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線路板板孔的正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PCB板制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線路板板孔的正位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線路板(PCB板)上一般需鉆出板孔,用于線路板定位或線路導通,然而,由于線路板的板材在其邊緣處的內應力大大減小,當板孔開設的位置靠近線路板的邊緣時,由于板孔一般呈圓形,線路板的邊緣一般為直線形,邊緣對板孔各處的內應力不等,因此板孔得不到均衡內應力的束縛,或者內應力的束縛不均衡,板孔容易在鉆孔過程中發生移位,或者鉆孔后因線路板板材的內應力使板孔發生偏移,甚至在板孔與線路板邊緣之間出現折斷、折損的問題,大大增加了廢品率。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路板板孔的正位方法,能卸載線路板內的內應力或使內應力在各個方向均衡,防止板孔在鉆孔過程中或鉆孔后偏移,使板孔得到正位。
[0004]本發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一種線路板板孔的正位方法,包括:
[0006]若板孔的預開設位靠近線路板依次銜接的第一邊緣、第二邊緣和第三邊緣,且第一邊緣和第二邊緣和第三邊緣呈“ U ”形,則首先在線路板上第一邊緣、第二邊緣和第三邊緣的內側分別對應開設弧形的第一正位槽、弧形的第二正位槽和弧形的第三正位槽,第一正位槽、第二正位槽和第三正位槽均與板孔的預開設位同心,第一正位槽開設在分別與板孔預開設位和所述第一邊緣相隔的位置,第二正位槽開設在分別與板孔預開設位和所述第二邊緣相隔的位置,第三正位槽開設在分別與板孔預開設位和所述第三邊緣相隔的位置;然后在板孔的預開設位鉆出板孔;
[0007]若板孔的預開設位靠近線路板相互銜接的第四邊緣和第五邊緣,且第四邊緣和第五邊緣呈“ L”形,則首先在線路板上第四邊緣和第五邊緣的內側分別對應開設弧形的第四正位槽和弧形的第五正位槽,第四正位槽和第五正位槽均與板孔的預開設位同心,第四正位槽開設在分別與板孔預開設位和所述第四邊緣相隔的位置,第五正位槽開設在分別與板孔預開設位和所述第五邊緣相隔的位置;然后在板孔的預開設位鉆出板孔;
[0008]若板孔的預開設位僅靠近線路板的一個第六邊緣,則首先在該第六邊緣的內側開設弧形的第六正位槽,第六正位槽的與板孔的預開設位同心,第六正位槽開設在分別與板孔預開設位和所述第六邊緣相隔的位置;然后在板孔的預開設位鉆出板孔。
[0009]優選地,在開設第一正位槽和第三正位槽的過程中,使第一正位槽的中心弧長與第三正位槽的中心弧長相等,且第一正位槽的與第三正位槽的中心連線垂直于第一邊緣或第三邊緣。
[0010]優選地,所述第二正位槽兩端的連線垂直于第一邊緣或第三邊緣。
[0011]優選地,所述第一正位槽、第二正位槽和第三正位槽三者分別為一個,且三者的半徑均相等,第一正位槽與第二正位槽之間形成間隔,第二正位槽和第三正位槽之間形成間隔。
[0012]優選地,所述第一正位槽、第二正位槽和第三正位槽三者分別至少為三個,各個第一正位槽之間形成間隔,各個第二正位槽之間形成間隔,各個第三正位槽之間形成間隔。
[0013]優選地,遠離第五正位槽的第四正位槽一端與第五邊緣的距離等于遠離所述第四正位槽的第五正位槽一端與第四邊緣的距離。
[0014]優選地,所述第一正位槽、第二正位槽、第三正位槽、第四正位槽、第五正位槽和第六正位槽均通過多次鉆正位孔組成弧形的槽結構,相鄰正位孔間相互錯位。
[0015]優選地,所述第一正位槽、第二正位槽、第三正位槽、第四正位槽、第五正位槽和第六正位槽分別由至少五個正位孔銜接組成。
