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設備及帶輔助固定的裝配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結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輔助固定的裝配結構及使用該帶輔助固定的裝配結構的醫療設備。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工業設計的日益發展人們對產品的品質追求越來越苛刻,對工業設計中的產品結構設計帶來更多的挑戰。在結構設計過程中通常會遇到跨度較大的兩個或多個塑膠件的裝配結構設計,在不得破壞產品外觀及需實現簡易裝配條件下很難做出有效的裝配設計,在此種情況下目前普遍采用的裝配方式是將多個零件直接對接。此種方式形成的對接裝配結構存在強度不足,零件之間配合不到位及在受到外力施壓時易變形分離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輔助固定的裝配結構,旨在解決對接裝配結構存在強度不足,零件之間配合不到位及在受到外力施壓時易變形分離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帶輔助固定的裝配結構,包括底座、安裝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殼體和安裝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二殼體,所述第一殼體具有靠近所述第二殼體的第一邊,所述第二殼體具有與所述第一邊對接的第二邊;該帶輔助固定的裝配結構還包括支撐并將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扣合以使所述第一邊與所述第二邊對接的扣合支撐架,所述扣合支撐架安裝于所述底座上。
[0005]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殼體還具有靠近所述底座的第一內側面,所述第二殼體還具有靠近所述底座的第二內側面,所述第二殼體的第二內側面上靠近所述第二邊的位置設有橫筋,所述扣合支撐架包括支撐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撐板、用于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內側面上的第一連接板和用于朝向所述第一殼體的方向抵持所述橫筋的彈性抵板,所述第一連接板由所述支撐板的頂端朝向其一側延伸而出,所述彈性抵板位于所述支撐板的頂端且凸出所述第一連接板上。
[0006]進一步地,所述扣合支撐架還包括用于引導所述橫筋移動至所述彈性抵板靠近所述第一連接板一側的引導彈片,所述引導彈片由所述彈性抵板的頂端朝向遠離所述第一連接板的一側延伸。
[000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板靠近所述支撐板的一側上開設有缺口,所述彈性抵板位于所述缺口對應的位置,所述扣合支撐架還包括連接所述彈性抵板的下端與所述缺口遠離所述支撐板一側的側壁的彈性板。
[0008]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板上對應于所述缺口的位置開設有供所述彈性抵板伸入的開
□ ο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板上開設有供螺釘穿過的通孔,所述第一內側面上設有配合安裝所述螺釘的螺紋柱。
[0010]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板的下端設有用于連接所述底座的第二連接板,所述第二連接板由所述支撐板的下端朝向該支撐板的一側延伸。
[0011]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板的下端朝向該支撐板的另一側延伸有第三連接板。
[0012]進一步地,所述扣合支撐架由一塊金屬板沖壓而成。
[0013]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扣合支撐架,通過扣合支撐架來支撐住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并且使第一殼體的第一邊與第二殼體的第二邊對接,從而即保證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良好扣合對接,同時可以提高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連接強度,防止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變形。
[0014]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醫療設備,包括如上所述的帶輔助固定的裝配結構。
[0015]該醫療設備使用了上述帶輔助固定的裝配結構,因而其結構強度更高,更不易變形或損壞,壽命更長。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帶輔助固定的裝配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圖1的帶輔助固定的裝配結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圖1的帶輔助固定的裝配結構中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扣合對接的過程示意圖;
