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包含部件安裝線的部件安裝系統、以及部件安裝系統的部件安裝方法,該部件安裝線通過將多個向基板安裝部件的部件安裝裝置連結而成。
背景技術:
在將安裝于安裝頭的吸附嘴所保持的部件向基板安裝的部件安裝裝置中,廣泛地使用帶供給器來作為向安裝頭連續地供給部件的零件供給器。帶供給器在相對于部件安裝裝置拆卸自如的臺車上配置有多個。帶供給器間歇地輸送載帶并將部件向規定的部件供給位置供給,吸附嘴取出供給至部件供給位置的部件并將其安裝到基板上。
在部件安裝裝置中,由于帶供給器的制造誤差、組裝誤差等,帶供給器的部件供給位置有時產生偏移。當部件供給位置偏移時,吸附嘴無法準確地吸附部件,有可能產生安裝不合格的現象。因此,在開始生產之前進行如下的作業:對帶供給器的部件供給位置進行拍攝并生成表示部件供給位置的偏移量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基于該數據來示教吸附嘴的吸附位置。
其中,在使用部件安裝裝置連續地生產多個機種的形態下,如何縮短因換產調整作業而產生的機種的切換時間在提高生產率的方面非常重要,其中該換產調整作業用于生產下次生產預定的機種。然而,在作為換產調整作業之一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的生成中,需要拍攝各個帶供給器的部件供給位置,因此需要一定的時間。對此,以往提出有如下的方法:使用在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部件安裝裝置以外設置的位置檢測裝置,來預先生成供給位置偏移數據(例如專利文獻1)。
在專利文獻1所示的例子中,在機種的切換之前,將用于下次生產預定的機種的臺車安裝到位置檢測裝置上,按照配置在該臺車上的帶供給器 來拍攝部件供給位置。然后,生成包含如下信息在內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修正數據),該信息是計算出了與應供給部件的正規的部件供給位置相距的偏移量的信息。在之后進行的換產調整作業中,若在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部件安裝裝置上安裝臺車,則部件安裝裝置基于臺車所存儲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來示教吸附嘴的吸附位置。這樣,預先利用部件安裝裝置以外的裝置來生成供給位置偏移數據,由此能夠縮短機種切換時間而提高生產率。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181488號公報
在說明本發明之前,簡單說明上述現有裝置中的問題點。
在包括專利文獻1在內的現有技術中,將通過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部件安裝裝置以外的裝置而生成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直接應用于吸附位置的示教,因此有可能產生如下的技術問題。在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部件安裝裝置為了生產不同的機種而運轉的期間,無法將臺車安裝于部件安裝裝置。例如,在此期間,有可能發生如下的狀況:由于某種原因,將臺車上的已經生成了供給位置偏移數據的帶供給器取下,取而代之安裝了其他的帶供給器。在這種狀況下,對于該其他的帶供給器而言,基于取下了的帶供給器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來進行吸附位置的示教,因此,吸附嘴無法準確地吸附部件而有可能產生安裝不合格的現象。這樣,在現有技術中,存在如下的技術問題:在切換機種時,無法準確地判斷是否可以利用供給位置偏移數據。
技術實現要素:
為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縮短機種切換時間、并且能夠準確地判斷是否可以利用供給位置偏移數據的部件安裝系統、以及部件安裝系統的部件安裝方法。
本發明的部件安裝系統包括:部件安裝線,其通過連結多個部件安裝裝置而成,部件安裝裝置利用安裝于安裝頭的吸附嘴將由帶供給器供給至部件供給位置的部件取出并安裝于基板,多個帶供給器配置在臺車上;外部換產調整裝置,預定安裝到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部件安裝裝置上的臺車能夠安裝于外部換產調整裝置;以及存儲部,在部件安裝系統中,所述外 部換產調整裝置具備:第一拍攝機構,其拍攝在所述臺車上配置了多個的所述帶供給器的所述部件供給位置;以及計算部,其基于由所述第一拍攝機構拍攝到的所述部件供給位置的圖像來計算各帶供給器的所述部件供給位置的偏移量,所述存儲部存儲供給位置偏移數據,所述供給位置偏移數據是將由所述計算部計算出的所述帶供給器的所述部件供給位置的偏移量與所述帶供給器的供給器地址及供給器ID建立起關聯的數據,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所述部件安裝裝置具備:第二拍攝機構,其拍攝在所述臺車上配置了多個的所述帶供給器的所述部件供給位置,其中,所述臺車被從所述外部換產調整裝置取下并安裝到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所述部件安裝裝置上;以及比較部,其按照供給器地址,對在所述臺車上配置了多個的所述帶供給器的供給器ID與從所述存儲部讀出的所述部件供給位置偏移數據所包含的供給器ID進行比較。
