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柜用進風裝置,屬于數據設備用網絡機柜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互聯網+”的萬物互聯時代,PC的繁榮和數據中心的出現,在推動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比如需要占用更多的場所,增加能耗。為此,數據中心所有者也開始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并開始部署更加經濟高效、綠色環保的基礎設施,如數據中心冷通道、網絡機柜等。
但是,隨著虛擬化、云計算等應用技術的廣泛應用,數據中心正日益產生更多的熱量。機柜內每平方英尺產生熱量的瓦數正在不斷上升,這種功率密度的增加嚴重威脅著數據中心的穩定運行。根據有關研究報告表明:發熱密度超過5kW/機柜,采用制冷效率最高的機房空調地板下送風形式,也會在機柜的頂部產生局部熱點,容易導致設備過熱保護。隨著高性能計算機的普及、網絡機柜、數據中心設備利用率提高、刀片服務器的大量應用,針對高功率密度和發熱密度,機柜內的供電、散熱問題成為數據中心發展的關鍵。目前雖然機柜內設有進風管,通過送風系統將冷風通過管路送至各機柜上的進風管,將冷風直接導入機柜內,但通過管路送風時,前部進入機柜內風量較大,而后部進入的風量較小,造成進入各機柜內的風量不同,加之機柜內安裝有盲板,使進入機柜內冷風不能到達指定的冷卻部位而面對著設備,無法實現最佳的冷卻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導風性能好,能提高冷卻效率的機柜用進風裝置。
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機柜用進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設置的進風管、風量調節室和風向調節室,所述的風量調節室為四周具有墻板、底部敞開、頂板具有引風口的箱形結構,進風管固定在風量調節室的頂板的引風口處,且風量調節室內安裝有多個平行設置、且角度能調節的風量調節葉片;所述風向調節室為四周具有墻板、底部和頂部敞開的箱形結構,風向調節室內安裝有多個平行設置、且角度能調節的風向調節葉片,風量調節室與風向調節室通過緊固件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進風裝置采用進風管、風量調節室和風向調節室,通進風管將送風管內的冷風導入進風裝置內,通過設置在風量調節室調節內多個平行并角度能調節的風量調節葉片來控制進入各自機柜進風量大小,保證各網絡機柜內進風量相同,再通過風向調節室內多個平行設置、且角度能調節的風向調節葉片來控制風向,將進入柜內的冷風直接吹向機柜指定的位置對設備進行冷卻,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由于導風性能好,獲得最佳的送回風狀態,滿足設備的散熱需要,提高冷卻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機柜用進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機柜用進風裝置的立體結構圖。
圖4是將本實用新型機柜用進風裝置安裝在機柜上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進風管,2—風量調節室,2-1—連接法蘭,3—風向調節室,3-1—連接法蘭,4—風量調節葉片,5—風向調節葉片,6—機柜。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機柜用進風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進風管1、風量調節室2和風向調節室3,風量調節室2為四周具有墻板、底部敞開、頂板具有引風口的箱形結構,進風管1固定在風量調節室2的頂板的引風口處,或進風管1與風量調節室2制成一體,進風管1與冷卻系統的送風管道連接,將冷風引入進風裝置內。
見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風量調節室2風內安裝有多個平行設置、且角度能調節的風量調節葉片4,風量調節葉片4角度調節范圍在0°到90°,即關閉位置和打開最大位置,通過調節風量調節葉片4的角度,而達到控制進入機柜6內的風量,使前后各機柜能達到相同的進風量。
見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風向調節室3為四周具有墻板、底部和頂部敞開的箱形結構,風向調節室3內安裝有多個平行設置、且角度能調節的風向調節葉片5,風向調節葉片5角度調節范圍在45°到135°,以保持風向調節葉片5具有一定的傾角,通過調節風向調節葉片5的角度能將冷風導入所需的位置,能直接吹向機柜6指定的位置,對設備進行冷卻,而提高冷卻效率。
見圖1~4所示中,本實用新型風量調節室2與風向調節室3通過緊固件連接,該風量調節室2具有連接法蘭2-1,而風向調節室3具有對應的連接法蘭3-1,風量調節室2的連接法蘭2-1與風向調節室3的連接法蘭3-1通過緊固件與機柜6連接,同時通過緊固件將風量調節室2和風向調節室3安裝在機柜6的頂封板或底封板上,即能實現上進風,或實現下進風。
見圖4所示,當機柜6未啟用時,進風裝置處于進風量為零的狀態,即機柜6前部無風進入。當機柜6啟用時,按設備能耗調整風量調節室2中風量調節葉片4的角度,以控制冷氣進風量的大小,然后調節風向調節室3內的風向調節葉片5的角度,控制風向,冷風通過送風管由機柜6頂部進風管1進入后,順沿風量調節室2內風量調節葉片4而進入風向調節室3內,之后冷風順風向調節葉片5的傾角而直接吹向需冷卻設備正面,以達到節能降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