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業務狀態的遷移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一個網絡業務從開始運行到運行結束的生命周期中一般存在多種業務狀態,例如,劣化狀態(即鏈路沒有斷開,但在該鏈路上傳輸數據的質量下降的狀態,例如,誤碼率或丟包率大于閾值等)、故障狀態、擴容狀態以及限流狀態等。這多種業務狀態之間可能存在多種關聯關系,而不同業務狀態之間進行遷移時需要進行不同的網絡配置。例如,擴容狀態可能是從劣化狀態遷移過來的,也可能是從故障狀態遷移過來的,而從劣化狀態遷移為擴容狀態時對網絡設備的配置內容,通常與從故障狀態遷移為擴容狀態時對網絡設備的配置內容是不相同的。
然而,目前針對這種復雜的業務狀態之間的遷移過程,往往需要由人工手動設置對網絡設備的配置內容,或者,可以開發相應的程序軟件實現從業務狀態1至業務狀態2之間的遷移,但是,當業務狀態改變或者業務狀態之間的關聯關系變化后,上述程序軟件便不再適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業務狀態的遷移方法及裝置,可實現不同業務狀態之間進行自動狀態遷移過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業務狀態的遷移方法,包括:管理節點獲取網絡業務的目標業務狀態和當前業務狀態;管理節點確定該網絡業務從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目標業務狀態的第一遷移條件,該第一遷移條件包括執行該網絡業務所依賴的第一依賴對象的狀態信息;進而,管理節點可根據上述第一遷移條件,將該第一依賴對象從當前的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第一依賴對象的狀態信息所指示的第二業務狀態,從而使得該網絡業務自動從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目標業務狀態。也就是說,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可基于上述網絡業務與依賴對象之間業務狀態的依賴關系,驅動網絡業務所依賴的依賴對象進行業務狀態之間的遷移,最終完成網絡業務的業務狀態之間的遷移,從而實現網絡業務在不同業務狀態之間遷移時的自動化過程。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方式中,管理節點確定該網絡業務從該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該目標業務狀態的第一遷移條件,包括:管理節點根據該網絡業務的狀態機,確定該網絡業務從該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該目標業務狀態的第一遷移條件。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方式中,管理節點根據第一遷移條件,將該第一依賴對象從當前的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第二業務狀態,包括:管理節點根據該第一依賴對象的狀態機,確定該第一依賴對象從該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該第二業務狀態的第二遷移條件;管理節點根據該第二遷移條件確定從該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該第二業務狀態的遷移策略,該遷移策略用于配置承載該依賴對象的網絡設備;管理節點執行該遷移策略,從而觸發該第一依賴對象從該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第二業務狀態。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方式中,若該第二遷移條件中包括:該第一依賴對象所依賴的第二依賴對象的狀態信息,則該遷移策略包括:將該第二依賴對象從當前的第三業務狀態遷移至第四業務狀態(第四業務狀態為該第二依賴對象的狀態信息所指示的業務狀態),直至上述第一遷移條件滿足后,觸發網絡業務從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目標業務狀態。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方式中,在管理節點執行該遷移策略之后,還包括:若滿足該第二遷移條件,則管理節點將該依賴對象的狀態機從該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該第二業務狀態。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方式中,在管理節點將該第一依賴對象從當前的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第二業務狀態之后,還包括:檢測第一依賴對象當前的業務狀態;若第一依賴對象當前的業務狀態滿足該第一遷移條件,則管理節點將該網絡業務的狀態機從該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該目標業務狀態。
