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圖像捕獲裝置和圖像捕獲裝置的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具有跟蹤被攝體的功能的圖像捕獲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傳統上,在使用固態圖像傳感器的照相機中,從諸如實時取景圖像的運動圖像的幀中檢測給定被攝體并且在后續幀中跟蹤被攝體的功能已投入實際使用。具有這種被攝體跟蹤功能的照相機能夠檢測被攝體在圖像中的位置,以適當地對被攝體進行自動焦點調節和自動曝光控制。例如,檢測人臉并且將其設置為跟蹤目標,由此對檢測到的臉部連續進行聚焦的照相機已經商業化。此外,還存在如下照相機,在照相機在跟蹤被攝體期間丟失被攝體的情況下,這些照相機重設跟蹤目標,并且再次開始進行跟蹤。例如,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第2011-27847號)公開了一種照相機,在該照相機在圖像中檢測到人臉的情況下,該照相機將檢測到的人臉中最大的臉部自動選擇為跟蹤目標。此外,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開第2009-124565號)公開了一種照相機,該照相機進行臉部檢測操作,然后設置跟蹤目標,并且開始跟蹤操作,該照相機具有在其丟失跟蹤目標的情況下,再次進行臉部檢測操作,并且重設跟蹤目標的功能。專利文獻1和2兩者啟示了在沒有檢測到臉部的情況下,將自動焦點檢測區域中先前設置的被攝體設置為跟蹤目標。然而,在專利文獻1和2中公開的傳統技術中,沒有提出針對錯誤臉部檢測的應對措施,從而可能將錯誤地檢測到的區域取作臉部檢測區域,來進行跟蹤。
技術實現要素:鑒于傳統技術的這種問題完成了本發明。本發明提供一種被攝體跟蹤功能,該功能基于被攝體檢測,并且對于被攝體的錯誤檢測具有提高的容限或者魯棒性。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圖像捕獲裝置,其包括:臉部檢測單元,被配置為檢測包含在圖像中的臉部;被攝體檢測單元,被配置為從通過拍攝獲得的圖像中檢測與模板圖像類似的區域;以及控制單元,被配置為通過使所述被攝體檢測單元在連續拍攝的圖像中,依次檢測與被攝體區域的模板圖像類似的區域,來實現跟蹤被攝體的功能,其中,所述控制單元還被配置為在跟蹤所述被攝體期間,確定所述被攝體檢測單元進行的檢測的可靠性,并且在將由所述臉部檢測單元檢測到的所述臉部設置為所述模板圖像的情況下,在接連預定多次確定所述被攝體檢測單元進行的所述檢測的可靠性低之前,所述控制單元不改變所述模板圖像。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圖像捕獲裝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圖像捕獲裝置包括:臉部檢測單元,被配置為檢測包含在圖像中的臉部;以及被攝體檢測單元,被配置為從通過拍攝獲得的圖像中檢測與模板圖像類似的區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步驟,通過使所述被攝體檢測單元在連續拍攝的圖像中,依次檢測與被攝體區域的模板圖像類似的區域,來實現跟蹤被攝體的功能,在所述控制步驟中,在跟蹤所述被攝體期間,確定所述被攝體檢測單元進行的檢測的可靠性,并且在將由所述臉部檢測單元檢測到的所述臉部設置為所述模板圖像的情況下,在接連預定多次確定所述被攝體檢測單元進行的所述檢測的可靠性低之前,所述控制單元不改變所述模板圖像。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將變得清楚。附圖說明圖1是例示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圖像捕獲裝置中基于臉部檢測結果和跟蹤的可靠性進行跟蹤模式轉變的控制的示例的圖。圖2是例示作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圖像捕獲裝置的示例的數字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側面剖視圖。圖3是例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數字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功能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圖。圖4是例示圖2的AF控制單元、系統控制單元和AE控制單元的處理序列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圖。