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網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裝置、設備及系統。
背景技術:
IEEE 802.11ax除了定義了接入點與站點之間發送數據的發送機制,還定義了站點對站點之間直接發送數據的發送機制,這種發送機制在不通過接入點進行數據轉送的情況下,可以在站點間直接進行數據交換。
基于上述發送機制,在一種應用場景中,上行傳輸站點向接入點進行上行傳輸數據發送,站點對站點中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向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數據,在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同時發送數據時,接入點接收到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數據時會受到端對端發送站點向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的數據的干擾,且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數據時也會受到上行傳輸站點向接入點發送的數據的干擾。
針對這種應用場景中,相關技術中采用的方式是盡量避免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在相同時刻以及相同頻率同時發送數據。
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相關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由于相關技術中采用的方式需要盡量避免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在相同時刻以及相同頻率同時發送數據,因此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且發送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相關技術中因盡量避免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在相同時刻以及相同頻率同時發送數據,導致資源浪費,且發送效率低下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裝置、設備及系統。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應用于接入點中, 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傳輸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后,根據發送的所述調度請求信令,劃分出至少一組并行傳輸的站點,每組并行傳輸的站點中包括至少一個用于向所述接入點發送上行數據包的上行傳輸站點以及至少一對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數據發送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
判定每組并行傳輸的站點是否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
從符合所述被同時調度的條件的各組站點中,按照調度規則選取出至少一組站點;
廣播發送調度通知信令,所述調度通知信令用于調度所述按照調度規則選取的至少一組站點中的各站點,并用于觸發被調度的上行傳輸站點向所述接入點發送上行數據包,還用于告知被調度的每對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具備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權限。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根據發送所述調度請求信令,劃分出至少一組并行傳輸的站點,包括:
確定出發送所述調度請求信令的各個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確定出與端對端發送站點對應的端對端接收站點;
從確定出的所述上行傳輸站點和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中,按照所述調度規則依次嘗試組合不同的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得到不同的組合,每個組合中包含至少一個上行傳輸站點和至少一對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端對端數據包發送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
將每個組合分別確定為一組并行傳輸的站點。
結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判定每組并行傳輸的站點是否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包括:
根據每組并行傳輸的站點,計算所述接入點在接收所述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的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NR,判定所述SINR是否大于所述接入點在接收所述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所需的最小SINR;或者,
根據每組并行發送的站點,計算所述接入點在接收所述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判定所述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是否大于所述接入點在接收到所述組中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結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計算所述接入點在接收所述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的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NR,包括:
根據每組并行發送的站點,計算所述接入點接收到所述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上行數據包的功率,將所述功率記為第一接收功率;
對于所述組中每個端對端發送站點,計算所述接入點接收到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功率,將所述功率記為第二接收功率;
將計算得到的各個第二接收功率以及所述接入點本地噪聲求和,得到和值;
將所述第一接收功率除以所述和值,得到所述SINR。
結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的任一種,在第四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中攜帶有功率差值參數,所述功率差值參數是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所述調度請求信令時的發送功率與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實際發送功率之間的差值,
所述計算所述接入點接收到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功率,包括:
獲取接收到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所述調度請求信令的接收功率;
將所述接收功率減去所述功率差值參數,將得到的差值確定為預估的所述接入點接收到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實際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功率。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應用于端對端接收站點中,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為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中接收數據的站點,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調度通知信令,所述調度通知信令中指定有所述接入點允許調度的站點;
在所述調度通知信令指定以端到端方式調度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時,判定是否符合允許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條件;
在符合允許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所述發送條件時,向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通知發送信令,所述通知發送信令用于觸發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開始向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判定是否符合允許端對端發 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條件,包括:
計算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所述端對端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NR,判定所述SINR是否大于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所需的的最小SINR;或者,
計算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數據時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判定所述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到被調度的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結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計算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所述端對端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NR,包括:
在所使用的時頻資源塊上監測干擾功率;
獲取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接收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端對端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將所述接收功率除以所述干擾功率,得到所述SINR。
結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通知發送信令中攜帶有用于指示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向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方式。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的方法,應用于端對端發送站點中,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為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中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站點,所述方法包括:
向接入點發送調度請求信令,所述調度請求信令用于觸發所述接入點在判定允許調度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時,廣播調度通知信令,所述調度通知信令指定以端到端方式調度的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和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指定的端對端接收站點;
接收所述接入點廣播的所述調度通知信令;
若所述調度通知信令指定以端到端方式調度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且接收到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的通知發送信令,則向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數據。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通知發送信令中攜帶有用于 指示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向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方式,所述向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數據,包括:
按照所述發送方式向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數據。
結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調度請求信令中攜帶有功率差值參數,所述功率差值參數是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所述調度請求信令時的發送功率與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實際發送功率之間的差值。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應用于接入點中,所述裝置包括:
劃分模塊,用于在接收到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傳輸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后,根據發送的所述調度請求信令,劃分出至少一組并行傳輸的站點,每組并行傳輸的站點中包括至少一個用于向所述接入點發送上行數據包的上行傳輸站點以及至少一對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數據發送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
判定模塊,用于判定每組并行傳輸發送的站點是否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
選取模塊,用于從所述判定模塊判定出的符合所述被同時調度的條件的各組站點中,按照調度規則選取出至少一組站點;
廣播模塊,用于廣播發送調度通知信令,所述調度通知信令用于調度所述按照調度規則選取的至少一組站點中的各個站點,并用于觸發被調度的上行傳輸站點向所述接入點發送上行數據包,還用于告知被調度的每對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具備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權限。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劃分模塊,還用于:
確定出發送所述調度請求信令的各個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確定出與端對端發送站點對應的端對端接收站點;
從確定出的所述上行傳輸站點和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中,按照所述調度規則依次嘗試組合不同的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得到不同的組合,每個組合中包含至少一個上行傳輸站點和至少一對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端對端數據包發送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
將每個組合分別確定為一組并行傳輸的站點。
結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二種可能的實 施方式中,所述判定模塊,還用于:
根據每組并行傳輸的站點,計算所述接入點在接收所述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的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NR,判定所述SINR是否大于所述接入點在接收所述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所需最小SINR;或者,
根據每組并行發送的站點,計算所述接入點在接收所述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判定所述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是否大于所述接入點在接收到所述組中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結合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計算模塊,還用于:
根據每組并行發送的站點,計算所述接入點接收到所述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上行數據包的功率,將所述功率記為第一接收功率;
對于所述組中每個端對端發送站點,計算所述接入點接收到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功率,將所述功率記為第二接收功率;
將計算得到的各個第二接收功率以及所述接入點本地噪聲求和,得到和值;
將所述第一接收功率除以所述和值,得到所述SINR。
結合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中攜帶有功率差值參數,所述功率差值參數是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所述調度請求信令時的發送功率與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實際發送功率之間的差值,
所述判定模塊,還用于:
獲取接收到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所述調度請求信令的接收功率;
將所述接收功率減去所述功率差值參數,將得到的差值確定為預估的所述接入點接收到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實際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功率。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應用于端對端接收站點中,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為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中接收數據的站點,所述裝置包括:
接收模塊,用于接收調度通知信令,所述調度通知信令中指定有所述接入點允許調度的站點;
判定模塊,用于在所述調度通知信令指定以端到端方式調度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時,判定是否符合允許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條件;
發送模塊,用于在所述判定模塊判定符合允許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所述發送條件時,向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通知發送信令,所述通知發送信令用于觸發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開始向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
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判定模塊,還用于:
計算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所述端對端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NR,判定所述SINR是否大于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所需的的最小SINR;或者,
計算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數據時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判定所述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到被調度的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結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判定模塊,還用于:
在所使用的時頻資源塊上監測干擾功率;
獲取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接收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端對端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將所述接收功率除以所述干擾功率,得到所述SINR。
結合第五方面,第五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通知發送信令中攜帶有用于指示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向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方式。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的裝置,應用于端對端發送站點中,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為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中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站點,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發送模塊,用于向接入點發送調度請求信令,所述調度請求信令用于觸發所述接入點在判定允許調度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時,廣播調度通知信令,所述調度通知信令指定以端到端方式調度的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和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指定的端對端接收站點;
接收模塊,用于接收所述接入點廣播的所述調度通知信令;
第二發送模塊,用于在所述調度通知信令指定以端到端方式調度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且接收到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的通知發送信令時,則向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數據。
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通知發送信令中攜帶有用于指示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向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方式,所述第二發送模塊,還用于:
按照所述發送方式向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數據。
結合第六方面或者第六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調度請求信令中攜帶有功率差值參數,所述功率差值參數是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所述調度請求信令時的發送功率與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實際發送功率之間的差值。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種接入點,所述接入點包括:無線收發器和處理器,
所述處理器,用于在所述無線收發器接收到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傳輸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根據發送的所述調度請求信令,劃分出至少一組并行傳輸的站點,每組并行傳輸的站點中包括至少一個用于向所述接入點發送上行數據包的上行傳輸站點以及至少一對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數據發送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
所述處理器,還用于判定每組并行傳輸的站點是否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
所述處理器,還用于從符合所述被同時調度的條件的各組站點中,按照調度規則選取出被調度的至少一組站點;
所述無線收發器,用于廣播發送調度通知信令,所述調度通知信令用于調度所述按照調度規則選取的至少一組站點中的各個站點,并用于觸發被調度的上行傳輸站點向所述接入點發送上行數據包,還用于告知被調度的每對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具備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權限。
在第七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處理器,還用于確定出發送所述調度請求信令的各個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確定出與端對端發送站點對應的端對端接收站點;
所述處理器,還用于從確定出的所述上行傳輸站點和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中,按照所述調度規則依次嘗試組合不同的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 得到不同的組合,每個組合中包含至少一個上行傳輸站點和至少一對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端對端數據包發送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
所述處理器,還用于將每個組合分別確定為一組并行傳輸的站點。
結合第七方面或者第七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處理器,還用于根據每組并行傳輸的站點,計算所述接入點在接收所述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的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NR,判定所述SINR是否大于所述接入點在接收所述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所需的最小SINR;或者,
所述處理器,還用于根據每組并行發送的站點,計算所述接入點在接收所述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判定所述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是否大于所述接入點在接收到所述組中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結合第七方面、第七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或者第七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處理器,還用于根據每組并行發送的站點,計算所述接入點接收到所述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上行數據包的功率,將所述功率記為第一接收功率;
