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基于可穿戴設備的提醒方法和可穿戴設備。
背景技術:
諸如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以用于進行自身運動情況、睡眠狀態等監測,或者用于對家中老人、兒童等安全監測。
一般來說,目前的可穿戴設備的使用模式多為如下兩種模式:其一,用戶佩戴可穿戴設備,實現對自身的相關信息的監測,比如用戶佩戴智能手環監測自身的運動情況。其二,安全監控模式,比如家長對孩子的監測。此時,孩子佩戴可穿戴設備,家長通過手機接收可穿戴設備的發送的位置信息,以實現對孩子的位置監控。
上述可穿戴設備的一般使用模式中,可穿戴設備往往是獨立使用或者與手機聯動,對于兩個佩戴可穿戴設備的用戶,比如情侶、朋友間的互動應用需求考慮的比較少,應用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可穿戴設備的提醒方法和可穿戴設備,基于兩用戶佩戴的可穿戴設備來實現距離提醒,擴展了可穿戴設備的應用模式,提高了用戶體驗的同時,也提高了可穿戴設備的應用智能化。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可穿戴設備的提醒方法,包括:
第一可穿戴設備在檢測到當前時間在提醒時間段內時,開啟定位功能;
所述第一可穿戴設備獲取自身的第一位置,并通過服務器向第二可穿戴設備發送位置獲取請求,以獲取所述第二可穿戴設備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可穿戴設備與所述第一可穿戴設備具有綁定關系;
所述第一可穿戴設備計算所述第一位置與所述第二位置的間距,在所述間距滿足預設距離閾值時,提醒所述第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
可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
在所述間距滿足預設距離閾值時,所述第一可穿戴設備通過所述服務器向所述第二可穿戴設備發送提醒信息,以使所述第二可穿戴設備提醒所述第二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
可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可穿戴設備接收設置信息,所述設置信息包括所述提醒時間段、所述第二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
具體的,所述第一可穿戴設備接收設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可穿戴設備接收綁定的手機終端發送的所述第二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所述第二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存儲于所述手機終端的通訊錄中。
可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可穿戴設備向所述服務器發送綁定請求,所述綁定請求中包括所述第二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以使所述服務器根據所述第二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確定對應的所述第二可穿戴設備的標識信息,并向所述第二可穿戴設備轉發所述綁定請求;
所述第一可穿戴設備接收所述第二可穿戴設備通過所述服務器轉發的綁定響應。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穿戴設備,包括:
檢測開啟模塊,用于在檢測到當前時間在提醒時間段內時,開啟定位功能;
定位模塊,用于獲取所述可穿戴設備的第一位置;
發送模塊,用于通過服務器向另一可穿戴設備發送位置獲取請求,以獲取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的第二位置,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與所述可穿戴設備具有綁定關系;
計算模塊,用于計算所述第一位置與所述第二位置的間距;
提醒模塊,用于在所述間距滿足預設距離閾值時,提醒所述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
可選的,所述發送模塊還用于:
在所述間距滿足預設距離閾值時,通過所述服務器向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發送提醒信息,以使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提醒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
可選的,所述可穿戴設備還包括:
第一接收模塊,用于接收設置信息,所述設置信息包括所述提醒時間段、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
具體的,所述第一接收模塊具體用于:
接收綁定的手機終端發送的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存儲于所述手機終端的通訊錄中。
可選的,所述發送模塊還用于:
向所述服務器發送綁定請求,所述綁定請求中包括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以使所述服務器根據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確定對應的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的標識信息,并向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轉發所述綁定請求;
所述可穿戴設備還包括:
第二接收模塊,用于接收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通過所述服務器轉發的綁定響應。