圖5是例示圖2的AF控制單元、系統控制單元和AE控制單元的處理序列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圖。圖6A至6D是例示正在跟蹤被攝體的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圖像捕獲裝置的光學取景器圖像的示例的圖。圖7是例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圖像捕獲裝置的模板圖像生成處理的流程圖。圖8是例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圖像捕獲裝置的臉部檢測區域和測光區域之間的關系的示例的圖。具體實施方式現在,根據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圖2是例示作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圖像捕獲裝置的示例的數字單鏡頭反光照相機(DSLR)的主要構成部件的布置的示例的側面剖視圖。DSLR包括主體201和附著到主體201的前面的攝像鏡頭202。攝像鏡頭202是可互換的,主體201和攝像鏡頭202經由鏡頭座(未示出)彼此機械連接并且電連接。攝像鏡頭202包括聚焦透鏡213和光圈214,主體201的電控制經由鏡頭座接點組215操作聚焦透鏡213和光圈214。主鏡203是半透明反射鏡,副鏡204配設在主鏡203后面。在例示的鏡未抬升的狀態下,主鏡203反射來自攝像鏡頭202的光束中的一部分,使其入射到配設在上方的取景器光學系統上,并且副鏡204反射光束中的透射光,使其入射到配設在下方的AF設備205上。在鏡抬升的狀態下,例如,在進行曝光時,兩個鏡從光路縮回。AF設備205是相位差檢測類型的AF傳感器。通過在包含在AF設備205中的焦點檢測線傳感器上對攝像鏡頭202的二次成像表面進行成像,檢測攝像鏡頭202的散焦量和焦點方向,并且基于檢測結果驅動聚焦透鏡213,由此進行自動焦點調節。由于相位差檢測類型的焦點控制是公知的,并且不直接與本發明相關,因此省略對AF設備205的詳細配置和焦點控制的描述。聚焦屏206是布置在攝像鏡頭202的成像表面上的透射型液晶顯示器,當攝像鏡頭202用作取景器光學系統時,要在攝像鏡頭202的成像表面上形成圖像,并且聚焦屏206以疊加的方式在具有由攝像鏡頭202形成的視場(fieldofview)的光學圖像上顯示關于焦點區域等的信息。通過從目鏡209經由用于改變取景器光路的五棱鏡207觀察聚焦屏206,用戶能夠確認要捕獲的圖像的視場、焦點區域等。AE設備208使用具有多個像素的AE傳感器將光學取景器圖像改變為測光圖像數據,以便觀察被攝體的亮度。除了像素的數量之外,AE傳感器可以具有與圖像傳感器211相同的配置,但是將其稱為“AE傳感器”,是因為其主要用于檢測被攝體的亮度。測光圖像數據具有R、G和B分量。AE設備208使用生成的測光圖像數據,對被攝體進行亮度檢測、曝光控制、跟蹤和臉部檢測。圖像傳感器211是布置有各自包括光電轉換元件的多個像素的CMOS圖像傳感器、CCD圖像傳感器等。通過從拍攝光路縮回主鏡203和副鏡204,并且通過打開簾幕式快門210,對圖像傳感器211進行曝光,并且拍攝被攝體的光學圖像。顯示器212例如是在顯示實時取景圖像時用作電子取景器并且用于顯示各種類型的設置值、拍攝信息、裝置信息、GUI畫面、捕獲的圖像等的液晶顯示器(LCD)。圖3是例示本實施例的DSLR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框圖。注意,對與在圖2中相同的構成元素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操作單元301檢測用戶經由安裝在主體201和/或攝像鏡頭202上的按鈕、開關、旋鈕、連接設備等進行的操作,并且向系統控制單元306輸出與操作的內容相對應的信號。操作單元301根據釋放按鈕的按下量,發送信號SW1和SW2。具體來說,當近似半程按下釋放按鈕時,操作單元301向系統控制單元306輸出信號SW1,而當進一步按下釋放按鈕到預定程度時,操作單元301向系統控制單元306輸出信號SW2。注意,將按下釋放按鈕,從而輸出信號SW1的狀態稱為“半程按下”,而將按下釋放按鈕,從而輸出信號SW2的狀態稱為“全程按下”。將保持釋放按鈕的“半程按下”的狀態稱為“SW1保持狀態”,而將保持釋放按鈕的“全程按下”的狀態稱為“SW2保持狀態”。此外,當釋放按鈕的按下量下降到發送信號SW1的按下量以下時,操作單元301向系統控制單元306輸出SW1取消信號,并且當釋放按鈕的按下量下降到發送信號SW2的按下量以下時,操作單元301向系統控制單元306輸出SW2取消信號。如上所述,AF設備205進行相位差檢測類型的自動焦點檢測,并且基于自動焦點檢測的結果向焦點位置驅動聚焦透鏡213(自動焦點調節)。