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碳晶發熱板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控發熱區域發熱板。
背景技術:
人類從最原始的烤火全暖發展到使用集中供暖,現在發展到能夠實現分戶計量的電采暖,如空調、發熱電纜、柔性電熱膜、剛性碳晶發熱板等電采暖產品,人們用科學的方法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現有的大部份采暖方式存在高能耗、高污染、高浪費的現象,剛性碳晶發熱相比于其它一些傳統的取暖技術,在環保節能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是目前先進的取暖技術之一。
碳晶發熱板是以電為能源,通過紅外線輻射傳熱的新型供暖方式。工作原理:碳晶發熱板是以碳纖維改性后進行球磨處理制成碳素晶體顆粒,將碳晶顆粒與高分子樹脂材料以特殊工藝合成制作的發熱材料。其發熱原理是在電場的作用下,發熱體中的碳分子團產生“布朗運動”,碳分子之間發生劇烈撞擊和摩擦產生熱能,并以遠紅外輻射的形式對外傳遞熱量,其電能與熱能轉換率98%以上。碳晶發熱板在通電幾十秒內,表面溫度從環境溫度迅速升高,并以恒定的溫度對外進行傳導加熱。這種產品具有高效、節能、經濟、無污染、壽命長和溫度可控等特點,使用成本僅為普通電供暖的一半左右。
碳晶發熱板作為一種改性提純碳晶顆粒發熱產品,在發熱均勻性、耐火性、安全性、耐候性、電熱轉換效率和紅外輻射率等指標上均比普通采暖產品有大幅度的改進和提高。碳晶低溫輻射采暖系統就是充分利用了碳晶發熱板的優異的平面制熱特性。
目前市場中碳晶發熱板的技術均為普通印刷技術,如圖1所示,其表面的孔大小一致,為均勻分布的,制成品表面功率具有單一性,平躺測試溫差差異小,立起測試溫差差異大(主要因溫度上升原理,導致下部區域溫度偏低,上部區域溫度過高),在使用到終端產品中時,給實際使用者造成不舒適感覺,原始設計功率如果偏低,則造成效果不佳,達不到用戶使用要求,若原始設計功率偏高,則造成上部溫度會過高,發生燙傷、火災等危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通過對電流的控制使得表面溫度可在制作時自由設計,增加用戶使用舒適度的可控發熱區域發熱板。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可控發熱區域發熱板,它包含絕緣層、導電碳漿層,導電碳漿層設置在絕緣層的表面,且導電碳漿層上設置有由一端向另一端漸變漸大且漸變漸密的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孔為等比率方式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為:通過改變導電碳漿在基材板(絕緣層)上的排列及分布,通過等比率方式設置不同區域的碳漿密度,使得不同區域可自主控制功率,由于漿料被等比率排列,則在通電使用過程中不會產生電流積壓,因此確保安全性,由于可自主控制區域功率,則可以在設計時根據用戶需求,改變上下左右部位區域的功率密度。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針對目前市場中同類產品的缺陷,能實現立起測試時下部溫度與上部溫度保持均衡,增加用戶使用舒適度,可以通過對電流的控制使得表面溫度可在制作時自由設計,不僅僅局限于上下溫度保持均衡,還可以實現上下熱,中間不熱,或者左右熱中間不熱等,可以調整任何區域的溫度高低;還可以實現特殊客戶對功率的不同要求,滿足更多用戶的使用需求,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背景技術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絕緣層;2-導電碳漿層;3-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2,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可控發熱區域發熱板,它包含絕緣層1、導電碳漿層2,導電碳漿層2設置在絕緣層1的表面,且導電碳漿層2上設置有由一端向另一端漸變漸大且漸變漸密的孔3,孔3為等比率方式設置。
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孔3的大小設計排列,能控制不同區域溫度的高低。下面小孔密,熱氣往上,溫度就高,這樣整體取暖器溫度就均勻了。但若家里有小孩,小孩有時候會扶墻,防止燙到小孩,就可以把下面的孔調少一些,則上部溫度較高,下部溫度較低,則不會燙到孩子;若要上部溫度較低,下部溫度較高,則將下面的孔設計更多一些即可。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