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隨機接入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無線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高速移動的車輛從路側單元RSU下載數據(比如:新聞或娛樂數據)成為可能。然而,由于車輛移動速度快、覆蓋范圍小、數據量大;導致車輛很難單獨完成下載任務。相關技術中解決上述問題,采用的是基于簇的內容下載方法:某輛車(簇頭)需要下載數據時,先請求周圍車輛形成簇;然后,簇成員分別向RSU下載部分數據;最后,通過D2D通信技術,簇成員把數據傳給簇頭。
圖1是相關技術中D2D發現過程的整體流程圖,如圖1所示,利用目前3GPP支持的D2D發現技術Model B實現簇的形成過程,這種模式中,參與發現過程的用戶可以分成兩類:發現UE(Discoverer UE):該用戶發送發現請求信息,聲明用戶感興趣的內容;被發現UE(Discoveree UE):該用戶收到請求信息后,回復與discoverer請求相關的信息。
其中,當簇頭請求數據傳輸資源時,首先進行隨機接入過程與基站建立無線連接,在隨機接入過程中包括以下四種不同的消息:隨機接入前導碼、隨機接入響應、RRC連接請求、RRC競爭解決,圖2是相關技術中隨機接入信道RACH過程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該隨機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簡稱為RACH)的過程可以包括如下幾個步驟:
步驟S102:簇頭從可用的前導碼組選擇一個隨機前導碼,并隨機選擇一個信道發送前導碼,其中,前導碼有四種不同的格式,分別應用在不同的場景,其區別主要在于隨機接入時長,小區覆蓋范圍和UE移動速度。
步驟S104:基站eNB檢測到前導碼,在下行共享數據信道發送響應(Random Access Response,簡稱為RAR),響應消息包括:隨機前導碼(Identification,簡稱為ID)、時間提前量(Timing Advance,簡稱為TA)、退避指示、資源分配以及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簡稱為C-RNTI);其中,在RAR中時間提前量TA占11bit,取值范圍在0~1282之間,UE根據調整上行發送時間,實現上行同步。
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簡稱為LTE)上行允許上行鏈路的小區內正交性,在一個小區內,從不同終端接收的上行傳輸將不會產生相互干擾。為了保證這種上行正交性,要求來自相同子幀但不同頻率資源的不同終端的信號到達時間能夠保持基本對齊。 更準確地說,接收信號的任何時間上的不對齊都應該落入循環前綴之內。為了保證這種接收端的時間對齊,LTE采納了一種名為定時提前的機制。依據以上分析,距簇頭一定范圍內的簇成員可以使用基站給簇頭回復的TA信息實現上行同步。
步驟S106:調度傳送;
其中,用戶使用步驟S104分配的資源發送RRC連接請求,此外,如果在步驟S102中多個用戶選擇了相同的前導碼,并選擇了相同的隨機信道發送前導碼,那么在該步驟S106中仍然存在競爭,這就是步驟S108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步驟S108:競爭解決。
其中,如果eNB正確解調出RRC連接請求消息,則生成RRC競爭解決的消息反饋給UE,UE使用C-RNTI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簡稱為PDCCH),此時所有發送碰撞的UE都能正確解出PDCCH,并根據PDCCH的指示接收RRC競爭解決消息,然后分別將自己的唯一用戶標識與RRC競爭解決消息中的用戶標識相比較,最終匹配的最多只有一個UE,從而實現碰撞解決,該UE的隨機接入成功,而與該UE碰撞的其他UE需重新進行隨機接入過程,隨機接入成功的UE將臨時C-RNTI作為正式C-RNTI使用。
此外,圖3是相關技術中D2D一對一通信過程流圖,如圖3所示,簇成員完成內容下載后,每個成員與簇頭建立D2D通信鏈路,把內容轉發給簇頭,該過程采用現有的D2D通信。
可見,相關技術中簇內各個成員收到了下載任務的時候,需要分別進行隨機接入的過程,進而增大了沖突的概率和增加了信令的開銷。而針對相關技術中的上述問題,目前尚未存在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隨機接入的方法及裝置,以至少解決相關技術中在簇內成員建立與基站的連接時,需要分別執行進行隨機接入的過程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隨機接入的方法,包括:由多個用戶設備UE形成的第一簇中的第一簇頭從預設的前導碼集合中選擇前導碼,并向基站發送所述前導碼,其中,所述前導碼集合中的每個前導碼都指示有與所述每個前導碼相對應的UE數量,選擇出的前導碼對應的UE數量與所述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相同;所述第一簇頭接收所述基站響應于所述前導碼發送的響應消息,其中,所述響應消息中攜帶有與所述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匹配的用于建立無線資源控制RRC鏈接的資源信息,以及與所述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對應的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C-RNTI;所述第一簇頭向所述第一簇中的每一個簇成員廣播用于建立RRC連接的所述資源信息和所述C-RNTI。