AF設備205由AF控制單元304和聚焦傳感器305構成。由例如與如圖6A所示的61個焦點區域的布置相對應的線傳感器構成的聚焦傳感器305,將經由副鏡204入射到其上的光轉換為電信號,并且向AF控制單元304輸出針對各個焦點區域的一對圖像信號。AF控制單元304基于從聚焦傳感器305輸出的該對圖像信號之間的相位差,計算圖6A所示的各個焦點區域的散焦量,并且選擇一個焦點區域進行聚焦。然后,AF控制單元304向系統控制單元306輸出以各個焦點區域的散焦量作為數據的散焦圖、以及選擇的焦點區域的位置信息。系統控制單元306基于選擇的焦點區域的位置和散焦圖進行焦點調節操作,并且控制聚焦透鏡213的位置,使得其聚焦在選擇的焦點區域上。AE設備208進行自動曝光控制和被攝體跟蹤。AE設備208由AE控制單元302和測光傳感器303構成。AE控制單元302基于從測光傳感器303連續讀出的測光圖像數據進行自動曝光控制,并且向系統控制單元306輸出其結果。系統控制單元306基于從AE控制單元302輸出的自動曝光控制的結果,控制光圈214的F值(孔徑大小),以調節要入射到主體201上的光量。此外,在SW1保持狀態下,并且在連續拍攝期間,AE控制單元302使用由測光傳感器303連續拍攝的測光圖像數據,依次檢測被攝體,由此實現被攝體跟蹤,并且向系統控制單元306輸出檢測到的被攝體的位置的信息。系統控制單元306向AF控制單元304輸出由AE控制單元302輸出的被攝體的位置信息。AF控制單元304計算由系統控制單元306輸出的被攝體的位置處或者該位置附近的焦點區域中的散焦量,并且將計算結果與預定閾值進行比較。如果比較結果示出散焦量不大于閾值,則AF控制單元304將要向系統控制單元306輸出的選擇的焦點區域的位置數據,從AF控制單元304基于各個焦點區域的散焦量選擇的焦點區域,更新為位于被攝體上或者被攝體附近的焦點區域。當從操作單元301輸出了信號SW2時,系統控制單元306抬升主鏡203(和副鏡204),并且將其(它們)從光路縮回。然后,系統控制單元306驅動簾幕式快門210,并且在根據自動曝光控制的結果的時間段內對圖像傳感器211進行曝光。當曝光時間結束時,系統控制單元306降低主鏡203(和副鏡204)。圖像傳感器211將在曝光時間期間經由攝像鏡頭202入射到其上的光,針對各個像素轉換為電信號,從而生成圖像數據,并且向系統控制單元306輸出該圖像數據。系統控制單元306對從圖像傳感器211輸出的圖像數據進行預定圖像處理等,并且在顯示器212上顯示該圖像數據,或者將該圖像數據寫入圖像存儲器設備307中。下面,描述本實施例的DSLR的操作。圖4和5是例示AF控制單元304、系統控制單元306和AE控制單元302的操作序列的圖,具體來說,圖4例示了SW1保持狀態下的操作序列,而圖5例示了SW2保持狀態下的操作序列。注意,圖4和5旨在例示各個控制單元中的處理序列和操作定時,從而即使由同一控制單元進行處理,塊的大小(高度)也不與處理時間的長度相關聯,更不用說由不同控制單元進行處理。步驟S441指示半程按下釋放按鈕,并且從操作單元301向系統控制單元306輸出信號SW1的定時。接收到信號SW1的輸入的系統控制單元306向AF控制單元304輸出AF開始信號D01,并且向AE控制單元302輸出AE開始信號D02。在SW1保持狀態下,AE控制單元302作為單個處理單位針對一個運動圖像幀(靜止圖像幀)(下文中將運動圖像幀和靜止圖像幀僅稱為“幀”)中的圖像,重復進行從步驟S401到步驟S406的處理。類似地,AF控制單元304作為單個處理單位針對一個幀中的圖像,進行從步驟S421到步驟S425的處理。然而,AE控制單元302和AF控制單元304兩者都響應于對從系統控制單元306輸出的開始信號(AF開始信號和AE開始信號)的接收,來開始一個處理單位。此外,在自AE控制單元302和AF控制單元304開始處理起的第一幀中不進行包含在該單個處理單位中的被攝體跟蹤處理(S403)和焦點區域重新選擇處理(S424),而從第二幀以后進行這些處理。這是因為在第一幀中尚未決定跟蹤目標。現在,說明在AE控制單元302中進行的從步驟S401到步驟S406的處理。在步驟S401中,當接收到來自系統控制單元306的AE開始信號D02時,AE控制單元302使用測光傳感器303進行累積(由測光傳感器303進行拍攝)。該累積(拍攝)操作與由接收到來自系統控制單元306的AF開始信號D01的AF控制單元304進行的聚焦傳感器305的累積操作同時開始。相應地,聚焦傳感器305和測光傳感器303獲得的圖像信號是在同一定時拍攝的信號。在步驟S402中,AE控制單元302從測光傳感器303中讀出測光圖像數據,并且生成具有RGB顏色信息的檢測目標圖像數據。在步驟S403中,AE控制單元302進行用于在檢測目標圖像中檢測跟蹤目標的位置(被攝體的坐標)的被攝體跟蹤處理。具體來說,AE控制單元302將在先前進行的跟蹤模板生成處理(S406)中生成的模板圖像取作跟蹤目標圖像,并且對在步驟S402中生成的檢測目標圖像進行模板匹配。