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業務狀態的遷移方法,不僅可以實現網絡業務在不同業務狀態之間遷移時的自動化管理,并且,由于為不同的網絡業務(業務層面)和其所依賴的依賴對象(網絡層面)分別設置了狀態機,因此,可以在業務層面和網絡實現層面分層實現業務狀態的遷移,那么,當網絡業務在不同應用平臺之間遷移時,無需改變網絡業務的狀態機,只需要改變其依賴對象的狀態機和不同依賴對象的狀態機之間的依賴關系,即可實現網絡業務的平滑遷移。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方式中,該第一依賴對象為隧道,該第一業務狀態為停止狀態,該第二業務狀態為開通狀態,此時,將該第一依賴對象從當前的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第二業務狀態,包括:管理節點根據該隧道的狀態機,確定該隧道從該停止狀態遷移至該開通狀態的第二遷移條件為:隧道配置完成;管理節點根據該第二遷移條件確定從該停止狀態遷移至該開通狀態的遷移策略,該遷移策略包括建立該隧道的配置信息;管理節點將該配置信息發送至承載該隧道的網絡設備,上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該網絡設備按照該配置信息建立該隧道。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方式中,該第一依賴對象為隧道,該第一業務狀態為故障狀態,該第二業務狀態為開通狀態,此時,將該第一依賴對象從當前的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第二業務狀態,包括:管理節點根據該隧道的狀態機,確定該隧道從該故障狀態遷移至該開通狀態的第二遷移條件為:隧道故障解除;管理節點根據該第二遷移條件確定從該故障狀態遷移至該開通狀態的遷移策略,該遷移策略包括該隧道的故障解除策略;管理節點將該故障解除策略發送至承載該隧道的網絡設備,上述故障解除策略用于指示該網絡設備按照該故障解除策略故障解除。
第二方面,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管理節點,包括:獲取單元,用于獲取網絡業務的目標業務狀態和當前業務狀態;確定單元,用于確定該網絡業務從該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該目標業務狀態的第一遷移條件,該第一遷移條件包括執行該網絡業務所依賴的第一依賴對象的狀態信息;遷移單元,用于根據第一遷移條件,將該第一依賴對象從當前的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第二業務狀態,以觸發上述網絡業務從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目標業務狀態,該第二業務狀態為該第一依賴對象的狀態信息所指示的業務狀態。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方式中,該確定單元,具體用于根據該網絡業務的狀態機,確定該網絡業務從該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該目標業務狀態的第一遷移條件。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方式中,該遷移單元,具體用于根據該第一依賴對象的狀態機,確定該第一依賴對象從該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該第二業務狀態的第二遷移條件;根據該第二遷移條件確定從該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該第二業務狀態的遷移策略,該遷移策略用于配置承載該依賴對象的網絡設備;執行該遷移策略,以觸發該第一依賴對象從該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第二業務狀態。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方式中,該遷移單元,還用于若滿足該第二遷移條件,則將該依賴對象的狀態機從該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該第二業務狀態。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方式中,該遷移單元,還用于檢測第一依賴對象當前的業務狀態;若第一依賴對象當前的業務狀態滿足該第一遷移條件,則將該網絡業務的狀態機從該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該目標業務狀態。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方式中,該第一依賴對象為隧道,該第一業務狀態為停止狀態,該第二業務狀態為開通狀態,此時,該遷移單元,具體用于:根據該隧道的狀態機,確定該隧道從該停止狀態遷移至該開通狀態的第二遷移條件為:隧道配置完成;根據該第二遷移條件確定從該停止狀態遷移至該開通狀態的遷移策略,該遷移策略包括建立該隧道的配置信息;將該配置信息發送至承載該隧道的網絡設備,上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該網絡設備按照該配置信息建立該隧道。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方式中,該第一依賴對象為隧道,該第一業務狀態為故障狀態,該第二業務狀態為開通狀態,此時,該遷移單元,具體用于:根據該隧道的狀態機,確定該隧道從該故障狀態遷移至該開通狀態的第二遷移條件為:隧道故障解除;根據該第二遷移條件確定從該故障狀態遷移至該開通狀態的遷移策略,該遷移策略包括該隧道的故障解除策略;將該故障解除策略發送至承載該隧道的網絡設備,上述故障解除策略用于指示該網絡設備按照該故障解除策略故障解除。
