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擴音傳感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葫蘆絲的擴音傳感器。
背景技術: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云南少數民族樂器,主要流傳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
傳統葫蘆絲屬簧管類樂器,其結構由一個葫蘆和兩根(或三根)竹管組成,葫蘆上端為吹嘴,下端與葫蘆連接的三根竹管為音管,其中,中間一根較粗較長的竹管為主音管,主音管正面有六個音孔(按音孔),背面上端有一個音孔為第七按音孔,下端有一個泛音孔(出音孔)和兩個穿繩孔.主音管頂端裝有金屬簧片,插入葫蘆,其尾端裝有軟塞子。
副主音管無按音孔,因此裝有簧片的副音管一端插入葫蘆主音管左或右兩側,在葫蘆絲吹奏時,如將副音管底端軟塞取出,裝有簧片的副管音就與主管音一同響起,但副管音只能發一個音.現常用的葫蘆絲有C調、小F調小D調、降B調、A調、F調、G調、E調、大D調等幾種。
但是,目前在大型演唱會上通常都是在葫蘆絲的出音口設置麥克風將音頻傳輸至音響內進行放大葫蘆絲發出的音質,但是這樣會造成音質在傳輸的過程中變音,表現不出演奏者的實際水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用于葫蘆絲的擴音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本實用新型包括輸音管、隔音層、外殼和底座,所述輸音管安裝于所述外殼內,且其之間設置有所述隔音層,所述外殼安裝于所述底座上。
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所述輸音管位于所述底座的一端上設置有輸音管引線,所述外殼上設置有第二音頻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所述輸音管位于所述底座的一端上設置有第三音頻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葫蘆絲的擴音傳感器,通過設置三個音頻傳感器,分別拾取葫蘆絲的主副音管的音頻,通過輸音管將音頻傳輸至音響進行放大,不會造成音質的變質;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性能穩定和使用壽命較長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于葫蘆絲的擴音傳感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輸音管4、隔音層3、外殼2和底座1,輸音管4安裝于外殼2內,且其之間設置有隔音層3,外殼2安裝于底座1上,輸音管4位于底座1的一端上設置有第一音頻傳感器6,外殼2上設置有第二音頻傳感器7,輸音管4位于底座1的一端上設置有第三音頻傳感器5。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葫蘆絲的擴音傳感器,通過設置三個音頻傳感器,分別拾取葫蘆絲的主副音管的音頻,通過輸音管將音頻傳輸至音響進行放大,不會造成音質的變質;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性能穩定和使用壽命較長的優點。
本領域技術人員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和精神,可以有多種變形方案實現本實用新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可行的實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范圍,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化,均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