本發明提供的基于可穿戴設備的提醒方法和可穿戴設備,第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可以根據其與朋友的約定會面時間,在第一可穿戴設備中設置對應的提醒時間段,當第一可穿戴設備檢測到當前時間在提醒時間段內時,開啟定位功能,以獲取自身的第一位置。并且同時通過服務器向其朋友所佩戴的第二可穿戴設備發送位置獲取請求,以獲取第二可穿戴設備的第二位置。當第一可穿戴設備計算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的間距滿足預設距離閾值時,提醒第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其朋友已經在其附近。從而在約定會面等場景中,可以基于兩用戶佩戴的可穿戴設備來實現距離提醒,擴展了可穿戴設備的應用模式,提高了用戶體驗的同時,也提高了可穿戴設備的應用智能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基于可穿戴設備的提醒方法實施例一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基于可穿戴設備的提醒方法實施例二的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可穿戴設備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可穿戴設備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發明基于可穿戴設備的提醒方法實施例一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01、第一可穿戴設備在檢測到當前時間在提醒時間段內時,開啟定位功能。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應用場景,但是實際應用中并不局限于該應用場景下:第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以下簡稱用戶a),與第二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以下簡稱用戶b)約定某日的下午6:00會面。以用戶a為例,當用戶a于5:45到會面地點了,其想要知道用戶b此時是否已經到了會面地點附近,此時可以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提醒方法實現。其中,上述第一可穿戴設備和第二可穿戴設備可以具體為智能手表等設備。
具體來說,用戶a可以預先在第一可穿戴設備中設置入提醒時間段,比如約定下午6:00會面,由于交通等影響因素,用戶a可能會早到一會,也可能會晚到一會,因此,用戶a可以將提醒時間段設置為會面當日的下午5:30-6:30。從而,當第一可穿戴設備檢測到當前的時間已經為5:30時,開啟定位功能,該定位功能的開啟狀態一直持續到6:30,除非在此時間段內用戶a被第一可穿戴設備提醒,即第一可穿戴設備提醒用戶a,用戶b已經在附近。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收到提醒,第一可穿戴設備的定位功能在5:30-6:30內開啟,其他時間可以關閉。
其中,第一可穿戴設備中可以安裝有諸如gps等定位模塊,通過開啟該定位模塊來開啟定位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可穿戴設備中也安裝有時鐘系統,以用于計時。
步驟102、第一可穿戴設備獲取自身的第一位置,并通過服務器向第二 可穿戴設備發送位置獲取請求,以獲取第二可穿戴設備的第二位置,第二可穿戴設備與第一可穿戴設備具有綁定關系。
本實施例中,第一可穿戴設備開啟定位功能后,一方面實時或較短周期獲得自身的位置,稱為第一位置。另一方面,也要獲得用戶b的第二可穿戴設備的位置,稱為第二位置,以便基于這兩個位置進行用戶a與用戶b相距距離的判定。
值得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用戶a的第一可穿戴設備與用戶b的第二可穿戴設備需要預先建立綁定關系,該綁定關系的建立過程將在后續實施例中說明。
第一可穿戴設備獲取第二可穿戴設備的第二位置的方式是:通過向服務器發送位置獲取請求,以通過服務器的轉發,將該位置獲取請求發送至第二可穿戴設備。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可穿戴設備與第二可穿戴設備建立了綁定關系的情況下,第一可穿戴設備發送的位置獲取請求中可以攜帶有第二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即用戶b的標識,該標識比如為用戶b的姓名,和/或聯系電話,從而服務器基于各可穿戴設備注冊時提供的用戶標識,確定出與用戶b的標識對應的第二可穿戴設備,將位置獲取請求轉發給第二可穿戴設備。
第二可穿戴設備響應于該位置獲取請求,可以實時或周期地向第一可穿戴設備發送自身的位置。
步驟103、第一可穿戴設備計算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的間距,在間距滿足預設距離閾值時,提醒第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
第一可穿戴設備接收到第二可穿戴設備實時或周期反饋的第二位置后,相應的計算自身對應的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的間距,當該間距滿足預設距離閾值,比如500米時,第一可穿戴設備通過振動或語音等提醒方式提醒用戶a,該提醒意味著用戶b已經在其附近。
值得說明的是,上述以第一可穿戴設備作為執行主體進行了描述,實際上,對于用戶b來說,其也可以同時通過佩戴的第二可穿戴設備執行同樣的提醒處理過程,以提醒用戶b。而且即便是針對同一次會面,用戶b設置的提醒時間段也可以與用戶a設置的不同,根據自身需求設定。
本實施例中,第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可以根據其與朋友的約定會面時 間,在第一可穿戴設備中設置對應的提醒時間段,當第一可穿戴設備檢測到當前時間在提醒時間段內時,開啟定位功能,以獲取自身的第一位置。并且同時通過服務器向其朋友所佩戴的第二可穿戴設備發送位置獲取請求,以獲取第二可穿戴設備的第二位置。當第一可穿戴設備計算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的間距滿足預設距離閾值時,提醒第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其朋友已經在其附近。從而在約定會面等場景中,可以基于兩用戶佩戴的可穿戴設備來實現距離提醒,擴展了可穿戴設備的應用模式,提高了用戶體驗的同時,也提高了可穿戴設備的應用智能化。
圖2為本發明基于可穿戴設備的提醒方法實施例二的流程圖,如圖2所示,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201、第一可穿戴設備接收設置信息,設置信息包括提醒時間段、第二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
前述實施例中提到,第一可穿戴設備中存入有用戶a設置的提醒時間段信息,除此之外,實際應用中,用戶a還可以針對該提醒應用對第一可穿戴設備進行其他的設置。
具體來說,用戶a還可以設置第二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即用戶b的標識信息,比如用戶b的姓名和聯系電話。該設置可以用于進行第一可穿戴設備與第二可穿戴設備的綁定。
本實施例提供如下用戶b的標識信息的設置方式:
第一可穿戴設備接收綁定的手機終端發送的第二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第二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存儲于手機終端的通訊錄中。
具體來說,第一可穿戴設備可以與用戶a的手機終端進行綁定,該綁定過程可以參考現有的智能手環與手機終端的綁定方式實現,不贅述。