第三方面,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管理節點,包括:處理器、存儲器、總線和通信接口;該存儲器用于存儲計算機執行指令,該處理器與該存儲器通過該總線連接,當該管理節點運行時,該處理器執行該存儲器存儲的該計算機執行指令,以使該管理節點執行如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項的業務狀態的遷移方法。
第四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存儲介質,用于儲存為上述管理節點所用的計算機軟件指令,其包含用于執行上述方面為管理節點所設計的程序。
第五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計算機程序,該計算機程序包括指令,當該計算機程序被計算機執行時,使得計算機可以執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項的業務狀態的遷移方法。
本發明中,上述管理節點的名字對設備本身不構成限定,在實際實現中,這些設備可以以其他名稱出現。只要各個設備的功能和本發明類似,即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
另外,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種設計方式所帶來的技術效果可參見第一方面中不同設計方式所帶來的技術效果,此處不再贅述。
本發明的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實施例的描述中會更加簡明易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4K業務的狀態機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業務狀態的遷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圖一;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業務狀態的遷移方法的應用場景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業務狀態的遷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圖二;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中4K業務的狀態機、接入側隧道的狀態機以及骨干側隧道的狀態機之間的依賴關系的示意圖一;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業務狀態的遷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圖三;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中4K業務的狀態機、接入側隧道的狀態機以及骨干側隧道的狀態機之間的依賴關系的示意圖二;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理節點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理節點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理節點的結構示意圖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另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業務狀態的遷移方法,可應用于對網絡業務的生命周期的管理過程中。
具體的,每個網絡業務從開始運行到運行結束的生命周期中一般存在多種業務狀態,以4K(超高清)業務(4K業務是指分辨率超過普通高清業務分辨率的業務,例如4K業務為3840x2160像素的視頻業務,其分辨率是普通高清業務(1920x1080像素)的4倍,故稱為4K業務)為例,其業務狀態可以包括“停止狀態”、“開通狀態”以及“故障狀態”等,管理4K業務的管理節點可以為其設置一個獨立的狀態機來實現4K業務的生命周期管理。
其中,狀態機又稱有限狀態自動機(英文:finite-state machine,縮寫:FSM),是表示有限個狀態以及在這些狀態之間的遷移和動作等行為的數學模型。示例性的,如圖1所示,為上述4K業務的狀態機的示意圖,在不同的遷移條件下,4K業務可以在“停止狀態”、“開通狀態”以及“故障狀態”之間進行遷移(這種業務狀態之間的遷移過程也可以表述為業務狀態之間的轉移或切換過程,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制),例如,為4K業務設置的目標業務狀態為“開通狀態”,那么,當4K業務的當前業務狀態為“停止狀態”時,如果滿足遷移條件2,則可以遷移至“開通狀態”。也就是說,任意網絡業務在某個時刻處于其狀態機的某個確定狀態(即當前業務狀態),并且,該網絡業務在某個確定時刻都有個目標狀態(即目標業務狀態)。
而實現任意兩個業務狀態之間的遷移條件,可能依賴于其他對象的業務狀態(本發明實施例中將執行該網絡業務所直接或間接依賴的對象稱為依賴對象),例如,4K業務從“停止狀態”遷移到“開通狀態”的遷移條件2為:接入側隧道和骨干側隧道均處于“開通狀態”,也就是說,網絡業務的業務狀態依賴于其依賴對象的業務狀態。
在現有技術中,針對業務狀態之間的遷移過程,往往是由人工操作或者固定程序完成的。
