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柜,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機柜及機柜的線纜導線裝置。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的線纜,例如電線、光纖,在彎曲狀態時都是有一個彎曲的最小半徑的。如果彎曲幅度半徑太小,會很容易折斷線纜內部的導電體或者導光體。一般的,在一個機柜內布置線纜時會使用繞線器,但是在進出機柜時,卻很少考慮拐彎半徑對線纜的影響,沒有做相應的導線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機柜及機柜的線纜導線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機柜的線纜導線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機柜柜體上的導線件,所述導線件與所述柜體上線纜的引線位置對應;
所述導線件上設有導向面,供進出所述引線位置的所述線纜搭設到所述導向面上沿所述導向面方向進行引導,所述導向面在引導方向的至少一端設置有弧形的曲面段,所述曲面段的外表面對所述線纜進行導向,且所述曲面段彎曲的弧度半徑不小于所述線纜的最小彎曲半徑。
優選地,所述引線位置包括所述柜體上供所述線纜進出的引線孔,所述導向面的一端與所述引線孔的位置相對應。
優選地,所述導線件設置在所述柜體的外表面上,所述導向面遠離所述引線孔的一端伸出所述引線孔所在的所述柜體的側面邊界。
優選地,所述導線件包括位于兩相對端的自由端和鉸接端,所述鉸接端與所述柜體鉸接,且所述導線件可向所述引線孔翻轉地設置,所述導向面形成于所述鉸接端和所述自由端之間;
在所述導線件遠離所述引線孔翻轉時,所述導向面朝向所述柜體外,且所述導向面與所述鉸接端對應的端部和所述引線孔位置對應;
所述導線件翻轉到所述引線孔時,所述導向面朝向所述柜體內。
優選地,所述導線件包括平面板和與所述平面板一端順接連接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外弧面形成所述曲面段,所述弧形板的外弧面和所述平面板與所述外弧面對應的一面形成所述導向面;或,
所述導線件包括平面板和分別與所述平面板的兩端順接連接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外弧面形成所述曲面段,兩端的所述弧形板的外弧面位于所述平面板的同一側,并與所述平面板對應的一面形成所述導向面。
優選地,所述導線件的端部與所述導向面之間順接過渡。
優選地,所述導線件包括位于所述導向面的兩邊、凸起于所述導向面對所述線纜進行側向限位的抵擋部。
優選地,所述導向裝置還包括可向所述引線孔翻轉地設置在所述柜體外側上的護線罩,所述護線罩與所述引線孔對應的一側設有開口,以罩設到所述引線孔上,防護所述引線孔和引導到所述導線件上的所述線纜。
優選地,所述護線罩和所述導線件分別位于所述引線孔的不同側邊,所述導線件的寬度小于所述引線孔的寬度,且長度大于所述引線孔的長度,以在所述導線件翻轉到所述引線孔時,所述導線件嵌入到所述引線孔;
所述護線罩形成與所述導線件對應的避讓空間,以在所述導線件翻轉到所述引線孔時,所述護線罩能罩設到所述導線件和所述引線孔上進行防護。
本實用新型還構造一種機柜,包括所述的線纜繞線裝置。
實施本實用新型的機柜及機柜的線纜導線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機柜及機柜的線纜導線裝置,通過導線件上的導向面,導向面上弧形的曲面段為進出引線位置的線纜進行導向,在改變線纜的導向方向的同時,還能防止線纜彎曲半徑過小,避免線纜在引進或引出機柜時彎折幅度過大造成線纜的損壞,提升了引線過程中線纜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機柜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局部視圖A的放大示意圖;
圖3是圖2中的護線罩翻起時的示意圖;
圖4是是圖3中的導線件向引線孔翻轉時的示意圖;
圖5是圖4中的護線罩向柜體翻轉罩設導線件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實施例中的機柜可用于通信、電力等領域,線纜可為通信光纜或電纜,線纜接入到柜體1內的接線模塊上進行通信或電力供應。
機柜包括柜體1、柜門2、設置在柜體1內的接線模塊以及設置在柜體1上的導線裝置3。柜體1上通常設有引線位置,供線纜引入到柜體1內或從柜體1內引入到柜體1外。優選地,引線位置包括設置在柜體1上供線纜進出的引線孔11,在其他實施例中,引線位置也可為柜門2對應的開口位置或設置在柜體1上的引線窗等。
柜體1內的接線模塊通常包括繞線器和接線座等,線纜引入到機柜后通過繞線器繞設后接入到接線座,或從接線座上接出后再通過繞線器繞設引到機柜外。繞線器可防止線纜彎曲半徑過小,機柜上的引線位置通常和繞線器的位置對應,便于線纜在引線位置和繞線器之間引導。