“模板匹配”是指檢測包含在檢測目標圖像中的、與模板圖像一致或者類似的圖像區域的方法,該檢測通過基于圖像的亮度信息和顏色信息對其間的相關性進行評價來進行。此外,AE控制單元302基于模板圖像與包含在檢測目標圖像中的作為跟蹤目標檢測到的區域中的圖像之間的相關程度,來計算跟蹤的可靠度。它們之間的相關程度越高,計算的可靠度越高。然后,AE控制單元302將被攝體跟蹤處理結果作為數據D03輸出到系統控制單元306,數據D03包括跟蹤目標的位置和跟蹤的可靠度。系統控制單元306將該數據作為數據D04傳送到AF控制單元304。在步驟S404中,AE控制單元302基于在步驟S402中生成的檢測目標圖像進行曝光控制,并且將曝光控制結果作為曝光控制數據D06輸出到系統控制單元306。這時,如果在針對之前一個幀中的圖像進行的臉部檢測處理(S405)中檢測到了臉部,則AE控制單元302基于之前一個幀的相同檢測目標圖像中的檢測到的臉部區域的亮度信息,對曝光控制結果進行校正,使得能夠使用正確的曝光拍攝該臉部。在本實施例中,在檢測到的臉部中選擇接近選擇的焦點區域的多達五個焦點區域,并且根據臉部區域中的亮度的平均值計算決定拍攝條件的被攝體的亮度值(BV值)。在步驟S405中,AE控制單元302對在步驟S402中讀出的圖像數據進行臉部檢測處理,并且輸出檢測到的臉部位置(臉部區域中的代表坐標)。如果檢測到了多個臉部,則基于稍后將描述的選擇的焦點區域的數據D08以及檢測到的臉部的位置,選擇位于最接近選擇的焦點區域的臉部,并且將該臉部取作跟蹤目標的候選對象。在步驟S406中,AE控制單元302基于稍后將描述的選擇的焦點區域的數據D08以及步驟S405中的臉部檢測處理的結果,生成或者更新跟蹤模板。稍后將說明處理的細節。前面是AE控制單元302的處理。然而,如上所述,在沒有生成跟蹤模板的情況下(例如在第一幀中),不進行步驟S403中的被攝體跟蹤處理。下面,說明由AF控制單元304進行的從步驟S421到步驟S425的處理。在步驟S421中,當接收到從系統控制單元306輸出的AF開始信號D01時,AF控制單元304使用聚焦傳感器305開始電荷累積(拍攝)。在步驟S422中,AF控制單元304從聚焦傳感器305中讀出圖像信號。在步驟S423中,AF控制單元304基于在步驟S422中讀出的圖像信號進行焦點檢測運算,并且計算焦點區域中的焦點狀況(散焦量)。注意,在輸出信號SW1之后的第一幀中,在通過用戶設置等事先選擇的焦點區域中進行焦點檢測,但是在第二幀或者之后的幀中,在之前一個幀中選擇的焦點區域和接近該幀的焦點區域中進行焦點檢測。在步驟S424中,AF控制單元304從系統控制單元306接收數據D04,數據D04是在步驟S403中由AE控制單元進行的被攝體檢測處理的結果,并且與跟蹤目標的位置和跟蹤的可靠度相關。然后,基于跟蹤目標的位置和跟蹤的可靠度,AF控制單元304重新選擇焦點區域。即,AF控制單元304計算可選擇的焦點區域中總共五個焦點區域中的散焦量,該五個焦點區域包括最接近跟蹤目標的位置(檢測到的被攝體的位置)的焦點區域以及向上、向下、向左和向右的周圍焦點區域中的其它焦點區域。如果計算的最小散焦量不大于預定值,則AF控制單元304將具有計算的最小散焦量的焦點區域,取作新選擇的焦點區域,來代替在步驟S423中選擇的焦點區域。另一方面,如果所有五個焦點區域中的散焦量都大于該預定值,則AF控制單元304不改變在步驟S423中選擇的焦點區域。以這種方式,通過不僅將最接近跟蹤目標的位置的焦點區域,還將周圍焦點區域,取作重新選擇的候選對象,即使最接近其跟蹤目標的位置的焦點區域的對比度如此低,使得無法計算散焦量,也能夠進行主被攝體的焦點檢測。如果決定了選擇的焦點區域,則AF控制單元304向系統控制單元306輸出數據D05,數據D05包括與選擇的焦點區域的位置相對應的散焦量的信息。使用這種措施,開始系統控制單元進行的焦點調節(S442)。在步驟S425中,AF控制單元304計算可選擇的所有焦點區域的焦點狀況(散焦量),以更新散焦圖,并且將更新后的散焦圖作為數據D07輸出到系統控制單元306。系統控制單元306將作為數據D05接收到的選擇的焦點區域的位置以及作為數據D07接收到的散焦圖,作為數據D08輸出到AE控制單元302。注意,“選擇的焦點區域的位置”可以指指示焦點區域的具體位置的信息,但是當另外使用各個焦點區域的位置的信息時,諸如焦點區域編號的能夠指定焦點區域的信息也適用。由于所有焦點區域的散焦量的計算需要時間,因此在更新散焦圖之后進行在步驟S442中由系統控制單元306進行的焦點調節處理的情況下,響應可能劣化。因此,通過首先在步驟S423中向系統控制單元306輸出在選擇的焦點區域上調節焦點所需的信息,從而進行焦點調節處理,然后向系統控制單元306新提供散焦圖,來防止焦點調節的響應的劣化。前面是AF控制單元304的處理。然而,由于在第一幀中,AE控制單元302跳過了步驟S403中的被攝體跟蹤處理,而不輸出與跟蹤目標的位置相關的數據D04,因此AF控制單元304跳過步驟S424中的焦點區域重新選擇處理。