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護箱及變頻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護箱體結構,尤其涉及一種防護箱及變頻器。
【背景技術】
[0002]現有行業內裝配完成后的變頻器機芯表面無任何防護機構,尤其是防爆變頻器機芯,機芯上的PCB板、電子元器件及連接電纜裸露在外。這種無任何防護結構的機芯機構具有以下缺點:一、在搬運、調試及使用過程中,雜物很容易進入變頻器機芯內部,造成不可預見性的破壞。二、在運輸過程中,機芯的外包裝很容易變形,從而造成機芯上的PCB板及電子元器件容易損壞以至于出現到達安裝現場后變頻機芯無法使用的情形。
[0003]目前急需一種能夠防止外部雜物掉進機芯內部,同時在運輸過程中能夠防護機芯上的PCB板和電子元器件碰撞受損的防護箱及變頻器。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防護性能的防護箱及變頻器,且該防護箱便于安裝和拆卸。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術方案。一種防護箱,包括底座、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第四側板及蓋板,所述第一側板和第三側板相對,第二側板和第四側板相對,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第四側板首尾相連且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底座上以形成上端開口的容腔,所述蓋板蓋合所述容腔,所述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和第四側板的相對的兩側邊沿分別朝所述容腔方向彎折形成第一彎折邊,在第一側板和第三側板的第一彎折邊的下端背向彎折形成有第一卷沿,且在這對側板的上端向所述容腔方向彎折形成第二卷沿,第二側板和第四側板的第一彎折邊分別相向彎折形成第二彎折邊,在所述第二彎折邊的頂端處向所述容腔方向彎折形成第三卷沿,所述第一卷沿、第二卷沿和第三卷沿上均設置有安裝孔,且所述第二彎折邊與相鄰側板的第一彎折邊相貼合以使所述第三卷沿覆蓋在所述第二卷沿上方并使所述第二卷沿的安裝孔與所述第三卷沿的安裝孔對應鎖緊,所述第一卷沿與所述底座相固定。
[0006]優選地,所述第二彎折邊上設置有第一卡位片,與所述第二彎折邊相貼合的第一彎折邊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卡位片相匹配的第一卡位槽,所述第一卡位片為倒扣折彎狀,所述第一卡位槽為條形槽,且所述第一卡位片置入所述第一卡位槽中。
[0007]優選地,所述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和第四側板的下邊沿處分別形成有若干第二卡位片,所述底座上形成有與所述若干第二卡位片相匹配的第二卡位槽,所述第二卡位片的前端形成有倒角結構,所述第二卡位槽為條形槽,且所述第二卡位片置入所述第二卡位槽中。
[0008]優選地,所述底座包括四個首尾相連的側壁,所述其中一對側壁的上端形成有向容腔方向彎曲后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三延伸體,另一對側壁的上端形成有向容腔方向彎曲后垂直向上延伸的第四延伸體,第二卡位槽位于第三延伸體和第四延伸體的下端彎曲處。
[0009]優選地,所述四個側壁的連接處分別形成有與側壁垂直的第五卷沿,所述第五卷沿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卷沿上的安裝孔對應安裝的安裝孔。
[0010]優選地,所述第三延伸體和第四延伸體上分別設置有橡膠墊。
[0011]優選地,所述底座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設置有便于其內部裝置與外部裝置進行固定連接的通孔槽。
[0012]優選地,所述蓋板包括四個同向彎折且首尾相連的側邊,且在其中一對相對側邊上分別設置有若干向內彎折的第三卡位片和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三卡位片和所述第一通孔分別處于不同的側邊,在與所述相對側邊對應安裝的一對側板上分別設置有與所述第三卡位片相匹配的第三卡位槽及與所述第一通孔相匹配的第二通孔。
[0013]優選地,所述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的上端形成有向容腔方向彎曲后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體,第三側板和第四側板的上端形成有向容腔方向彎曲后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體,所述第三卡位槽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體下端彎曲處,所述第二通孔位于第二延伸體上。
[0014]—種變頻器,包括有機芯和上述結構的防護箱,所述機芯固定在所述防護箱的容腔內。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在于:該防護箱的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和第四側板的兩側邊沿分別朝容腔方向彎折形成第一彎折邊,在第一側板和第三側板的第一彎折邊的下端背向彎折形成第一卷沿,且在這對側板的上端向容腔方向彎折形成第二卷沿,第二側板和第四側板的第一彎折邊分別相向彎折形成第二彎折邊,在第二彎折邊的頂端處向容腔方向彎折形成第三卷沿,第一卷沿、第二卷沿和第三卷沿上均設置有安裝孔,且第二彎折邊與相鄰側板的第一彎折邊相貼合以使第三卷沿覆蓋在第二卷沿上方并使第二卷沿的安裝孔與第三卷沿的安裝孔對應鎖緊,第一卷沿與所述底座相固定。如此,該防護箱一方面實現快速便捷的安裝和拆卸,另一方面能夠防止外部雜物掉入防護箱內部,從而防護雜物落入機芯內部。同理采用上述防護箱的變頻器也具有同樣的有益效果。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一種較佳實施方式的防護箱的立體分解圖,該防護箱包括蓋板、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第四側板及底座。