在本發明的部件安裝系統的部件安裝方法中,部件安裝系統包括:部件安裝線,其通過連結多個部件安裝裝置而成,部件安裝裝置利用安裝于安裝頭的吸附嘴將由帶供給器供給至部件供給位置的部件取出并安裝于基板,多個帶供給器配置在臺車上;以及外部換產調整裝置,預定安裝于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部件安裝裝置的臺車能夠相對于外部換產調整裝置裝拆,部件安裝系統的部件安裝方法包括:拍攝工序,在將預定安裝于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所述部件安裝裝置的臺車安裝到所述外部換產調整裝置上的狀態下,拍攝在所述臺車上配置了多個的所述帶供給器的所述部件供給位置;計算工序,基于在所述拍攝工序中拍攝到的所述部件供給位置的圖像來計算各帶供給器的所述部件供給位置的偏移量;存儲工序,存儲供給位置偏移數據,所述供給位置偏移數據是將在所述計算工序中計算出的帶供給器的部件供給位置的偏移量與該帶供給器的供給器地址及供給器ID建立起關聯的數據;以及比較工序,在將從所述外部換產調整裝置取下的臺車安裝到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所述部件安裝裝置上的狀態下,對在所述臺車上配置了多個的所述帶供給器的供給器ID與所述部件供給位置偏移數據所包含的供給器ID進行比較。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縮短機種切換時間,并且,能夠準確地判斷是否可 以利用供給位置偏移數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部件安裝系統的整體結構圖。
圖2是構成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部件安裝系統的部件安裝裝置的俯視圖。
圖3是局部地示出構成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部件安裝系統的部件安裝裝置的圖。
圖4的(a)是將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載帶卷繞收納的供給卷軸的立體圖,(b)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載帶的局部剖視圖。
圖5是在構成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部件安裝系統的部件安裝裝置上設置的帶供給器的構造說明圖。
圖6的(a)是構成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部件安裝系統的外部換產調整裝置的俯視圖,(b)是局部地示出構成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部件安裝系統的外部換產調整裝置的圖。
圖7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部件安裝系統的控制系統的框圖。
圖8的(a)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配置數據的圖,(b)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的圖。
圖9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部件安裝線所包含的外部換產調整裝置具備的第三識別相機的拍攝視野的圖。
圖10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部件安裝方法的流程圖。
圖1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的生成處理的流程圖。
圖12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的更新處理的流程圖。
附圖標號說明:
1 部件安裝系統
2 部件安裝線
4 外部換產調整裝置
8 基板
10 帶供給器
12 臺車
15 存儲部
16 部件
30 安裝頭
31 吸附嘴
32 第一識別相機
45 第三識別相機
65a 計算部
66 供給位置偏移數據
75 比較部
76 數據更新部
M2、M3、M4 部件安裝裝置
[P] 部件供給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參照圖1對本實施方式中的部件安裝系統進行說明。部件安裝系統1具有向基板安裝部件的功能,構成為包括部件安裝線2、主機3、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以及將部件安裝線2、主機3及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以能夠通信的方式連接的通信網絡5。需要說明的是,也可以具備多個部件安裝線2。
部件安裝線2構成為包括在基板的搬運方向上連結配置的印刷裝置M1及多個部件安裝裝置M2、M3、M4。印刷裝置M1在設于基板的焊盤上印刷焊膏。部件安裝裝置M2~M4向印刷有焊膏的基板安裝部件。主機3統一控制部件安裝線2和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在部件安裝線2的外部,進行切換部件安裝線2中生產的基板的機種時必需的換產調整作業。
