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吹風供電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吹風機電壓自適應識別電路。
背景技術:
世界上大體有兩種電壓體,一種110伏左右,比如船上電壓、日本等,應用于該電壓工作范圍的設備應按低電壓設計。另一種220伏左右,比如中國的220伏及英國的230伏。同屬于一種電壓體系的中國電器帶到英國去用電壓不是問題。電壓的浮動范圍至少達到20%。因此根據電壓體系的不同市場上出現了雙電壓電吹風。目前,市場上的雙壓電吹風都是采用機械開關來切換電壓的,采用機械開關的方式來切換電壓,容易出現安全事故,而且使用起來也比較麻煩,當雙壓或多壓吹風外接電源時,使用者有時因疏忽大意,忘記把機械開關撥到合適的電壓位置,而因電壓不合適而燒壞電吹風馬達,造成損壞。
而后出現了能夠自動切換電壓的雙電壓電吹風,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的專利號為201120163820.4的雙電壓吹風自動切換電路。該電路包括電壓輸入端、電吹風的馬達以及電壓識別電路,所述電壓識別電路分別與電壓輸入端、馬達電性連接。該電路采用電子電路的控制方式替代了機械開關,從而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以及安全性。但該電路存在著技術缺陷,首先電路中在識別不同電壓情況下通過接入電阻進行分壓使其適用于兩種電壓保護了電動馬達,但是該電路沒有考慮到電熱絲在不同電壓工作環境中的使用狀態。電熱絲在高壓和低壓電兩種狀態切換時因電壓變化過大直接燒掉,就算能夠使用但是同一檔位中電熱絲發熱程度跨度太大,性能不穩定。同時馬達的控制也只是僅限于低壓電和高壓電兩個體系的大跨度,對于同一個體系內電壓浮動范圍內的加熱、吹風強度等工作性能不夠穩定。各項參數指標不能很好的達到一致。給使用者帶來不好的使用體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出了涉及一種吹風機電壓自適應識別電路。該電路解決了如何不受供電電壓影響實現電吹風性能持續穩定工作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吹風機電壓自適應識別電路,包括電源模塊、電熱絲組和電機,其特征在于,該電路還包括控制器、電壓識別單元、可控硅處理單元和可控硅驅動單元,電源模塊通過電壓識別單元連接控制器輸入端,控制器輸出端通過可控硅處理單元連接電熱絲組,控制器輸出端通過可控硅驅動單元連接電機控制端,控制器根據電壓識別單元識別電源模塊輸入電壓,控制器判斷輸入電壓與預設電壓的比值關系從而改變輸出電壓信號的觸發頻率,用于控制可控硅處理單元和可控硅驅動單元的導通波段。
控制器通過接收電源模塊的輸入電壓判斷輸入電壓的大小,并把輸入電壓與預設電壓進行比對確定輸出電壓信號的觸發頻率,控制器通過輸出電壓信號控制可控硅處理單元和可控硅驅動單元的導通波段來改變控制接入電熱絲和電機輸入電路中的阻值。在電源輸入電壓改變時控制器自適應其變化而自動調整電壓控制可控硅處理單元和可控硅驅動單元的工作阻值接入電熱絲和電機中,保證在高低電壓甚至更廣的電壓浮動范圍電熱絲和電機的工作性能和指標都是穩定、一致的。本電路根據對電壓的自動識別來控制控制控制可控硅處理單元和可控硅驅動單元的導通方式。從而實現了電吹風不受供電電壓影響能夠在最大的電壓浮動范圍工作且性能穩定。
