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導入來自輸入設備的數據來控制輸出設備的動作的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作為導入來自輸入設備的數據來控制輸出設備的動作的控制裝置,使用有對工藝中的溫度、濕度、壓力、流量等進行控制的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包括正面設為開口的殼體、設置在該殼體內的母板、以及與該母板電連接的功能塊等(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
圖14表示以往的控制裝置的要部的構成。該控制裝置100包括正面設為開口1a的由樹脂構件構成的殼體1、設置在該殼體1內的母板2、以及與該母板2電連接的主單元3及功能塊4。在該例中,配備有2個功能塊4-1、4-2作為功能塊4。
在該控制裝置100中,將與殼體1正面的開口1a相對的方向(圖14所示的Z方向)設為殼體1的進深方向,將與該進深方向正交的2方向中的一方(圖14所示的X方向)設為殼體1的縱向,將另一方(圖14所示的Y方向)設為殼體1的橫向,沿與殼體1正面的開口1a相對的殼體1內的內面1b安裝母板2。
此外,在該控制裝置100中,主單元3由主基板3A、安裝在主基板3A的前方(殼體1的正面側)的端子板單元3B、以及設置在主基板3A的后方(殼體1的里側)的接頭3C構成。該主單元3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安裝在殼體1的內部空間內,設置在主基板3A的后方的接頭3C與設置在母板2上的接頭5(5-0)配接(接頭連接)。
此外,在該控制裝置100中,功能塊4(4-1、4-2)由功能塊子基板4A、安裝在功能塊子基板4A的前方(殼體1的正面側)的端子板單元4B、以及設置在功能塊子基板4A的后方(殼體1的里側)的接頭4C構成。該功能塊4(4-1、4-2)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安裝在殼體1的內部空間內,設置在功能塊子基板4A的后方的接頭4C與設置在殼體1的里側的母板2上的接頭5(5-1、5-2)配接(接頭連接)。
由此,主單元3及功能塊4-1、4-2與母板2得以電連接,從而經由母板2來謀求主單元3與功能塊4-1、4-2的電連接。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1-060773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然而,在以往的控制裝置100中,功能塊4的縱向的寬度與殼體1的內部空間的縱向的寬度一致,將與該縱向的寬度一致的功能塊4設為1列功能塊,按該每1列功能塊4來分配產品功能。
因此,在功能塊4發生故障時,必須將1列全部更換,維護性較差。此外,即便客戶需要的功能較少,由于每1列的構成是規定好的,因此導致構成超出客戶所要求的功能,存在成本升高、能源浪費大等問題。此外,每1列的功能相同(例如,DO(數字輸出)16點等),無法在1列中組合各種功能。因此,必需沿橫向連結功能塊4的結構,殼體1的橫向的空間受到了壓迫。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這種問題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維護性好、可謀求低成本、節能、省空間化并且可在1列中組合各種功能的控制裝置。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這種目的,本發明的控制裝置包括正面設為開口的殼體、設置在該殼體內的母板、以及與該母板電連接的功能塊,該控制裝置導入來自輸入設備的數據來控制輸出設備的動作,該控制裝置的特征在于將與殼體的正面的開口相對的方向設為殼體的進深方向,將與該進深方向正交的2方向中的一方設為殼體的縱向,將另一方設為殼體的橫向,且包括第1隔板和第2隔板,所述第1隔板安裝在殼體內,沿殼體的進深方向及縱向延伸,將殼體內的空間分隔為橫向的部分空間,所述第2隔板與第1隔板卡合而安裝在橫向的部分空間內,沿殼體的進深方向及橫向延伸,將橫向的部分空間分隔為縱向的部分空間,并且,母板沿與殼體的正面的開口相對的殼體內的內面安裝,功能塊沿殼體的進深方向安裝在縱向的部分空間內。