進一步地,所述由多個用戶設備UE形成的第一簇中的第一簇頭從預設的前導碼集合中選擇前導碼包括:所述第一簇頭確定所述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所述第一簇頭從所述預設的前導碼集合中選擇與所述第一簇中的UE數量相匹配的前導碼,作為所述前導碼。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簇頭通過設備到設備D2D發現的方式確定所述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
進一步地,所述響應消息中還攜帶有:時間提前量TA、退避指示。
進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簇頭向基站發送所述前導碼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在所述第一簇頭選擇所述前導碼,且由多個UE形成的第二簇中的第二簇頭選擇所述前導碼時,所述第一簇頭通過競爭的方式競爭到所述前導碼,其中,所述第一簇與所述第二簇中的簇成員數量一致。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隨機接入的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由多個用戶設備UE形成的第一簇中的第一簇頭發送的前導碼,其中,所述前導碼都指示有與所述前導碼相對應的UE數量,所述UE數量與所述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相同;所述基站響應于所述前導碼向所述第一簇頭發送響應消息,其中,所述響應消息中攜帶有與所述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匹配的用于建立無線資源控制RRC鏈接的資源信息,以及與所述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對應的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C-RNTI;在所述第一簇頭向所述簇成員廣播所述資源信息和所述C-RNTI之后,所述基站依據所述資源信息和所述C-RNTI建立與所述第一簇中的簇成員的RRC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響應消息中還攜帶有:時間提前量TA、退避指示。
根據本發明的再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隨機接入的裝置,應用于由多個用戶設備UE形成的第一簇中的第一頭簇側,包括:處理模塊,用于從預設的前導碼集合中選擇前導碼,并向基站發送所述前導碼,其中,所述前導碼集合中的每個前導碼都指示有與所述每個前導碼相對應的UE數量,選擇出的前導碼對應的UE數量與所述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相同;第一接收模塊,用于接收所述基站響應于所述前導碼發送的響應消息,其中,所述響應消息中攜帶有與所述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匹配的用于建立無線資源控制RRC鏈接的資源信息,以及與所述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對應的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C-RNTI;廣播模塊,用于向所述第一簇中的每一個簇成員廣播用于建立RRC連接的所述資源信息和所述C-RNTI。
進一步地,所述處理模塊包括:確定單元,用于確定所述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選擇單元,用于從所述預設的前導碼集合中選擇與所述第一簇中的UE數量相匹配的前導碼,作為所述前導碼。
進一步地,所述確定單元,還用于通過設備到設備D2D發現的方式確定所述第一 簇中的簇成員數量。
進一步地,所述響應消息中還攜帶有:時間提前量TA、退避指示。
