所述第一導向結構和第二導向結構均為導向槽,所述第一支撐體和主支撐體之間的副支撐體具有與所述第一導向結構配合的導向銷,所述第二支撐體和主支撐體之間的副支撐體具有與所述第一導向結構配合的導向銷,使得當所述第一支撐體和主支撐體之間的副支撐體以及第二支撐體和主支撐體之間的副支撐體為多個時,第一支撐體和主支撐體之間的多個副支撐體以及第二支撐體和主支撐體之間的多個副支撐體,按序轉動。
所述第一導向結構對于與第一導向結構進行導向配合的結構設置有限位結構,使得在鉸鏈處于閉合狀態時,第一導向結構和與第一導向結構進行導向配合的結構的相對位置穩定狀態,所述第二導向結構對于與第二導向結構進行導向配合的結構設置有限位結構,使得在鉸鏈處于閉合狀態時,第二導向結構和與第二導向結構進行導向配合的結構的相對位置穩定狀態。
所述同步控制機構包括與鉸鏈轉軸轉動連接的第一擺臂以及第二擺臂,且第一擺臂和第二擺臂分別與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的一端轉動連接,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的轉動軸線和鉸鏈轉軸垂直,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的另一端分別和第一支撐體和第二支撐體轉動連接。
所述同步控制機構處在以柔性屏支撐基準面的內側,與柔性屏支撐基準面不在同一平面上。
所述鉸鏈的鉸鏈轉軸包括平行的第一軸和第二軸,第一支架和第一軸轉動連接,第二支架和第二軸轉動連接,同步控制機構中的第一擺臂和第一軸轉動連接,第二擺臂和第二軸轉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柔性屏移動終端的鉸鏈裝置,該鉸鏈裝置包括兩個上述任何一種鉸鏈,且兩個鉸鏈的鉸鏈轉軸軸線一對一重合,兩個鉸鏈的第一支撐體合為一體,兩個鉸鏈的第二支撐體也合為一體,兩個鉸鏈的主支撐體也合為一體,兩個鉸鏈的第一支撐體和主支撐體之間的副支撐體數量相等且一對一地連為一體,兩個鉸鏈的第二支撐體和主支撐體之間的副支撐體數量相等且一對一地連為一體。
本實用新型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柔性屏移動終端,該柔性屏移動終端設置有上述的鉸鏈裝置及所述柔性屏,所述柔性屏設置在柔性屏移動終端的外側。
由于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在應用于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中時,既能作為其中的鉸鏈之用,又能作為其中的柔性屏支撐結構,在鉸鏈的外側對柔性屏提供支撐,在手機、電腦打開和合攏時,使柔性屏得以自如展開和彎曲,小體積中實現大屏幕顯示,使移動終端在打開和合攏具有完美和諧的外觀形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實施例的爆炸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實施例在打開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2a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鉸鏈實施例打開過程的變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實施例在打開狀態下的鉸鏈裝置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實施例在閉合狀態下的鉸鏈裝置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實施例在打開狀態下的鉸鏈裝置外側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實施例在打開狀態下的鉸鏈裝置內側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實施例在打開過程中的變化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實施例在打開狀態下的鉸鏈裝置剖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實施例在閉合狀態下的鉸鏈裝置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柔性屏移動終端的鉸鏈,其外側對柔性屏提供支撐。所述鉸鏈包括主支撐體1,主支撐體1設置有鉸鏈轉軸,作為雙軸鉸鏈,則主支撐體1上設置兩根平行的鉸鏈轉軸,即第一軸11和第二軸12。
所述鉸鏈設置有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與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分別滑動連接的第一支撐體31和第二支撐體32,第一支架21和第一軸11轉動連接,第二支架22和第二軸12轉動連接。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上分別設置導向槽211、221,所述第一支撐體31和第二支撐體32分別連接有與導向槽211、221滑動連接的滑塊311、321
在第一支撐體31和主支撐體1之間以及第二支撐體32和主支撐體1之間分別設置副支撐體,副支撐體對應在所述鉸鏈閉合時的彎轉部位。
