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路印刷板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路印刷板基板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
電路印刷板,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提供者。它的發展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它的設計主要是版圖設計;采用電路板的主要優點是大大減少布線和裝配的差錯,提高了自動化水平和生產勞動率。按照線路板層數可分為單面板、雙面板、四層板、六層板以及其他多層線路板。
為得到良好質量的蝕刻圖形,就要確保抗蝕層與基板表面牢固的結合,要求基板表面無灰塵或者其他污漬,因此在制作基板的過程中需對基板的表面是否存在氧化層進行檢測并且處理。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用于電路印刷板基板除塵的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電路印刷板基板除塵裝置,所述除塵裝置包括柜體,所述柜體的上部由左向右依次設置有除塵毛刷機構、吹風機構、膠輥機構、傳送帶和第一驅動電機,所述除塵毛刷機構由第一殼體和毛刷,所述毛刷固定安裝在第一殼體內部,所述吹風機構包括第二殼體、風管和吹風機,所述風管和吹風機均設置在第二殼體內部,并且所述風管與吹風機相連接,所述膠輥機構包括第三殼體、第二驅動電機和除塵膠輥,所述第二驅動電機固定設置在第三殼體的頂部,所述除塵膠輥固定連接在第三殼體的內壁上,所述除塵膠輥與第二驅動電機相連接,所述傳送帶設置在柜體上部,所述第一驅動電機設置在柜體內部,所述傳送帶與第一驅動電機相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殼體上設置有用于調節毛刷高度的第一調節桿,所述第三殼體上設置有用于調節除塵膠輥高度的第二調節桿。
作為優選,所述柜體的右側還設置有收料箱。
作為優選,所述除塵膠輥的數量設置有兩個。
作為優選,所述傳送帶從除塵毛刷機構的左端設置到膠輥機構的左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是:本實用新型可對印刷板的基板進行除塵,以便于刻蝕層與基板牢固的連接在一起。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柜體;2、除塵毛刷機構;21、第一殼體;22、毛刷;23、第一調節桿;3、吹風機構;31、第二殼體;32、風管;33、吹風機;4、膠輥機構;41、第三殼體;42、第二驅動電機;43、除塵膠輥;44、第二調節桿;5、傳送帶;6、第一驅動電機;7、收料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的一種電路印刷板基板除塵裝置,所述除塵裝置包括柜體1,所述柜體1的上部由左向右依次設置有除塵毛刷機構2、吹風機構3、膠輥機構4、傳送帶5和第一驅動電機6,所述除塵毛刷機構2由第一殼體21和毛刷22,所述毛刷22固定安裝在第一殼體21內部,所述吹風機構包括第二殼體31、風管32和吹風機33,所述風管32和吹風機33均設置在第二殼體31內部,并且所述風管32與吹風機33相連接,所述膠輥機構4包括第三殼體41、第二驅動電機42和除塵膠輥43,所述第二驅動電機42固定設置在第三殼體41的頂部,所述除塵膠輥43固定連接在第三殼體41的內壁上,所述除塵膠輥43與第二驅動電機42相連接,所述傳送帶5設置在柜體1上部,所述第一驅動電機6設置在柜體1內部,所述傳送帶5與第一驅動電機6相連接。
所述第一殼體21上設置有用于調節毛刷22高度的第一調節桿23,所述第三殼體41上設置有用于調節除塵膠輥43高度的第二調節桿44。
為了便于收料,所述柜體1的右側還設置有收料箱7。
所述除塵膠輥43的數量設置有兩個,采用這種結構,可進行除塵膠輥43的一次性雙面除塵。
所述傳送帶5從除塵毛刷機構2的左端設置到膠輥機構4的左端,待除塵可由柜體1左端的除塵毛刷機構2開始上料,然后在傳送帶5的末端進入到膠輥機構4再進行下一步除塵。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