[0019]圖4是圖1的帶輔助固定的裝配結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0]圖5是圖4的帶輔助固定的裝配結構中第一殼體、底座與扣合支撐架裝配后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6是圖4中扣合支撐架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2]圖7是圖6中沿線A-A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3]圖8是圖7中扣合支撐架的彈性抵板下壓最大變形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5]請參閱圖1-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帶輔助固定的裝配結構100,包括底座10、第一殼體20、第二殼體30和扣合支撐架40,第一殼體20安裝于底座10上,第二殼體30也安裝于底座10上。第一殼體20具有第一邊21,第一邊21為第一殼體20靠近第二殼體30的一邊;第二殼體30具有第二邊31,第二邊31為第二殼體30靠近第一殼體20的一邊;當第一殼體20和第二殼體30安裝在底座10上時,第一殼體20的第一邊21與第二殼體30的第二邊31需要對接。扣合支撐架40安裝于底座10上,同時,扣合支撐架40還用來支撐住第一殼體20與第二殼體30,并且在扣合支撐架40支撐第一殼體20與第二殼體30的同時,將第一殼體20與第二殼體30扣合,以使第一殼體20的第一邊21與第二殼體30的第二邊31對接。
[0026]通過設置扣合支撐架40,通過扣合支撐架40來支撐住第一殼體20與第二殼體30,并且使第一殼體20的第一邊21與第二殼體30的第二邊31對接,從而即保證第一殼體20與第二殼體30良好扣合對接,同時可以提高第一殼體20與第二殼體30的連接強度,防止第一殼體20與第二殼體30變形。使得第一殼體20和第二殼體30之間的裝配間隙29能達到最緊密和均勻效果。
[0027]請參閱圖2圖3和圖6,第一殼體20還具有第一內側面22,第一內側面22為第一殼體20靠近底座10的一側面;第二殼體30還具有第二內側面32,第二內側面32為第二殼體30靠近底座10的一側面;第二殼體30的第二內側面32上靠近第二邊31的位置設有橫筋33,扣合支撐架40包括支撐板41、第一連接板42和彈性抵板43,第一連接板42由支撐板41的頂端朝向其一側延伸而出,彈性抵板43位于支撐板41的頂端且凸出第一連接板42上。支撐板41安裝在底座10上,第一連接板42用于固定連接第一殼體20的第一內側面22,從而使扣合支撐架40可以支撐住第一殼體20,彈性抵板43用于朝向第一殼體20的方向抵持橫筋33 ;由于彈性抵板43凸出第一連接板42,由彈性抵板43與第一連接板42間形成“L”型的折彎槽,當彈性抵板43朝向第一殼體20的方向抵持橫筋33時,存在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為彈性抵板43的頂端抵頂住第二殼體30的第二內側面32,此時該扣合支撐架40可以支撐住第二殼體30 ;第二種情況為,橫筋33擱置在第一連接板42上,此時扣合支撐架40也可以支撐住第二殼體30,即當彈性抵板43朝向第一殼體20的方向抵持橫筋33時,該扣合支撐架40可以支撐住第二殼體30,而第一連接板42與第一殼體20相連,則扣合支撐架40可以同時支撐住第一殼體20與第二殼體30。當彈性抵板43朝向第一殼體20的方向抵持橫筋33時,可以向第一殼體20的方向推動第二殼體30,從而可以使第二殼體30的第二邊31與第一殼體20的第一邊21良好的扣合對接。
[0028]在其它實施例中,扣合支撐架40也可以呈其它結構,如在支撐板41上設置夾具,在第一殼體20的第一內側面22設置第一凸肋,在第二殼體30的第二內側面32設置第二凸肋,通過夾具夾持第一凸肋與第二凸肋,使該扣合支撐架40在支撐第一殼體20與第二殼體30的同時,使第一殼體20的第一邊21與第二殼體30的第二邊31相互靠近、扣合及對接。
[0029]請參閱圖3、圖5和圖6,進一步地,扣合支撐架40還包括引導彈片44,引導彈片44由彈性抵板43的頂端朝向遠離第一連接板42的一側延伸。當第二殼體30的橫筋33向彈性抵板43與第一連接板42之間移動時,設置引導彈片44可以起到引導使用,使橫筋33可以從引導彈片44上滑動至彈性抵板43的頂部再移至彈性抵板43與第一連接板42之間,使彈性抵板43抵持橫筋33。設置引導彈片44,在安裝第一殼體20與第二殼體30時,可以先將第一殼體20安裝在底座10上,將扣合支撐架40的第一連接板42與第一殼體20相連,再將第二殼體30安裝在底座10上,之后向第一殼體20的方向推動第二殼體30,使第二殼體30的橫筋33滑至彈性抵板43與第一連接板42之間,使彈性抵板43抵持橫筋33,該方式安裝更為簡單、方便。在沒有設置引導彈片44的結構中,可以先安裝第二殼體30,使扣合支撐架40的彈性抵板43抵持橫筋33,再將扣合支撐架40的第一連接與與第一殼體20相連,再將第一殼體20安裝在底座10上。
[0030]請參閱圖6、圖7和圖8,進一步地,第一連接板42靠近支撐板41的一側上開設有缺口 421,彈性抵板43位于缺口 421對應的位置,扣合支撐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