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水功能的電子裝置外殼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防水功能的電子裝置外殼,特別涉及一種具有防水按鈕的防水電子裝置外殼。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電子產業的發展以及近年來移動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子裝置的功能越來越多元化,尺寸也越來越輕薄短小以利于隨身攜帶使用。然而,隨著使用電子裝置的場所由過往局限于室內轉變為無論室內室外均可隨時使用電子裝置,對于電子裝置防水功能的需求也大幅提尚。
[0003]目前大部分電子裝置最容易讓液體侵入的區域當屬外殼上按鈕穿設的區域。目前現有的按鈕區域防水手段為按鈕與外殼間以面接觸的方式相互干涉。然而,受限于發生干涉的二平面的平整度,以面接觸的方式相互干涉的防水效果仍有待加強。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防水功能的電子裝置外殼,藉以解決按鈕與外殼的間的防水效果有待加強的問題。
[0005]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防水功能的電子裝置外殼,其包含:
[0006]—殼體,具有一穿孔及一定位部;以及
[0007]—按鈕,包含一本體、至少一彈臂以及一凸緣,該本體能夠移動地穿設于該穿孔,該至少一彈臂連接于該本體并抵頂于該定位部,該凸緣包含一第一環部與一第二環部,該第一環部環繞該本體,該第二環部環繞該本體且位于該第一環部遠離該至少一彈臂的一偵U,該第二環部的硬度小于該第一環部的硬度,該至少一彈臂提供該本體一預壓力,以帶動該第二環部以線接觸的方式常態抵靠于該穿孔的周緣。
[0008]上述的電子裝置外殼,其中該殼體更包含一底部、一側部與一導引部,該側部、該定位部與該導引部設置于該底部,該穿孔位于該側部,該導引部具有一導引槽,該按鈕更包含凸出于該本體的一導引臂,該導引臂能夠滑動地設置于該導引槽中,該導引槽導引該導引臂與該本體沿該導引槽的延伸方向移動。
[0009]上述的電子裝置外殼,其中該至少一彈臂的末端與該定位部熱熔連接。
[0010]上述的電子裝置外殼,其中該至少一彈臂的數量為二個。
[0011]上述的電子裝置外殼,其中該第二環部遠離該至少一彈臂的一側面與該本體于該穿孔中移動的方向的夾角小于90度,且該側面以線接觸的方式常態抵靠于該穿孔的周緣。
[0012]上述的電子裝置外殼,其中該第二環部的材質為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或聚氨酯泡棉。
[0013]上述的電子裝置外殼,其中該本體包含彼此相連接的一第一本體部與一第二本體部,該第一本體部位于該穿孔中,該凸緣環繞該第二本體部,該第一本體部與該第二本體部于該穿孔的延伸方向分別具有一第一厚度與一第二厚度,該第一厚度與該第二厚度的比值小于2。
[0014]上述的電子裝置外殼,其中該本體具有相鄰接的一底面與一側壁面,該底面的法線方向平行于該本體于該穿孔中移動的方向,該側壁面的法線方向垂直于該本體于該穿孔中移動的方向,該凸緣連接該側壁面,該至少一彈臂連接該底面。
[0015]上述的電子裝置外殼,其中該至少一彈臂包含彼此連接的一彎曲部及一直線部,該彎曲部遠離該直線部的一端連接于該定位部,該直線部遠離該彎曲部的一端連接于該本體,該直線部沿伸的方向平行于該本體于該穿孔中移動的方向。
[0016]根據上述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具有防水功能的電子裝置外殼,通過凸緣具有較低硬度的第二環部受到預壓應力而以線接觸的方式常態抵靠于穿孔周緣,改善殼體與按鈕之間防水效果不佳的問題。
[0017]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附圖說明】
[0018]圖I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外殼的立體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外殼的立體分解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外殼的按鈕未被按下時水平方向的剖視示意圖;
[0021]圖4為圖3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2]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外殼的按鈕未被按下時的垂直方向的剖視不意圖;
[0023]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外殼的按鈕被按下時水平方向的剖視示意圖;
[0024]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外殼的按鈕被按下時的垂直方向的剖視示意圖;
[0025]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外殼的立體圖;
[0026]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外殼的立體圖。
[0027]其中,附圖標記
[0028]1、2、3電子裝置外殼
[0029]100 殼體
[0030]HO 底部[0031 ]120 側部
[0032]121 穿孔
[0033]130 定位部
[0034]131 第一定位塊
[0035]132 第二定位塊
[0036]140 導引部
[0037]141 導引槽
[0038]150 容置空間
[0039]200按鈕
[0040]210本體
[0041 ]211第一本體部
[0042]212第二本體部