這里,AF控制單元304將在步驟S423中的焦點檢測運算和焦點區域選擇處理中選擇的焦點區域,設置為選擇的焦點區域,并且將其作為數據D05輸出到系統控制單元306。最后,說明系統控制單元306的處理。在步驟S442中,系統控制單元306基于作為數據D05從AF控制單元304接收到的關于選擇的焦點區域的位置和散焦量的信息,驅動聚焦透鏡213,并且進行焦點調節,使得聚焦透鏡213聚焦在選擇的焦點區域上。此外,系統控制單元306使開始AE控制單元302和AF控制單元304的操作的定時同步,并且在AE控制單元302和AF控制單元304之間傳送數據。系統控制單元306的該操作的細節如下。為了同步測光傳感器303和聚焦傳感器305的累積操作,系統控制單元306同時輸出用于處理的AF開始信號D01和AE開始信號D02。系統控制單元306從AE控制單元302接收與跟蹤目標的位置和跟蹤可靠度相關的數據D03,并且在預定定時將數據D03作為與跟蹤目標的位置相關的數據D04輸出到AF控制單元304。系統控制單元306從AF控制單元304接收與選擇的焦點區域的位置的信息相關的數據D05以及與所有焦點區域的散焦圖相關的數據D07,并且在預定定時將數據D05和數據D07作為數據D08輸出到AE控制單元302。圖5是例示在全程按下釋放按鈕,并且輸出信號SW2之后進行連續拍攝(連拍)時,AF控制單元304、系統控制單元306和AE控制單元302的處理序列的圖。與圖4類似,圖5也旨在例示各個控制單元中的處理序列和操作定時,從而即使由同一控制單元進行處理,塊的大小(高度)也不與處理時間的長度相關聯,更不用說由不同控制單元進行處理。此外,在圖5中,添加了與圖4中相同的編號的處理與在圖4中說明的處理相同,并且省略重復說明。在步驟S501中,當檢測到從操作單元301輸出信號SW2時,系統控制單元306開始鏡抬升操作(S502)、主拍攝操作(S503)和鏡降低操作(S504)的一系列操作。稍后詳細說明各個操作。此外,系統控制單元306向AF控制單元304輸出釋放開始信號D09并且向AE控制單元302輸出釋放開始信號D10。接收到釋放開始信號D09和D10的AF控制單元304和AE控制單元302中斷這時它們正在進行的處理。在完成步驟S504中的鏡降低操作之后,系統控制單元向AF控制單元304輸出AF開始信號D01,并且向AE控制單元302輸出AE開始信號D02。接收到AF開始信號D01的AF控制單元304進行從步驟S421到步驟S425的處理,并且接收到AE開始信號D02的AE控制單元302進行從步驟S401到步驟S406的處理。在SW2保持狀態期間,系統控制單元306在完成步驟S504中針對各個幀的鏡降低操作的定時,向AF控制單元304輸出AF開始信號D01,并且向AE控制單元302輸出AE開始信號D02。下面,詳細說明從步驟S502到S504的處理。在步驟S502中,系統控制單元306抬升主鏡203和副鏡204,使得它們從光路縮回。此外,系統控制單元306基于作為數據D06直接從AE控制單元302接收到的曝光控制結果驅動光圈214,并且控制光圈的孔徑。在步驟S503中,系統控制單元306基于曝光控制結果驅動簾幕式快門210,并且在根據曝光控制結果的時間段內對圖像傳感器211進行曝光。在步驟S504中,系統控制單元306降低主鏡203和副鏡204。圖像傳感器211累積由在曝光時間期間經由攝像鏡頭202入射到各個像素上的光產生的電荷,并且將電荷轉換為電信號,從而生成圖像數據,并將其輸出到系統控制單元306。系統控制單元306對從圖像傳感器211輸出的圖像數據進行預定圖像處理等,并且將該圖像數據顯示在顯示器212上,或者寫入圖像存儲器設備307中。只要保持SW2狀態,則系統控制單元306作為一個處理單位重復進行從步驟S442到步驟S504的處理,由此實現連續拍攝。接下來,參照圖7所示的流程圖,說明在步驟S406中由AE控制單元302進行的跟蹤模板生成處理的操作序列。在步驟S701中,AE控制單元302將臉部跟蹤開始確定標志設置為“假”。在步驟S708中使用該標志,來確定是否更新模板圖像。在步驟S702中,AE控制單元302確定當前幀是否是自開始輸出信號SW1起的第一幀。如果當前幀是第一幀,則不生成模板圖像,因此在步驟S711中,AE控制單元302提取測光圖像的選擇的焦點區域作為模板圖像,并且結束跟蹤模板生成處理。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驟S702中確定當前幀是第二幀或者之后的幀,則在步驟S703中,AE控制單元302確定當前模板圖像是否是基于臉部檢測區域生成的。如果模板圖像不是基于臉部檢測區域生成的,則在步驟S707中,AE控制單元302將臉部跟蹤開始確定標志設置為“真”,并且使處理前進到步驟S708。如果模板圖像是基于臉部檢測區域生成的,則AE控制單元302使處理前進到步驟S704。該措施用于即使在模板圖像是基于臉部檢測區域生成的(即當模板圖像是臉部時),并且在跟蹤處理期間檢測到新臉部的情況下,也防止更新模板圖像。這防止在中途改變作為檢測目標的臉部。