進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簇頭向基站發送所述前導碼之前,所述裝置還包括:競爭模塊,用于在所述第一簇頭選擇所述前導碼,且由多個UE形成的第二簇中的第二簇頭選擇所述前導碼時,通過競爭的方式競爭到所述前導碼,其中,所述第一簇與所述第二簇中的簇成員數量一致。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隨機接入的裝置,應用于基站側,包括:第二接收模塊,用于接收由多個用戶設備UE形成的第一簇中的第一簇頭發送的前導碼,其中,所述前導碼都指示有與所述前導碼相對應的UE數量,所述UE數量與所述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相同;響應模塊,用于響應于所述前導碼向所述第一簇頭發送響應消息,其中,所述響應消息中攜帶有與所述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匹配的用于建立無線資源控制RRC鏈接的資源信息,以及與所述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對應的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C-RNTI;建立模塊,用于在所述第一簇頭向所述簇成員廣播所述資源信息和所述C-RNTI之后,依據所述資源信息和所述C-RNTI建立與所述第一簇中的簇成員的RRC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響應消息中還攜帶有:時間提前量TA、退避指示。
通過本發明,采用預設前導碼集合中的前導碼都指示有與每個前導碼相對應的UE數量,而第一簇頭選擇的前導碼對應的UE數量與該第一簇頭所屬的簇的簇成員數量一致,在該第一簇頭在發送前導碼后,接收該基站響應于該前導碼的攜帶有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匹配的用于建立無線資源控制RRC鏈接的資源信息,以及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對應的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C-RNTI的響應消息后,該第一簇頭將該資源信息和C-RNTI廣播給簇成員,用于建立RRC連接;可見,在本發明中在簇成員與基站建立RRC連接時,不需要通過競爭的方式依次與基站建立連接,而是可以同時與基站建立連接,解決了相關技術中在簇內成員建立與基站的連接時,需要分別執行進行隨機接入的過程的問題,進而達到了降低系統開銷的效果。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相關技術中D2D發現過程的整體流程圖;
圖2是相關技術中隨機接入信道RACH過程的示意圖;
圖3是相關技術中D2D一對一通信過程流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隨機接入的方法的流程圖一;
圖5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隨機接入的方法的流程圖二;
圖6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隨機接入的裝置的結構框圖一;
圖7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隨機接入的裝置的結構框圖二;
圖8是根據本發明可選實施例的基于簇的隨機接入過程的流程圖;
圖9是根據本發明可選實施例的基于簇隨機接入過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中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區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隨機接入的方法,圖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隨機接入的方法的流程圖一,如圖4所示,該流程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402:由多個用戶設備UE形成的第一簇中的第一簇頭從預設的前導碼集合中選擇前導碼,并向基站發送前導碼,其中,前導碼集合中的每個前導碼都指示有與每個前導碼相對應的UE數量,選擇出的前導碼對應的UE數量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相同;
步驟S404:第一簇頭接收基站響應于前導碼發送的響應消息,其中,響應消息中攜帶有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匹配的用于建立無線資源控制RRC鏈接的資源信息,以及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對應的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C-RNTI;
步驟S406:第一簇頭向第一簇中的每一個簇成員廣播用于建立RRC連接的資源信息和C-RNTI。
通過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述步驟S402至步驟S406可知,在本實施例中的預設前導碼集合中的前導碼都指示有與每個前導碼相對應的UE數量,而第一簇頭選擇的前導碼對應的UE數量與該第一簇頭所屬的簇的簇成員數量一致,在該第一簇頭在發送前導碼后,接收該基站響應于該前導碼的攜帶有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匹配的用于建立無線資源控制RRC鏈接的資源信息,以及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對應的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C-RNTI的響應消息后,該第一簇頭將該資源信息和C-RNTI廣播給簇成員,用于建立RRC連接;可見,在本實施例中在簇成員與基站建立RRC連接時,不需要通過競爭的方式依次與基站建立連接,而是可以同時與基站建立連接,解決了相關技術中在簇內成員建立與基站的連接時,需要分別執行進行隨機接入的過程的問題,進而達到了降低系統開銷的效果。