所述處理器,還用于對于所述組中每個端對端發送站點,計算所述接入點接收到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功率,將所述功率記為第二接收功率;
所述處理器,還用于將計算得到的各個第二接收功率以及所述接入點本地噪聲求和,得到和值;
所述處理器,還用于將所述第一接收功率除以所述和值,得到所述SINR。
結合第七方面、第七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至第七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的任一種,在第四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中攜帶有功率差值參數,所述功率差值參數是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所述調度請求信令時的發送功率與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實際發送功率之間的差值,
所述處理器,還用于獲取接收到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所述調度請求信令的接收功率;
所述處理器,還用于將所述接收功率減去所述功率差值參數,將得到的差 值確定為預估的所述接入點接收到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實際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功率。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種端對端接收站點,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為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中接收數據的站點,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包括:無線收發器和處理器,
所述無線收發器,用于接收調度通知信令,所述調度通知信令中指定有所述接入點允許調度的站點;
所述處理器,用于在所述無線收發器接收到的所述調度通知信令以端到端方式指定調度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時,判定是否符合允許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條件;
所述無線收發器,還用于在所述處理器判定符合允許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所述發送條件時,向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通知發送信令,所述通知發送信令用于觸發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開始向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
在第八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處理器,還用于計算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端對端數據包時的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NR,判定所述SINR是否大于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所需的的最小SINR;或者,
所述處理器,還用于計算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數據時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判定所述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到被調度的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結合第八方面或者第八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處理器,用于在所使用的時頻資源塊上監測干擾功率;
所述處理器,用于獲取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接收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端對端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所述處理器,用于將所述接收功率除以所述干擾功率,得到所述SINR。
結合第八方面,第八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或者第八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通知發送信令中攜帶有用于指示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向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方 式。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種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為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中發送數據的站點,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包括:無線收發器和處理器,
所述無線收發器,用于向接入點發送調度請求信令,所述調度請求信令用于觸發所述接入點在判定允許調度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時,廣播調度通知信令,所述調度通知信令指定以端到端方式調度的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和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指定的端對端接收站點;
所述無線收發器,用于接收所述接入點廣播的所述調度通知信令;
所述無線收發器,用于在所述無線收發器接收到所述調度通知信令后,且所述處理器判定接收到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的通知發送信令時,則向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數據。
在第九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通知發送信令中攜帶有用于指示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向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數據的發送方式,所述無線收發器,還用于按照所述發送方式向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數據。
結合第九方面或者第九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調度請求信令中攜帶有功率差值參數,所述功率差值參數是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所述調度請求信令時的發送功率與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實際發送功率之間的差值。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種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系統,所述系統包括:接入點,向所述接入點發送上行數據包的上行傳輸站點,端對端接收站點,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向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端對端發送站點,
其中,所述接入點包括如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各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任意一種描述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如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各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任意一種描述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括如第六方面以及第六方面各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任意一種描述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的裝置。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系統,所述系統包括如第七方面以及第七方面各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任意一種描述的接入點,向所述接入點發送數據的上行傳輸站點,如第八方面以及第八方面各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任意一種描述的端對端接收站點,如第九方面以及第九方面各種可能的實 施方式中任意一種描述的端對端發送站點,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向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數據。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在接入點處根據請求調度的站點進行并行傳輸站點的劃分,劃分后的每組中包括至少一個上行傳輸站點和至少一對端對端傳輸站點,接入點針對每組站點判定該組并行發送的站點是否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從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的各組站點中,按照調度規則選取出至少一組站點;由于接入點經過計算,確定出調度的一組站點,該組站點中端對端發送站點所造成的干擾在接入點許可的范圍內,因此被調度的這組站點中的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可以并行傳輸數據;因此解決了相關技術中因盡量避免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在相同時刻以及相同頻率同時發送數據,導致資源浪費,且發送效率低下的問題;達到了在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行發送數據的同時,保證并行產生的數據之間的相互干擾在可接受范圍內,提高了發送效率的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部分實施例中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所涉及的實施環境示意圖;
圖2A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的方法流程圖;
圖2B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提供的劃分站點的方法流程圖;
圖2C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提供的接入點計算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的方法流程圖;
圖2D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提供的計算接入點接收到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功率的方法流程圖;
圖3A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中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的方法流程圖;
圖3B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提供的在端對端接收站點計算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的方法流程圖;
圖4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的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接入點的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端對端發送站點的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系統的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端對端接收站點的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端對端發送站點的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系統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圖1是本發明部分實施例中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所涉及的實施環境示意圖。該實施環境包括接入點120、上行傳輸站點140、端對端發送站點161和端對端接收站點162。
上行傳輸站點140為可以向接入點120發送數據的站點,這里將發送的數據記為上行數據包。
端對端發送站點161和端對端接收站點162可以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數據發送,也即端對端發送站點161在向端對端接收站點162發送數據時,并不需要接入點120進行轉發,而是可以直接將數據發送至接收端162中。這里將端對端發送站點161發送至端對端接收站點162的數據記為端對端數據包。