接著,參照圖2~圖5對部件安裝裝置M2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部件安裝裝置M3、M4也與部件安裝裝置M2是相同的構造。圖3是局部 地示出圖2中的A-A剖面的圖。以下,將基板的搬運方向定義為X方向,將水平面內與X方向正交的方向定義為Y方向,將與XY平面正交的方向定義為Z方向。
在基臺6的上表面設置有具備沿X方向延伸的一對輸送機的基板搬運機構7。基板搬運機構7對基板8進行搬運并將其定位到規定的作業位置。在基板搬運機構7的Y方向上的兩側的位置處設置有第一供給器配置分區9(1)和第二供給器配置分區9(2)。在圖3中,在供給器基體11上預先裝配有多個帶供給器10的狀態下的臺車12以裝拆自如的方式安裝于各供給器配置分區9(1)、9(2)。通過將供給器基體11夾持在基臺6上來固定臺車12的位置。由此,帶供給器10在各供給器配置分區9(1)、9(2)內以沿X方向排列的狀態配置(圖2)。臺車12具備手柄部14,在移動臺車12時由操作員把持手柄部14。
在供給器基體11上,設定有用于確定帶供給器10的裝配位置的供給器地址,在與各供給器地址對應的位置處裝配帶供給器10。臺車12具備存儲部15。在存儲部15中存儲與裝配于供給器基體11的帶供給器10相關的各種數據。
將保持有多個部件16的載帶17以卷繞狀態收納的供給卷軸18旋轉自如地保持于臺車12。在圖4的(a)、(b)中,載帶17包括:基帶19,收納有部件16的凹狀的凹坑19a以固定的間距沿長度方向形成在該基帶19上;以及頂帶20,其密封基帶19的上表面。在基帶19的一側部以固定的間距形成有孔部19b。
接著,參照圖5對帶供給器10的結構進行說明。帶供給器10具備:主體部10a;以及從主體部10a的下表面向下方以凸出的狀態設置的裝配部10b。裝配部10b具備第一連接器部21。在將帶供給器10裝配于供給器基體11的狀態下,第一連接器部21和供給器基體11所具備的第二連接器部22嵌合。通過在該狀態下使臺車12固定于基臺6,由此臺車12所具備的存儲部15、帶供給器10所具備的供給器控制部23、以及部件安裝裝置M2所具備的控制部70(圖7)被電連接。由此,供給器控制部23能夠基于來自控制部70的指令來控制帶供給器10。供給器控制部23具備存儲部,在存儲部中存儲有各個帶供給器10的識別信息即供給器ID等。
在主體部10a的內部,設置有對從供給卷軸18抽出并送入主體部10a內的載帶17進行引導的帶行駛路10c。在帶行駛路10c中的帶輸送方向的下游側(紙面右側)配設有帶輸送機構24。帶輸送機構24構成為包括鏈輪25、以及驅動鏈輪25進行間歇旋轉的驅動馬達26。驅動馬達26由供給器控制部23控制。鏈輪25在設于其外周面的多個輸送銷與基帶19的孔部19b卡合的狀態下進行旋轉,由此對載帶17進行間歇輸送。由此,保持于載帶17的部件16被供給至在帶供給器10的下游側設定的部件供給位置[P]。在部件安裝裝置M2上安裝有臺車12的狀態下,由臺車12上的帶供給器10供給的部件16的部件供給位置[P]預先在以裝置原點為基準的XY坐標中被設定。
在帶輸送機構24的上方設置有帶按壓構件27。從供給卷軸18抽出的載帶17在由帶按壓構件27從上側按壓的狀態下被引導。在帶按壓構件27上的與部件供給位置[P]對應的位置形成有開口部27a。供給至部件供給位置[P]的部件16經由開口部27a而由后述的吸附嘴31取出。帶供給器10具備頂帶回收機構(未圖示),頂帶回收機構經由開口部27a的跟前側的端部而將從基帶19剝離了的頂帶20向后方側拉伸并回收。由此,凹坑19a內的部件16以裸露的狀態被供給至部件供給位置[P]。
在圖2中,在基臺6的X方向上的端部設置有Y軸梁28,兩組X軸梁29以沿Y方向移動自如的方式設置在Y軸梁28上。安裝頭30以沿X方向移動自如的方式裝配在各個X軸梁29上。安裝頭30通過Y軸梁28和X軸梁29的驅動而沿水平方向移動。安裝頭30由多個單位頭30a構成,在各個單位頭30a的下端部安裝有能夠吸附并保持部件16的多個吸附嘴31。吸附嘴31吸附并取出被供給至部件供給位置[P]的部件16,將該部件16安裝于基板8。吸附嘴31的吸附位置設定在供給至部件供給位置[P]的部件16的水平面內的中心。
由于帶供給器10的制造誤差、組裝誤差,部件供給位置[P]有時從預先設定的正規位置偏移。當部件供給位置[P]產生偏移時,吸附嘴31無法準確地吸附部件16而有可能發生吸附錯誤。在本實施方式的部件安裝系統1中,在為了切換所生產的機種而將臺車12安裝于部件安裝裝置M2之前,使用后述的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來預先生成表示帶供給器10的 部件供給位置[P]的偏移量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
安裝頭30具備拍攝視野朝向下方的第一識別相機32(第二拍攝機構)。第一識別相機32與安裝頭30一起移動自如,對定位到作業位置的基板8上形成的基板標記(未圖示)進行拍攝或者通過按壓構件27的開口部27a來對帶供給器10的部件供給位置[P]進行拍攝。即,第一識別相機32(第二拍攝機構)對在臺車12上配置了多個的帶供給器10的部件供給位置[P]進行拍攝。在基臺6上,在基板搬運機構7與各供給器配置分區9(1)、9(2)之間配設有拍攝視野朝向上方的第二識別相機33。第二識別相機33從下方拍攝在其上方移動的安裝頭30所保持的部件16。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部件安裝裝置M2~M4利用安裝于安裝頭30的吸附嘴31,將供給至在臺車12上配置了多個的帶供給器10的部件供給位置[P]的部件16取出并安裝于基板8。另外,部件安裝線2通過連結多個部件安裝裝置M2~M4而成。