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前導碼集合中預留一部分用于簇接入,并且定義每個用于簇接入的前導碼所代表的簇成員個數。簇頭在該集合中隨機選擇一個與簇成員個數相對應的前導碼,進行隨機接入過程,基站檢測到前導碼后,可識別出當前簇的大小,從而為該簇分配相應的RRC接入資源和臨時可用的C-RNTI。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涉及到的響應消息中還攜帶有:時間提前量TA、退避指示。
而對于本實施例步驟S402中涉及到的由多個用戶設備UE形成的第一簇中的第一簇頭從預設的前導碼集合中選擇前導碼的方式,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施方式中,可以通過如下方式來實現:
步驟S402-1:第一簇頭確定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
其中,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施方式中,該第一簇頭通過設備到設備D2D發現的方式確定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
步驟S402-2:第一簇頭從預設的前導碼集合中選擇與第一簇中的UE數量相匹配的前導碼,作為前導碼。
由該S402-1和S402-2可知,該第一簇頭首先確定所屬簇中的簇成員數量,進而從預設的前導碼集合中選擇與第一簇中的UE數量相匹配的前導碼,作為前導碼。
而在本實施例的另一個可選實施方式中,在第一簇頭向基站發送前導碼之前,本實施例的方法還包括:在第一簇頭選擇前導碼,且由多個UE形成的第二簇中的第二簇頭選擇前導碼時,第一簇頭通過競爭的方式競爭到前導碼,其中,第一簇與第二簇中的簇成員數量一致。也就是說,在存在有兩個大小相同的簇同時在相同的信道發送前導碼時,兩個簇通過競爭的方式解決接入成功是否,接入失敗的簇按相關技術中的方式重新進行RACH過程。
圖5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隨機接入的方法的流程圖二,如圖5所示,該方法的步驟包括:
步驟S502:基站接收由多個用戶設備UE形成的第一簇中的第一簇頭發送的前導碼,其中,前導碼都指示有與前導碼相對應的UE數量,UE數量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相同;
步驟S504:基站響應于前導碼向第一簇頭發送響應消息,其中,響應消息中攜帶有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匹配的用于建立無線資源控制RRC鏈接的資源信息,以及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對應的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C-RNTI;
步驟S506:在第一簇頭向簇成員廣播資源信息和C-RNTI之后,基站依據資源信息和C-RNTI建立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的RRC連接。
可選地,響應消息中還攜帶有:時間提前量TA、退避指示。
可見,基站在接收第一簇頭發送前導碼后,根據該前導碼基站向第一簇頭發送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匹配的用于建立無線資源控制RRC鏈接的資源信息,以及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對應的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C-RNTI,進而可以使得簇成員與基站同時建立連接,與相關技術中的方式相比,簇成員不需要分別與基站建立連接。
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描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據上述實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軟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臺的方式來實現,當然也可以通過硬件,但很多情況下前者是更佳的實施方式。基于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如ROM/RAM、磁碟、光盤)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終端設備(可以是手機,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實施例中還提供了一種隨機接入的裝置,該裝置用于實現上述實施例及優選實施方式,已經進行過說明的不再贅述。如以下所使用的,術語“模塊”可以實現預定功能的軟件和/或硬件的組合。盡管以下實施例所描述的裝置較佳地以軟件來實現,但是硬件,或者軟件和硬件的組合的實現也是可能并被構想的。