例如,當4K業務需要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時,操作人員需要從圖2所示的4K業務的狀態機中確定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的遷移條件2,進而,根據遷移條件2,對接入側隧道和骨干側隧道分別進行相應的配置,使接入側隧道和骨干側隧道均處于“開通狀態”,從而觸發4K業務的狀態機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那么,當業務狀態與依賴對象之間的依賴關系較為復雜時,上述遷移方法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資源,還會影響業務狀態的遷移效率。
或者,操作人員可以開發相應的程序軟件,實現4K業務從“停止狀態”至“開通狀態”的遷移過程,但是,該程序軟件僅適用于4K業務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當網絡業務發生變化(例如改變為除4K業務外的其他網絡業務),或者,網絡業務的業務狀態發生變化(例如,4K業務變為“故障狀態”需要向“開通狀態”遷移時),又或者,業務狀態之間的關聯關系變化(例如,4K業務所依賴的依賴對象或依賴對象的業務狀態改變時),上述程序軟件均不再適用。可以看出,上述利用固定的程序軟件實現業務狀態遷移的方法適用范圍較窄。
而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業務狀態的遷移方法中,正是基于上述網絡業務與依賴對象之間業務狀態的依賴關系,管理節點可以根據這種依賴關系,觸發網絡業務所依賴的依賴對象進行業務狀態之間的遷移,最終完成網絡業務的業務狀態之間的遷移,使得網絡業務在不同的業務狀態之間遷移時,能夠根據上述依賴關系自動觸發對應的依賴對象的設置過程,從而實現網絡業務在不同業務狀態之間遷移時的自動化過程。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依賴對象具體可以為網絡業務對象,例如,隧道(英文:tunnel,例如上述接入側隧道和骨干側隧道)、虛擬專用網絡(英文:Virtual Private Network,縮寫:VPN)等,也可以為設備對象,例如,網絡功能虛擬化(英文: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縮寫:NFV)設備、端口(英文:port)等,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任何限制,執行上述網絡業務所依賴的任意對象都可以作為上述依賴對象。
另外,當執行上述網絡業務,例如,4K業務時,如果該4K業務依賴于其他的網絡業務,此時,該4K業務所依賴的網絡業務也可作為上述依賴對象。此外,4k業務也是一種網絡業務對象,也可以作為依賴對象被其它網絡業務所依賴,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制。
具體的,如圖2所示,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業務狀態的遷移方法,該方法包括:
101、管理節點獲取網絡業務的目標業務狀態和當前業務狀態。
具體的,如圖3所示,管理節點可以與運行上述網絡業務的N(N≥1)個網絡設備相連,那么,管理節點可以通過檢測各個網絡設備的運行參數,確定各個網絡設備運行的網絡業務的當前業務狀態。
示例性的,上述管理節點可以以獨立的設備形態執行下述業務狀態的遷移方法,也可以以功能模塊的形式集成在任意設備(例如,圖3所示的任意網絡設備)中,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制。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方式中,上述管理節點可以設置在NFV系統中的管理和編排器(英文: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縮寫:MANO)中,MANO與上述N個網絡設備均相連。
又或者,上述管理節點可以為任意通用服務器,此時,該通用服務器內存儲的軟件或計算機指令可用于執行下述業務狀態的遷移方法。
再或者,上述管理節點可以為運行在通用服務器上的至少一個虛擬機(英文:Virtual Machine,縮寫:VM),其中,每個虛擬機可以運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統上,因此,各個虛擬機的應用程序可以運行在互相獨立的操作系統的空間內。其中,虛擬機是指通過軟件模擬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統功能的、運行在一個完全隔離環境中的完整計算機系統。該虛擬機可用于執行下述業務狀態的遷移方法。
而網絡業務的目標業務狀態可以是管理人員設置的,也可以是由管理節點從獲取到的業務指令中解析出來的,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任何限制。例如,當檢測到網絡業務的當前業務狀態為“停止狀態”時,可將網絡業務的狀態機中該網絡業務的起始狀態設置為“停止狀態”,此時,管理節點若接收到業務開通指令,則確定網絡業務的目標業務狀態為“開通狀態”,從而觸發該網絡業務的狀態機從“停止狀態”向“開通狀態”遷移。
102、管理節點確定該網絡業務從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目標業務狀態的第一遷移條件,第一遷移條件中包括執行該網絡業務所依賴的第一依賴對象的狀態信息。
具體的,在為上述網絡業務設置狀態機的時候,已經預先設置了該狀態機內不同業務狀態之間遷移時的遷移條件,因此,在步驟102中,管理節點可以從上述網絡業務的狀態機中,確定該網絡業務從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目標業務狀態的第一遷移條件。