[0043]2121底面
[0044]2122側壁面
[0045]220彈臂
[0046]221直線部
[0047]222彎曲部
[0048]230凸緣
[0049]231第一環部
[0050]232第二環部[0051 ]2321側面
[0052]240導引臂
[0053]A移動方向
[0054]Dl第一厚度
[0055]D2第二厚度
[0056]α夾角
【具體實施方式】
[0057]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新型的詳細特征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并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權利要求范圍及附圖,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相關的目的及優點。以下的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疇。
[0058]首先說明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外殼I,請參照圖I至圖5。圖I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外殼的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外殼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外殼的按鈕未被按下時水平方向的剖視示意圖。圖4為圖3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外殼的按鈕未被按下時的垂直方向的剖視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裝置外殼例如為手機、平板電腦、運動攝影機、機車用行車紀錄器、戶外運動腕表或掌上型導航儀等的外殼。
[0059]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外殼I為平板電腦的外殼,包含一殼體100及一按鈕200。殼體100包含一底部110、一側部120、一定位部130及二導引部140。側部120立于底部110且與底部110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間150。側部120具有一穿孔121。穿孔121與容置空間150相連通,以供按鈕200能夠移動地穿設于穿孔121與容置空間150中。
[0060]定位部130包含一第一定位塊131與一第二定位塊132。第一定位塊131與第二定位塊132設置于底部110且位于容置空間150中。第一定位塊131、第二定位塊132與側部120彼此相分離。于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定位部130包含第一定位塊131與第二定位塊132,但不以此為限。于本實用新型其他實施例中,定位部能夠為單一定位塊。
[0061]二導引部140亦設置于底部110且位于容置空間150中。導引部140與側部120相隔一距離。二導引部140各具有一導引槽141。導引槽141貫穿導引部140,且導引槽14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按鈕200于穿孔121中移動的移動方向A。于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中,導引部140的數量為二個,但不以此為限。于本新型其他實施例中,導引部的數量可以為一個。
[0062]按鈕200包含一本體210、二彈臂220、一凸緣230以及二導引臂240。本體210包含彼此相連接的一第一本體部211與一第二本體部212。第一本體部211能夠移動地穿設于穿孔121中,第二本體部212位于容置空間150中并且與第一本體部211連動。第二本體部212具有相鄰接的一底面2121與一側壁面2122。底面2121的法線方向平行于第一本體部211于穿孔121中移動的移動方向A。側壁面2122的法線方向垂直于第一本體部211于穿孔121中移動的移動方向A。第一本體部211與第二本體部212于穿孔121的延伸方向分別具有一第一厚度Dl與一第二厚度D2。于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厚度Dl與第二厚度D2的比值小于2,但不以此為限。如此一來,第二本體部212具有足夠的結構強度以承受重復按壓按鈕200時反復發生的形狀改變,避免第二本體部212破裂而造成液體由破裂處滲入容置空間150中。
[0063]二彈臂220各包含彼此連接的一直線部221與一彎曲部222。二直線部2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本體部211于穿孔121中移動的移動方向A,且二直線部221遠離二彎曲部222的一端連接于第二本體部212的底面2121。二彎曲部222遠離二直線部221的一端分別抵頂并熱熔接于定位部130的第一定位塊131與第二定位塊132,使得二彈臂220均為常態彈性變形,并且提供第二本體部212預壓力。第一定位塊131與第二定位塊132于容置空間150中的位置、二彈臂220的二彎曲部222彎曲方向與彎曲程度是根據對預壓力大小的需求進行設計。此外,二彎曲部222分別以熱熔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定位塊131與第二定位塊132,使得二彎曲部222不會相對第一定位塊131與第二定位塊132滑動而造成二彈臂220的彈性變形量改變,導致二彈臂220提供第二本體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