如圖2和圖3所示,優選地,導線裝置3與柜體1上線纜的引線位置對應,為進出引線位置的線纜進行導向,防止線纜彎曲半徑過小。導線裝置3包括設置在機柜柜體1上的導線件31,導線件31上設有導向面311,供進出引線位置的線纜搭設到導向面311上沿導向面311方向進行引導。由于柜體1內通常有繞線器進行導向,導線件31通常設置在柜體1的外表面,在其他實施例中,導線件31也可設置在柜體1的內表面,或穿過引線孔11設置。
導向面311的一端與引線孔11的位置相對應,以能將穿設引線位置的線纜直接引導到導向面311上,減小線纜在導向面311和繞線器之間的中間間斷長度,避免間斷部分有較小的彎曲半徑。導向面311可以與引線孔11位置相鄰,便于線纜引線,也可為一端插入到引線孔11,避免線纜受到引線孔11的邊緣抵壓。
在本實施例中,導向面311在引導方向的一端設置有弧形的曲面段3111,曲面段3111的外表面對線纜進行導向,且曲面段3111彎曲的弧度半徑不小于線纜的最小彎曲半徑。曲面段為進出引線位置的線纜進行導向,在改變線纜的導向方向的同時,還能防止線纜彎曲半徑過小,避免線纜在引進或引出機柜時彎折幅度過大造成線纜的損壞,提升了引線過程中線纜的安全性。
進一步地,曲面段3111為設置在導向面311遠離引線位置的一端,為線纜在柜體1外的一端根據需要改變引導方向,滿足導向需求。對應的,導線件31包括平面板312和與平面板312一端順接連接的弧形板313,弧形板313的外弧面形成曲面段3111,弧形板313的外弧面和平面板312與外弧面對應的一面形成導向面311。導線件31的平面板312的端部與引線位置對應,讓穿過引線孔11的線纜在向柜體1外的導向方向上先由平面板312上的平面引導,再由弧形板313的外弧面向外引導。
在其他實施例中,根據線纜在柜體1外和柜體1內的引導方向,曲面段3111也可設置在導向面311靠近引線位置的一端,來滿足線纜在引線位置的引導方向的變化。對應的,導線件31也可將弧形板313的端部與引線位置對應,讓穿過引線孔11的線纜在向柜體1外的導向方向上先由弧形板313的外弧面引導,再由平面板312上的平面引導。
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在導向面311靠近和遠離引線位置的兩端均設置曲面段3111來滿足線纜在引線位置和柜體1外側的引導方向的變化。對應的,導線件31包括平面板312和分別與平面板312的兩端順接連接的弧形板313,弧形板313的外弧面形成曲面段3111,兩端的弧形板313的外弧面位于平面板312的同一側,并與平面板312對應的一面形成導向面311。
為了防止線纜在導向面311的端部位置受到利邊的切割,在導線件31的端部與導向面311之間順接過渡,通常為在弧形板313的端面、平面板312的端面和導向面311之間設置圓角或弧面過渡314。
進一步地,為了對線纜進行側向定位,防止在布線時側向滑落導向面311,導線件31還包括位于導向面311的兩邊、凸起于導向面311對線纜進行側向限位的抵擋部315。在一些實施例中,抵擋部315由導線件31的兩邊翻折形成的抵擋邊,在其他實施例中,抵擋部315也可為在導向面311的兩邊設置的定位柱。
優選地,導向面311遠離引線孔11的一端伸出引線孔11所在的柜體1的側面邊界,在讓線纜引導到導向面311上后,線纜遠離引線位置的一端有更大的引線擺動范圍,便于根據環境變換引導方向。優選地,引線孔11靠近柜體1的邊緣設置,導線件31設置在引線孔11和引線孔11所在側的柜體1的邊緣之間,減小線纜在柜體1外表的引線長度,從而減小對外部環境的影響,盡快的引出、引進。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線件31包括位于兩相對端的自由端和鉸接端,導向面311形成于鉸接端和自由端之間。鉸接端與柜體1鉸接,且導線件31可向引線孔11翻轉地設置。
如圖3所示,在導線件31遠離引線孔11翻轉時,導向面311朝向柜體1外,且導向面311與鉸接端對應的端部和引線孔11位置對應,便于穿過引線位置的線纜通過導向面311導向。如圖4所示,導線件31翻轉到引線孔11時,導向面311朝向柜體1內。導線件31可翻轉地設置,可以在引線位置有線纜引進引出時,將導線件31遠離引線孔11翻轉,打開引線孔11供線纜穿過,并通過導向面311導向;在不需要對線纜引進引出時,導線件31翻轉到引線孔11,對引線孔11遮擋,并起到收納導線件31的作用。
同時,導線件31可翻轉地設置,也可以調整導線件31的轉動角度,進而調整線纜的引導方向。在其他實施例中,導線件31的位置也可相對柜體1固定或轉動位置可調,讓線纜按導向面311對應的特定的引導方向進行引線。
結合圖4、圖5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導向裝置還包括可向引線孔11翻轉地設置在柜體1外側上的護線罩32。護線罩32與引線孔11對應的一側設有開口,以罩設到引線孔11上,防護引線孔11和引導到導線件31上的線纜。
護線罩32和導線件31分別位于引線孔11的不同側邊,導線件31的寬度小于引線孔11的寬度,且長度大于引線孔11的長度,以在導線件31翻轉到引線孔11時,導線件31嵌入到引線孔11。同時,護線罩32形成與導線件31對應的避讓空間,以在導線件31翻轉到引線孔11時,護線罩32能罩設到導線件31和引線孔11上進行防護,防止導線件31和導線孔受到損壞。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術特征可以任意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