當第一可穿戴設備與手機終端綁定之后,兩者間可以進行信息的傳輸。從而,用戶a可以將預綁定的用戶b的標識信息通過手機終端發送至第一可穿戴設備中。實際應用中,該用戶b的標識可以是用戶b的姓名和聯系電話,這一標識信息可以存在于手機終端的通訊錄中,從而用戶a可以方便地通過選定通訊錄中的預綁定用戶信息,將對應的標識信息發送至第一可穿戴設備。手機終端與第一可穿戴設備間的通信可以是基于藍牙連接實現的。
步驟202、第一可穿戴設備向服務器發送綁定請求,綁定請求中包括第二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以使服務器根據第二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確定對應的第二可穿戴設備的標識信息,并向第二可穿戴設備轉發綁定請求。
步驟203、第一可穿戴設備接收第二可穿戴設備通過服務器轉發的綁定響應。
當第一可穿戴設備接收到用戶a通過手機終端發送的用戶b的標識信息后,可以發起針對用戶b的第二可穿戴設備的綁定過程。具體地,第一可穿戴設備向服務器發送攜帶有用戶b的標識信息的綁定請求。由于各可穿戴設備在初始使用時,都會向服務器進行注冊,通過注冊過程,服務器可以存儲有各可穿戴設備的標識與對應的用戶標識的對應關系,因此,基于該對應關系,服務器在接收到用戶b的標識信息后,可以確定出對應的第二可穿戴設備的標識信息,從而向第二可穿戴設備轉發綁定請求。第二可穿戴設備接收到該綁定請求后,提醒用戶b,用戶b若同意,則觸發第二可穿戴設備向第一可穿戴設備反饋綁定響應。
步驟204、第一可穿戴設備在檢測到當前時間在提醒時間段內時,開啟定位功能。
步驟205、第一可穿戴設備獲取自身的第一位置,并通過服務器向第二可穿戴設備發送位置獲取請求,以獲取第二可穿戴設備的第二位置。
步驟206、第一可穿戴設備計算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的間距,在間距滿足預設距離閾值時,提醒第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并通過服務器向第二可穿戴設備發送提醒信息,以使第二可穿戴設備提醒第二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
前述步驟204至步驟206與圖1所示實施例中對應步驟一致,不再贅述。只是本實施例中,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的間距滿足預設距離閾值時,第一可穿戴設備除了提醒第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外,還可以通過服務器向第二可穿戴設備發送提醒信息,以使第二可穿戴設備提醒第二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
也就是說,當用戶a的第一可穿戴設備判定用戶b已經在附近時,除了對用戶a進行提醒,以提醒其用戶b已經在附近,還可以對用戶b進行提醒,提醒用戶b自己已經在附近。
本實施例中,通過兩個用戶佩戴的可穿戴設備,基于可穿戴設備對一定時間段內自身和對方位置信息的檢測和判定,不但可以實現基于距離對佩戴者本人的提醒,還可以向對方佩戴者進行提醒,提高了用戶體驗。
圖3為本發明可穿戴設備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該可穿戴設備包括:檢測開啟模塊11、定位模塊12、發送模塊13、計算模塊14、提醒模塊15。
檢測開啟模塊11,用于在檢測到當前時間在提醒時間段內時,開啟定位功能。
定位模塊12,用于獲取所述可穿戴設備的第一位置。
發送模塊13,用于通過服務器向另一可穿戴設備發送位置獲取請求,以獲取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的第二位置,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與所述可穿戴設備具有綁定關系。
計算模塊14,用于計算所述第一位置與所述第二位置的間距。
提醒模塊15,用于在所述間距滿足預設距離閾值時,提醒所述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
本實施例的可穿戴設備可以用于執行圖1所示方法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其實現原理和技術效果類似,此處不再贅述。
圖4為本發明可穿戴設備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在圖3所示實施例的基礎上,所述發送模塊13還用于:
在所述間距滿足預設距離閾值時,通過所述服務器向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發送提醒信息,以使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提醒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
可選的,該可穿戴設備還包括:第一接收模塊21。
第一接收模塊21,用于接收設置信息,所述設置信息包括所述提醒時間段、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
具體的,所述第一接收模塊21具體用于:
接收綁定的手機終端發送的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存儲于所述手機終端的通訊錄中。
進一步地,所述發送模塊13還用于:
向所述服務器發送綁定請求,所述綁定請求中包括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以使所述服務器根據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的佩戴者的標識信息確定對應的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的標識信息,并向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轉發所述綁定請求。
相應的,該可穿戴設備還包括:第二接收模塊22。
第二接收模塊22,用于接收所述另一可穿戴設備通過所述服務器轉發的綁定響應。
本實施例的可穿戴設備可以用于執行圖2所示方法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其實現原理和技術效果類似,此處不再贅述。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上述方法實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驟可以通過程序指令相關的硬件來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儲于一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該程序在執行時,執行包括上述方法實施例的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