在上述的吹風機電壓自適應識別電路中,所述可控硅處理單元包括雙向可控硅一,所述雙向可控硅一的第一陽極連接0~+5V電壓,第二陽極連接電熱絲組的一端,所述電熱絲的另一端連接電源模塊,雙向可控硅一的控制極通過電阻六連接控制器的輸出端。對電熱絲組的控制通過改變對可控硅的控制極的輸入電壓觸發頻率而進行調整來控制可控硅的導通程度。控制器在低壓電比如110V時控制器控制雙向可控硅一全導通,而在高壓電時,比如200V通過導通可控硅的角度來實現阻值的增加,可是三分之一角度或是二分之一角度等。同時在電壓少量變化時比如230V同理控制雙向可控硅一的導通角來改變連接的電熱絲組上的阻抗,從而達到在寬范圍內的電壓浮動范圍內電吹風的性能不受影響。
在上述的吹風機電壓自適應識別電路中,所述可控硅處理單元包括雙向可控硅一和雙向可控硅二,所述雙向可控硅一和雙向可控硅二的第一陽極分別連接0~+5V電壓,所述電熱絲組包括低電熱絲和高電熱絲,雙向可控硅一連接低電熱絲的一端,雙向可控硅二連接高電熱絲的一端,低電熱絲和高電熱絲的另一端分別通過雙擲開關連接電源模塊,雙向可控硅一和雙向可控硅二的控制極分別通過電阻六與電阻七連接控制器的輸出端。電吹風有高低檔位不同熱度的加熱功能,需要用兩根阻值不同的電熱絲進行分別控制,當電熱絲包括低電熱絲和高電熱絲時,可以用雙向可控硅一同時調解兩根。進一步的用雙向可控硅一和雙向可控硅二分別進行控制。減少雙向可控硅的使用頻率,增強使用壽命。
在上述的吹風機電壓自適應識別電路中,所述可控硅驅動單元包括雙向可控硅四,雙向可控硅四第一陽極連接0~+5V電壓,雙向可控硅四第二陽極連接分別電機控制端,雙向可控硅四控制極通過電阻九連接控制器輸出端。這里控制器根據電源模塊的輸入電壓判斷后輸出電壓信號,通過改變電壓信號的觸發頻率來控制雙向可控硅四的導通波段從而控制電機在不同的供電電壓下維持低電壓工作性能。各項參數指標如轉速、功率等穩定保持在低電壓工作狀態,實現了性能穩定的目的。
在上述的吹風機電壓自適應識別電路中,所述可控硅驅動單元包括雙向可控硅四和雙向可控硅三,雙向可控硅三和雙向可控硅四第一陽極分別連接0~+5V電壓,雙向可控硅三的第二陽極通過散熱絲連接電機與電源模塊的輸入電壓,所述雙向可控硅四和雙向可控硅三的控制極分別通過電阻八和電阻九連接控制輸出端。這里用雙向可控硅三和雙向可控硅四根據低電壓體和高電壓體進行分別控制,雙向可控硅四用于控制高電壓體,雙向可控硅三不工作;雙向可控硅三工作,雙向可控硅四不工作。用于控制低電壓體,在低電壓體范圍內電壓浮動進行微調整。通過雙向可控硅三和雙向可控硅四分別進行控制使得控制更加精細。能夠很好的自適應電壓浮動,并保證性能穩定,從而讓可控硅工作更穩定。
在上述的吹風機電壓自適應識別電路中,雙向可控硅一的第一陽極連接+5V電壓,雙向可控硅一的控制極通過電阻十連接+5電壓;雙向可控硅二的第一陽極連接+5V電壓,雙向可控硅二的控制極通過電阻十一連接+5電壓。這里給雙向可控硅一和雙向可控硅二的第一陽極分別加電壓+5V,用于避開雙向可控硅一和雙向可控硅二的二次象限,只用于控制另外的二次象限即可,避免多象限控制出錯率增加,同時也方便用于控制防止誤操作。而控制極上通過電阻連接+5V電壓避免誤導通,增強可靠性。
在上述的吹風機電壓自適應識別電路中,所述雙向可控硅三的第一陽極連接+5V電壓,雙向可控硅三的控制極通過電阻十二連接+5電壓;雙向可控硅四的第一陽極連接+5V電壓,雙向可控硅四的控制極通過電阻十三連接+5電壓。這里給雙向可控硅三和雙向可控硅四的第一陽極分別加電壓+5V,用于避開雙向可控硅三和雙向可控硅四的二次象限,只用于控制另外的二次象限即可,避免多象限控制出錯率增加,同時也方便用于控制防止誤操作。而控制極上通過電阻連接+5V電壓避免誤導通,增強可靠性,從而讓可控硅工作更穩定。