在該發明中,殼體內的空間被第1隔板分隔為橫向的部分空間,橫向的部分空間被第2隔板分隔為縱向的部分空間。并且,在該縱向的部分空間內沿殼體的進深方向安裝功能塊。即,在本發明中,橫向的部分空間被分割為多個縱向的部分空間,在該縱向的部分空間內安裝功能塊。
在本發明中,通過設置縱向的部分空間,可將功能塊設為搭載有客戶所需要的最合適的功能的最小構成(最小單位)而在1列中組合各種功能。此外,通過將功能塊設為最小單位,可改善維護性,謀求低成本、節能、省空間化。
此外,在本發明中,通過設置第1隔板和第2隔板,殼體彎曲的情況得以防止,使得殼體的剛性提高。此外,在本發明中,在設置有多塊第2隔板的情況下,通過卸下若干第2隔板,可改變縱向的部分空間的大小而構成各種形狀的功能塊,使得基板尺寸、零件構成的自由度提高。
此外,在本發明中,若將主單元安裝在橫向的1個部分空間內,則可利用第1隔板將功能塊與主單元隔斷而謀求耐噪性的提高,并且不易受主單元的發熱的影響而可獲得穩定的產品性能。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由于設置將殼體內的空間分隔為橫向的部分空間的第1隔板和將橫向的部分空間分隔為縱向的部分空間的第2隔板,并將功能塊安裝在縱向的部分空間內,因此可將功能塊設為客戶所需要的最小單位而在1列中組合各種功能,從而可改善維護性,謀求低成本、節能、省空間化。
附圖說明
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控制裝置的要部的分解立體圖。
圖2為表示第1隔板(隔板(縱))和第2隔板(隔板(橫))在殼體中的安裝狀態的立體圖。
圖3為從正面觀察安裝有隔板(縱)和隔板(橫)的殼體的圖。
圖4為隔板(橫)的俯視圖。
圖5為表示使隔板(橫)卡合在隔板(縱)上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6為表示將隔板(橫)的前方的鉤插入在隔板(縱)的前方的卡合孔內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7為用以說明使已插入至隔板(縱)的前方的卡合孔的隔板(橫)轉動而卡合至隔板(縱)的情況的俯視圖。
圖8為圖3中的I-I線剖視圖。
圖9為表示隔板(縱)的前方的鉤卡入在殼體正面的開口的上緣面上所形成的階差槽內的狀態的剖視圖。
圖10為表示殼體的頂板面上所形成的爪部卡入在隔板(縱)的后方的切口部內的狀態的剖視圖。
圖11A為表示將主單元及功能塊安裝在殼體內之后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1B為表示將功能塊之一從殼體中拉出后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2A為表示卸下隔板(橫)之一并安裝將縱向尺寸設為2倍的功能塊的例子(安裝功能塊之前的狀態)的圖。
圖12B為表示卸下隔板(橫)之一并安裝將縱向尺寸設為2倍的功能塊的例子(安裝功能塊之后的狀態)的圖。
圖13A為表示卸下隔板(橫)之一并安裝將縱向尺寸及橫向尺寸設為2倍的功能塊的例子(安裝功能塊之前的狀態)的圖。
圖13B為表示卸下隔板(橫)之一并安裝將縱向尺寸及橫向尺寸設為2倍的功能塊的例子(安裝功能塊之后的狀態)的圖。
圖14為表示以往的控制裝置的要部的分解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控制裝置的要部的分解立體圖。在該圖中,與圖14相同的符號表示與參考圖14而說明過的構成要素相同或同等的構成要素,其說明省略。
該控制裝置200與以往的控制裝置100的相同點在于包括正面設為開口1a的由樹脂構件構成的殼體1、設置在該殼體1內的母板2、以及與該母板2電連接的主單元3,而不同點在于功能塊在殼體1中的安裝結構。以下,以符號6表示本實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功能塊,來區別于以往的控制裝置100中的功能塊4。
