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溫板支撐體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均溫板,尤指一種可提升支撐度及降低制造成本的均溫板支撐體結構。
[0003]【【背景技術】】
[0004]現行行動裝置、個人電腦、伺服器、通信機箱或其他系統或裝置皆因運算效能提升,而其內部計算單元所產生之熱量亦隨著提升,因此則相對的更加需要散熱單元來輔助其散熱,絕大多數業者選用散熱器、熱管、均溫板等散熱元件搭配風扇進行輔助散熱,并當遇到需大面積進行散熱時則選用均溫板吸熱并搭配散熱器及散熱風扇進行強制散熱,由于各散熱元件間需緊密貼合防止熱阻現象之發生,而均溫板為一扁平狀板體,并內部設置一提供汽液循環的腔室進行熱傳導,并因為了防止扁平狀之均溫板受壓力或受熱后產生膨脹或變形,則腔室內設置有復數根支撐柱體做為支撐均溫板之腔室使用。
[0005]均溫板為一種面與面之熱量傳遞,并且前述說明中為了防止均溫板受熱膨脹或受外力壓扁變形設置有復數支撐柱體,但于制程上則需額外增加制造工時及制造成本(支撐柱體),且若選用復數銅柱外部組合燒結環,銅柱作為支撐作用,燒結環僅作為回流循環,其底部平面度控制不易,或使用多溝槽銅柱,該多溝槽之銅柱同作為支撐與回流循環作用,其底部平面度亦相同控制不易,又或在板體上直接蝕刻有所述支撐柱體及或蒸氣通道或流道,但在蝕刻時需要之時間相對的增加,更且深度越深其加工時間越長,且并需經過清洗、烘乾等流程相對增加其制造工時。
[0006]故已知技術雖解決變形等問題但卻增加了制造工時及成本以及底部平面度控制不易等問題,故仍須針對如何降低制造成本此項問題進行深討。
[0007]【【實用新型內容】】
[0008]為有效解決上述之問題,本實用新型之主要目的,提供一種均溫板支撐體結構,包括:一第一板體,具有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一第二板體,組接所述第一板體,且該第二板體具有一第三側及一第四側,該第三側與第二側間形成有一腔室;一支撐件,設置于所述腔室內,該支撐件形成有一基部及復數支撐部,該等支撐部間形成有復數相互連通之通道。
[0009]所述第一板體之第二側位置處形成有一凹槽,該支撐件設置于所述凹槽內且其支撐部往第二側方向延伸形成。
[0010]所述支撐部與所述第一板體間具有一第一毛細結構,該第一毛細結構設置于所述凹槽內且相對設置于該第一板體與該支撐件間,而該第一毛細結構一側貼附所述第二側,另一側貼附所述支撐部。
[0011 ] 所述支撐件之基部貼附所述第三側。
[0012]所述支撐件與第二板體間具有一第二毛細結構,該第二毛細結構一側貼附所述第三側,另一側貼附所述基部。
[0013]所述支撐部呈正方形或矩形或梯形或圓形或長條形等幾何形狀其中任一。
[0014]所述支撐部呈現陣列排列,而該等通道相互垂直交錯排列。
[0015]所述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為金屬板體。
[0016]所述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為銅材質或鋁材質或導熱良導體其中任一。
[0017]所述腔體內填充有一工作流體,該工作流體流通于所述通道。
[0018]透過本實用新型均溫板支撐體結構除可透過沖壓成形其支撐結構而達到節省制造工時及提升熱傳效率等效果外,另可解決已知均溫板受壓力壓縮變形或底部平面度不易控制等問題。
[0019]【【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均溫板支撐體結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均溫板支撐體結構第一實施例之局部示意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均溫板支撐體結構第一實施例之剖視示意圖;
[0023]圖4為本實用新型均溫板支撐體結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0024]圖5為本實用新型均溫板支撐體結構第二實施例之剖視示意圖;
[0025]圖6為本實用新型均溫板支撐體結構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0026]圖7為本實用新型均溫板支撐體結構第三實施例之局部示意圖。
[0027]圖中各附圖標記對應的構件名稱為:
[0028]均溫板支撐體結構I
[0029]第一板體2
[0030]第一側21
[0031]第二側22
[0032]凹槽221
[0033]第二板體3
[0034]第三側31
[0035]第四側32
[0036]腔室33
[0037]支撐件4
[0038]基部41
[0039]支撐部42
[0040]通道43
[0041]第一毛細結構44
[0042]第二毛細結構45
[0043]工作流體6
[0044]【【具體實施方式】】
[0045]本實用新型之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圖式之實施例予以說明。
[0046]請參閱圖1及第圖2及圖3,為本實用新型之均溫板支撐體結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及局部示意圖及剖視示意圖,如圖所示,所述均溫板支撐體結構I包括有一第一板體2及一第二板體3及一支撐體4及一工作流體5 ;
[0047]其中所述第一板體2具有一第一側21及一相反該第一側21之第二側22,而該第二板體3具有一第三側31及一相反該第三側31之第四側32,其中該第二板體3組設于所述第一板體2上,且其第一板體2由所述第二側22往所述第二板體3之第三側31方向組接,并其第一板體2于第二側22位置處形成有一凹槽221,使其第二側22與第三側23間形成有一腔室33,且該第一板體2與第二板體3為金屬板體,并所述第一板體2與第二板體3為一銅材質或一鋁材質或銅箔加石墨構件或導熱良導體其中任一,本實施例以銅材質作為說明實施例,但不引以為限。
[0048]所述支撐件4設置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