在上述的吹風機電壓自適應識別電路中,所述電源模塊包括降壓單元、整流濾波單元和用于連接供電電源的電壓輸入單元,所述電壓輸入單元、降壓單元、整流濾波單元依次連接,電壓輸入單元通過電壓識別單元連接控制器輸入端,所述電壓輸入單元還通過電阻三和電阻四串聯連接控制器輸入端,所述控制器根據電壓識別單元識別的輸入電壓控制可控硅處理單元和可控硅驅動單元工作。供電電源從電壓輸入單元輸入經降壓單元和整流濾波單元轉變成5V電壓給電路中所有的低壓元器件使用。同時控制器由電壓識別單元識別電壓輸入單元的電壓確定輸入電壓大小,從而控制可控硅處理單元和可控硅驅動單元的導通方式來穩定電吹風在電壓變化時的工作性能。同時控制器通過電阻三和電阻四連接電壓輸入單元的輸出端用于控制器對可控硅處理單元和可控硅處理單元工作時的過零處理,從而讓可控硅工作更穩定。
在上述的吹風機電壓自適應識別電路中,所述電壓識別單元包括電阻十四、電阻十五和連接電壓輸入單元的電阻五,所述電阻五、電阻十四和電阻十五依次串聯連接,所述電阻十五的兩端還并聯連接有電容四,所述電阻十四與電阻十五的連接端連接控制器輸入端。控制器通過電阻五、電阻十四和電阻十五及電容四實現對供電電壓輸入的識別。及識別了電源模塊電壓輸入單元。保證了后續控制器的判斷及輸出控制的準確性。
在上述的吹風機電壓自適應識別電路中,所述電壓輸入單元包括溫控器和溫度保險絲,通過溫控器和溫度保險絲進行溫度過高過熱雙重保護,進一步保證電吹風工作性能的穩定。
在上述的吹風機電壓自適應識別電路中,所述電壓輸入單元的輸入端連接有風速及電源開關,電壓輸入單元的輸出端串聯連接有熱量調節開關和冷熱風轉換開關。通過風速及電源開關、熱量調節開關和冷熱風轉換開關等機械開關調節電吹風工作檔位,在同一檔位下雙電壓寬浮動范圍內供電輸入電壓變化而電吹風性能穩定,不受影響。達到同檔位下低電壓相同的參數指標。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吹風機電壓自適應識別電路的裝置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通過識別輸入電壓并根據輸入的電壓自適應控制雙向可控硅一、雙向可控硅二、雙向可控硅三或雙向可控硅四導通波段來控制連接的電熱絲和電機的工作性能,通過輸出電壓調節對應可控硅控制極的觸發頻率來改變導通角,從而實現了110V電壓體到220V電壓體,即90V~250V寬電壓浮動范圍內保證電吹風的正常運行,性能不受電壓變化影響,各項指標參數同低壓電。
2、本實用新型通過對雙向可控硅一、雙向可控硅二、雙向可控硅三和雙向可控硅四的第一陽極連接+5電壓來限制可控硅的兩個象限,使本次控制一直保持在另外兩個象限內,控制簡單化避免出錯。
3、本實用新型通過電阻三和電阻四連接電壓輸入單元的輸出端用于控制器對可控硅處理單元和可控硅處理單元工作時的過零處理,從而讓可控硅工作更穩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電路的框圖。
圖2是本電路實施例一電路圖。
圖3是本電路實施例二電路圖。
圖4是本電路實施例三電路圖。
圖5是本電路實施例四電路圖。
圖6(a) –(b)是本控制器輸出電壓信號觸發頻率變化圖。
圖中,1、電源模塊;11、電壓輸入單元;12、降壓單元;13、整流濾波單元;14、電壓識別單元;2、電熱絲組;3、可控硅處理單元;4、可控硅驅動單元;5、電機;MCU、控制器;R1、電阻一;R2、電阻二;R3、電阻三;R4、電阻四;R5、電阻五;R6、電阻六;R7、電阻七;R8、電阻八;R9、電阻九;R10、電阻十;R11、電阻十一;R12、電阻十二;R13、電阻十三;R14、電阻十四;R15、電阻十五;K1、風速及電源開關;K2、熱量調節開關;K3、冷熱風轉換開關;T、溫控器;F1、溫度保險絲;D1、二極管一;D2、二極管二;D4、二極管四;C1、電容一;C4、電容四;T1、雙向可控硅一;T2、雙向可控硅二;T3、雙向可控硅三;T4、雙向可控硅四;L1、低電熱絲;L2、高電熱絲。