接著,參照圖6對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進行說明。圖6的(b)是局部地示出圖6的(a)中的B-B剖面的圖。在基臺41的一側設置有供給器配置分區42。預定要安裝在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部件安裝裝置M2~M4上的臺車12裝拆自如地安裝于供給器配置分區42。即,如部件安裝裝置M2中說明的那樣,通過在基臺41上夾持供給器基體11來固定臺車12的位置。在固定了臺車12的位置的狀態下,臺車12所具備的存儲部15、供給器控制部23、以及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所具備的控制部60(圖7)被電連接。由此,供給器控制部23能夠基于來自控制部60的指令來控制帶供給器10。這樣,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能夠安裝預定要安裝在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部件安裝裝置M2~M4上的臺車12。
在圖6的(a)中,在基臺41的X方向上的端部設置有Y軸梁43,X軸梁44以沿Y方向移動自如的方式設置在Y軸梁43上。拍攝視野朝向下方的第三識別相機45(第一拍攝機構)以沿X方向移動自如的方式裝配在X軸梁44上。第三識別相機45通過Y軸梁43與X軸梁44的驅動而沿水平方向移動。由此,第三識別相機45移動到帶供給器10的部件供給位置[P]的上方,在該位置處通過帶按壓構件27的開口部27a來拍攝部件供給位置[P]。即,第三識別相機45(第一拍攝機構)對在臺車12 上配置了多個的帶供給器10的部件供給位置[P]進行拍攝。
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具備觸摸面板46(圖7)。觸摸面板46作為對后述的用于生成供給位置偏移數據的引導畫面等進行顯示的顯示部而發揮作用。另外,觸摸面板46還作為用于向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進行規定的操作、輸入的操作輸入部而發揮作用。
接著,參照圖7,對部件安裝系統1的控制系統的結構進行說明。主機3構成為包括通信部50、存儲部51、以及整體控制部52。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所具備的控制部60構成為包括通信部61、存儲部62、機構驅動部63、識別處理部64、以及數據生成部65。另外,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與帶供給器10、臺車12、Y軸梁43、X軸梁44、第三識別相機45、觸摸面板46連接。部件安裝裝置M2~M4所具備的控制部70構成為包括通信部71、存儲部72、機構驅動部73、識別處理部74、比較部75、數據更新部76、以及吸附位置示教部77。另外,控制部70與基板搬運機構7、帶供給器10、臺車12、驅動馬達26、Y軸梁28、X軸梁29、安裝頭30、第一識別相機32、以及第二識別相機33連接。
主機3的通信部50經由通信網絡5而與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的通信部61、部件安裝裝置M2~M4的通信部71連接,來進行控制信號、各種數據的發送接收。存儲部51存儲基板8的生產所需的生產數據53等。整體控制部52統一控制構成部件安裝線2的各裝置和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
圖8的(a)示出生產數據53所包含的配置數據54的一例。配置數據54表示部件安裝裝置M2~M4的各供給器配置分區9(1)、9(2)中的部件16的配置信息,將“部件ID”54b與“供給器地址”54a建立關聯而構成。部件安裝裝置M2~M4的控制部70通過參照配置數據54,來進行規定的供給器地址、與實際裝配在和該供給器地址對應的位置處的帶供給器10所供給的部件16的部件ID是否一致的部件對照作業。
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的存儲部62存儲從主機3讀出的生產數據53等。機構驅動部63由控制部60控制,用于驅動帶供給器10、Y軸梁43、X軸梁44。由此,進行帶供給器10的帶輸送動作、第三識別相機45沿水平方向的移動。識別處理部64對第三識別相機45拍攝到的部件供給位置[P]的圖像進行識別處理。由此,來檢測供給至部件供給位置[P]的部件16 以及收納有部件16的凹坑19a。
數據生成部65進行用于生成圖8的(b)所示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的處理,作為內部處理功能而具備計算部65a。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將“供給器ID”66b以及“偏移量”66c與“供給器地址”66a建立關聯而構成。“供給器地址”66a表示配置在臺車12上的帶供給器10的裝配位置。“供給器ID”66b表示各帶供給器10的固有的識別信息。“偏移量”66c表示帶供給器10的部件供給位置[P]距正規位置的偏移量(Δx、Δy)。