一般來講,端對端發送站點161和端對端接收站點162成對出現。成對出現的端對端發送站點161和端對端接收站點162可稱為端對端傳輸站點。
在實際應用中,接入點120可以調度能夠發送數據的站點。比如,接入點120可以根據分配的資源或者站點請求接入的資源調度不同的一個、兩個或多個站點。比如,接入點120通常為無線局域網絡(英文: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簡稱:WLAN)中Access Point,簡稱:AP。
圖1中僅示例性示出了一個上行傳輸站點以及一對端對端發送方式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在實際應用場景中,該實施環境可以包含至少一個上行傳輸站點以及至少一對端對端發送方式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
圖2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的方法流程圖,該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主要以應用于圖1所示實施環境中的接入點120為例進行舉例說明。在圖2中,該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201,在接收到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傳輸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后,根據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劃分出至少一組并行發送的站點。
一般來講,接入點為了能夠根據可提供的資源調度更多的站點,接入點通常會在接收到多個調度請求信令后,才會進行步驟201的步驟。
此外,在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傳輸站點并行發送數據的場景中,接入點會接收到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傳輸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這里的調度請求信令可以為buffer-report信令。
當接入點接收到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傳輸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后,則可以根據這些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傳輸站點,確定出調度的站點。而考慮到接入點在接收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容易受到端對端發送站點向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的端對端數據包的干擾,因此,接入點需要對各個上行傳輸站點和各個端對端發送站點進行合理調度,以降低接入點接收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數據時的干擾。
可選的,接入點可以根據調度的規則,根據發送該調度請求信令的站點,劃分出至少一組并行發送的站點。每組并行發送的站點中通常包括一個用于向該接入點發送上行數據包的上行傳輸站點以及至少一對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數據發送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
在一種常見的場景中,由于上行傳輸站點在發送上行數據包時,通常是占用不同的資源塊,因此各個上行傳輸站點之間通常不會出現并行傳輸數據的情況,因此,接入點針對每個上行傳輸站點,均需要確定可以與之并行傳輸數據 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在這種場景中,接入點劃分的每組并行發送的站點中包括一個上行傳輸站點以及至少一對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
在另一種常見的場景中,當系統使用上行多用戶多輸入多輸出(英文: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簡稱:MU-MIMO)的傳輸方式時,多個上行傳輸站點可以在相同的時頻資源上占據不同的空間流進行傳輸而互不干擾。在這種情形下,可能會存在至少兩個上行傳輸站點同時利用同一個時頻資源塊進行數據發送,因此這種場景中,接入點劃分的每組并行發送的站點中包括至少一個上行傳輸站點以及至少一對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
請參見圖2B所示,其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提供的劃分站點的方法流程圖。在圖2B中,接入點從發送該調度請求信令的站點中劃分出至少一組并行發送的站點時,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201a,確定出發送該調度請求信令的各個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確定出與端對端發送站點對應的端對端接收站點。
接入點根據接收到的調度請求信令,可以確定出發送該調度請求信令的各個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站點中包括與該端對端發送站點對應的發送鏈標識,該接入點預先備份有端對端發送方式的發送鏈標識,這里的發送鏈標識用于唯一確定端對端發送方式的兩端站點的標識,比如該發送鏈標識可以由以端對端發送方式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端對端發送站點的標識和端對端接收站點的標識組成。當接入點獲取調度請求站點中的發送鏈標識后,可以查詢該發送鏈標識對應的一對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
一般來講,對于端對端發送方式中,端對端傳輸站點中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向接入點發送調度請求信令。
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中包含還端對端發送站點的標識,接入點中可以存儲有每對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數據傳輸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的對應關系,當接入點接收到一個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后,則會根據存儲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的對應關系,確定出與發送該調度請求信令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對應的端對端接收站點。
在再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中攜帶有與該端對端發送站點之間根據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數據傳輸的端對端接收站點的標識,接入點在接收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后,則可以確根據調度請求信令中攜帶的端對端接收站點的標識,確定出與發送該調度請求信令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對應的端對端接收站點。
步驟201b,從確定出的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中,按照調度規則依次嘗試組合不同的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得到不同的組合。
每個組合中包含至少一個上行傳輸站點和至少一對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端對端數據包發送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
這里所講的調度規則是接入點根據實際可用的帶寬、各個站點發送數據需要的資源塊、各個站點需要發送的數據的業務優先級、網絡的服務質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等中的至少一種來進行調度。很顯然,調度規則還可以包括其他的因素,本實施例不對調度規則所包定義的因素進行限定。
由于接入點在根據調度規則進行調度的過程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都能夠實現的,因此這里就不再贅述。
接入點在從確定出的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中,按照調度規則依次嘗試組合不同的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得到不同的組合,每個組合中包含至少一個上行傳輸站點和至少一對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端對端數據包發送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
舉例來講,當確定上行傳輸站點A1、端對端發送站點B1、端對端發送站點B2、端對端發送站點B3,則依次嘗試得到的組合可以為:上行傳輸站點A1、端對端發送站點B1、端對端發送站點B2、端對端發送站點B3;或者,上行傳輸站點A1、端對端發送站點B1、端對端發送站點B2;或者,上行傳輸站點A1、端對端發送站點B1、端對端發送站點B3;或者,上行傳輸站點A1、端對端發送站點B2、端對端發送站點B3;或者,上行傳輸站點A1、端對端發送站點B1;或者,上行傳輸站點A1、端對端發送站點B2;或者,上行傳輸站點A1、端對端發送站點B3。
再舉例來講,當確定上行傳輸站點A1、上行傳輸站點A2、端對端發送站點B1和端對端發送站點B2,則依次嘗試得到的組合可以為:上行傳輸站點A1、上行傳輸站點A2、端對端發送站點B1、端對端發送站點B2;或者,上行傳輸 傳輸站點A1、上行傳輸站點A2、端對端發送站點B1;或者,上行傳輸站點A1、上行傳輸站點A2、端對端發送站點B2;或者,上行傳輸站點A1、端對端發送站點B1、端對端發送站點B2;或者,上行傳輸站點A1、端對端發送站點B1;或者,上行傳輸站點A1、端對端發送站點B2;或者,上行傳輸站點A2、端對端發送站點B1、端對端發送站點B2;或者,上行傳輸站點A2、端對端發送站點B1;或者,上行傳輸站點A2、端對端發送站點B2。
也就是說,針對每個上行傳輸站點,可以根據調度規則從至少一個端對端發送站點中選擇不同的端對端發送站點或者不同數量的端對端發送站點與該上行傳輸站點進行組合。
對于MU-MIMO傳輸方式,還可以針對利用相同時頻資源塊進行上行數據發送的至少兩個上行傳輸站點,根據調度規則從至少一個端對端發送站點中選擇不同的端對端發送站點或者不同數量的端對端發送站點與該至少兩個上行傳輸站點進行組合。
被劃分的每組站點所使用的同一個時頻資源塊可以占用全部帶寬,也可以占用部分帶寬。
步驟201c,將每個組合分別確定為一組并行傳輸的站點。
步驟202,判定每組并行傳輸的站點是否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
被同時調度的條件為:接入點在接收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數據時受到同組中各個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數據的干擾在被接入點接受的范圍內。
接入點在根據每組并行發送的站點,判定所述組并行發送的站點是否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時,可以包括如下兩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根據每組并行發送的站點,計算所述接入點在接收所述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的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英文:Signal to noise and interference power ratio,簡稱:SINR),判定所述SINR是否大于接入點在接收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所需的最小SINR。
請參見圖2C所示,其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提供的接入點計算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的方法流程圖。在圖2C中,計算所述接入點在接收所述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的SINR,包括:
步驟202a,根據每組并行傳輸的站點,計算該接入點接收到該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上行數據包的功率,將該功率記為第一接收功率。
一般來講,上行傳輸站點發送上行數據包的發送功率可以是接入點與該上行傳輸站點預先約定的,或者是上行傳輸站點在發送調度請求信令時攜帶的發送功率。且上行傳輸站點發送調度請求信令的發送功率也是接入點已知的,這樣,接入點在接收到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時的接收功率后,將上行傳輸站點發送調度請求信令的發送功率減去該接收功率,得到上行傳輸站點與接入點之間的信道損耗;接入點利用上行傳輸站點實際發送上行數據包的發送功率減去該信道損耗,得到該接入點接收到該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上行數據包的功率。
步驟202b,對于該組中每個端對端發送站點,計算該接入點接收到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功率,將該功率記為第二接收功率。
由于接入點當前僅接收到了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因此接入點需要計算端對端發送站點在實際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接入點能夠接收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端對端數據包時的功率。