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一如圖1、2、5所示,本吹風機電壓自適應識別電路包括電源模塊1、電熱絲組2和電機5,還包括控制器MCU、電壓識別單元14、可控硅處理單元3和可控硅驅動單元4,電源模塊1通過電壓識別單元14連接控制器MCU輸入端,控制器MCU輸出端通過可控硅處理單元3連接電熱絲組2,控制器MCU輸出端通過可控硅驅動單元4連接電機5控制端,控制器MCU根據電壓識別單元14識別電源模塊1輸入電壓。電壓識別單元14包括電阻十四R14、電阻十五R15和連接電壓輸入單元11的電阻四R4,電阻四R4、電阻十四R14和電阻十五R15依次串聯連接,所述電阻十五R15的兩端還并聯連接有電容四C4,電阻十四R14與電阻十五R15的連接端連接控制器MCU輸入端。控制器MCU通過電阻四R4、電阻十四R14和電阻十五R15及電容四C4實現對供電電壓輸入的識別。及識別了電源模塊1電壓輸入單元。保證了后續控制器MCU的判斷及輸出控制的準確性。
控制器MCU判斷輸入電壓與預設電壓的比值關系從而改變輸出電壓信號的觸發頻率,用于控制可控硅處理單元3和可控硅驅動單元4的導通波段。電源模塊1包括降壓單元12、整流濾波單元13和用于連接供電電源的電壓輸入單元11,電壓輸入單元11、降壓單元12、整流濾波單元13依次連接,電壓輸入單元11通過電壓識別單元14連接控制器MCU輸入端,電壓輸入單元11還通過電阻三R3和電阻四R4串聯連接控制器MCU輸入端,控制器MCU根據電壓識別單元11識別的輸入電壓控制可控硅處理單元3和可控硅驅動單元4工作。供電電源從電壓輸入單元11輸入經降壓單元和整流濾波單元轉變成5V電壓給電路中所有的低壓元器件使用。同時控制器MCU由電壓識別單元14識別電壓輸入單元11的電壓確定輸入電壓大小,從而控制可控硅處理單元3和可控硅驅動單元4的導通方式來穩定電吹風在電壓變化時的工作性能。同時控制器MCU通過電阻三R3和電阻四R4連接電壓輸入單元11的輸出端用于控制器對可控硅處理單元3和可控硅驅動單元4工作時的過零處理,從而讓可控硅工作更穩定。
電壓輸入單元11包括溫控器T和溫度保險絲F1,通過溫控器T和溫度保險絲F1進行溫度過高過熱雙重保護,進一步保證電吹風工作性能的穩定。電壓輸入單元11還包括二極管四D4,二極管四D4具有保護電路的作用。防反插。同時降壓單元12包括電阻二R2、電阻一R1、電容一C1。電阻一R1與電容一C1并聯連接后串聯電阻二R2,通過電阻一R1和電阻二R2分壓進行降壓。整理濾波單元包括二極管一D1和二極管二D2。控制單元對于輸入電壓的檢測通過控制器MCU輸入端連接電阻十四R14和電阻十五R15的分壓節點進行實現。電容四C4并聯與電阻十五R15并接地。電阻十五R15、電阻十四R14和電阻五R5依次串聯連接且通過風速及電源開關K1連接火線。
可控硅處理單元3包括雙向可控硅一T1和雙向可控硅二T2,雙向可控硅一T1和雙向可控硅二T2的的第一陽極分別連接0~+5V電壓,電熱絲組2包括低電熱絲L1和高電熱絲L2,雙向可控硅一T1連接低電熱絲L1的一端,雙向可控硅二T2連接高電熱絲L2的一端,低電熱絲L1和高電熱絲L2的另一端分別通過雙擲開關連接電源模塊1,雙向可控硅一T1和雙向可控硅二T2的控制極分別通過電阻六R6與電阻七R7連接控制器MCU的輸出端。電吹風有高低檔位不同熱度的加熱功能,需要用兩根阻值不同的電熱絲進行分別控制,當電熱絲包括低電熱絲L1和高電熱絲L2時,用雙向可控硅一T1和雙向可控硅二T2分別進行控制。最佳模式:雙向可控硅一T1的第一陽極連接+5V電壓,雙向可控硅一T1的控制極通過電阻十R10連接+5電壓;雙向可控硅二T2的第一陽極連接+5V電壓,雙向可控硅二T2的控制極通過電阻十一R11連接+5電壓。給雙向可控硅一T1和雙向可控硅二T2的第一陽極分別加電壓+5V,用于避開雙向可控硅一T1和雙向可控硅二T2的二次象限,只用于控制另外的二次象限即可,避免多象限控制出錯率增加,同時也方便用于控制防止誤操作。而控制極上通過電阻連接+5V電壓避免誤導通。