在該控制裝置200中,如圖2所示,設置第1隔板7和第2隔板8(8-1、8-2、8-3),所述第1隔板7由樹脂構件構成,將殼體1內的空間分隔為2個橫向的部分空間1-1和1-2,所述第2隔板8(8-1、8-2、8-3)由樹脂構件構成,將橫向的部分空間1-2分隔為4個縱向的部分空間1-3(1-31~1-34)。
第1隔板7將其板面設為縱向,即,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及縱向延伸而設置在殼體1內的空間內。第2隔板8(8-1、8-2、8-3)將其板面設為橫向,即,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及橫向延伸而設置在橫向的部分空間1-2內。以下,將第1隔板7稱為隔板(縱),將第2隔板8(8-1、8-2、8-3)稱為隔板(橫)。
[隔板(縱)和隔板(橫)在殼體內的設置]
在沿殼體1內的內面1b安裝母板2之后,隔板(縱)7和隔板(橫)8-1、8-2、8-3以使隔板(橫)8-1、8-2、8-3卡合在隔板(縱)7上的狀態設置在殼體1內。
在殼體1內的頂板面1c及底面1d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形成有導向槽1c1及1d1(參考圖3)。在殼體1的右側的內壁面1e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形成有導向槽1e1、1e2、1e3(參考圖3)。
圖4表示隔板(橫)8(8-1、8-2、8-3)的俯視圖。在隔板(橫)8的左側的側面(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延伸的一側面)8a,在前方(殼體1的正面側)形成有鉤8a1,在后方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彎曲的爪部8a2。此外,在隔板(橫)8的左側的側面8a,在鉤8a1與爪部8a2之間的前后2處形成有凸部8a3。
在隔板(橫)8的右側的側面(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延伸的另一側面)8b設置有螺孔8b1和沿左右方向彎曲的爪部8b2。此外,在隔板(橫)8的上表面(表面)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形成有2條導向槽8c(8c1、8c2)。與上表面(表面)一樣,在隔板(橫)8的下表面(背面)也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形成有2條導向槽8c(8c3、8c4)(參考圖3)。
圖5表示使隔板(橫)8卡合在隔板(縱)7上的狀態。在隔板(縱)7上,在與隔板(橫)8的前方的鉤8a1相對應的位置形成有卡合孔7c1,在與后方的爪部8a2相對應的位置形成有切口7c2,在與鉤8a1與爪部8a2之間的2處凸部8a3相對應的位置形成有圓孔7c3。
在隔板(橫)8卡合至隔板(縱)7時,如圖6所示,將隔板(橫)8的側面8a的前方的鉤8a1插入至隔板(縱)7的前方的卡合孔7c1。繼而,以插入至該卡合孔7c1之后的鉤8a1為中心,使隔板(橫)8像圖7所示那樣沿箭頭A方向轉動,從而將隔板(橫)8的側面8a的后方的爪部8a2卡入至隔板(縱)7的后方的切口7c2。
在隔板(橫)8卡合至該隔板(縱)7時,隔板(橫)8的側面8a的凸部8a3、8a3沒入至隔板(縱)7上所形成的圓孔7c3、7c3。由此,隔板(橫)8得以牢固且可裝卸地安裝在隔板(縱)7上。
在以如此方式將隔板(橫)8-1、8-2、8-3安裝至隔板(縱)7之后,將安裝有該隔板(橫)8-1、8-2、8-3的隔板(縱)7以將隔板(縱)7的板面設為縱向、將隔板(橫)8-1、8-2、8-3的板面設為橫向的方式從殼體1的開口1a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安裝至殼體1內。
此時,隔板(縱)7向殼體1的進深方向的移動由形成于殼體1的頂板面1c及底面1d的導向槽1c1及1d1加以引導,隔板(橫)8-1、8-2、8-3向殼體1的進深方向的移動由形成于殼體1的內壁面1e的導向槽1e1、1e2、1e3加以引導。