其中,第一遷移條件中包括執行該網絡業務所依賴的第一依賴對象的狀態信息,例如,從“停止狀態”向“開通狀態”遷移的第一遷移條件為:遠程接入的VPN為開通狀態,也就是說,要想使網絡業務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需要其第一依賴對象,即遠程接入的VPN為開通狀態。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第一依賴對象的狀態信息僅是上述網絡業務從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目標業務狀態的必要條件,即第一遷移條件中還可以包括除依賴對象之外的其他限制條件,例如,上線用戶人數等,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任何限制。
103、管理節點根據上述第一遷移條件,將第一依賴對象從當前的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第二業務狀態,以觸發網絡業務從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目標業務狀態。
上述第一依賴對象的狀態信息用于指示依賴對象的目標業務狀態(即第二業務狀態),那么,在步驟103中,管理節點可以根據第一遷移條件中所指示的依賴對象的目標業務狀態,將上述第一依賴對象從當前的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第二業務狀態,這樣,如果上述第一遷移條件中僅包括第一依賴對象的狀態信息,此時,由于第一依賴對象已經處于第二業務狀態,即已經滿足該第一遷移條件,則當管理節點檢測到第一依賴對象已經處于第二業務狀態時,便可以將網絡業務的狀態機從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目標業務狀態,從而完成了網絡業務在不同業務狀態之間的自動遷移過程。
示例性的,與上述網絡業務的狀態機類似的,管理節點也可以為不同的依賴對象設置各自的狀態機,那么,在步驟103中,管理節點可以根據第一依賴對象的狀態機,確定第一依賴對象從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第二業務狀態的第二遷移條件,例如,遠程接入的VPN從“停止狀態”向“開通狀態”遷移的第二遷移條件包括:遠程接入的VPN已建立。
那么,管理節點可以根據該第二遷移條件,確定從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第二業務狀態的遷移策略,例如,該遷移策略中包括建立遠程接入的VPN的配置文件,也就是說,該遷移策略可用于配置承載上述依賴對象的網絡設備;進而,管理節點可以將上述配置文件發送給上述網絡設備,使該網絡設備根據配置文件完成遠程接入的VPN的配置過程,從而建立該遠程接入的VPN,以達到該第二遷移條件。
那么,當上述第二遷移條件中的各項內容均滿足后,便可觸發上述第一依賴對象的狀態機從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第二業務狀態,進而,由于第一依賴對象的業務狀態改變為第二業務狀態,即滿足了上述第一遷移條件,因此,可以進一步觸發上述網絡業務的狀態機從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目標業務狀態,完成網絡業務在不同業務狀態之間的自動遷移。
需要說明的是,管理節點內可以預先設置有不同第二遷移條件與不同遷移策略之間的對應關系,這樣,當確定了第一依賴對象從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第二業務狀態的第二遷移條件之后,便可以根據該對應關系查找到相應的遷移策略;又或者,管理節點也可以根據確定出的第二遷移條件,生成從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第二業務狀態的遷移策略,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任何限制。
另外,上述第二遷移條件中可以包括:第一依賴對象所依賴的第二依賴對象的狀態信息,也就是說,只有當第二依賴對象處于某個業務狀態時,第一依賴對象才能夠從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第二業務狀態。例如,4K業務(網絡業務)的開通狀態依賴于隧道(第一依賴對象)的開通狀態,而隧道的開通狀態又依賴于某個端口(第二依賴對象)的開通狀態。
此時,則管理節點確定的遷移策略包括:將第二依賴對象從當前的第三業務狀態遷移至第四業務狀態,該第四業務狀態為上述第二依賴對象的狀態信息所指示的業務狀態,進而,與步驟103類似的,管理節點執行該遷移策略,即:將第二依賴對象從當前的第三業務狀態遷移至第四業務狀態,直至第一遷移條件滿足后,觸發網絡業務從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目標業務狀態。
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業務狀態的遷移方法,不僅可以實現網絡業務在不同業務狀態之間遷移時的自動化管理,并且,由于為不同的網絡業務(業務層面)和其所依賴的依賴對象(網絡層面)分別設置了狀態機,因此,可以在業務層面和網絡實現層面分層實現業務狀態的遷移,那么,當網絡業務在不同應用平臺之間遷移時,無需改變網絡業務的狀態機,只需要改變其依賴對象的狀態機和不同依賴對象的狀態機之間的依賴關系,即可實現網絡業務的平滑遷移。
示例性的,以下以網絡業務為4K業務為例,闡述4K業務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的遷移方法,如圖4所示,該方法包括:
201、管理節點獲取4K業務的當前業務狀態為停止狀態。
202、管理節點獲取4K業務的目標業務狀態為開通狀態。
