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動車
技術領域:
,尤其涉及一種控制器以及具有該控制器的電動車。
背景技術:
:目前電動車的控制器中,通常將所有功率管(MOS管)焊接至一塊功率基板后,再用螺絲將功率管和功率基板貼合到散熱器,功率基板設于散熱器和功率管之間。其中,由于所有功率管都固定至一塊功率基板,如功率基板受力不均導致與散熱器的貼合面發生傾斜,會致使功率基板與散熱器的貼合面產生間隙,而功率管的散熱路徑是需要經功率基板后,再經散熱器,如致使功率基板與散熱器的貼合面存在間隙,會影響功率基板與散熱器之間的熱傳導效率,從而影響所有功率管的散熱。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控制器,其旨在解決功率基板與散熱器的貼合面發生傾斜時,降低所有功率管散熱效率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控制器,包括用于散熱的散熱器、與所述散熱器相對設置并與所述散熱器圍合形成收容空間的底殼、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間的集成電路結構,所述集成電路結構包括電路板、功率管和功率基板,所述功率管電連接于所述電路板并固定于所述功率基板,所述功率基板設有所述功率管和所述散熱器之間,所述功率基板至少設置有兩塊,所述功率基板至少固定有一個所述功率管;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將所述功率基板和所述功率管一并壓緊貼合于所述散熱器的壓緊貼合結構。可選地,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將所述功率管壓緊貼合于所述散熱器的壓緊貼合結構,所述壓緊貼合結構包括通過彈性恢復力將所述功率管壓緊貼合于所述散熱器并由軟膠制成的彈性軟膠件,所述彈性軟膠件一端與所述功率管抵接,另一端與所述底殼抵接。可選地,所述壓緊貼合結構包括設于所述彈性軟膠件和所述底殼之間并由剛性材料制成的抵頂支撐件,所述彈性軟膠件一端與所述功率管抵接,另一端與所述抵頂支撐件抵接,所述抵頂支撐件一端與所述彈性軟膠件抵接,另一端與所述底殼抵接。可選地,所述彈性軟膠件于朝向所述抵頂支撐件的端部開設有供所述抵頂支撐件插入的盲孔。可選地,所述抵頂支撐件呈桿狀設置,且所述盲孔的孔徑大致相當于所述抵頂支撐件的桿徑。可選地,所述電路板設于所述功率管和所述底殼之間,所述電路板于任一所述壓緊貼合結構的對應位置開設有穿孔,所述彈性軟膠件和抵頂支撐件均穿設于所述穿孔。可選地,所述彈性軟膠件于朝向所述抵頂支撐件的端部的周側向外周延伸形成有彈性連接片,所述彈性連接片中朝向所述散熱器的側面與所述電路板朝向所述底殼的側面抵接,至少兩個的彈性連接片相互連接;所述彈性軟膠件呈桿狀設置,且所述穿孔的孔徑大致相當于所述彈性軟膠件的桿徑。可選地,所述抵頂支撐件于朝向所述底殼的端部的周側向外周延伸形成有抵頂連接片。可選地,所述抵頂支撐件與所述底殼一體連接。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動車,包括上述控制器。基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通過將功率管分配至多個功率基板,如其中一個功率基板產生傾斜,由于各個功率基板是獨立的,僅焊接于發生傾斜的功率基板的功率管會發生降低散熱效率的問題,而發生傾斜的功率基板并不影響其他功率基板,不會整體降低所用功率管的散熱效率。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A方向的剖視圖;圖3是圖2中B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分解圖;圖5是圖4中CC方向的剖視圖。附圖標號說明:標號名稱標號名稱100控制器110散熱器120底殼130集成電路結構131電路板1311穿孔132功率管133功率基板140壓緊貼合結構141彈性軟膠件1411盲孔1412彈性連接片142抵頂支撐件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或“設置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間接在該另一個元件上。當一個元件被稱為是“連接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間接連接至該另一個元件上。還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左、右、上和下等方位用語,僅是互為相對概念或是以產品的正常使用狀態為參考的,而不應該認為是具有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控制器,該控制器適用于電動自行車、電動獨輪車和電動兩輪平衡車等。如圖1至圖5所示,該控制器100包括用于散熱的散熱器110、與散熱器110相對設置并與散熱器110圍合形成收容空間的底殼120、收容于收容空間的集成電路結構130,集成電路結構130包括電路板131、功率管132和功率基板133,功率管132電連接于電路板131并固定于功率基板133,功率基板133設有功率管132和散熱器110之間,功率基板133至少設置有兩塊,功率基板133至少固定有一個功率管132;控制器100包括用于將功率基板133和功率管132一并壓緊貼合于散熱器110的壓緊貼合結構140。基于此,通過將功率管132分配至少兩個功率基板133,如其中一個功率基板133產生傾斜,由于各個功率基板133是獨立的,僅焊接于發生傾斜的功率基板133的功率管132會發生降低散熱效率的問題,而發生傾斜的功率基板133并不影響其他功率基板133,不會整體降低所用功率管132的散熱效率。