在隔板(縱)7的上表面(上側的側面)7a及下表面(下側的側面)7b(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延伸的兩側面),如圖8所示,在前方(殼體1的正面側)形成有鉤7a1及7b1,在后方(殼體1的里側)形成有切口7a2、7b2。通過前方的鉤7a1及7b1卡入至形成于殼體1正面的開口1a的上側及下側的階差槽1f1及1f2(參考圖9)、以及形成于殼體1的頂板面1c及底面1d的爪部1g1及1g2卡入至后方的切口7a2及7b2(參考圖10),隔板(縱)7得以固定在殼體1的壁面上。
此外,隔板(橫)8-1、8-2、8-3的形成于右側的側面8b的爪部8b2卡入至形成于殼體1的右側的內壁面1e的卡合孔1h1、1h2、1h3(參考圖1)。在該狀態下,將螺釘9-1、9-2、9-3從殼體1的外側穿過通孔1i1、1i2、1i3而螺固在隔板(橫)8-1、8-2、8-3的右側的側面8b的螺孔8b1中,由此,隔板(橫)8-1、8-2、8-3得以固定在殼體1的壁面上。
由此,如圖2所示,殼體1內的空間被隔板(縱)7分隔為橫向的部分空間1-1和1-2,橫向的部分空間1-2被分隔為縱向的部分空間(插槽(小開口))1-31、1-32、1-33及1-34。
再者,在縱向的部分空間1-31內,在殼體1內的頂板面1c上,在與隔板(橫)8-1上的導向槽8c1、8c2相對應的位置形成有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延伸的導向槽1c2、1c3(參考圖3)。此外,在縱向的部分空間1-34內,在殼體1內的底面1d,在與隔板(橫)8-3上的導向槽8c3、8c4相對應的位置形成有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延伸的導向槽1d2、1d3(參考圖3)。此外,在橫向的部分空間1-1內,在殼體1內的頂板面1c及底面1d也形成有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延伸的導向槽1c4及1d4(參考圖3)。
[主單元在殼體中的安裝]
在該控制裝置200中,主單元3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安裝在殼體1內的被隔板(縱)7分隔的橫向的部分空間1-1內,與母板2上所設置的接頭5-0進行接頭連接。
此時,通過形成于殼體1的頂板面1c及底面1d的導向槽1c4及1d4來引導主單元3向殼體1的進深方向的移動。
當將主單元3裝入至深處時,通過形成于支架3C的上表面的爪部3a與形成于殼體1的頂板面1c的卡合孔1c5的卡合,主單元3以不會從殼體1正面的開口1a脫出的方式得以保持。
[功能塊在殼體中的安裝]
在該控制裝置200中,功能塊6(6-1~6-8)由功能塊子基板6A、安裝在功能塊子基板6A的前方(殼體1的正面側)的端子板單元6B、以及設置在功能塊子基板6A的后方的接頭6C構成。
該功能塊6(6-1~6-8)的大小與橫向的部分空間1-2內的被隔板(橫)8(8-1~8-3)分隔的縱向的部分空間1-3(1-31~1-34)一致,縱向尺寸比以往的功能塊4(圖14)小。在該例中,功能塊6(6-1~6-8)的縱向尺寸為以往的功能塊4的大致1/4。
在本實施方式中,功能塊6-1及6-5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安裝在縱向的部分空間1-31內,與設置在母板2上的接頭5-1及5-5進行接頭連接。
此時,通過形成于殼體1的頂板面1c的導向槽1c2和形成于隔板(橫)8-1的上表面(表面)的導向槽8c1來引導功能塊6-1向殼體1的進深方向的移動,通過形成于殼體1的頂板面1c的導向槽1c3和形成于隔板(橫)8-1的上表面(表面)的導向槽8c2來引導功能塊6-5向殼體1的進深方向的移動。
當將功能塊6-1及6-5裝入至深處時,通過形成于端子板單元6B的支架6B1的上表面的爪部6a與形成于殼體1的頂板面1c的卡合孔1c6及1c7的卡合,功能塊6-1及6-5以不會從殼體1正面的開口1a脫出的方式得以保持。
在本實施方式中,功能塊6-2及6-6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安裝在縱向的部分空間1-32內,與設置在母板2上的接頭5-2及5-6進行接頭連接。