在步驟S704中,AE控制單元302確定自生成最后的模板圖像起經過的時間是否長于或者等于預定時間段。雖然這里根據拍攝的幀的數量來確定經過的時間,但是也能夠使用計時器等來測量經過的時間。如果經過的時間長于或等于預定時間段,則AE控制單元302使處理前進到步驟S705,而如果經過的時間段短于預定時間段,則AE控制單元302使處理前進到步驟S708。在SW1保持狀態下,因為正在拍攝實時取景圖像(運動圖像),所以使用運動圖像的“幀”的數量(這同樣適應于用于記錄的運動圖像的拍攝),而在SW2保持狀態下,使用正在連續拍攝的靜止圖像的“幀”的數量。通常,如果拍攝運動圖像時的幀頻和進行連續拍攝時的拍攝間隔彼此不同,則盡管運動圖像的幀的數量和靜止圖像的幀的數量相同,經過的時間的長度也彼此不同。因此,在需要的情況下,能夠將經過的時間轉換為實際時間。在任何情況下,這里的確定旨在基于經過的時間來確定是否應當更新模板圖像,而不局限于特定方法。為了方便,下文中將“運動圖像的幀”和“靜止圖像的幀”統稱為“幀”。在步驟S705中,AE控制單元302確定彼此接近的預定數量的幀中的跟蹤可靠度是否至多是預定值。如果彼此接近的全部預定數量的幀中的跟蹤可靠度至多是預定值,則AE控制單元302確定其丟失了跟蹤目標,并且在步驟S706中,將臉部跟蹤開始確定標志設置為“真”,并使處理前進到步驟S708。如果存在跟蹤可靠度超過預定值的任何幀,則AE控制單元302不進行處理,而使處理前進到步驟S708。在步驟S708中,如果在步驟S701、S706和S707中設置的臉部跟蹤目標確定標志為“真”,則AE控制單元302使處理前進到步驟S709,如果其為“假”,則AE控制單元302結束跟蹤模板生成處理。在步驟S709中,AE控制單元302確定在臉部檢測處理S405中,是否接連在當前幀和之前的一幀中檢測到了臉部。如果接連檢測到了臉部,則在步驟S710中,AE控制單元302將測光圖像的臉部檢測區域中的圖像設置(更新)為模板圖像,并且結束跟蹤模板生成處理S406。如果在任何幀中都沒有檢測到臉部,則AE控制單元302不設置(更新)模板圖像,并且結束步驟S406中的跟蹤模板生成處理。前面是對在步驟S406的跟蹤模板生成處理中進行的處理的說明。通過步驟S705中的處理,不在臉部檢測的位置更新模板圖像,直到跟蹤可靠度低的狀態持續預定數量的幀為止,從而能夠防止跟蹤目標改變為主被攝體之外的諸如背景中的路人的其他被攝體的臉部。此外,即使由于主被攝體隱藏在障礙物后面或者改變其方向,而暫時沒有檢測到主被攝體,也使模板圖像在預定數量的幀內保持,從而當再次檢測到主被攝體時,能夠再次開始進行跟蹤。另一方面,如果跟蹤可靠度低的狀態持續了預定數量的幀,則AE控制單元302確定其丟失了跟蹤目標,并且通過步驟S709中的操作立即將新檢測到的臉部設置為模板圖像,作為新的跟蹤目標,從而能夠自動改變跟蹤目標。下文中,參照圖1、圖6A至6D和圖8,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施例的被攝體跟蹤處理的結果和跟蹤模板生成處理的操作之間的關系。圖1是例示基于臉部檢測結果和跟蹤可靠度的跟蹤模式轉變的控制的示例的圖,AE控制單元302在SW1保持狀態下進行臉部檢測和跟蹤。在本實施例中,被攝體跟蹤處理和跟蹤模板生成處理具有取決于作為跟蹤目標的被攝體的三種跟蹤模式。即,這三種跟蹤模式是臉部跟蹤模式106、AF跟蹤模式107和跟蹤OFF(關閉)模式108。臉部跟蹤模式106是在將以檢測到臉部的區域為中心的圖像區域設置為模板圖像的情況下,進行跟蹤的模式。AF跟蹤模式107是在將以通過AF選擇的焦點區域為中心的圖像區域設置為模板圖像的情況下,進行跟蹤的模式。跟蹤OFF模式108是不進行跟蹤的模式。在圖1中,釋放操作101示出了釋放按鈕的狀態。這里,“SW1ON”表示檢測到信號SW1的輸出的定時,通過半程按下釋放按鈕而輸出信號SW1。AE的幀的編號102示出了自AE控制單元302第一次接收到AE開始信號D02并且開始進行操作起經過的幀的數量。跟蹤可靠度103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步驟S403中的被攝體跟蹤處理中計算的被攝體跟蹤結果的可靠性。這里,○表示確定可靠度高于預定閾值的情況,而×表示確定可靠度低于預定閾值的情況。稍后將說明計算跟蹤可靠度103的方法。臉部檢測結果104示出了是否在步驟S405中的臉部檢測處理中檢測到了至少一個臉部。這里,○表示檢測到了至少一個臉部的情況,而×表示未檢測到臉部的情況。步驟S110至步驟S115示出了與對跟蹤目標進行跟蹤的模式轉變相關的幀。步驟S110是自AE控制單元302開始進行操作起的第一幀。在該時間點,尚未進行跟蹤模板生成處理,從而未生成用于進行跟蹤的模板圖像。因此,保持跟蹤OFF模式108,不進行跟蹤處理。步驟S111示出了下一幀(幀編號2)的狀態。使用在第一幀中根據在圖4中的傳感器讀出處理(S402)中生成的測光圖像而在跟蹤模板生成處理(S406)中生成的模板圖像,開始被攝體跟蹤。