[0017]圖2是圖1的防護箱的裝配圖。
[0018]圖3是圖1中第一側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圖1中第二側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是圖1中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6是圖1中蓋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7是圖1中蓋板與第二側板蓋合的局部剖面圖。
[0023]圖8是一種較佳實施方式的變頻器的立體分解圖。
[0024]圖9是圖8中變頻器的裝配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更加清楚地理解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闡述。
[0026]參照圖1至圖2所示,一種較佳實施方式的防護箱的立體分解圖和裝配圖。該防護箱1包括蓋板11、第二側板13、第四側板14、第一側板15、第三側板16及底座12。其中,第一側板15、第二側板13、第三側板16及第四側板14依次首尾相連且可拆卸地安裝于底座12上以形成上端開口的容腔(圖中未標注),且蓋板11蓋合該容腔。
[0027]由于第一側板15和第三側板16的結構相同,故在本實施例中僅詳述第一側板15的結構,第三側板16的結構不再贅述。參照圖3所示,其為第一側板15的結構示意圖。第一側板15結構左右對稱,包括矩形本體150、本體150兩側彎折形成的第一彎折邊151、與本體150上端連接的第一延伸體156、以及形成于本體150下端的五個第二卡位片155。
[0028]在本實施例中,矩形本體150左右兩側向容腔方向彎折形成兩個第一彎折邊151,第一彎折邊151與本體150垂直,第一彎折邊151下端分別向外彎折形成兩個相背的第一卷沿152,第一卷沿152與第一彎折邊151垂直,且在第一側板15的上端向容腔方向彎折形成兩個第二卷沿153,第二卷沿153與本體150和第一彎折邊151垂直,且在第一卷沿152和第二卷沿153上分別設置有安裝孔。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卷沿153與本體150 —體成型。但并不局限于此,如第二卷沿153可以與第一彎折邊151固定連接,即由兩側第一彎折邊151的頂部相向彎折形成。又如第二卷沿153可以同時與本體150及第一彎折邊151相連接,以形成第一彎折邊151、第二卷沿153及本體150穩固的連接結構。此外,第一彎折邊151上還設置有第一^N立槽154,且該第一^N立槽154為長方形的條形槽。優選地,本體150的中部上端向容腔方向彎曲后垂直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體156,兩個第二卷沿153位于第一延伸體156的兩側。優選地,第二卡位片155的前端設置成倒角結構,以便于第二卡位片155的安裝。優選地,本實施例中,本體150上還設置有出線孔158,以便于電纜等的連接。
[0029]由于第二側板13和第四側板14的結構相同,故在本實施例中僅詳述第二側板13的結構,第四側板14的結構不再贅述。參照圖4所示,第二側板13的結構示意圖。第二側板13結構左右對稱,包括矩形本體130、本體130兩側彎折形成的第一彎折邊131、與本體130上端連接的第二延伸體136、以及形成與本體130下端的四個第二卡位片135。
[0030]在本實施例中,矩形本體130左右兩側向容腔方向彎折形成兩個第一彎折邊131,第一彎折邊131與本體130垂直,第一彎折邊131分別相向彎折形成第二彎折邊132,在第二彎折邊132的頂端處向容腔方向彎折形成第三卷沿133,第三卷沿133與第二彎折邊132垂直,在第三卷沿133上同樣設置有安裝孔,且第三卷沿133的安裝孔與第二卷沿153的安裝孔對應鎖緊固定。此外,第二彎折邊132上還設置有與第一卡位槽154相匹配的第一卡位片134。優選地,第一卡位片134為倒扣折彎狀。藉由第一卡位片134為倒扣折彎狀和第—^位槽154為條形槽的設置,組裝時,第—Μ立片134可輕松置入第—Ν立槽154中,以使第二側板13與第一側板15初步固定,從而便于后續的組裝。拆卸時,只需將第一卡位片134稍稍向上提起,并稍微后退就可以很容易將第一卡位片134與第一卡位槽154進行分離。優選地,本體130的中部上端向容腔方向彎曲后垂直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體136。優選地,本實施例中,第二延伸體136上還設置有第三卡位槽138和第二通孔139,且該第三卡位槽138位于第二延伸體136下端彎曲處,第二通孔139位于第二延伸體136上。優選地,第三卡位槽138和第二通孔139的數量分別為2個,且第三卡位槽138為長方形條形槽。
[003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側板15、第二側板13、第三側板16和第四側板14依次首尾相連且可拆卸地安裝于底座12上。參照圖5所示,底座12的結構示意圖。底座12包括側壁121、122、123、124,且側壁121、122、123、124相圍合固定,并在四個側壁連接處分別形成有與側壁垂直的第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