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自動控制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風電控制系統和風電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且蘊量巨大。在我國廣袤的土地上設置有成百上千的風電設備將風能轉化成電能,以對風能進行合理利用。為了對風電設備進行控制以及對電能的轉換情況進行實時掌握,會設置風電控制系統對風電設備進行控制。
相關技術中,風電控制系統主要包括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其中,主控控制器分別通過與變流控制器以及變槳控制器連接,從而使得主控控制器可以分別與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
在實現本發明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
在風電控制系統中,不僅需要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支持以太網設備,對風電控制系統的硬件規格提出了特殊需求;而且需要在風電控制系統中設置路由器等以太網設備才能使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通過以太網進行通信,從而在增加了風電控制系統的成本的同時不便于對風電控制系統的通信網絡的擴展和改造。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風電控制系統和風電控制方法,可以使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在不支持以太網的情況下也能夠進行數據交互,而且可以在控制風電控制系統成本的同時便于對風電控制系統的通信網絡進行擴展和改造。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風電控制系統,包括: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變流控制器和電滑環;
所述變槳控制器,通過控制器局域網絡(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總線與所述電滑環連接;所述主控控制器和所述變流控制器通過所述CAN總線分別與所述電滑環連接;所述主控控制器還通過所述CAN總線與所述變流控制器連接;
所述主控控制器、所述變槳控制器和所述變流控制器之間通過所述CAN總線進行數據交互。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述風電控制系統還包括:第一無線數據通信模塊和第二無線數據通信模塊;
所述第一無線數據通信模塊通過所述CAN總線與所述變槳控制器連接;所述第二無線數據通信模塊通過所述CAN總線與所述主控控制器連接;
所述第一無線數據通信模塊和所述第二無線數據通信模塊,形成無線冗余通信線路,用于使所述主控控制器、所述變槳控制器和所述變流控制器之間通過所述無線冗余通信線路進行數據交互。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述變槳控制器,包括:
指令接收模塊,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控制器發送的變槳控制信息,所述變槳控制信息包括所述主控控制器獲取到的變槳控制參數;
計算模塊,用于通過對接收到的所述變槳控制參數進行計算,得到變槳操作指令;
執行模塊,用于執行與得到的所述變槳操作指令相應的變槳操作。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述變流控制器,包括:
指令接收單元,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控制器發送的變流控制信息,所述變流控制信息包括所述主控控制器獲取到的變流控制參數;
計算單元,用于通過對接收到的所述變流控制參數進行計算,得到變流操作指令;
執行單元,用于執行與得到的所述變流操作指令相應的變流操作。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無線數據通信模塊和所述第二無線數據通信模塊均采用無線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模塊。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利用上述風電控制系統的風電控制方法,包括:
變槳控制器判斷CAN總線通信是否正常;
如果所述變槳控制器確定所述CAN總線通信正常,則所述變槳控制器通過所述CAN總線分別與所述主控控制器和所述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
如果所述變槳控制器確定所述CAN總線通信異常,則所述變槳控制器通過預設的無線冗余通信線路分別與所述主控控制器和所述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
結合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變槳控制器判斷所述CAN總線通信是否正常,包括:
所述變槳控制器判斷是否接收到所述主控控制器和所述變流控制器發送的通信檢測信息;
如果是,則所述變槳控制器根據接收的所述通信檢測信息,向所述主控控制器和所述變流控制器反饋與所述通信檢測信息對應的通信正常信息,并確定所述CAN總線通信正常;
如果否,則所述變槳控制器判斷所述CAN總線通信異常。
結合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述變槳控制器通過預設的無線冗余通信線路分別與所述主控控制器和所述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包括:
所述變槳控制器通過所述無線冗余通信線路向所述主控控制器發送交互數據,使得所述主控控制器在確定接收到的所述交互數據中攜帶有所述變流控制器的通信地址時,將所述交互數據發送給所述變流控制器。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又提供一種利用上述風電控制系統的風電控制方法,包括:
主控控制器通過CAN總線向變槳控制器發送通信檢測信息,使得變槳控制器根據接收到的所述通信檢測信息判斷CAN總線通信是否正常;
所述主控控制器判斷在預設時長內是否接收到所述變槳控制器根據接收的所述通信檢測信息所反饋的通信正常信息;
如果是,則所述主控控制器通過所述CAN總線分別與所述變槳控制器和所述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
如果否,則所述主控控制器通過預設的無線冗余通信線路分別與所述變槳控制器和所述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
結合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述主控控制器通過預設的無線冗余通信線路分別與所述變槳控制器和所述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包括:
所述主控控制器通過所述無線冗余通信線路接收所述變槳控制器發送的交互數據,所述交互數據中攜帶有所述主控控制器或者所述變流控制器的通信地址;
當確定所述交互數據中攜帶有變流控制器通信地址時,所述主控控制器將所述交互數據發送到所述變流控制器。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風電控制系統和風電控制方法,通過在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變流控制器和電滑環之間設置CAN總線,使得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之間通過CAN總線進行數據交互,與現有技術中在風電控制系統中設置路由器等以太網設備使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之間進行數據交互相比,通訊網絡拓展性好,可以使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在不支持以太網的情況下也能夠進行數據交互,降低了風電控制系統的硬件規格需求;而且通過簡單的布置CAN總線節點的方式就可以使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接入CAN總線并進行數據交互,在無需使用成本昂貴的以太網設備的同時也便于對風電控制系統中通信網絡進行擴展和改造。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1所提供的一種風電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a至圖2d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1所提供的風電控制系統中,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之間分別形成有線通信線路和無線冗余通信線路的不同接線方式;
圖3a和圖3b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1所提供的風電控制系統中,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之間分別通過有線通信線路和無線冗余通信線路進行數據交互的示意圖;
圖4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2所提供的一種風電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5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3所提供的一種風電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6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3所提供的以對有線通信線路與無線冗余通信線路的切換為例的一種風電控制方法流程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主控控制器,102:變槳控制器;104:變流控制器,106:電滑環,108:第一無線數據通信模塊,110:第二無線數據通信模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發明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發明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相關技術中,在風電控制系統中,需要在風電控制系統中設置路由器等以太網設備才能使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通過以太網進行通信,從而增加了風電控制系統的成本。基于此,本申請提供的一種風電控制系統和風電控制方法。
實施例1
為便于對本實施例進行理解,首先對本發明實施例1所公開的一種風電控制系統進行詳細介紹。
參見圖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風電控制系統,包括:主控控制器100、變槳控制器102、變流控制器104和電滑環106;
變槳控制器102,通過CAN總線與電滑環106連接;主控控制器100和變流控制器104通過CAN總線分別與電滑環106連接;主控控制器100還通過CAN總線與變流控制器104連接;
主控控制器100、變槳控制器102和變流控制器104之間通過CAN總線進行數據交互。