在實際應用中,為了能夠讓接入點預估出接入點在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中通常攜帶有功率差值參數,該功率差值參數是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該調度請求信令時的發送功率與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實際發送功率之間的差值。
請參見圖2D所示,其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提供的計算接入點接收到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功率的方法流程圖。在圖2D中,接入點計算該接入點接收到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功率時,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202b1,獲取接收到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該調度請求信令的接收功率。
接入點在接收到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該調度請求信令時,可以獲取接收該調度請求信令時的接收功率。
步驟202b2,將該接收功率減去該功率差值參數,將得到的差值確定為預估的該接入點接收到該端對端發送站點實際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功率。
舉例來講,當端對端發送站點以功率Pb發送調度請求信令且被接入點接收時,接入點可以利用實際接收該調度請求信令的功率Prec1,估計出端對端發送站 點到接入點的通道衰減量Patt1=Pb-Prec1。當接入點估計出端對端發送站點到接入點的通道衰減量時,接入點便可以估計出端對端發送站點到接入點的干擾功率,該干擾功率為Pint=PS2S-Patt1=Pb-Δ-Patt1=Pb-Δ-Pb+Prec1=Prec1-Δ。
顯然,若Pb取值為系統允許的最大功率Pmax,則該值為系統中所有站點和接入點均可得知的數值時,通道衰減量可以估計得到。應當理解的是,Pb也可以不為該系統中所有站點與接入點皆可知道的數值,此時雖然通道衰減量無法估計得到,但接入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仍然可以估計出Pint。
步驟202c,將計算得到的各個第二接收功率以及該接入點本地噪聲求和,得到和值。
由于接入點在接收上行傳輸站點利用資源塊發送上行數據包時,會受到其他各個端對端發送站點利用該資源塊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干擾,因此在接入點計算SINR時,接入點需要將計算得到的各個第二接收功率以及該接入點本地噪聲求和。
步驟202d,將該第一接收功率除以該和值,得到該SINR。
舉例來講,當接入點AP接收到的上行傳輸站點STA1的上行數據包的功率為PSTA1@AP,接收到的端對端發送站點STA2的端對端數據包的功率PSTA2@AP,接入點本地噪聲為PNoise@AP,則SINR=PSTA1@AP/(PSTA2@AP+PNoise@AP)。
再舉例來講,當接入點AP接收到的上行傳輸站點STA1的上行數據包的功率為PSTA1@AP,接收到的端對端發送站點STA2的端對端數據包的功率PSTA2@AP,接收到的端對端發送站點STA3的端對端數據包的功率PSTA3@AP,接入點本地噪聲為PNoise@AP,則SINR=PSTA1@AP/(PSTA2@AP+PSTA3@AP+PNoise@AP)。
也就是說,針對同一個上行傳輸站點,在計算SINR的公式中,除了考慮接入點本地噪聲,還需要考慮各個可能與上行傳輸站點并行發送數據的端對端發送站點的發送功率。
第二種方式,根據每組并行發送的站點,計算所述接入點在接收該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判定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是否大于接入點在接收到所述組中各個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端對端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之和。
計算所述接入點在接收所述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的方式可以為:針對同組站點,接入點獲取接收該組中上行傳輸 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該將接收功率除以接入點接收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所需的最小SINR,將得到的商值減去接入點的本地噪聲,得到差值,將得到的差值作為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
舉例來講,當接入點AP接收到的上行傳輸站點STA1的上行數據包的功率為PSTA1@AP,接收到的端對端發送站點STA2的端對端數據包的功率PSTA2@AP,接收到的端對端發送站點STA3的端對端數據包的功率PSTA3@AP,接入點允許的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為SINR,接入點本地噪聲為PNoise@AP,則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為:PSTA1@AP/SINR-PNoise@AP>(PSTA2@AP+PSTA3@AP)。
再舉例來講,當接入點AP接收到的上行傳輸站點STA1的上行數據包的功率為PSTA1@AP,接收到的端對端發送站點STA2的端對端數據包的功率PSTA2@AP,接入點允許的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為SINR,接入點本地噪聲為PNoise@AP,則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為:PSTA1@AP/SINR-PNoise@AP>PSTA2@AP。
可選的,最大干擾功率還可以是接入點和上行傳輸站點預先約定好的,也可以是根據歷史經驗得到的。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對于MU-MIMO的傳輸方式中,在判定一組中并行發送站點是否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時,需要對該組中每個上行傳輸站點以及分配的端對端發送站點進行判定,當每次判定均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時,則能判定該組中并行發送站點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
步驟203,從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的各組站點中,按照調度規則選取出至少一組站點。
當一組并行傳輸的站點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的,則表明接入點允許該組的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行發送數據,也即表明接入點在接收該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的數據時,受到該組中各個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數據的干擾在可接受范圍內,因此接入點可以允許該組的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行發送數據。
步驟204,廣播發送調度通知信令,該調度通知信令用于調度按照調度規則選取的至少一組站點中的各站點。
調度通知信令中指定有被調度的組中的各個站點,可以在調度通知信令中增加這些站點的標識,或者增加這些站點中上行傳輸站點的標識和用于標識端對端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的標識。這里的調度通知信令在802.11ax 標準中通常為trigger-frame信令。
可選的,調度通知信令中除了指定調度的至少一組站點,還會針對每組站點指定每組站點可以使用的時頻資源塊,以便于這些站點利用指定的時頻資源塊傳送數據。
該調度通知信令用于觸發被調度的上行傳輸站點向該接入點發送上行數據包,還用于告知被調度的每對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具備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權限。
也就是說,當一個上行傳輸站點在接收到調度通知信令,且確定出該調度通知信令指定調度本上行傳輸站點,比如該調度通知信令中攜帶有該上行傳輸站點的標識,則按照預先預定的發送發送功率(比如可以為允許的最大發送功率)向接入點發送上行數據包。或者,在調度通知信令中攜帶有指示上行傳輸站點本次發送上行數據包的發送功率,上行傳輸站點在接收到調度通知信令,且確定出該調度通知信令指定調度本上行傳輸站點時,按照調度通知信令中指示的該發送功率向接入點發送上行數據包。
當端對端接收站點接收到調度通知信令,且在調度通知信令指定以端到端方式調度該端對端接收站點時,判定是否符合允許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條件,并在符合允許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條件時,向對應的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通知發送信令,該通知發送信令用于觸發端對端發送站點開始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
當端對端發送站點接收到調度通知信令,且確定出該調度通知信息對自身有效,則等待對應的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通知發送信令。
可選的,該通知發送信令中還攜帶發送方式,端對端發送站點可以根據該發送方式向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這里的發送方式可以攜帶有MCS、空間流數等參數,發送本實施例不對發送方式中攜帶的參數進行限定。
也就是說,當接入點確定出一組可并行傳輸的站點后,被調度的上行傳輸站點直接向接入點發送上行數據包,而被調度的端對端接收站點還需要進一步確定是否受到上行傳輸站點發送時的干擾,若干擾在可接受范圍內,則通知對應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由于接入點已經預估出接收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數據時受到的干擾在可接受范圍內,且端對端接收站點也已經預估出在接收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數據時受到的干擾也在可 接受范圍內,則即使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行傳輸數據,接入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所受到的干擾均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因此可以允許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進行并行傳輸。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通過在接入點處對請求調度的站點進行劃分,劃分后的每組中包括至少一個上行傳輸站點和至少一個端對端發送站點,接入點針對每組站點判定該組并行發送的站點是否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從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的各組站點中,按照調度規則選取出被調度的至少一組站點;由于接入點經過計算,確定出調度的一組站點,該組站點中端對端發送站點所造成的干擾在接入點許可的范圍內,因此被調度的這組站點中的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可以并行傳輸數據;因此解決了相關技術中因盡量避免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在相同時刻以及相同頻率同時發送數據,導致資源浪費,且發送效率低下的問題;達到了在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行發送數據的同時,保證并行產生的數據之間的相互干擾在可接受范圍內,提高了發送效率的效果。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當接入點針對所有的上行傳輸站點確定的第一干擾參數均小于對應的第一預定閾值,也即接入點在接收每個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均會受到其他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較大干擾,因此為了避免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方式中端對端發送站點并行發送數據,接入點可以根據調度規則確定將要調度的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中的一種。此時,接入點廣播的調度通知信令中僅包括上行傳輸站點的標識,或者僅包含端對端發送站點的標識(或者為利用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數據發送的端對端發送站點的標識和對應的端對端接收站點的標識,或者為利用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數據發送的發送鏈標識)。僅包含上行傳輸站點的標識的調度通知信令僅用于觸發上行傳輸站點向接入點發送上行數據包,僅包含端對端發送站點的標識的調度通知信息僅用于觸發端對端發送站點向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這種方式即可以避免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行發送,進而造成接入點接收到的上行數據包的干擾的情況。
圖3A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中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的方 法流程圖,該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主要以應用于圖1所示實施環境中的端對端接收站點162為例進行舉例說明。在圖3A中,該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301,接收調度通知信令,該調度通知信令中指定有接入點允許調度的站點。
