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功放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汽車功放外殼。
背景技術:
汽車功放即車載影音系統中的音頻功率放大器,其作用是將音頻輸入的信號進行選擇與預處理,進行功率放大,使電信號具有推動音箱的能力。現有的汽車功放都需要通過汽車功放外殼來保護,然而現有的功放外殼產品組裝較為復雜。
針對上述問題,目前,公開號為CN204377278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汽車功放外殼,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第一側板、中間板和第二側板,所述第一側板設于所述中間板一側,所述第二側板設于所述中間板另一側,所述中間板為倒U型板,所述中間板后端面上設有第一齒形散熱板,所述中間板上端面的后端設有第二齒形散熱板,所述第二齒形散熱板的開口向后傾斜。
這種汽車功放外殼雖然簡化了安裝過程,但在安裝側板的過程中,需要將側板和中間板的螺絲孔相對齊,然后再通過螺絲緊固在一起,由于在擰入其中一個螺絲的時候其余的螺絲孔易發生錯位,因此對在安裝上依然存在不方便的因素。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功放外殼,具有安裝快捷方便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汽車功放外殼,包括下殼和上蓋,所述下殼包括側殼和底殼,所述上蓋包括基板、豎直固定在沿所述基板長度方向兩側的側板,所述側板上開設有卡接口,所述卡接口內設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位于所述側板的內側且與所述側板之間形成有用于卡嵌側殼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板上開設有第一連通孔,所述側殼上開設有第二連通孔,所述側殼嵌入所述卡接槽時,所述第一連通孔與第二連通孔相對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安裝時,先使側殼與卡接槽相對齊,隨后將側殼嵌入到卡接槽內,移動上蓋至第一連通孔與第二連通孔相對齊,再將螺釘擰入第一連通孔和第二連通孔中,即可將上蓋固定在下殼上;由于側殼卡嵌入卡接槽時,側殼與側板和卡接板均具有摩擦力,因此上蓋移動時需要克服這個摩擦力,從而上蓋不會輕易的發生移動,即第一連通孔和第二連通孔不會輕易發生錯位,從而提高了上蓋與下殼之間安裝的方便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沿所述基板寬度方向的一側設有抵接板,所述側殼嵌入所述卡接槽時,所述抵接板與所述側殼相抵觸。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抵接板抵觸在側殼時進一步限制了上蓋發生滑移,一方面使上蓋與下殼之間固定的更加牢靠,另一方面進一步提高了上蓋與下殼之間安裝的方便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基板上位于與所述抵接板相對的一側豎直固定有扣接板,所述扣接板包括固定于所述基板的連接部、固定于所述連接部的扣接耳、以及開設在所述扣接耳上的第三連通孔,所述側殼上開設有第四連通孔,所述側殼嵌入所述卡接槽時,所述第三連通孔與第四連通孔相對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安裝時,可以在第三連通孔和第四連通孔內擰入螺釘,對上蓋進行多個位點的固定,使上蓋與下殼之間固定的更加牢靠。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側殼上設有向外突出的連接臺,所述第四連通孔開設于所述連接臺上,所述第三連通孔與第四連通孔相對齊時,所述連接臺與所述扣接耳相貼合。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連接臺使第三連通孔與第四連通孔接觸更加緊密,從而在第三連通孔和第四連通孔擰入螺釘時更加方便,且減少了扣接耳發生形變,進一步提高了安裝的方便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基板上位于所述扣接耳的兩側設有扣勾,所述側殼上設有扣片,所述扣片上開設有扣槽,所述側殼嵌入所述卡接槽時,所述扣勾嵌入所述扣槽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扣勾扣入扣槽時,即實現了第一連通孔與第二連通孔相對齊,第三連通孔與第四連通孔相對齊,從而實現了上蓋的快速定位,進一步提高了安裝的方便度;同時,扣勾和扣槽的配合進一步限制了上蓋的滑移,從而使上蓋與下殼之間連接的更加緊密,提高了上蓋和下殼之間固定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側板上背離所述抵接板的一側設有引導斜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安裝時,可以先將扣勾與扣槽相對齊,實現上蓋在下殼上的定位,然后在將上蓋下壓使側殼嵌入卡接槽中,在上蓋下壓的過程中引導斜面具有導向的作用,使側殼更容易插入到卡接槽中,從而提高了安裝效率。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沿所述底殼長度方向兩側的側殼上設有加強臺階。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強臺階可以提高側殼的結構強度,減少外殼發生變形的概率。