具體地,主控控制器100、變槳控制器102和變流控制器104的功能具體描述如下:
主控控制器100,用于分別向變槳控制器102和變流控制器104發送變槳控制指令和變流控制指令,并通過CAN總線分別與變槳控制器102和變流控制器104進行數據交互。
變槳控制器102,用于執行主控控制器100發送的變槳控制指令,并通過CAN總線分別與主控控制器100和變流控制器104進行數據交互。
變流控制器104,用于執行主控控制器100發送的變流控制指令,并通過CAN總線分別與主控控制器100和變槳控制器102進行數據交互。
電滑環106作為變槳控制器102與主控控制器100之間的通信橋梁,是風電控制系統正常運行的關鍵。
主控控制器100、變槳控制器102和變流控制器104可以采用現有的任何單片機、微處理器或者處理器,這里不再一一贅述。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提供的風電控制系統,通過在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變流控制器和電滑環之間設置CAN總線,使得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之間通過CAN總線進行數據交互,與現有技術中在風電控制系統中設置路由器等以太網設備使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之間進行數據交互相比,通訊網絡拓展性好,可以使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在不支持以太網的情況下也能夠進行數據交互,降低了風電控制系統的硬件規格需求;通過簡單的布置CAN總線節點的方式就可以使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接入CAN總線并進行數據交互,在無需使用成本昂貴的以太網設備的同時也便于對風電控制系統中通信網絡進行擴展和改造。
相關技術中,當電滑環損壞不能使用時,主控控制器可以利用以太網與藍牙設備結合形成的無線線路與變槳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但由于以太網和藍牙設備之間所使用的數據通信協議不同,當數據在以太網和藍牙設備之間傳輸時,需要對數據使用的通信協議進行轉換,但是通信協議轉換的過程比較復雜,會對數據的傳輸效率造成影響。所以,為了盡可能減少通信協議轉換對數據的傳輸效率的影響,在本實施例中,上述風電控制系統還包括:第一無線數據通信模塊108和第二無線數據通信模塊110。
其中,第一無線數據通信模塊108通過CAN總線與變槳控制器102連接;第二無線數據通信模塊110通過CAN總線與主控控制器100連接;第一無線數據通信模塊108和第二無線數據通信模塊110,形成無線冗余通信線路,用于使主控控制器100、變槳控制器102和變流控制器104之間通過無線冗余通信線路進行數據交互。
優選地,第一無線數據通信模塊108和第二無線數據通信模塊110均采用WiFi模塊形成無線冗余通信線路,使主控控制器100、變槳控制器102和變流控制器104之間通過無線冗余通信線路進行數據交互。
參見圖2a至2d,為主控控制器100、變槳控制器102和變流控制器104之間分別形成有線通信線路(CAN總線)和無線冗余通信線路的不同接線方式,其中,圖中示出的標識CAN、CAN0和CAN1是CAN總線上的不同端口,表示主控控制器100、變槳控制器102和變流控制器104之間可以通過CAN總線上不同的端口進行連接。
如圖3a所示,示出了主控控制器100與變槳控制器102之間分別通過有線通信線路和無線冗余通信線路進行交互的示意圖;如圖3b所示,示出了變槳控制器102與變流控制器104之間分別通過有線通信線路和無線冗余通信線路進行交互的示意圖,其中,圖3a和圖3b中的實線表示有線通信線路,虛線表示無線冗余通信線路。
通過圖3a和圖3b可以看出,主控控制器100、變槳控制器102和變流控制器104之間不僅可以通過有線通信線路(CAN總線)進行數據交互;而且可以通過第一無線數據通信模塊108和第二無線數據通信模塊110形成的無線冗余通信線路進行數據交互;還可以通過有線通信線路(CAN總線)與無線冗余通信線路結合的方式進行數據交互。
綜上所述,通過在風電控制系統中設置由第一無線數據通信模塊和第二無線數據通信模塊形成的無線冗余通信線路,使得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之間可以通過無線冗余通信線路進行數據交互,通訊協議簡單,避免了使用藍牙時需要對數據使用的通信協議進行轉換的缺陷,盡可能減少由于通信協議轉換對數據的傳輸效率的影響,保證了數據的傳輸效率;而且可利用無線冗余通信線路對廠內風機進行聯機測試,減少風機的頻繁移動,降低安全風險;再者在風電控制系統中形成有線/無線兩路通信線路,可提高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之間通信的可靠性,基本上避免了風電控制系統因電滑環故障而停機的問題,從而提高了風機發電量。
相關技術中,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均只需執行主控控制器發送的指令,如果變流操作和變槳操作比較頻繁和復雜,那么會增加主控控制器的負載,導致主控控制器的計算能力下降,嚴重時會降低變流操作和變槳操作的準確性,所以,為了在主控控制器負載很重的情況下保持變流操作和變槳操作的準確性,在本實施例中提出的上述風電控制系統中,變槳控制器102,包括:指令接收模塊,用于接收主控控制器100發送的變槳控制信息,變槳控制信息包括主控控制器100獲取到的變槳控制參數;
計算模塊,用于通過對接收到的變槳控制參數進行計算,得到變槳操作指令;
執行模塊,用于執行與得到的變槳操作指令相應的變槳操作。
變流控制器104,包括:指令接收單元,用于接收主控控制器100發送的變流控制信息,變流控制信息包括主控控制器100獲取到的變流控制參數;
計算單元,用于通過對接收到的變流控制參數進行計算,得到變流操作指令;
執行單元,用于執行與得到的變流操作指令相應的變流操作。