在實際應用中,與該端對端接收站點對應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向接入點發送一個調度請求信令,接入點在接收到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的調度請求信令后,根據調度規則確定出一組站點后廣播發送的,被接入點確定的一組站點中包括至少一個向該接入點發送上行數據包的上行傳輸站點以及至少一對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數據發送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且接入點確定的該組站點中,接入點已經預估出在接收該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數據時受到的該組中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端對端數據包的干擾在可接受范圍內。
步驟302,在該調度通知信令指定以端到端方式調度端對端接收站點時,判定是否符合允許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條件。
發送條件為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數據時受到其他被調度的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數據的干擾在被該端對端接收站點接受的范圍內。
端對端接收站點判定是否符合允許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條件時,可以包括如下兩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中,計算該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NR,判定該SINR是否大于該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所需的的最小SINR。
計算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NR,包括圖3B中的各個步驟。請參見圖3B所示,其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提供的在端對端接收站點計算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的方法流程圖,端對端接收站點在計算該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SINR時,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302a,在所使用的時頻資源塊上監測干擾功率。
這里所講的時頻資源塊一般是接入點發送的調度通知信令中指定的,比如 調度通知信令中指定調度的至少一組站點,還會針對每組站點指定每組站點可以使用的時頻資源塊,以便于這些站點利用指定的時頻資源塊傳送數據。
由于上行傳輸站點在發送上行數據包時,端對端接收站點也可能會接收到這些上行數據包,因此,端對端接收站點可以監測上行傳輸站點正在發送上行數據包時產生的干擾功率。
這里所講的上行傳輸站點為與該端對端接收站點所對應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共用相同資源塊的上行傳輸站點。
步驟302b,獲取該端對端接收站點接收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端對端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可選的,若該端對端接收站點按照端對端發送方式接收過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數據包,則該端對端接收站點可以根據歷史發送,確定出歷史發送過程中,接收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端對端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可選的,若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第一次按照端對端發送方式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該端對端發送站點在向接入點發送調取請求信令時,在該調度請求信令中可以攜帶發送功率參數,該發送功率參數用于指示該端對端發送站點將要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功率。接入點在調度該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時,廣播的調度通知信令中會攜帶該調取請求信令中攜帶的發送功率參數。對應的,端對端接收站點則可以根據該發送功率參數以及估算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之間的信道損耗,確定出該端對端接收站點接收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端對端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步驟302c,將該接收功率除以該干擾功率,得到該SINR。
第二種方式中,計算該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數據時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判定該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是否大于該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到被調度的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可選的,最大干擾功率可以是根據歷史經驗或者歷史信息計算得到的。
可選的,最大干擾功率還可以是協議或標準(比如802.11ax)約定一個固定閾值。也即可以判定該固定閾值是否大于端到端接收站點在接收到被調度的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步驟303,在符合允許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條件時, 向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通知發送信令,該通知發送信令用于觸發該端對端發送站點開始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
在符合允許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條件時,表明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數據時受到的干擾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因此可以向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通知發送信令,以觸發該端對端發送站點開始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
可選的,該通知發送信令中攜帶有用于指示該端對端發送站點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方式。當端對端發送站點接收到該通知發送信令時,則利用通知發送信令中攜帶的發送方式向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可選的,這里所講的發送方式可以攜帶有MCS、空間流數等參數發送,本實施例不對發送方式中攜帶的參數進行限定。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場景中,在不符合允許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條件時,端對端接收站點則不向送站點發送通知發送信令,對應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在接收到接入點廣播的調度通知信令之后的未接收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的通知發送信令,則不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通過在被接入點調度后,預估在接收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數據時受到的干擾是否在可接受范圍內,若所受到的干擾在可接受范圍內,則通知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數據;解決了相關中因盡量避免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在相同時刻以及相同頻率同時發送數據,導致資源浪費,且發送效率低下的問題;達到了在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行發送數據的同時,保證并行產生的數據之間的相互干擾在可接受范圍內,提高了發送效率的效果。
圖4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中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的方法流程圖,該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主要以應用于圖1所示實施環境中的端對端發送站點161為例進行舉例說明。在圖4中,該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401,向接入點發送調度請求信令,調度請求信令用于觸發接入點在判定允許調度端對端發送站點時,廣播調度通知信令,調度通知信令指定以端到端方式調度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指定的端對端接收站點。
調度通知信令中除了指定調度的至少一組站點,還會針對每組站點指定每組站點可以使用的時頻資源塊,以便于這些站點利用指定的時頻資源塊傳送數據。
步驟402,接收接入點廣播的調度通知信令。
步驟403,若調度通知信令指定以端到端方式調度該端對端發送站點,且接收到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的通知發送信令,則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數據。
可選的,通知發送信令中攜帶有用于指示該端對端發送站點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方式,則該端對端發送站點則可以按照該發送方式向所述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數據。可選的,這里所講的發送方式可以攜帶有MCS、空間流數等參數發送,本實施例不對發送方式中攜帶的參數進行限定。
可選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可以根據調度通知信令中指定的時頻資源塊向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
可選的,調度請求信令中攜帶有功率差值參數,所述功率差值參數是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所述調度請求信令時的發送功率與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實際發送功率之間的差值。
可選的,調度請求信令中攜帶有該端對端發送站點向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發送功率的發送功率參數,以便于接入點在調度該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時,會在調度通知信令中添加該發送功率參數,以告知端對端接收站點該端對端發送站點將要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功率。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通過在被接入點調度后,等待接收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的通知發送信令,并在接收到通知發送信令后向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數據;解決了相關中因盡量避免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在相同時刻以及相同頻率同時發送數據,導致資源浪費,且發送效率低下的問題;達到了在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行發送數據的同時,保證并行產生的數據之間的相互干擾在可接受范圍內,提高了發送效率的效果。
圖5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的示意圖,,該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主要以應用于圖1所示實施環境中的接入點120為例進行舉例說明。在圖5中,該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包括:劃分模 塊510、判定模塊520、選取模塊530和廣播模塊540。
劃分模塊510,用于在接收到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傳輸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后,根據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劃分出至少一組并行傳輸的站點,每組并行傳輸的站點中包括至少一個用于向該接入點發送上行數據包的上行傳輸站點以及至少一對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數據發送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
判定模塊520,用于判定每組并行發送的站點是否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