圖9示出第三識別相機45移動到與部件供給位置[P]對應的按壓構件27(開口部27a)的上方時的拍攝視野。計算部65a基于由第三識別相機45獲取到的圖像,來計算第三識別相機45的拍攝視野的中心α與對供給至部件供給位置[P]的部件16進行了收納的凹坑19a的水平面內的中心β之間的偏移量(Δx、Δy)。此時計算出的偏移量為部件供給位置[P]的偏移量。需要說明的是,當部件供給位置[P]未產生偏移時,拍攝視野的中心α與凹坑19a的水平面內的中心β一致。這樣,計算部65a基于由第三識別相機(第一拍攝機構)拍攝到的部件供給位置[P]的圖像,來計算各帶供給器10供給部件16的部件供給位置[P]的偏移量。
部件安裝裝置的存儲部72存儲從主機3讀入的生產數據53等。機構驅動部73被控制部70控制,從而控制基板搬運機構7、帶供給器10、驅動馬達26、Y軸梁28、X軸梁29、安裝頭30等。由此,進行基板8的搬運動作、帶供給器10的帶輸送動作、部件16的安裝動作等。
識別處理部74通過對由第一識別相機32、第二識別相機33獲取到的圖像進行識別處理,來檢測出基板標記、供給至部件供給位置[P]的部件16及收納有部件16的凹坑19a、以及保持于安裝頭30的部件16。基板標記和部件16的檢測結果在部件16安裝時使安裝頭30相對于基板8對位之際使用。
比較部75按照供給器地址,對配置在臺車12上的帶供給器10的供給器ID與對應于該臺車12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所包含的供給器ID進行比較,判定供給器ID是否一致。該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由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生成。
數據更新部76進行用于更新由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生成的供給位置 偏移數據66的處理,作為內部處理功能而具備計算部76a。計算部76a基于經由第一識別相機32的拍攝而獲取到的圖像,來計算被比較部75判定為供給器ID不一致的帶供給器10的部件供給位置[P]的偏移量。數據更新部76基于計算出的偏移量,改寫由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生成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所包含的“供給器ID”66b、“偏移量”66c。
吸附位置示教部77基于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所表示的各帶供給器10的部件供給位置[P]的偏移量,來示教(teach)吸附嘴31的吸附位置。由此,帶供給器10參考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所表示的部件供給位置[P]的Y方向上的偏移量Δy來對載帶17進行間歇輸送。另外,吸附嘴31參考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所表示的部件供給位置[P]的x方向上的偏移量Δx來進行移動。因此,即便在部件供給位置[P]產生偏移的情況下,吸附嘴31也能夠準確地吸附部件16。
本實施方式中的部件安裝系統1如以上那樣構成。接著,參照圖10~圖12的流程圖,對部件安裝系統1的部件安裝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如圖10所示,生成與預定安裝于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部件安裝裝置M2~M4上的臺車12對應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ST1:供給位置偏移數據生成工序)。參照圖11對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的生成處理進行說明。在該處理之前,操作員預先將臺車12安裝于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
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的控制部60基于操作員的輸入內容,從主機3讀出與臺車12對應的生產數據53(ST11:生產數據讀出工序)。接著,控制部60基于生產數據53,向規定的帶供給器10的供給器控制部23輸出帶輸送指令。收到帶輸送指令的帶供給器10對載帶17進行間歇輸送而將部件16供給至部件供給位置[P](ST12:部件供給工序)。接著,第三識別相機45移動至與部件供給位置[P]對應的按壓構件27的上方,并拍攝部件供給位置[P](ST13:拍攝工序)。由此,獲取到包含供給至部件供給位置[P]的部件16以及收納有該部件16的凹坑19a在內的圖像。即,在該工序(ST13)中,第三識別相機45(第一拍攝機構)對在安裝于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的臺車12上配置了多個的帶供給器10的部件供給位置[P]進行拍攝。
接著,計算部65a基于由第三識別相機(第一拍攝機構)45拍攝到的 部件供給位置[P]的圖像,來計算各帶供給器10中的部件供給位置[P]的偏移量(Δx、Δy)(ST14:計算工序)。
接著,控制部60判定是否存在未計算部件供給位置[P]的偏移量的其他帶供給器10(ST15:判定工序)。在判定為存在其他帶供給器10的情況下(圖11所示的“是”的情況),返回到部件供給工序(ST12)。在判定為不存在其他帶供給器10的情況下(圖11所示的“否”的情況),數據生成部65基于獲取到的各帶供給器10的部件供給位置[P]的偏移量,來生成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ST16:供給位置偏移數據生成工序)。即,數據生成部65生成將由計算部65a計算出的部件供給位置[P]的偏移量與帶供給器10的供給器地址以及供給器ID建立起關聯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