為了將指令的執行結果反饋給主控控制器100,在變槳控制器102和變流控制器104中還可分別設置反饋模塊和反饋單元,上述反饋模塊,用于將執行變槳操作的結果反饋給主控控制器100;上述反饋單元,用于將執行變流操作的結果反饋給主控控制器100。使得主控控制器100可以及時了解變槳控制器102和變流控制器104的指令執行情況。
綜上所述,通過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根據主控控制器發送的變槳控制信息/變流控制信息生成相應的變槳操作指令/變流操作指令,并執行生成的變槳操作指令/變流操作指令,從而在主控控制器負載很重的情況下,無需主控控制器直接生成變槳控制指令和變流控制指令,就可以完成主控控制器對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的控制,并保持變流操作和變槳操作的準確性;而且,使得變槳控制器、變流控制器和主控控制器之間各司其職,在需要配合時,變槳控制器、變流控制器和主控控制器之間才通信協調,進一步提高了風電控制系統的處理性能。
實施例2
參見圖4,為了在CAN總線故障時,實現風電控制系統中有線通信線路(CAN總線)與無線冗余通信線路的切換,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利用上述實施例1給出的風電控制系統的風電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300、變槳控制器判斷CAN總線通信是否正常,如果是則執行步驟302,如果否則執行步驟304。
具體地,步驟300具體包括以下步驟(1)至步驟(3):
(1)變槳控制器判斷是否接收到主控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發送的通信檢測信息,如果是則執行步驟2,如果否則執行步驟3;
(2)變槳控制器根據接收的通信檢測信息,向主控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反饋與通信檢測信息對應的通信正常信息,并確定CAN總線通信正常;
(3)變槳控制器確定電滑環通信異常。
在上述步驟2中,通信正常信息,預設在變槳控制器中,用于當變槳控制器接收到主控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發送的通信檢測信息時,分別向主控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反饋該通信正常信息,以使主控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在接收到該通信正常信息時,確定可以通過電滑環與變槳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
步驟302、變槳控制器通過CAN總線分別與主控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
步驟304、變槳控制器通過預設的無線冗余通信線路分別與主控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
綜上所述,通過變槳控制器判斷是否接收到主控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發送的通信檢測信息,來對有線通信線路是否可以正常工作進行判斷,并在變槳控制器確定CAN總線通信異常時,使變槳控制器通過預設的無線冗余通信線路分別與主控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從而實現了風電控制系統在CAN總線故障時有線通信線路與無線冗余通信線路的無縫切換,提高了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之間通信的可靠性,基本上避免了風電控制系統因電滑環故障而停機的問題。
為了保證變槳控制器可以通過無線冗余通信線路和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上述變槳控制器通過預設的無線冗余通信線路分別與主控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包括以下步驟:
變槳控制器通過無線冗余通信線路向主控控制器發送交互數據,使得主控控制器在確定接收到的交互數據中攜帶有變流控制器的通信地址時,將交互數據發送給變流控制器。
其中,上述交互數據中攜帶的通信地址,是變槳控制器在生成交互數據的過程中,根據需要交互的設備是主控控制器或者是變流控制器,將主控控制器或者變流控制器的通信地址添加到交互數據中的,使得主控控制器在接收到交互數據后,可以根據交互數據中攜帶的交互地址確定變槳控制器所要進行數據交互的設備是主控控制器還是變流控制器。
綜上所述,利用作為中繼設備的主控控制器將變槳控制器發出的交互數據發送到變流控制器,使得變槳控制器通過無線冗余通信線路和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從而在CAN總線通信異常時,使得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通過主控控制器進行中繼通信,提高了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之間通信的可靠性,基本上避免了風電控制系統因CAN總線故障而停機的問題。
實施例3
參見圖5,為了在CAN總線故障時,實現風電控制系統中有線通信線路(CAN總線)與無線冗余通信線路的切換,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利用上述實施例1給出的風電控制系統的風電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400、主控控制器通過CAN總線向變槳控制器發送通信檢測信息,使得變槳控制器根據接收到的通信檢測信息判斷CAN總線通信是否正常。
步驟402、主控控制器判斷在預設時長內是否接收到變槳控制器根據接收的通信檢測信息所反饋的通信正常信息,如果是則執行步驟404,如果否則執行步驟406。