選取模塊530,用于從該判定模塊520判定出的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的各組站點中,按照調度規則選取出至少一組站點;
廣播模塊540,用于廣播發送調度通知信令,該調度通知信令用于調度所述按照調度規則選取的至少一組站點中的各站點,并用于觸發被調度的的上行傳輸站點向該接入點發送上行數據包,還用于告知被調度的的每對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具備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權限。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劃分模塊510,還用于:
確定出發送該調度請求信令的各個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確定出與端對端發送站點對應的端對端接收站點;
從確定出的該上行傳輸站點和該端對端發送站點中,按照該調度規則依次嘗試組合不同的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得到不同的組合,每個組合中包含一個上行傳輸站點和至少一對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端對端數據包發送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
將每個組合分別確定為一組并行傳輸的站點。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判定模塊520,還用于:
根據每組并行傳輸的站點,計算該接入點在接收該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的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NR,判定該SINR是否大于該接入點在接收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所需的最小SINR;或者,
根據每組并行發送的站點,計算該接入點在接收該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判定該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是否大于該接入點在接收到該組中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判定模塊520,還用于:
根據每組并行發送的站點,計算該接入點接收到該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 上行數據包的功率,將該功率記為第一接收功率;
對于該組中每個端對端發送站點,計算該接入點接收到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功率,將該功率記為第二接收功率;
將計算得到的各個第二接收功率以及該接入點本地噪聲求和,得到和值;
將該第一接收功率除以該和值,得到該SINR。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中攜帶有功率差值參數,該功率差值參數是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該調度請求信令時的發送功率與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實際發送功率之間的差值,
該判定模塊520,還用于:
獲取接收到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該調度請求信令的接收功率;
將該接收功率減去該功率差值參數,將得到的差值確定為預估的該接入點接收到該端對端發送站點實際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功率。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通過在接入點處對請求調度的站點進行劃分,劃分后的每組中包括至少一個上行傳輸站點和至少一對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端對端數據包發送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接入點針對每組站點判定該組并行發送的站點是否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從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的各組站點中,按照調度規則選取出被調度的至少一組站點;由于接入點經過計算,確定出調度的一組站點,該組站點中端對端發送站點所造成的干擾在接入點許可的范圍內,因此被調度的這組站點中的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可以并行傳輸數據;因此解決了相關技術中因盡量避免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在相同時刻以及相同頻率同時發送數據,導致資源浪費,且發送效率低下的問題;達到了在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行發送數據的同時,保證并行產生的數據之間的相互干擾在可接受范圍內,提高了發送效率的效果。
圖6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的示意圖,該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主要以應用于圖1所示實施環境中的端對端接收站點162為例進行舉例說明。在圖6中,該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包括:接收模塊610、判定模塊620和發送模塊630。
接收模塊610,用于接收該調度通知信令,該調度通知信令中指定有該接入 點允許調度的站點;
判定模塊620,用于在該調度通知信令指定以端到端方式調度該端對端接收站點時,判定是否符合允許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條件;
發送模塊630,用于在判定模塊620判定符合允許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該發送條件時,向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通知發送信令,該通知發送信令用于觸發該端對端發送站點開始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判定模塊630,還用于:
計算該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NR,判定該SINR是否大于該端對端接收站點允許的最大SINR;或者,
計算該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數據時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判定該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是否大于該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到被調度的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判定模塊630,還用于:
在所使用的時頻資源塊上監測干擾功率;
獲取該端對端接收站點接收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端對端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將該接收功率除以該干擾功率,得到該SINR。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通知發送信令中攜帶有用于指示該端對端發送站點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方式。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通過在被接入點調度后,預估在接收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數據時受到的干擾是否在可接受范圍內,若所受到的干擾在可接受范圍內,則通知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數據;解決了相關中因盡量避免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在相同時刻以及相同頻率同時發送數據,導致資源浪費,且發送效率低下的問題;達到了在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行發送數據的同時,保證并行產生的數據之間的相互干擾在可接受范圍內,提高了發送效率的效果。
圖7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的示意圖, 該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主要以應用于圖1所示實施環境中的端對端發送站點161為例進行舉例說明。在圖6中,該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包括:第一發送模塊710、接收模塊720和第二發送模塊730。
第一發送模塊710,用于向接入點發送調度請求信令,該調度請求信令用于觸發該接入點在判定允許調度該端對端發送站點時,廣播調度通知信令,該調度通知信令指定以端到端方式調度的該端對端發送站點和與該端對端發送站點指定的端對端接收站點;
接收模塊720,用于接收該接入點廣播的該調度通知信令;
第二發送模塊730,用于在該調度通知信令指定以端到端方式調度該端對端發送站點,且接收到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的通知發送信令時,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數據。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通知發送信令中攜帶有用于指示該端對端發送站點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方式,該第二發送模塊730,還用于:
按照該發送方式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數據。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調度請求信令中攜帶有功率差值參數,該功率差值參數是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該調度請求信令時的發送功率與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實際發送功率之間的差值。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通過在被接入點調度后,等待接收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的通知發送信令,并在接收到通知發送信令后向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數據;解決了相關中因盡量避免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在相同時刻以及相同頻率同時發送數據,導致資源浪費,且發送效率低下的問題;達到了在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行發送數據的同時,保證并行產生的數據之間的相互干擾在可接受范圍內,提高了發送效率的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在調度并行發送的站點時,僅以上述各功能模塊的劃分進行舉例說明,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需要而將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塊完成,即將終端和基站的內部結構劃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塊,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 述實施例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裝置與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方法實施例屬于同一構思,其具體實現過程詳見方法實施例,這里不再贅述。
圖8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接入點的示意圖,該接入點可以為圖1所示實施環境中的接入點120。在圖8中,接入點包括:無線收發器801、處理器802和存儲器803,無線收發器801、存儲器803通過總線804與處理器802連接。存儲器804中存儲有至少一個計算機軟件,處理器802利用存儲器804中存儲的計算機軟件可以執行相應的操作。
該處理器802,用于在該無線收發器801接收到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傳輸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后,根據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劃分出至少一組并行發送的站點,每組并行發送的站點中包括至少一個用于向該接入點發送上行數據包的上行傳輸站點以及至少一對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數據發送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
該處理器802,還用于判定每組并行傳輸的站點是否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
該處理器802,還用于從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的各組站點中,按照調度規則選取出至少一組站點;