當檢測到4K業務的當前業務狀態為停止狀態時,可將4K業務的狀態機的起始狀態設置為停止狀態,此時,管理節點若接收到4K業務開通指令,則確定4K業務的目標業務狀態為開通狀態,從而觸發該4K業務的狀態機從停止狀態向開通狀態遷移。
203、管理節點確定4K業務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的第一遷移條件。
示例性的,該第一遷移條件可以為:接入側隧道和骨干側隧道均為開通狀態。
也就是說,4K業務所依賴的第一依賴對象包括:接入側隧道和骨干側隧道,并且,4K業務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時,要求接入側隧道和骨干側隧道均為開通狀態。
204a、管理節點根據接入側隧道的狀態機,確定接入側隧道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的第二遷移條件。
管理節點可以默認接入側隧道和骨干側隧道當前的業務狀態為停止狀態,如圖5所示,為4K業務的狀態機、接入側隧道的狀態機以及骨干側隧道的狀態機之間的依賴關系,4K業務、接入側隧道以及骨干側隧道當前均為停止狀態,而4K業務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依賴于接入側隧道的開通狀態,以及骨干側隧道的開通狀態,那么,根據接入側隧道的狀態機,可以確定接入側隧道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的第二遷移條件(圖5中示意為接入側隧道的狀態機中的遷移條件2),例如,該第二遷移條件可以為:接入側隧道配置完成。
205a、管理節點根據第二遷移條件,確定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的遷移策略,該遷移策略包括建立接入側隧道的配置信息。
具體的,管理節點內設置有不同的第二遷移條件與不同遷移策略之間的對應關系,那么,當第二遷移條件為:接入側隧道配置完成時,可以獲取到與該第二遷移條件對應的遷移策略,例如,該遷移策略可以為建立上述接入側隧道的配置信息。
206a、管理節點將接入側隧道的配置信息發送至承載接入側隧道的網絡設備,以使得該網絡設備按照該配置信息建立接入側隧道。
管理節點將接入側隧道的配置信息發送至承載接入側隧道的網絡設備后,該網絡設備便可以按照該配置信息建立接入側隧道,使接入側隧道配置完成,即滿足了上述第二遷移條件,從而觸發接入側隧道的狀態機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
類似的,管理節點還可以執行下述步驟204b-206b,使骨干側隧道配置完成,從而觸發骨干側隧道的狀態機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需要說明的是,步驟204b-206b與上述步驟204a-206a之間的執行順序是可以分別或同時進行的,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任何限制。
204b、管理節點根據骨干側隧道的狀態機,確定骨干側隧道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的第二遷移條件。
其中,該第二遷移條件為:骨干側隧道配置完成。
205b、管理節點根據第二遷移條件,確定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的遷移策略,該遷移策略包括建立骨干側隧道的配置信息。
206b、管理節點將骨干側隧道的配置信息發送至承載骨干側隧道的網絡設備,以使得該網絡設備按照該配置信息建立骨干側隧道。
這樣,經過步驟204b-206b與步驟204a-206a之后,接入側隧道的狀態機遷移至開通狀態,骨干側隧道的狀態機也遷移至開通狀態,即滿足了上述步驟203中確定的第一遷移條件,從而觸發4K業務的狀態機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即實現了4K業務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的自動遷移過程。
示例性的,以下以網絡業務為4K業務為例,闡述4K業務從故障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的遷移方法,如圖6所示,該方法包括:
301、管理節點獲取4K業務的當前業務狀態為故障狀態。
例如,當4K業務所依賴的接入側隧道處于故障狀態時,可導致4K業務發生故障,此時,可檢測到4K業務的當前業務狀態為故障狀態。
302、管理節點獲取4K業務的目標業務狀態為開通狀態。
當檢測到4K業務的當前業務狀態為故障狀態時,可將4K業務的狀態機的起始狀態設置為故障狀態,此時,管理節點若接收到4K業務開通指令,則確定4K業務的目標業務狀態為開通狀態,從而觸發該4K業務的狀態機從故障狀態向開通狀態遷移。
303、管理節點確定4K業務從故障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的第一遷移條件。
示例性的,該第一遷移條件可以為:接入側隧道和骨干側隧道均為開通狀態。
也就是說,4K業務所依賴的第一依賴對象包括:接入側隧道和骨干側隧道,并且,4K業務從故障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時,要求接入側隧道和骨干側隧道均為開通狀態。
304、管理節點根據接入側隧道的狀態機,確定接入側隧道從故障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的第二遷移條件。
當確定第一遷移條件中要求接入側隧道和骨干側隧道均為開通狀態之后,管理節點可以根據當前接入側隧道和骨干側隧道的狀態機,確定接入側隧道和骨干側隧道的當前的業務狀態。