在該幀中,沒有檢測到臉部,從而模式轉變為AF跟蹤模式107。在這種情況下,跟蹤目標是存在于選擇的焦點區域的位置的被攝體。以這種方式,即使沒有檢測到臉部,也能夠跟蹤任意被攝體。在圖6A中示意性地例示了使用在步驟S110的幀中生成的模板圖像的AF跟蹤模式下的光學取景器圖像的示例。如上所述,圖6A所示的矩形是各自示出能夠設置的焦點區域的框(焦點區域框),其中,未顯示使用虛線的矩形。如圖6A所示的使用粗實線的用戶選擇焦點區域611是在半程按下釋放按鈕時用戶選擇的焦點區域。當接收到圖4中的通過半程按下釋放按鈕而輸出的AF開始信號D01時,AF控制單元304在圖4中的焦點區域選擇處理(S423)中,將用戶選擇焦點區域611設置為選擇的焦點區域。在用戶選擇焦點區域611下面示出的用實線表示的焦點區域612,示出了在位于選擇的焦點區域向上、向下、向左和向右的焦點區域中,焦點區域和選擇的焦點區域之間的散焦量的差不大于預定閾值的焦點區域。由于使用實線的焦點區域框顯示在圖2所示的聚焦屏206上,因此用戶通過取景器能夠看到選擇的焦點區域以及各自在焦點區域和選擇的焦點區域之間具有小的散焦量的差的周圍焦點區域。不在聚焦屏206上顯示使用虛線的焦點區域框。在將用戶選擇焦點區域611的位置設置為跟蹤目標的情況下,圖4中的跟蹤模板生成處理S406從步驟S111開始進行跟蹤。步驟S112示出了第四幀中的狀態。臉部檢測結果104在第三和第四幀中連續顯示○,也就是說,接連兩次檢測到了臉部。在這種情況下,在圖4中的跟蹤模板生成處理(S406)中,AE控制單元302將模板圖像更新為從臉部檢測區域中截取的圖像。僅將接連兩次檢測到的臉部設置為跟蹤目標的原因是,減小在圖4中的臉部檢測處理(S405)中進行了錯誤檢測的情況下,將錯誤地檢測到的區域設置為跟蹤目標的概率。由于真實臉部的檢測率比在將物體錯誤地檢測為臉部的情況下高,因此連續檢測的次數越多,將錯誤地檢測到的物體設置為跟蹤目標的概率越低。然而,如果更新模板圖像所需的連續檢測的次數增加,則在將真實臉部設置為跟蹤目標之前花費很長時間,因此這里根據經驗將連續檢測的次數設置為2。將檢測到臉部的區域取作新的跟蹤目標,從而模式轉變為臉部跟蹤模式106。這使得在SW1保持狀態下并且在連續拍攝期間(在SW2保持狀態下)檢測到臉部的情況下,能夠自動聚焦在臉部,而不需要用戶手動重新設置焦點區域。在圖6B和6C中示意性地例示了在步驟S112中跟蹤目標時光學取景器圖像的變化。在圖1的示例中,由于在第二幀之前沒有檢測到臉部,因此如在圖6B中的情況下,使用在步驟S110(第一幀)中設置的模板圖像601進行跟蹤,并且保持將人的身體部分被選擇為焦點區域。在第四幀中的步驟S112中,由于將在第三和第四幀中連續檢測到的臉部設置為了模板圖像,因此如在圖6C中,現在使用新的模板圖像602跟蹤臉部。因此,焦點區域轉變為臉部,這使得能夠拍攝聚焦在臉部的圖像。步驟S113示出了第六幀,其中,作為臉部檢測結果104指示了○,在第五幀中臉部檢測結果104為×。然而,檢測到的臉部不一定是在步驟S112中檢測到臉部的同一人的。如果每次檢測到新臉部時,都更新模板圖像,則存在被設置為跟蹤目標的人經常改變的風險。特別當在由測光傳感器拍攝的圖像中進行臉部檢測時,由測光傳感器獲得的圖像包括焦點區域框的指示,從而由于焦點區域框的指示,而在跟蹤期間無法檢測到正在跟蹤的人的臉部(參見圖6D),而僅可以檢測到另一人的臉部,來代替作為跟蹤目標的人。這是因為AE設備208基于投影或者顯示在作為透射型顯示設備的聚焦屏206上的視場中的圖像來檢測臉部(參見圖2)。也就是說,由于焦點區域框顯示在作為透射型顯示設備的聚焦屏206上,因此在由AE設備108觀察到的圖像中,作為跟蹤目標的主被攝體的一部分可能被隱藏在焦點區域框后面,而難以看到。顯示在聚焦屏206上的焦點區域框是之前一幀中的選擇的焦點區域,并且作為跟蹤目標的臉部更可能存在于之前一幀中的選擇的焦點區域附近。因此,在由AE設備208進行的臉部檢測處理中,作為跟蹤目標的臉部更可能被焦點區域框影響,而與作為跟蹤目標的臉部相比,不是跟蹤目標的臉部不太可能被焦點區域框影響。因此,如果由觀察包括焦點區域框的指示的視場的AE設備208進行臉部檢測,則可能產生如下狀態:因為作為跟蹤目標的臉部隱藏在焦點區域框的指示后面,因此在臉部跟蹤期間無法檢測到作為跟蹤目標的臉部,而僅檢測到其他臉部。此外,與是否顯示選擇的焦點區域框無關地,存在將人的臉部之外的部分誤認為臉部的錯誤檢測的可能性。如果要跟蹤的被攝體是錯誤的,則連續聚焦與用戶希望的被攝體不同的其他被攝體。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在臉部跟蹤模式106下不更新模板圖像。具體來說,在不參照臉部檢測處理(S405)的結果的情況下,進行跟蹤模板生成處理(S406)。這使得能夠連續跟蹤第一次被設置為模板圖像的人的臉部。另一方面,為了有效地使用臉部檢測功能,在圖4中的曝光控制處理(S404)中,在檢測到的臉部中選擇多達五個接近選擇的焦點區域的焦點區域,并且根據其平均值,計算用來決定拍攝條件的被攝體的亮度值(BV值)。