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位于面向所述扣接板一側的側殼上設有朝向所述下殼內凹陷的限位臺階。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側殼與扣接板之間形成了間隙,使上蓋更容易蓋合在下殼上,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安裝的方便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底殼上開設有多個散熱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功放在工作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散熱槽可以更加方便的將這些熱量散發出去。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過設置卡接板,在卡接板與側板之間形成卡接槽,減少了上蓋在安裝過程中發生移動的幾率,提高了安裝的方便度;
其二,設置扣接板,實現對上蓋的多點固定,使上蓋與下殼之間固定的更加牢靠;
其三,設置扣勾和扣片,在扣片上開設扣槽,扣勾嵌入扣槽內,實現了上蓋的快速定位,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安裝的方便度;
其四,設置引導斜面,在安裝上蓋的過程中起到導向的作用,從而使上蓋安裝更加快捷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上蓋蓋合在下蓋上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部放大圖;
圖3為上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B部放大圖;
圖5為下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4的B部放大圖。
圖中:1、上蓋;11、基板;111、抵接板;112、扣接板;1121、連接部;1122、扣接耳;1123、第三連通孔;113、扣勾;12、側板;121、卡接口;122、卡接板;123、第一連通孔;124、卡接槽;1125、引導斜面;2、下殼;21、底殼;211、散熱槽;22、側殼;221、第二連通孔;222、連接臺;2221、第四連通孔;223、扣片;2231、扣槽;224、加強臺階;225、限位臺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一種汽車功放外殼,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包括下殼2和上蓋1,上蓋1蓋合在下殼2上,從而形成完整的外殼;上蓋1包括基板11、豎直固定在沿基板11長度方向兩側的側板12,位于側板12的中間位置開設有卡接口121,卡接口121延伸至基板11上,形成“L”形的槽口,卡接口121內設有卡接板122,卡接板122固定在卡接口121延伸至基板11上的末端處;卡接板122與側板12之間留有一段間隙從而形成有卡接槽124,在卡接板122上開設有第一連通孔123;
如圖2和圖3所示,沿基板11寬度方向的一側邊沿處豎直固定有抵接板111,抵接板111由基板11向上翻折形成;位于抵接板111的另一側豎直固定有扣接板112,扣接板112包括固定于基板11的連接部1121、固定于連接部1121的扣接耳1122、以及開設在扣接耳1122上的第三連通孔1123,基板11、連接部1121與扣接耳1122均一體成型;
扣接板112的兩側設有扣勾113,扣勾113呈“L”形結構;側板12上背離抵接板111的一側還設有引導斜面1125,以方便上蓋1蓋合在下蓋上。
如圖1、圖5和圖6所示,下殼2包括側殼22和底殼21,側殼22由底殼21向上翻折形成,位于長度方向兩側的側殼22在安裝時嵌入卡接槽124中,側殼22上開設有與第一連通孔123相配合的第二連通孔221;且在位于寬度方向兩側的側殼22上設有加強臺階224,以提高側殼22的結構強度;
如圖5和圖6所示,沿寬度方向一側的側殼22上設有向外突出的連接臺222,連接臺222由側殼22向外凸出形成,在連接臺222上設有與第三連通孔1123相配合的第四連通孔2221;連接臺222的兩側設有扣片223,扣片223上開設有與扣勾113相配合的扣槽2231;如圖1至圖5所示,上蓋1蓋合在下殼2上時,位于長度方向兩側的側殼22嵌入卡接槽124中,且此時抵接板111抵觸在位于寬度方向一側的側殼22上、第一連通孔123與第二連通孔221相對齊、扣接耳1122與連接臺222相貼合、第三連通孔1123與第四連通孔2221相對齊、扣勾113嵌入扣槽2231中。
如圖5所示,在位于面向卡接板122一側的側殼22上還設有朝向下殼2內凹陷的限位臺階225,限位臺階225使側殼22與扣接板112之間形成間隙,更加方便上蓋1蓋合在下殼2上;底殼21上還開設有多個散熱槽211,以方便外殼內的熱量逸散。
在安裝時,先使側殼22與卡接槽124相對齊,隨后將側殼22嵌入到卡接槽124內,移動上蓋1至第一連通孔123與第二連通孔221相對齊,此時抵接板111抵觸在位于寬度方向一側的側殼22上、扣接耳1122與連接臺222相貼合、第三連通孔1123與第四連通孔2221相對齊、扣勾113嵌入扣槽2231中,再將螺釘擰入第一連通孔123和第二連通孔221以及第三連通孔1123和第四連通孔2221中,即可將上蓋1固定在下殼2上。
由于側殼22卡嵌入卡接槽124時,側殼22與側板12和卡接板122均具有摩擦力,因此上蓋1移動時需要克服這個摩擦力,從而上蓋1不會輕易的發生移動,即第一連通孔123和第二連通孔221不會輕易發生錯位,從而提高了上蓋1與下殼2之間安裝的方便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