圖6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隨機接入的裝置的結構框圖一,該裝置應用于由多個用戶設備UE形成的第一簇中的第一頭簇側,如圖6所示,該裝置包括:處理模塊62,用于從預設的前導碼集合中選擇前導碼,并向基站發送前導碼,其中,前導碼集合中的每個前導碼都指示有與每個前導碼相對應的UE數量,選擇出的前導碼對應的UE數量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相同;第一接收模塊64,與處理模塊62耦合連接,用于接收基站響應于前導碼發送的響應消息,其中,響應消息中攜帶有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匹配的用于建立無線資源控制RRC鏈接的資源信息,以及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對應的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C-RNTI;廣播模塊66,與第一接收模塊64耦合連接,用于向第一簇中的每一個簇成員廣播用于建立RRC連接的資源信息和C-RNTI。
可選地,該處理模塊62包括:確定單元,用于確定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選擇單元,與確定單元耦合連接,用于從預設的前導碼集合中選擇與第一簇中的UE數量相匹配的前導碼,作為前導碼。其中,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施方式中該確定單元,還用于通過設備到設備D2D發現的方式確定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
可選地,響應消息中還攜帶有:時間提前量TA、退避指示。
可選地,在第一簇頭向基站發送前導碼之前,本實施例的裝置還包括:競爭模塊,用于在第一簇頭選擇前導碼,且由多個UE形成的第二簇中的第二簇頭選擇前導碼時,通過競爭的方式競爭到前導碼,其中,第一簇與第二簇中的簇成員數量一致。
圖7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隨機接入的裝置的結構框圖二,該裝置應用于基站側, 如圖7所示,該裝置包括:第二接收模塊72,用于接收由多個用戶設備UE形成的第一簇中的第一簇頭發送的前導碼,其中,前導碼都指示有與前導碼相對應的UE數量,UE數量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相同;響應模塊74,與第二接收模塊72耦合連接,用于響應于前導碼向第一簇頭發送響應消息,其中,響應消息中攜帶有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匹配的用于建立無線資源控制RRC鏈接的資源信息,以及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對應的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C-RNTI;建立模塊76,與響應模塊74耦合連接,用于在第一簇頭向簇成員廣播資源信息和C-RNTI之后,依據資源信息和C-RNTI建立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的RRC連接。
可選地,本實施例中涉及到的響應消息中還攜帶有:時間提前量TA、退避指示。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各個模塊是可以通過軟件或硬件來實現的,對于后者,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塊均位于同一處理器中;或者,上述模塊分別位于多個處理器中。
下面結合本發明的可選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舉例說明;
而本可選實施提供了一種基于簇的隨機接入過程的方法,該方法主要技術方案為:原前導碼集合中預留一部分用于簇接入,并且定義每個用于簇接入的前導碼所代表的簇成員個數。該簇頭在該集合中隨機選擇一個與簇成員個數相對應的前導碼,進行隨機接入過程,基站檢測到前導碼后,可識別出當前簇的大小,從而為該簇分配相應的RRC接入資源和臨時可用的C-RNTI。例如,當簇內包含兩個節點時,基站需要分配兩個節點接入時的RRC資源。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可選實施例的上述過程進行詳細說明,圖8是根據本發明可選實施例的基于簇的隨機接入過程的流程圖,如圖8所示,該方法的步驟包括:
步驟S802:簇頭通過D2D發現過程確定成員數N;
步驟S804:簇頭在預留的前導碼集合中選擇默認的前導碼(指明簇成員個數N),并隨機選擇一個信道發送前導碼;
步驟S806:基站eNB檢測到前導碼,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上發送響應消息,其中,該響應消息包括:隨機前導碼ID、時間提前量、退避指示、簇可使用的RRC連接請求的資源信息和N個臨時的C-RNTI;該資源信息由基站依據簇的大小分配,保證簇內每位成員都可以與基站建立RRC連接。