[0016]相比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發明通過一個或多個的第一正位槽、第二正位槽、第三正位槽、第四正位槽、第五正位槽和第六正位槽,可對線路板邊緣進行內應力卸荷或者均衡各個方向的內應力,使后續鉆的板孔不被內應力作用而偏移,即實現正位效果,進而防止線路板折損或折斷,大大降低了廢品率。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板孔的預開設位靠近線路板三個邊緣時采用本發明正位方法開設弧形槽的不意圖;
[0020]圖2為板孔的預開設位靠近線路板二個邊緣時采用本發明正位方法開設弧形槽的不意圖;
[0021]圖3為板孔的預開設位靠近線路板一個邊緣時采用本發明正位方法開設弧形槽的示意圖。
[0022]圖中:10、板孔;20、預開設位;30、線路板;31、第一邊緣;32、第二邊緣;33、第三邊緣;34、第四邊緣;35、第五邊緣;40、第一正位槽;50、第二正位槽;60、第三正位槽;70、第四正位槽;80、第五正位槽;90、正位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一種線路板板孔的正位方法,包括:
[0024]如圖1所示,若板孔10的預開設位20靠近線路板30依次銜接的第一邊緣31、第二邊緣32和第三邊緣33,且第一邊緣31和第二邊緣32和第三邊緣33呈“ U ”形,則首先在線路板30上第一邊緣31、第二邊緣32和第三邊緣33的內側分別對應開設弧形的第一正位槽40、弧形的第二正位槽50和弧形的第三正位槽60,第一正位槽40、第二正位槽50和第三正位槽60均與板孔10的預開設位20同心,第一正位槽40開設在分別與板孔10預開設位20和所述第一邊緣31相隔的位置,第二正位槽50開設在分別與板孔10預開設位20和所述第二邊緣32相隔的位置,第三正位槽60開設在分別與板孔10預開設位20和所述第三邊緣33相隔的位置;然后在板孔10的預開設位20鉆出板孔10 ;
[0025]如圖2所示,若板孔10的預開設位20靠近線路板30相互銜接的第四邊緣34和第五邊緣35,且第四邊緣34和第五邊緣35呈“ L”形,則首先在線路板30上第四邊緣34和第五邊緣35的內側分別對應開設弧形的第四正位槽70和弧形的第五正位槽80,第四正位槽70和第五正位槽80均與板孔10的預開設位20同心,第四正位槽70開設在分別與板孔10預開設位20和所述第四邊緣34相隔的位置,第五正位槽80開設在分別與板孔10預開設位20和所述第五邊緣35相隔的位置;然后在板孔10的預開設位20鉆出板孔10 ;
[0026]如圖3所示,若板孔10的預開設位20僅靠近線路板30的一個第六邊緣36,則首先在該第六邊緣36的內側開設弧形的第六正位槽100,第六正位槽100的與板孔10的預開設位20同心,第六正位槽100開設在分別與板孔10預開設位20和所述第六邊緣36相隔的位置;然后在板孔10的預開設位20鉆出板孔10。
[0027]由于第一正位槽40、第二正位槽50、第三正位槽60均為弧形,且均以板孔10的預開設位20為圓心,則可以均衡地卸載內應力,同時使靠近線路板30邊緣的內應力在各個方向上均等,使板孔10在鉆孔開設過程中或鉆孔后減少了被線路板30內應力的牽扯作用,可有效防止板孔10偏移。具體地,對于靠近呈“ U ”形的線路板30第一邊緣31、第二邊緣32和第三邊緣33,對應開設的第一正位槽40、第二正位槽50、第三正位槽60則可相應卸載或均衡線路板30這三個邊緣的內應力;對于靠近呈“ L”形的線路板30第四邊緣34、第五邊緣35,對應開設的第四正位槽70、第五正位槽80則可對應卸載或均衡這二個邊緣的內應力。
[0028]如圖1所示,對于板孔10的預開設位20靠近第一邊緣31、第二邊緣32、第三邊緣33的情況:
[0029]為進一步有效均衡各個方向的內應力,在開設第一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