仍以接入側隧道處于故障狀態,而骨干側隧道處于開通狀態為例,如圖7所示,為4K業務的狀態機、接入側隧道的狀態機以及骨干側隧道的狀態機之間的依賴關系,4K業務和接入側隧道當前均為故障狀態,骨干側隧道當前為開通狀態,而4K業務從故障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依賴于接入側隧道的開通狀態,以及骨干側隧道的開通狀態,而骨干側隧道已經處于開通狀態,因此,管理節點可以根據接入側隧道的狀態機,確定接入側隧道從故障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的第二遷移條件,例如,該第二遷移條件(圖7中示意為接入側隧道的狀態機中的遷移條件4)可以為:接入側隧道故障解除。
305、管理節點根據第二遷移條件,確定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的遷移策略,該遷移策略包括接入側隧道的故障解除策略。
具體的,管理節點內設置有不同的第二遷移條件與不同遷移策略之間的對應關系,那么,當第二遷移條件為:接入側隧道故障解除時,可以獲取到與該第二遷移條件對應的遷移策略,該遷移策略中包括接入側隧道的故障解除策略,例如,接入側隧道的擴容策略。
306、管理節點將接入側隧道的擴容策略發送至承載接入側隧道的網絡設備,以使得該網絡設備按照該擴容策略進行擴容操作。
管理節點將接入側隧道的擴容策略發送至承載接入側隧道的網絡設備后,該網絡設備便可以按照該擴容策略進行擴容操作,以解除接入側隧道故障,即滿足上述第二遷移條件,從而觸發接入側隧道的狀態機從故障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
此時,接入側隧道和骨干側隧道均處于開通狀態,即滿足了上述步驟303中確定的第一遷移條件,從而觸發4K業務的狀態機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進而實現了4K業務從停止狀態遷移至開通狀態的自動遷移過程。
上述主要從各個網元之間交互的角度對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案進行了介紹。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管理節點等為了實現上述功能,其包含了執行各個功能相應的硬件結構和/或軟件模塊。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很容易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算法步驟,本發明能夠以硬件或硬件和計算機軟件的結合形式來實現。某個功能究竟以硬件還是計算機軟件驅動硬件的方式來執行,取決于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發明的范圍。
本發明實施例可以根據上述方法示例對管理節點等進行功能模塊的劃分,例如,可以對應各個功能劃分各個功能模塊,也可以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個處理模塊中。上述集成的模塊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實現,也可以采用軟件功能模塊的形式實現。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對模塊的劃分是示意性的,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
在采用對應各個功能劃分各個功能模塊的情況下,圖8示出了上述實施例中所涉及的管理節點的一種可能的結構示意圖,該管理節點包括:獲取單元31,確定單元32和遷移單元33。
其中,獲取單元31,用于:獲取網絡業務的目標業務狀態和當前業務狀態;
確定單元32,用于:確定所述網絡業務從所述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所述目標業務狀態的第一遷移條件,所述第一遷移條件包括執行所述網絡業務所依賴的第一依賴對象的狀態信息;
遷移單元33,用于:根據所述第一遷移條件,將所述第一依賴對象從當前的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第二業務狀態,以觸發所述網絡業務從所述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所述目標業務狀態,所述第二業務狀態為所述第一依賴對象的狀態信息所指示的業務狀態。
進一步地,所述確定單元32,具體用于:根據所述網絡業務的狀態機,確定所述網絡業務從所述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所述目標業務狀態的第一遷移條件。
進一步地,所述遷移單元33,具體用于:根據所述第一依賴對象的狀態機,確定所述第一依賴對象從所述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所述第二業務狀態的第二遷移條件;根據所述第二遷移條件確定從所述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所述第二業務狀態的遷移策略,所述遷移策略用于配置承載所述依賴對象的網絡設備;執行所述遷移策略,以觸發所述第一依賴對象從所述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所述第二業務狀態。
進一步地,所述遷移單元33,還用于:若滿足所述第二遷移條件,則將所述依賴對象的狀態機從所述第一業務狀態遷移至所述第二業務狀態。
進一步地,所述遷移單元33,還用于:檢測所述第一依賴對象當前的業務狀態;若所述第一依賴對象當前的業務狀態滿足所述第一遷移條件,則將所述網絡業務的狀態機從所述當前業務狀態遷移至所述目標業務狀態。