步驟S808:由于是簇接入,當前簇頭和簇成員都處于RRC_IDLE狀態,基站配置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8信息中的commTxPoolNormalCommon信息,指示一定的D2D廣播通信資源,并把該信息廣播給簇頭和簇成員。
步驟S810:簇頭使用commTxPoolNormalCommon指定的資源廣播信息給簇成員,該資源包括:為每個成員分配的RRC資源、臨時C-RNTI和時間提前量。簇成員在 commTxPoolNormalCommon指定資源上進行監聽。
步驟S812:簇成員收到簇頭廣播的消息后,使用所分配的RRC資源和臨時C-RNTI進行RRC連接建立過程;
步驟S814:如果eNB成功解出RRC_Connection建立請求,則給簇和簇成員回復RRC建立響應。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在同一個小區中,有兩個大小相同的簇同時在相同的信道發送前導碼,該兩個簇會產生沖突,而該沖突通過競爭的方式解決,接入成功的簇使用現有技術中的方式進行隨機接入,而接入失敗的簇頭按背景技術中提到的方式重新進行RACH過程。
在本可選實施例的一個應用場景中,假設在一個小區內,簇頭CH需要下載內容,考慮內容大小,簇頭通過D2D發現過程Model B尋找合適的簇成員,該例子中假設只需要一個成員C1,假設預留的前導碼集合中P1指示的簇大小為2,圖9是根據本發明可選實施例的基于簇隨機接入過程的示意圖,如圖9所示,該隨機接入的過程包括:
步驟S902,CH隨機選擇一個信道發送默認前導碼P1開始RACH過程;
其中,如果eNB成功檢測出P1,則給CH回復相應信息包括:前導碼P1ID,時間提前量,退避指示,CH的上行資源RB1和臨時的C-RNTI_1,C1的上行資源RB2和臨時的C-RNTI_2;
步驟S904,簇頭和簇成員當前處于IDLE狀態,基站配置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8信息中的commTxPoolNormalCommon信息,指示一定的D2D廣播通信資源,并把該信息廣播給簇頭和簇成員。
步驟S906:CH使用commTxPoolNormalCommon信息指示的資源把上行資源RB2和臨時的C-RNTI_2通知給C1;
步驟S908:CH使用C-RNTI_1在資源RB1上發送RRC_Connection_Request消息;如果eNB成功檢測出請求信息,給CH回復響應,同時C-RNTI_1成為CH的正式標識;
C1使用C-RNTI_2在資源RB2上發送RRC_Connection_Request消息;如果eNB成功檢測出請求信息,給C1回復響應,同時C-RNTI_2成為C1的正式標識;
步驟S910:簇頭和簇成員從RRC_IDLE狀態切換為RRC_Connected狀態,可以接收下行數據。
由上述本可選實施例的方案可知,基于簇的隨機接入過程可以減小開銷,提升內容下載效率,從而解決了相關技術中簇中的每個成員都獨立進行一次隨機接入的過程,由于多次競爭導致增加系統的開銷,并且系統的信令開銷比較大的問題。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存儲介質。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上述存儲介質可以被設置為存儲用于執行以下步驟的程序代碼:
S1:由多個用戶設備UE形成的第一簇中的第一簇頭從預設的前導碼集合中選擇前導碼,并向基站發送前導碼,其中,前導碼集合中的每個前導碼都指示有與每個前導碼相對應的UE數量,選擇出的前導碼對應的UE數量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相同;
S2:第一簇頭接收基站響應于前導碼發送的響應消息,其中,響應消息中攜帶有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匹配的用于建立無線資源控制RRC鏈接的資源信息,以及與第一簇中的簇成員數量對應的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C-RNTI;
S3:第一簇頭向第一簇中的每一個簇成員廣播用于建立RRC連接的資源信息和C-RNTI。可選地,本實施例中的具體示例可以參考上述實施例及可選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上述的本發明的各模塊或各步驟可以用通用的計算裝置來實現,它們可以集中在單個的計算裝置上,或者分布在多個計算裝置所組成的網絡上,可選地,它們可以用計算裝置可執行的程序代碼來實現,從而,可以將它們存儲在存儲裝置中由計算裝置來執行,并且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以不同于此處的順序執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驟,或者將它們分別制作成各個集成電路模塊,或者將它們中的多個模塊或步驟制作成單個集成電路模塊來實現。這樣,本發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軟件結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