每一側的副支撐體的數量可以根據移動終端的厚度、副支撐體自身的尺寸而定,本實施例采用的是每側兩根,分別標號為41、42、43、44。
所述第一支撐體31和主支撐體1之間的副支撐體41、42能夠隨第一支架21圍繞鉸鏈轉軸11轉動以及自轉,所述第二支撐體32和主支撐體1之間的副支撐體43、44能夠隨第二支架22圍繞鉸鏈轉軸12轉動以及自轉,所述自轉的軸線和鉸鏈轉軸11、12平行,所述自轉的中心處在或靠近柔性屏支撐基準面。所述柔性屏支撐基準面為當鉸鏈運用于移動終端時,在移動終端打開和閉合過程中,長度不變的那一層,其一般為柔性屏所處的那一層或略低于或高于該層。
所述鉸鏈還設置有與第一支架21一起圍繞鉸鏈轉軸11轉動的第一導向結構和與第二支架22一起圍繞鉸鏈轉軸12轉動的第二導向結構;第一導向結構可以是導向槽51,設置在第一支架21上,第二導向結構可以是導向槽52,設置在第二支架22上。所述第一支撐體31和主支撐體1之間的副支撐體41、42具有與第一導向結構進行導向配合的結構,其可以是和導向槽51配合的導向銷,分別標號為411、421,所述第二支撐體32和主支撐體1之間的副支撐體43、44具有與第二導向結構進行導向配合的結構,其可以是和導向槽52配合的導向銷,分別標號為431、441。
上述的導向配合使得在鉸鏈的高度方向(也即移動終端的厚度方向)進一步限定了副支撐體的高度,有助于使得鉸鏈的彎轉部位、第一支撐體31、第二支撐體32對柔性屏的支撐高度一致,使鉸鏈彎轉部位的實際支撐盡可能符合柔性屏支撐基準面,同時,導向槽51、52對副支撐體41、42、43、44的端面也起到限位作用,起到在鉸鏈的長度方向(也即圖2的上下方向)上對副支撐體進行限位的作用。
當所述第一支撐體31和主支撐體1之間的副支撐體以及第二支撐體32和主支撐體1之間的副支撐體為多個時,上述導向配合還能夠使第一支撐體和主支撐體之間的多個副支撐體以及第二支撐體和主支撐體之間的多個副支撐體,按序轉動,此過程可參見圖2a及圖7,其中的標號A、B、C、D、E、F為轉動圓心,這種轉動順序可以其它有多種選擇,通過調整導向槽軌跡可以改變轉動順序,其目的是使副支撐體按序轉動,能夠便于所述帶7對副支撐體進行平順處理。
所述第一導向結構對于與第一導向結構進行導向配合的結構設置有限位結構,使得在鉸鏈處于閉合狀態時,第一導向結構和與第一導向結構進行導向配合的結構的相對位置穩定狀態,所述第二導向結構對于與第二導向結構進行導向配合的結構設置有限位結構,使得在鉸鏈處于閉合狀態時,第二導向結構和與第二導向結構進行導向配合的結構的相對位置穩定狀態。參照圖2a,這些限位結構分別為與導向銷配合的處在槽壁上的凹槽53、54。
所述鉸鏈還設置有同步控制機構,用于使第一支撐體和第二支撐體以所述鉸鏈轉軸為軸同步轉動。所述同步控制機構包括與鉸鏈轉軸轉動連接的第一擺臂61以及第二擺臂62,第一擺臂61和第一軸11轉動連接,第二擺臂62和第二軸12轉動連接,且第一擺臂61和第二擺臂62分別與第一連桿63和第二連桿64的一端轉動連接,第一連桿63和第二連桿64的轉動軸線和鉸鏈轉軸垂直,第一連桿63和第二連桿64的另一端分別和第一支撐體31和第二支撐體32轉動連接。
所述同步控制機構處在以柔性屏支撐基準面的內側,與柔性屏支撐基準面不在同一平面上。
所述鉸鏈還設置有帶7,所述帶為彈性帶或柔性帶或由彈性部件或柔性部件拉緊的帶,可以是一根或多根的金屬彈簧線、纖維絲(尼龍,芳綸,滌綸等)、或金屬或纖維的帶狀物組成,或者在此基礎上再在端部由彈簧71拉緊。所述帶7的一端通過連接頭73和第一支撐體和第二支撐體的其中之一固定連接,另一端的連接頭72被支撐在第一支撐體和第二支撐體的其中之另一上的彈簧71所頂緊。帶的兩端可以通過與連接頭壓緊,焊接或膠水連接等方式結合。
所述帶從與所述鉸鏈轉軸相交的路徑經過所述副支撐體41、42、43、44和主支撐體1或者與它們固定連接的部件,對這些部件有一定的壓力,將在轉動過程中以及停止狀態下的所述副支撐體41、42、43、44整理為平順,避免不同的副支撐體的轉動角度和方向出現偏差而造成支撐的崎嶇,以使副支撐體41、42、43、44與主支撐體1一起無論在鉸鏈打開還是閉合狀態下還是在轉動過程中,提供對所述柔性屏的平整支撐。
所述副支撐體和主支撐體的靠近外側均設置有槽40,所述帶7經過所述槽40所界定的路徑,在槽40的槽口還連接有板45。第一支撐體、第二支撐體也有相應的槽40和板45。帶7布置其中,在鉸鏈打開或閉合過程中因受一端彈性零件的拉動而輕微滑動或自身的彈力與轉動部件之間配合而輕微變形。
所述第一支撐體31的內側及第二支撐體32的內側還連接有罩殼33、34,用于遮蔽上述鉸鏈結構,
如圖所示,兩個上述鉸鏈合成移動終端的鉸鏈裝置,且兩個鉸鏈的轉軸11、12的軸線一對一重合,兩個鉸鏈的第一支撐體31合為一體,兩個鉸鏈的第二支撐體32也合為一體,兩個鉸鏈的主支撐體1也合為一體,兩個鉸鏈的第一支撐體31和中間支撐11體之間的副支撐體數量相等且一對一地連為一體,兩個鉸鏈的第二支撐體32和主支撐體1之間的副支撐體數量相等且一對一地連為一體。
在鉸鏈轉軸上也可設置扭力機構,通過提供摩擦力的方式提供轉動阻力,實現隨時停止隨時定位的功能,圖中的任何與鉸鏈轉軸轉動或滑動連接的部位都可設置上述扭力機構。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柔性屏移動終端可以是手機、電腦等,可以呈書本式折疊,該柔性屏移動終端設置有上述的鉸鏈裝置及所述柔性屏100,所述柔性屏設置在柔性屏移動終端的外側,以第一支撐體、第二支撐體、主支撐體、副支撐體構成對柔性屏的支撐。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內,所作的變化或修飾皆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