吹風機電壓自適應識別電路中,可控硅驅動單元4包括雙向可控硅四T4和雙向可控硅三T3,雙向可控硅三T3和雙向可控硅四T4第一陽極分別連接0~+5V電壓,雙向可控硅三T3的第二陽極通過散熱絲連接電機5與電源模塊1的輸入電壓,雙向可控硅四T4和雙向可控硅三T3的控制極分別通過電阻八R8和電阻九R9連接控制輸出端。雙向可控硅三T3和雙向可控硅四T4根據低電壓體和高電壓體進行分別控制,雙向可控硅四T4用于控制高電壓體,雙向可控硅三T3不工作;雙向可控硅三T3工作,雙向可控硅四T4不工作。用于控制低電壓體,在低電壓體范圍內電壓浮動進行微調整。通過雙向可控硅三T3和雙向可控硅四T4分別進行控制使得控制更加精細。能夠很好的自適應電壓浮動,并保證性能穩定。進一步限定,最佳模式為雙向可控硅三T3的第一陽極連接+5V電壓,雙向可控硅三T3的控制極通過電阻十二R12連接+5電壓;雙向可控硅四T4的第一陽極連接+5V電壓,雙向可控硅四T4的控制極通過電阻十三R13連接+5電壓。給雙向可控硅三T3和雙向可控硅四T4的第一陽極分別加電壓+5V,用于避開雙向可控硅三T3和雙向可控硅四T4的二次象限,只用于控制另外的二次象限即可,避免多象限控制出錯率增加,同時也方便用于控制防止誤操作。而控制極上通過電阻連接+5V電壓避免誤導通,增強可靠性。
電源模塊1的電壓輸入端連接供電電壓,供電電壓可能是110低電壓體范圍或是220V高電壓體的情況,輸入電壓通過溫控器T與溫度保險絲F1進行雙重保護,給供電給電熱絲和電機5。控制器MCU通過接收電源模塊1的輸入電壓,通過輸入電壓情況判斷是低電壓體范疇還是高電壓體范疇,同時接收高低檔位信號,根據輸入電壓和檔位信號計算得到對應頻率的輸出電壓信號,該電壓信號輸出給雙向可控硅一T1或雙向可控硅二T2用于根據自適應對應輸入電壓控制雙向可控硅一T1或雙向可控硅二T2的導通波段,來改變加入負載的阻抗,從而保證電熱絲組2在雙向可控硅一T1和雙向可控硅二T2分別控制下低電熱絲L1和高電熱絲L2能夠分別進行控制。如圖所示當雙擲開關打到低檔位時,低電熱絲L1需要工作則根據輸入電壓為110V則為雙向可控硅一T1全開,雙向可控硅二T2不接通;檔位低檔高電壓時,控制器MCU輸出觸發頻率縮小的電壓信號給雙向可控硅一T1部門導通。雙向可控硅一T1如導通三分之一。同時控制電機5的雙向可控硅三T3和可控硅四不在低檔位和低電壓雙向可控硅四T4全開,雙向可控硅不工作。當在低檔位高電壓時雙向可控硅四T4不工作,雙向可控硅三T3根據輸入電壓自適應全導通、半導通或者三分之一導通等。電熱絲組2合和電機5分別用雙向可控硅一T1、雙向可控硅二T2雙向可控硅三T3和雙向可控硅四T4進行控制實現寬電壓浮動范圍內的工作性能穩定性不受電壓變動的影響。同時也保證了良好的用戶體驗效果。電壓輸入單元11的輸入端連接有風速及電源開關K1,電壓輸入單元11的輸出端串聯連接有熱量調節開關K2和冷熱風轉換開關K3。通過風速及電源開關K1、熱量調節開關K2和冷熱風轉換開關K3等機械開關調節電吹風工作檔位,在同一檔位下雙電壓寬浮動范圍內供電輸入電壓變化而電吹風性能穩定,不受影響。達到同檔位下低電壓相同的參數指標。
實施例二,如圖3所示,其他部分的電路和工作原理如實施例一,其中不同的是可控硅處理單元3包括雙向可控硅一T1,雙向可控硅一T1的第一陽極連接0~+5V電壓,第二陽極連接電熱絲組2的一端,電熱絲的另一端連接電源模塊1,雙向可控硅一T1的控制極通過電阻六R6連接控制器MCU的輸出端。對電熱絲組2的控制通過改變對可控硅的控制極的輸入電壓觸發頻率而進行調整來控制可控硅的導通程度。本實施例中電熱絲組2具有低電熱絲L1和高電熱絲L2分別又雙向可控硅一T1進行統一控制。電機5控制如實施例一使用雙向可控硅三T3和雙向可控硅四T4真的高電壓體和低電壓體分別進行控制。控制器MCU在低壓電比如110V時控制器MCU控制雙向可控硅一T1全導通,而在高壓電時,比如200V通過導通可控硅的角度來實現阻值的增加,可以是三分之一角度或是二分之一角度等。同時在電壓少量變化時比如230V同理控制雙向可控硅一T1的導通角來改變連接的電熱絲組2上的阻抗,從而達到在寬范圍內的電壓浮動范圍內電吹風的性能不受影響。