進一步地,所述遷移單元33,具體用于:根據所述隧道的狀態機,確定所述隧道從所述停止狀態遷移至所述開通狀態的第二遷移條件為:隧道配置完成;根據所述第二遷移條件確定從所述停止狀態遷移至所述開通狀態的遷移策略,所述遷移策略包括建立所述隧道的配置信息;將所述配置信息發送至承載所述隧道的網絡設備,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網絡設備按照所述配置信息建立所述隧道。
示例性的,上述獲取單元31可用于支持管理節點執行圖2中的過程101,圖4中的過程201、202,圖6中的過程301、302;確定單元32可用于支持管理節點執行圖2中的過程102;遷移單元33可用于支持管理節點執行圖2中的過程103,圖4中的過程204a-206a、204b-206b,圖6中的過程304-306。其中,上述方法實施例涉及的各步驟的所有相關內容均可以援引到對應功能模塊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贅述。
在采用集成的單元的情況下,圖9示出了上述實施例中所涉及的管理節點的一種可能的結構示意圖。管理節點包括:處理模塊42和通信模塊43。處理模塊42用于對管理節點的動作進行控制管理,例如,處理模塊42用于支持管理節點執行圖2中的過程101-103,201-206a,201-206b,301-306,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術的其它過程。通信模塊43用于支持管理節點與其他網絡實體的通信。管理節點還可以包括存儲模塊41,用于存儲管理節點的程序代碼和數據。
其中,處理模塊42可以是處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處理器,數字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專用集成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編程邏輯器件、晶體管邏輯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組合。其可以實現或執行結合本發明公開內容所描述的各種示例性的邏輯方框,模塊和電路。所述處理器也可以是實現計算功能的組合,例如包含一個或多個微處理器組合,DSP和微處理器的組合等等。通信模塊43可以是收發器、收發電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儲模塊41可以是存儲器。
當處理模塊42為處理器,通信模塊43為收發器,存儲模塊41為存儲器時,本發明實施例所涉及的管理節點可以為圖9所示的管理節點。
參閱圖10所示,該管理節點包括:處理器51、收發器52、存儲器53以及總線54。其中,收發器52、處理器51以及存儲器53通過總線54相互連接;總線54可以是外設部件互連標準(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總線或擴展工業標準結構(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總線等。所述總線可以分為地址總線、數據總線、控制總線等。為便于表示,圖10中僅用一條粗線表示,但并不表示僅有一根總線或一種類型的總線。
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計算機存儲介質,用于儲存為上述管理節點所用的計算機軟件指令,其包含用于執行為上述管理節點所設計的程序。
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計算機程序,該計算機程序包括指令,當該計算機程序被計算機執行時,使得計算機可以執行上述業務狀態的遷移方法。
結合本發明公開內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驟可以硬件的方式來實現,也可以是由處理器執行軟件指令的方式來實現。軟件指令可以由相應的軟件模塊組成,軟件模塊可以被存放于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閃存、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盤、移動硬盤、只讀光盤(CD-ROM)或者本領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儲介質中。一種示例性的存儲介質耦合至處理器,從而使處理器能夠從該存儲介質讀取信息,且可向該存儲介質寫入信息。當然,存儲介質也可以是處理器的組成部分。處理器和存儲介質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該ASIC可以位于核心網接口設備中。當然,處理器和存儲介質也可以作為分立組件存在于核心網接口設備中。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可以意識到,在上述一個或多個示例中,本發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軟件、固件或它們的任意組合來實現。當使用軟件實現時,可以將這些功能存儲在計算機可讀介質中或者作為計算機可讀介質上的一個或多個指令或代碼進行傳輸。計算機可讀介質包括計算機存儲介質和通信介質,其中通信介質包括便于從一個地方向另一個地方傳送計算機程序的任何介質。存儲介質可以是通用或專用計算機能夠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質。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括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