接著,控制部60將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存儲于臺車12的存儲部15(ST17:存儲工序)。即,在該工序(ST17)中,臺車12的存儲部15存儲將在計算工序(ST14)中計算出的偏移量與帶供給器10的供給器地址以及供給器ID建立起關聯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需要說明的是,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也可以存儲在主機3的存儲部51中。經過以上的工序,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的生成處理結束。需要說明的是,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是以預定安裝于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部件安裝裝置M2~M4的全部臺車12為對象而生成的。生成了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的臺車12之后被安裝于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部件安裝裝置M2~M4。
當臺車12被安裝于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部件安裝裝置M2~M4時,部件安裝裝置M2~M4的控制部70從臺車12以及該臺車12上的帶供給器10讀出各種數據(ST2:數據讀出工序)。即,控制部70從各個帶供給器10所具備的供給器控制部23的存儲部中,將供給器ID與供給器地址建立關聯地讀出。另外,控制部70從臺車12的存儲部15讀出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需要說明的是,在主機3的存儲部51存儲有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的情況下,控制部70從存儲部51讀出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
接著,比較部75基于讀出的各種數據,按照供給器地址對供給器ID進行比較(ST3:比較工序)。即,在該工序(ST3)中,在將從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取下的臺車12安裝于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部件安裝裝置M2~ M4的狀態下,對在臺車12上配置了多個的帶供給器10的供給器ID與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所包含的供給器ID進行比較。然后,比較部75按照供給器地址來判定兩方的供給器ID是否一致(ST4:判定工序)。
當比較結果是判定為在規定的供給器地址處供給器ID不一致的情況下(圖10所示的“否”的情況),數據更新部76更新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ST5:數據更新工序)。以下,參照圖12對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的更新處理進行說明。首先,控制部70向判定為供給器ID不一致的帶供給器10的供給器控制部23輸出帶輸送指令。收到帶輸送指令的帶供給器10對載帶17進行間歇輸送而將部件16供給至部件供給位置[P](ST21:部件供給工序)。接著,第一識別相機32移動到與部件供給位置[P]對應的按壓構件27的上方,在該位置處拍攝部件供給位置[P](ST22:拍攝工序)。即,第一識別相機32對在從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取下并安裝到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部件安裝裝置M2~M4的臺車12上配置了多個的帶供給器10的部件供給位置[P]進行拍攝。接著,計算部76a基于由第一識別相機32獲取到的圖像,來計算部件供給位置[P]的偏移量(Δx、Δy)(ST23:計算工序)。
接著,數據更新部76基于計算出的帶供給器10供給部件16的部件供給位置[P]的偏移量,改寫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所包含的各種信息(ST24:改寫工序)。即,數據更新部76改寫與成為部件供給位置[P]的偏移量的計算對象的“供給器地址”66a對應的“供給器ID”66b和“偏移量”66c。由此,配置在臺車12上的帶供給器10的供給器ID及部件供給位置[P]的實際的偏移量與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所表示的供給器ID及部件供給位置[P]的偏移量一致。接著,控制部70判定是否還存在供給器ID不一致的帶供給器10(ST25:判定工序)。在判定為還存在供給器ID不一致的帶供給器10的情況下(圖12所示的“是”的情況),返回到部件供給工序(ST21),相應的帶供給器10將部件16供給至部件供給位置[P]。另外,在判定為不存在供給器ID不一致的帶供給器10的情況下(圖12所示的“否”的情況),結束數據更新處理。