該發送機802,還用于廣播發送調度通知信令,該調度通知信令用于調度所述按照調度規則選取的至少一組站點中的各站點,并用于觸發被調度的的上行傳輸站點向該接入點發送上行數據包,還用于告知被調度的的每對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具備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權限。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處理器802,還用于確定出發送該調度請求信令的各個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確定出與端對端發送站點對應的端對端接收站點;
該處理器802,還用于從確定出的該上行傳輸站點和該端對端發送站點中,按照該調度規則依次嘗試組合不同的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得到不同的組合,每個組合中包含至少一個上行傳輸站點和至少一對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進行端對端數據包發送的端對端發送站點和端對端接收站點;
該處理器802,還用于將每個組合分別確定為一組并行傳輸的站點。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處理器802,還用于根據每組并行發送的站點, 計算該接入點在接收該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的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NR,判定該SINR是否大于該接入點在接收所述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所需的最小SINR;或者,
該處理器802,還用于根據每組并行傳輸的站點,計算該接入點在接收該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判定該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是否大于該接入點在接收到該組中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處理器802,還用于根據每組并行傳輸的站點,計算該接入點接收到該組中上行傳輸站點發送上行數據包的功率,將該功率記為第一接收功率;
該處理器802,還用于對于該組中每個端對端發送站點,計算該接入點接收到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功率,將該功率記為第二接收功率;
該處理器802,還用于將計算得到的各個第二接收功率以及該接入點本地噪聲求和,得到和值;
該處理器802,還用于將該第一接收功率除以該和值,得到該SINR。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調度請求信令中攜帶有功率差值參數,該功率差值參數是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該調度請求信令時的發送功率與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端對端數據包的實際發送功率之間的差值,
該處理器802,還用于獲取接收到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該調度請求信令的接收功率;
該處理器802,還用于將該接收功率減去該功率差值參數,將得到的差值確定為預估的該接入點接收到該端對端發送站點實際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功率。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接入點,通過在接入點處對請求調度的站點進行劃分,劃分后的每組中包括至少一個上行傳輸站點和至少一個端對端發送站點,接入點針對每組站點判定該組并行發送的站點是否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從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的各組站點中,按照調度規則選取出被調度的至少一組站點;由于接入點經過計算,確定出調度的一組站點,該組站點中端對端發送站點所造成的干擾在接入點許可的范圍內,因此被調度的這組站點 中的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可以并行傳輸數據;因此解決了相關技術中因盡量避免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在相同時刻以及相同頻率同時發送數據,導致資源浪費,且發送效率低下的問題;達到了在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行發送數據的同時,保證并行產生的數據之間的相互干擾在可接受范圍內,提高了發送效率的效果。
圖9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端對端接收站點的示意圖,該端對端接收站點可以為圖1所示實施環境中的端對端接收站點162。在圖9中,接入點包括:無線收發器901、處理器902和存儲器903,無線收發器901、存儲器903通過總線904與處理器902連接。存儲器903中存儲有至少一個計算機軟件,處理器902利用存儲器903中存儲的計算機軟件可以執行相應的操作。
無線收發器901,還用于接收調度通知信令,所述調度通知信令中指定有所述接入點允許調度的站點;
該處理器902,用于在該無線收發器901接收到的該調度通知信令指定以端到端方式調度該端對端接收站點有效時,判定是否符合允許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條件;
該無線收發器901,還用于在該處理器902判定符合允許所述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條件時,向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通知發送信令,該通知發送信令用于觸發該端對端發送站點開始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處理器902,還用于計算該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的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NR,判定該SINR是否大于該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時所需的的最小SINR;或者,
該處理器902,還用于計算該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數據時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判定該允許的最大干擾功率是否大于該端對端接收站點在接收到被調度的上行傳輸站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處理器902,用于在所使用的時頻資源塊上監測干擾功率;
該處理器902,用于獲取該端對端接收站點接收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端 對端數據包時的接收功率;
該處理器902,用于將該接收功率除以該干擾功率,得到該SINR。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通知發送信令中攜帶有用于指示該端對端發送站點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方式。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端對端接收站點,通過在被接入點調度后,預估在接收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的數據時受到的干擾是否在可接受范圍內,若所受到的干擾在可接受范圍內,則通知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數據;解決了相關中因盡量避免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在相同時刻以及相同頻率同時發送數據,導致資源浪費,且發送效率低下的問題;達到了在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行發送數據的同時,保證并行產生的數據之間的相互干擾在可接受范圍內,提高了發送效率的效果。
圖10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端對端發送站點的示意圖,該端對端發送站點可以為圖1所示實施環境中的端對端發送站點161。在圖10中,接入點包括:無線收發器1001、處理器1002和存儲器1003,無線收發器1001、存儲器1003通過總線1004與處理器1002連接。存儲器1003中存儲有至少一個計算機軟件,處理器1002利用存儲器1003中存儲的計算機軟件可以執行相應的操作。
該無線收發器1001,用于向接入點發送調度請求信令,該調度請求信令用于觸發該接入點在判定允許調度該端對端發送站點時,廣播調度通知信令,該調度通知信令指定以端到端方式調度的該端對端發送站點和該端對端發送站點指定的端對端接收站點;
該無線收發器1001,用于接收該接入點廣播的該調度通知信令;
該無線收發器1001,用于在該調度通知信令指定以端到端方式調度該端對端發送站點,且處理器1002判定接收到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的通知發送信令時,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數據。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通知發送信令中攜帶有用于指示該端對端發送站點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發送方式,該無線收發器1001,還用于按照該發送方式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數據。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調度請求信令中攜帶有功率差值參數,該功率差值參數是該端對端發送站點發送該調度請求信令時的發送功率與該端對端 發送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實際發送功率之間的差值。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端對端發送站點,通過在被接入點調度后,等待接收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的通知發送信令,并在接收到通知發送信令后向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數據;解決了相關中因盡量避免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在相同時刻以及相同頻率同時發送數據,導致資源浪費,且發送效率低下的問題;達到了在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行發送數據的同時,保證并行產生的數據之間的相互干擾在可接受范圍內,提高了發送效率的效果。
圖11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系統的示意圖,該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系統可以應用在圖1所示實施環境中。在圖11中,該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的接入點1110,向該接入點發送上行數據包的上行傳輸站點1120,端對端接收站點1130,通過端對端發送方式向該端對端接收站點發送端對端數據包的端對端發送站點1140。
該接入1110點包括如圖5中所描述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的裝置,該端對端接收站點1130包括如圖6中所描述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的裝置,該端對端發送站點1130包括如圖7中所描述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的裝置。
或者,接入點1110可以為如圖8中所描述接入點,該端對端接收站點1130可以為如圖9中所描述的端對端接收站點,該端對端發送站點1140可以為如圖10中所描述的端對端接收站點。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并行發送數據的站點調度系統,通過在接入點處對請求調度的站點進行劃分,劃分后的每組中包括至少一個上行傳輸站點和至少一個端對端發送站點,接入點針對每組站點判定該組并行發送的站點是否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從符合被同時調度的條件的各組站點中,按照調度規則選取出被調度的至少一組站點;由于接入點經過計算,確定出調度的一組站點,該組站點中端對端發送站點所造成的干擾在接入點許可的范圍內,因此被調度的這組站點中的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可以并行傳輸數據;因此解決了相關技術中因盡量避免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在相同時刻以及相同頻率同時發送數據,導致資源浪費,且發送效率低下的問題;達到了在上行傳輸站點和端對端發送站點并行發送數據的同時,保證并行產生的 數據之間的相互干擾在可接受范圍內,提高了發送效率的效果。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件、或者計算機軟件和電子硬件的結合來實現。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還是軟件方式來執行,取決于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發明的范圍。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可以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接口,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于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并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基于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 括:U盤、移動硬盤、只讀存儲器(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