此時,通過形成于隔板(橫)8-1的下表面(背面)的導向槽8c3和形成于隔板(橫)8-2的上表面(表面)的導向槽8c1來引導功能塊6-2向殼體1的進深方向的移動,通過形成于隔板(橫)8-1的下表面(背面)的導向槽8c4和形成于隔板(橫)8-2的上表面(表面)的導向槽8c2來引導功能塊6-6向殼體1的進深方向的移動。
當將功能塊6-2及6-6裝入至深處時,通過形成于端子板單元6B的支架6B1的上表面的爪部6a與形成于隔板(橫)8-1上的卡合孔8d1及8d2的卡合,功能塊6-2及6-6以不會從殼體1正面的開口1a脫出的方式得以保持。
在本實施方式中,功能塊6-3及6-7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安裝在縱向的部分空間1-33內,與設置在母板2上的接頭5-3及5-7連接(接頭連接)。
此時,通過形成于隔板(橫)8-2的下表面(背面)的導向槽8c3和形成于隔板(橫)8-3的上表面(表面)的導向槽8c1來引導功能塊6-3向殼體1的進深方向的移動,通過形成于隔板(橫)8-2的下表面(背面)的導向槽8c4和形成于隔板(橫)8-3的上表面(表面)的導向槽8c2來引導功能塊6-7向殼體1的進深方向的移動。
當將功能塊6-3及6-7裝入至深處時,通過形成于端子板單元6B的支架6B1的上表面的爪部6a與形成于隔板(橫)8-2上的卡合孔8d1及8d2的卡合,功能塊6-3及6-7以不會從殼體1正面的開口1a脫出的方式得以保持。
在本實施方式中,功能塊6-4及6-8沿殼體1的進深方向安裝在縱向的部分空間1-34內,與設置在母板2上的接頭5-4及5-8進行接頭連接。
此時,通過形成于隔板(橫)8-3的下表面(背面)的導向槽8c3和形成于殼體1的底面1d的導向槽1d2來引導功能塊6-4向殼體1的進深方向的移動,通過形成于隔板(橫)8-3的下表面(背面)的導向槽8c4和形成于殼體1的底面1d的導向槽1d3來引導功能塊6-8向殼體1的進深方向的移動。
當將功能塊6-4及6-8裝入至深處時,通過形成于端子板單元6B的支架6B1的上表面的爪部6a與形成于隔板(橫)8-3上的卡合孔8d1及8d2的卡合,功能塊6-4及6-8以不會從殼體1正面的開口1a脫出的方式得以保持。
由此,主單元3及功能塊6-1~6-8與母板2得以電連接,從而經由母板2來謀求主單元3與功能塊6-1~6-8的電連接。
在以如此方式將主單元3及功能塊6-1~6-8安裝至殼體1之后,對主單元3的端子板單元3B和功能塊6-1~6-8的端子板單元6B連接電源線、信號線等。圖11A表示將主單元3及功能塊6-1~6-8安裝在殼體1內之后的狀態。
[功能塊的拉出]
在功能塊6(6-1~6-8)的端子板單元6B的支架6B1上,在下側設置有拉手6b,在上側設置有槽6c。通過向上提拉支架6B1的下側的拉手6b并將一字改錐插入至上側的槽6c內加以撬動,可將所期望的功能塊6從殼體1中拉出。圖11B表示將功能塊6-1拉出后的狀態。
通過以上說明可知,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控制裝置200,由于通過隔板(縱)7將殼體1內的空間分隔為橫向的部分空間1-1和1-2、通過隔板(橫)8(8-1~8-3)將橫向的部分空間1-2分隔為縱向的部分空間1-3(1-31~1-34),且在縱向的部分空間1-3(1-31~1-34)內安裝功能塊6(6-1~6-8),因此可將功能塊6設為搭載有客戶所需要的最合適的功能的最小構成(最小單位)而在1列中組合各種功能。此外,通過將功能塊6設為最小單位,可改善維護性,謀求低成本、節能、省空間化。
此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控制裝置200,通過設置隔板(縱)7和隔板(橫)8-1、8-2、8-3,殼體1彎曲的情況得以防止,使得殼體1的剛性提高。
此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控制裝置200,在橫向的部分空間1-1內安裝主單元3,利用隔板(縱)7將功能塊6(6-1~6-8)與主單元3隔斷,從而可謀求耐噪性的提高,并且不易受主單元3的發熱的影響而可獲得穩定的產品性能。