步驟404、主控控制器通過CAN總線分別與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
步驟406、主控控制器通過預設的無線冗余通信線路分別與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
綜上所述,主控控制器通過CAN總線向變槳控制器發送通信檢測信息,使得變槳控制器根據接收到的通信檢測信息判斷CAN總線通信是否正常,并在變槳控制器確定CAN總線通信異常時,使主控控制器通過預設的無線冗余通信線路分別與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從而實現了風電控制系統在CAN總線故障時有線通信線路與無線冗余通信線路的無縫切換,提高了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之間通信的可靠性,基本上避免了風電控制系統因CAN總線故障而停機的問題。
為了保證變槳控制器可以通過無線冗余通信線路和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上述主控控制器通過預設的無線冗余通信線路分別與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包括以下步驟(1)至步驟(2):
(1)主控控制器通過無線冗余通信線路接收變槳控制器發送的交互數據;
(2)當確定交互數據中攜帶有變流控制器通信地址時,主控控制器將上述交互數據發送到變流控制器。
在上述步驟1中,交互數據中可以攜帶有預設的主控控制器或者變流控制器的通信地址。
其中,上述交互數據中攜帶的通信地址,是變槳控制器在生成交互數據的過程中,根據需要交互的設備是主控控制器或者是變流控制器,將主控控制器或者變流控制器的通信地址添加到交互數據中的,使得主控控制器在接收到交互數據后,可以根據交互數據中攜帶的交互地址確定變槳控制器所要進行數據交互的設備是主控控制器還是變流控制器。
綜上所述,利用主控控制器作為變槳控制器與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的中繼設備,使得變槳控制器通過無線冗余通信線路和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從而在CAN總線通信異常時,使得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通過主控控制器進行中繼通信,提高了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之間通信的可靠性,基本上避免了風電控制系統因CAN總線故障而停機的問題。
變流控制器判斷是通過有線通信線路(CAN總線)還是無線冗余通信線路與變槳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的過程與上述主控控制器判斷是通過有線通信線路(CAN總線)還是無線冗余通信線路與變槳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的過程相似,這里不再一一贅述。
根據上述的風電控制系統和風電控制方法的實施例,下面以風電控制系統中主控控制器與變槳控制器之間采用有線通信線路(CAN總線)與無線冗余通信線路結合的方式進行數據交互為應用實例,對有線通信線路與無線冗余通信線路的切換過程進行描述,基于此,參見圖6,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風電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500、當變槳程序開始時,變槳控制器判斷能否接收到主控控制器通過CAN總線發送的通信檢測信息,以此確定CAN總線工作是否正常,如果是則執行步驟502,如果否則執行步驟504。
步驟502、變槳控制器與主控控制器、變流控制器之間通過CAN總線進行數據交互。
步驟504、變槳控制器與主控控制器之間通過無線冗余通信線路進行數據交互,變槳控制器與變流控制器之間通過主控控制器作為中繼實現數據交互。
通過上述步驟500至步驟504的描述,當變槳程序開始時,變槳控制器通過判斷是否接收到主控控制器發送的通信檢測信息,來對有線通信線路是否可以正常工作進行判斷,并在變槳控制器確定電滑環通信異常時,使變槳控制器通過預設的無線冗余通信線路分別與主控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從而實現了風電控制系統在電滑環故障時有線通信線路與無線冗余通信線路的無縫切換,提高了主控控制器、變槳控制器和變流控制器之間通信的可靠性,基本上避免了風電控制系統因電滑環故障而停機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進行風電控制方法的計算機程序產品,包括存儲了程序代碼的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程序代碼包括的指令可用于執行前面方法實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體實現可參見方法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又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通信接口,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于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并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基于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盤、移動硬盤、只讀存儲器(ROM,Read-Only 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