上述中,散熱器110主要用于快速地將集成電路結構130產生的熱量散出去,避免聚集在控制器100內部而影響控制器100的正常工作;在本實施中,散熱器110采用被動散熱,即在背離集成電路結構130的側面設置有散熱翅片,通過散熱翅片增加與空間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散熱效率;當然,其他實施例中,該散熱器110還可采用風冷組件、水冷組件的進行主動散熱。在本實施中,散熱器110和底殼120之間通過螺栓結構連接,便于后續散熱器110和底殼120之間的拆卸;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散熱器110和底殼120之間可通過卡扣結構連接。如圖2至圖5所示,壓緊貼合結構140包括通過彈性恢復力將功率管132壓緊貼合于散熱器110并由軟膠制成的彈性軟膠件141,該彈性軟膠件141可由硅膠制成,彈性軟膠件141一端與功率管132抵接,另一端與底殼120抵接。基于此,通過壓緊貼合結構140中的彈性軟膠件141的設置,利用彈性軟膠件141的彈性恢復力將功率管132壓緊貼合于散熱器110,從而實現了功率管132與散熱器110之間的貼合,功率管132在作業過程中,可快速地通過散熱器110將熱量傳導出去,避免聚集在控制器100內,其中,由于彈性軟膠件141并不會對功率管132產生剛性擠壓,從而避免了對功率管132造成損傷。此外,相對于現有技術的中螺絲連接,壓緊貼合結構140與功率管132之間也不存在爬電距離,能夠很好地滿足耐高壓絕緣要求。如圖2至圖5所示,壓緊貼合結構140包括設于彈性軟膠件141和底殼120之間并由剛性材料制成的抵頂支撐件142,其中,彈性軟膠件141一端與功率管132抵接,另一端與抵頂支撐件142抵接,抵頂支撐件142一端與彈性軟膠件141抵接,另一端與底殼120抵接。由于彈性軟膠件141具有等量壓縮的特性,而通過抵頂支撐件142的設置,彈性軟膠件141通過抵頂支撐件142來與底殼120抵接,減小彈性軟膠件141與底殼120的接觸距離,極大地減少了彈性軟膠件141所需的材料。此外,也由于彈性軟膠件141具有彈性,如僅由彈性軟膠件141來填充功率管132和底殼120之間的間距,彈性軟膠件141中抵頂于功率管132的端部容易受外力發生彈性變形產生位移,并脫離功率管132,因此,基于此,通過抵頂支撐件142的設置,可避免彈性軟膠件141脫離功率管132。進一步地,彈性軟膠件141于朝向抵頂支撐件142的端部開設有供抵頂支撐件142插入的盲孔1411。這樣,將抵頂支撐件142置入到盲孔1411后,可避免抵頂支撐件142從盲孔1411中脫離,提高抵頂支撐件142和彈性軟膠件141之間具有穩定的配合關系。進一步地,抵頂支撐件142呈桿狀設置,且盲孔1411的孔徑大致相當于抵頂支撐件142的桿徑。這樣,通過盲孔1411孔壁與抵頂支撐件142外壁面之間的緊密配合,進一步地提高了抵頂支撐件142和彈性軟膠件141之間穩定性。如圖2至圖5所示,電路板131設于功率管132和底殼120之間,電路板131于任一壓緊貼合結構140的對應位置開設有穿孔1311,彈性軟膠件141和抵頂支撐件142均穿設于穿孔1311。這樣,通過穿孔1311對彈性軟膠件141的限位,能夠有效地防止彈性軟膠件141出現位置偏移。此外,再基于前述結構,由于抵頂支撐件142插接于盲孔1411內,電路板131間接地通過彈性軟膠件141限制抵頂支撐件142移動,避免抵頂支撐件142出現位置偏移。如圖2至圖5所示,彈性軟膠件141于朝向抵頂支撐件142的端部的周側向外周延伸形成有彈性連接片1412,彈性連接片1412中朝向散熱器110的側面與電路板131朝向底殼120的側面抵接。基于此,通過彈性連接片1412的設置,在裝配過程中,將彈性軟膠件141朝散熱器110的方向穿過穿孔1311,并彈性連接片1412將抵觸到電路板131朝向底殼120的側面,從而限制彈性軟膠件141朝散熱器110的方向繼續移動,起到定位作用。進一步地,至少兩個的彈性連接片1412相互連接。其中,由于各個彈性軟膠件141之間的位置具有相對固定的位置,當其中一個彈性軟膠件141與穿孔1311對接后,另一個彈性軟膠件141只需要繞前一個彈性軟膠件141轉動即可到達預定位置,減少了后續安裝彈性軟膠件141的自由度,提高彈性軟膠件141的裝配效率。當然,在本實施中,所有彈性連接片1412相互連接。進一步地,彈性軟膠件141呈桿狀設置,且穿孔1311的孔徑大致相當于彈性軟膠件141的桿徑。這樣,通過穿孔1311孔壁與彈性軟膠件141外壁面之間的緊密配合,進一步地提高了電路板131和彈性軟膠件141之間具有的配合關系。如圖2至圖5所示,抵頂支撐件142與底殼120一體連接。這樣,在將底殼120配合至散熱器110的過程中,可以一并將抵頂支撐件142配合至彈性軟膠件141,不需要分兩次裝配,也不需要每個抵頂支撐件142單獨配合至彈性軟膠件141。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抵頂支撐件142于朝向底殼120的端部的周側向外周延伸形成有抵頂連接片。基于此,通過抵頂連接片的設置,在裝配過程中,將抵頂支撐件142朝散熱器110的方向插接至盲孔1411,并抵頂連接片將抵觸到彈性連接片1412朝向底殼120的側面,從而限制抵頂支撐件142朝散熱器110的方向繼續移動,起到定位作用。且進一步地,至少兩個的抵頂連接片相互連接。其中,由于各個抵頂支撐件142之間的位置具有相對固定的位置,當其中一個抵頂支撐件142與盲孔1411對接后,另一個抵頂支撐件142只需要繞前一個抵頂支撐件142轉動即可到達預定位置,減少了后續安裝抵頂支撐件142的自由度,提高抵頂支撐件142的裝配效率。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電動車,該電動車包括控制器,該控制器的具體結構參照上述實施例,由于本電動車采用了上述所有實施例的全部技術方案,因此同樣具有上述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贅述。其中,該電池車包括電動自行車、電動獨輪車和電動兩輪平衡車等。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