這樣,在數據更新工序(ST5)中,當在臺車12上配置了多個的帶供給器10的供給器ID與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所包含的供給器ID的比較結 果為供給器ID不一致的情況下,基于由第一識別相機32拍攝該供給器ID不一致的帶供給器10的部件供給位置[P]而得到的圖像,來計算該供給器ID不一致的帶供給器10的部件供給位置[P]的偏移量,并更新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
在此,如在上述的現有裝置的問題點中說明的那樣,在供給位置偏移數據生成工序ST1與數據讀出工序ST2之間,例如有可能發生如下的狀況:由于某種原因,將臺車上的已經生成了供給位置偏移數據的帶供給器取下,取而代之安裝了其他的帶供給器。在這種狀況下,供給器10的供給器ID與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所包含的供給器ID產生不一致。
當供給器ID的比較結果是判定為在全部的供給器地址處供給器ID一致的情況下(圖10所示的“是”的情況),或者在通過(ST5)更新了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之后,執行部件16的安裝動作(ST6:安裝工序)。即,吸附嘴31將由帶供給器10供給至部件供給位置[P]的部件16取出并安裝于基板8。此時,帶供給器10參考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所表示的部件供給位置[P]的Y方向上的偏移量Δy來對載帶17進行間歇輸送。另外,吸附嘴31參考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所表示的部件供給位置[P]的x方向上的偏移量Δx來進行移動。
需要說明的是,在更新了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的情況下,吸附嘴31基于更新后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將部件16取出并安裝于基板8。另外,在未更新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的情況下,即,當供給器ID的比較結果為,在從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取下并安裝到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部件安裝裝置M2~M4的臺車12上配置了多個的帶供給器10的供給器ID與從存儲部15讀出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所包含的供給器ID一致的情況下,吸附嘴31基于從存儲部15讀出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將部件16取出并安裝于基板8。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根據本實施方式中的部件安裝系統1以及部件方法,在將預定安裝于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部件安裝裝置M2~M4上的臺車12安裝到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的狀態下,對在臺車12上配置了多個的帶供給器10的部件供給位置[P]進行拍攝。然后,基于拍攝到的部件供給位置[P]的圖像,來計算各帶供給器10的部件供給位置[P]的偏移量, 并存儲將計算出的偏移量與該帶供給器10的供給器地址以及供給器ID建立起關聯的供給位置偏移數據。然后,在將從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取下的臺車12安裝到成為換產調整對象的部件安裝裝置M2~M4的狀態下,比較在臺車12上配置了多個的帶供給器10的供給器ID與部件供給位置偏移數據所包含的供給器ID,因此,能夠縮短機種切換時間,并且能夠準確地判斷是否可以利用供給位置偏移數據。
另外,在比較結果為供給器ID不一致的情況下,基于拍攝該供給器ID不一致的帶供給器10的部件供給位置[P]而得到的圖像,來計算該供給器ID不一致的帶供給器10的部件供給位置[P]的偏移量并更新部件供給位置偏移數據,基于更新后的該部件供給位置偏移數據將部件16取出并安裝于基板8,由此能夠防止因部件16的吸附錯誤而引起的生產率的下降。
本發明并不局限于目前為止說明的實施方式,可以在不脫離用于實施發明的方式的宗旨的范圍內進行設計變更。例如,在部件安裝裝置M2~M4中存在未安裝臺車12而成為空閑狀態的供給器配置分區9(1)、9(2)的情況下,也可以利用相應的供給器配置分區9(1)、(2)來生成供給位置偏移數據66。即,也可以將部件安裝裝置M2~M4用作外部換產調整裝置4。
工業上的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能夠縮短機種切換時間,并且能夠準確地判斷是否可以利用供給位置偏移數據,在安裝領域中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