通過基于該BV值決定拍攝條件,能夠分別針對多個臉部設置適當的曝光。例如,考慮如圖8所示的拍攝,其中,兩個人是主被攝體,背景是明亮的天空的場景。在該場景中,如果基于整個測光區域1201中的測光信息(亮度值)進行曝光控制,則可能獲得由明亮的背景反映的BV值,由此可能決定對主被攝體的曝光不足的拍攝條件。在這種情形下,通過基于臉部檢測區域1202獲得BV值,能夠決定用正確的曝光拍攝主被攝體的臉部的拍攝條件。除了僅依據基于臉部檢測區域的BV值決定拍攝條件的配置之外,還可以使用對基于測光區域1201的BV值進行校正,使其與基于臉部檢測區域1202的BV值的差較小的配置。相應地,由于使用針對曝光控制的臉部區域的信息,因此即使當在不參照臉部檢測結果的情況下,進行圖4中的跟蹤模板生成處理時,也針對各個幀進行臉部檢測處理。在圖6D中示出了連續跟蹤在步驟S112中檢測到的臉部的情況。在步驟S113中,使用在步驟S112中生成的模板圖像602進行跟蹤。步驟S114示出了在第十三幀中的狀態。在步驟S114中,在從第十一幀開始的三個連續幀中跟蹤可靠度低(×)。如果像跟蹤可靠度低于預定閾值一樣的狀態持續預定數量的連續幀(這里為三個幀),則AE控制單元302確定在被攝體跟蹤處理(S403)中丟失了跟蹤目標,并將模式轉變為跟蹤OFF模式108。然而,如果如圖1所示在當前幀(第十三幀)和之前的一幀(第十二幀)中(接連兩次)檢測到了臉部,則AE控制單元302將檢測到的臉部設置為新的跟蹤目標。然后,模式再次轉變為臉部跟蹤模式106(S115)。如上所述,當在預定數量的連續幀中(接連多次)跟蹤可靠性低,并且確定跟蹤目標丟失時,如果在包括當前幀的預定數量的連續處理幀中檢測到了臉部,則將檢測目標改變為當前檢測到的臉部。相應地,在跟蹤目標改變時,實質上繼續臉部跟蹤模式,而不轉變為跟蹤OFF模式108。另一方面,當確定跟蹤目標丟失,并且沒有在預定數量的連續幀中(接連多次)檢測到臉部時,即使在當前幀中檢測到了臉部,也不將檢測到的臉部設置為新的跟蹤目標。因此,抑制了使得將錯誤地檢測到的人或者偶然進入視場的人設置為跟蹤目標的可能性,這使得能夠進行相對于諸如臉部的錯誤檢測或者意外的人的出現的可能使跟蹤操作出現錯誤的因素魯棒的被攝體跟蹤。在沒有檢測到臉部,并且AE控制單元302不進行被攝體跟蹤時,AF控制單元304根據焦點檢測運算和焦點區域選擇處理(S423)的結果,來決定主被攝體(要選擇的焦點區域)。當跟蹤可靠度低的狀態持續預定數量的幀時,可能無法正確地跟蹤用戶希望的跟蹤目標。由于這可能對由AF控制單元304進行的焦點區域重新選擇處理(S424)產生負面影響,因此AE控制單元302轉變為跟蹤OFF模式,以暫時停止被攝體跟蹤處理。在這種情況下,AE控制單元302能夠刪除模板圖像并且如從第一幀開始那樣轉變跟蹤模式,或者能夠在預定數量的連續幀(接連多次)中檢測到臉部的情況下,將模板圖像改變為新的臉部,并且再次開始臉部跟蹤模式。根據本實施例,在具有被攝體跟蹤功能的圖像捕獲裝置中,如果沒有檢測到臉部,則使用基于由自動焦點檢測設備選擇的焦點區域生成的模板圖像,進行被攝體跟蹤。因此,能夠跟蹤人之外的被攝體。此外,如果在沒有檢測到臉部的狀態之后,在預定數量的連續幀中檢測到了臉部,則使用基于檢測到的臉部生成的模板圖像,進行被攝體跟蹤,這使得能夠在接連檢測到同一人的情況下,自動跟蹤該人(其臉部)。此外,在跟蹤人(臉部)期間,即使檢測到了臉部,只要未確定在預定數量的連續幀中跟蹤可靠性低,則也不改變模板圖像。因此,如果正在跟蹤的臉部暫時被隱藏,然后又重新出現,則能夠繼續跟蹤同一臉部,由此實現抑制經常改變作為跟蹤模板的臉部的穩定跟蹤。此外,在跟蹤人(臉部)期間,當確定在預定數量的連續幀中跟蹤可靠性低,并且在預定數量的連續幀中沒有檢測到臉部時,則中斷跟蹤操作。因此,能夠防止對意外的被攝體連續進行焦點調整。此外,在跟蹤人(臉部)期間,當確定在預定數量的連續幀中跟蹤可靠性低,并且在預定數量的連續幀中檢測到了臉部時,則基于檢測到的臉部更新模板圖像。這使得能夠在跟蹤目標丟失的情況下,迅速自動改變為跟蹤當前穩定地檢測到的臉部。其它實施例本發明的各方面還能夠通過讀出并執行記錄在存儲裝置上的用于執行上述實施例的功能的程序的系統或設備的計算機(或諸如CPU或MPU的裝置)、以及由系統或設備的計算機例如讀出并執行記錄在存儲裝置上的用于執行上述實施例的功能的程序來執行步驟的方法來實現。鑒于此,例如經由網絡或者從用作存儲裝置的各種類型的記錄介質(例如計算機可讀介質)向計算機提供程序。雖然參照示例性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是應當理解,本發明不限于所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符合最寬的解釋,以使其涵蓋所有這種變型、等同結構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