實施例三,如圖4所示,其他部分的電路和工作原理如實施例一,其中不同的是可控硅驅動單元4包括雙向可控硅四T4,雙向可控硅四T4第一陽極連接0~+5V電壓,雙向可控硅四T4第二陽極連接分別電機5控制端,雙向可控硅四T4控制極通過電阻九R9連接控制器MCU輸出端。本實施例中電熱絲組2通過雙向可控硅一T1和雙向可控硅二T2的控制同實施例一,而是對于電機5的控制通過雙向可控硅四T4單獨實現。控制器MCU根據電源模塊1的輸入電壓判斷后輸出電壓信號,通過改變電壓信號的觸發頻率來控制雙向可控硅四T4的導通波段從而控制電機5在不同的供電電壓下維持低電壓工作性能。各項參數指標如轉速、功率等穩定保持在低電壓工作狀態,實現了性能穩定的目的。
實施例四,如圖5所示,其他部分的電路和工作原理如實施例一,其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的電熱絲組2和電機5分別通過雙向可控硅一T1和雙向可控硅四T4進行控制實現。可控硅處理單元3包括雙向可控硅一T1,雙向可控硅一T1的第一陽極連接0~+5V電壓,第二陽極連接電熱絲組2的一端,所述電熱絲的另一端連接電源模塊1,雙向可控硅一T1的控制極通過電阻六R6連接控制器MCU的輸出端。對電熱絲組2的控制通過改變對可控硅的控制極的輸入電壓觸發頻率而進行調整來控制可控硅的導通程度。控制器MCU在低壓電比如110V時控制器MCU控制雙向可控硅一T1全導通,而在高壓電時,比如200V通過導通可控硅的角度來實現阻值的增加。通過改變導通波段,比如全導通需要8個波段,而導通三分之一或是二分之一就去掉一部分波段導通三個波段或五個波段來實現。同時在電壓少量變化時比如230V同理控制雙向可控硅一T1的導通角來改變連接的電熱絲組2上的阻抗,從而達到在寬范圍內的電壓浮動范圍內電吹風的性能不受影響。
可控硅驅動單元4包括雙向可控硅四T4,雙向可控硅四T4第一陽極連接0~+5V電壓,雙向可控硅四T4第二陽極連接分別電機5控制端,雙向可控硅四T4控制極通過電阻九R9連接控制器MCU輸出端。這里控制器MCU根據電源模塊1的輸入電壓判斷后輸出電壓信號,通過改變電壓信號的觸發頻率來控制雙向可控硅四T4的導通波段從而控制電機5在不同的供電電壓下維持低電壓工作性能。各項參數指標如轉速、功率等穩定保持在低電壓工作狀態,實現了性能穩定的目的。
圖2-4中連接的中斷點通過文字表示表達相互連接的關系。如圖中兩個OUT1、OUT2、OUT3、OUT4對應得點相連接,及電源模塊1中的電壓輸入單元11的輸出端HV,該HV給電機5和電熱絲組2供電。圖2-5中表示冷熱風轉換開關K3的一端點HV與電壓輸入單元11的輸出端HV兩點電連接。形成回路。控制器MCU通過ZERO腳輸出連接電源模塊1的ZERO點相連。圖中電源模塊1的輸入端零線和火線分別用ACL和ACN進行表示。圖中風速及電源開關K1,熱量調節開關K2,冷熱風轉換開關K3為機械開關。在上述的實施例一到實施四的四個方案中都能實現寬電壓浮動時打開機械開關的性能是相同的,且各個參數指標同低電壓。即在使用過程中相同檔位下11OV和220V電壓變換時的參數指標電熱絲熱量、風速等指標是一致的,人體的使用感受沒有影響。且性能相同。圖6表示控制器MCU根據輸入電壓控制輸出電壓信號,調整電壓信號的觸發頻率。圖6中(a)圖為全開電壓信號頻率,八個波段的導通波,圖6(b)為可控硅導通三分之一開度的電壓信號觸發頻率。使用了3個導通波段。在控制過程中即為在全開電壓信號頻率的基礎上按規律去掉觸發電平從而達到改變觸發頻率的目的。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