此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控制裝置200,通過卸下若干隔板(橫)8,可變更縱向的部分空間1-3的大小而構成各種形狀的功能塊,使得基板尺寸、零件構成的自由度提高。
圖12A、圖12B表示如下例子:卸下隔板(橫)8-1,將縱向的部分空間1-31'的大小設為縱向的部分空間1-31的2倍,并在該變更大小之后的縱向的部分空間1-31'內安裝將縱向尺寸設為2倍的功能塊6-1'及6-5'。圖12A表示將功能塊6-1'及6-5'安裝至縱向的部分空間1-31'之前的狀態,圖12B表示將功能塊6-1'及6-5'安裝至縱向的部分空間1-31'之后的狀態。
圖13A、圖13B表示如下例子:卸下隔板(橫)8-1,將縱向的部分空間1-31'的大小設為縱向的部分空間1-31的2倍,并在該改變大小之后的縱向的部分空間1-31'內安裝將縱向尺寸設為2倍、將橫向尺寸設為2倍的功能塊6-1”。圖13A表示將功能塊6-1”安裝至縱向的部分空間1-31'之前的狀態,圖13B表示將功能塊6-1”安裝至縱向的部分空間1-31'之后的狀態。作為設為這種構成的例子,考慮在功能塊子基板6A上設置較高的零件這樣的情況。
再者,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是在橫向的部分空間1-1內安裝與縱向的寬度一致的主單元3,但也可將該橫向的部分空間1-1分割為縱向的部分空間,并在該分割后的縱向的部分空間內安裝將縱向尺寸縮小后的主單元或功能塊。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是在所有縱向的部分空間1-31~1-34內安裝功能塊6,但并非必須在所有縱向的部分空間1-31~1-34內安裝功能塊6。即,在縱向的部分空間1-31~1-34中的至少1個部分空間內安裝有功能塊即可,剩下的可設為空槽。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是將隔板(縱)7設為1塊,但也可進一步設置隔板(縱)7來增加橫向的部分空間。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是將隔板(橫)8設為3塊,但也可進一步設置隔板(橫)8來增加縱向的部分空間。此外,隔板(橫)8并非必須為多塊,也可為1塊。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是將功能塊6設為由功能塊子基板6A、端子板單元6B及接頭6C構成,但例如也可設置由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構成的顯示部等代替端子板單元6B中的端子板。
[實施方式的擴展]
以上,參考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可在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范圍內對本發明的構成或詳情進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理解的各種變更。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作為導入來自輸入設備的數據而控制輸出設備的動作的控制裝置而用于溫度調節器等。
符號說明
1 殼體
1a 開口
1b 內面
1-1、1-2 橫向的部分空間
1-3(1-31~1-34) 縱向的部分空間(插槽)
2 母板
3 主單元
3A 主基板
3B 端子板單元
3B1 支架
3C 接頭
6(6-1~6-8) 功能塊
6A 功能塊子基板
6B 端子板單元
6B1 支架
6C 接頭
7 第1隔板(隔板(縱))
7a 上表面(上側的側面)
7a1 鉤
7a2 切口
7b 下表面(下側的側面)
7b1 鉤
7b2 切口
8(8-1~8-3) 第2隔板(隔板(橫))
8a 左側的側面(一側面)
8a1 鉤
8a2 爪部
8b 右側的側面(另一側面)
8b1 螺孔
8b2 爪部
8c(8c1~8c4) 導向槽
9-1~9-3 螺釘
200 控制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