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馬達彈性支撐件及線性振動馬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子產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馬達彈性支撐件及線性振動馬達。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便攜式消費電子產品迅速發展,消費者越來越青睞更加輕薄化并具有更佳觸覺體驗的電子產品。線性振動馬達一般用作觸覺體驗的執行機構,起到系統振動反饋的作用。電子產品更佳輕薄化的發展方向決定了彈性支撐件也必須向尺寸扁平化方向改進。
[0003]大多數的線性振動馬達通過彈性支撐件來實現整體的振動,彈性支撐件中比較常見的是采用彈片的形式,但是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彈片是單一結構,彈片支撐鎢鋼塊的能力有限,且與鎢鋼塊的接觸面積較小,導致馬達的振動塊在振動過程中容易發生偏振現象,影響用戶的體驗和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馬達彈性支撐件,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彈片是單一結構,彈片支撐鎢鋼塊的能力有限,且與鎢鋼塊的接觸面積較小,導致馬達的振動塊在振動過程中容易發生偏振現象,影響用戶的體驗和使用的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馬達彈性支撐件,所述馬達彈性支撐件包括U型結構件和梭型結構件,所述梭型結構件的一個側邊與所述U型結構件的底邊連接,所述梭型結構件的兩個側邊之間設有回復彈簧。
[0006]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回復彈簧為兩個。
[0007]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梭型結構件的夾角處設有分別設置在兩個側邊上的第一鉸接支臂和第二鉸接支臂,所述回復彈簧通過一連接軸固定在所述第一鉸接支臂和第二鉸接支臂上,所述回復彈簧的一端抵在所述梭型結構件的一個側邊上,另一端抵在另一個側邊上。
[0008]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性振動馬達,包括馬達殼體以及懸置于所述馬達殼體內部的振動塊,所述馬達殼體內還設有兩個用于支撐所述振動塊并為其提供彈性回復力的馬達彈性支撐件,兩個所述馬達彈性支撐件分別設置在所述振動塊振動方向的兩端,所述馬達彈性支撐件包括U型結構件和梭型結構件,所述梭型結構件的一個側邊與所述U型結構件的底邊連接,另一個側邊與所述振動塊側壁連接,所述梭型結構件的兩個側邊之間設有回復彈簧,所述U型結構件的兩個側邊分別與所述馬達殼體內壁連接。
[0009]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回復彈簧為兩個。
[0010]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梭型結構件的夾角處設有分別設置在兩個側邊上的第一鉸接支臂和第二鉸接支臂,所述回復彈簧通過一連接軸固定在所述第一鉸接支臂和第二鉸接支臂上,所述回復彈簧的一端抵在所述梭型結構件的一個側邊上,另一端抵在另一個側邊上。
[0011]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振動塊包括質量塊和兩個磁鐵,其中,所述質量塊上設有兩個磁鐵安裝孔。
[0012]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振動塊還包括設置在所述質量塊上的華司板,所述華司板下表面連接所述磁鐵,所述磁鐵粘接在所述華司板的下表面上。
[0013]由于馬達彈性支撐件包括U型結構件和梭型結構件,所述梭型結構件的一個側邊與所述U型結構件的底邊連接,所述梭型結構件的兩個側邊之間設有回復彈簧,該U型結構件和梭型結構件分別與馬達殼體內壁和振動塊側壁連接,接觸面積較大,對振動塊的支撐效果較好,有效避免振動塊在振動過程中發生偏振,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
[0014]由于線性振動馬達包括馬達殼體以及懸置于馬達殼體內部的振動塊,馬達殼體內還設有兩個馬達彈性支撐件,兩個馬達彈性支撐件分別設置在振動塊振動方向的兩端,馬達彈性支撐件包括U型結構件和梭型結構件,梭型結構件的一個側邊與所述U型結構件的底邊連接,另一個側邊與振動塊側壁連接,所述梭型結構件的兩個側邊之間設有回復彈簧,U型結構件的兩個側邊分別與所述馬達殼體內壁連接,該U型結構件和梭型結構件分別與馬達殼體內壁和振動塊側壁連接,接觸面積較大,對振動塊的支撐效果較好,有效避免振動塊在振動過程中發生偏振,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馬達彈性支撐件的分拆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馬達彈性支撐件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線性振動馬達的爆炸示意圖;
[0018]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線性振動馬達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0019]其中,1-馬達彈性支撐件,2-U型結構件,3-梭型結構件,4-回復彈簧,5-第一鉸接支臂,6-第二鉸接支臂,7-連接軸,8-馬達殼體,9-振動塊,10-上蓋,11-底板,12-線圈,13-線路板,14-質量塊,15-磁鐵,16-磁鐵安裝孔,17-華司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1]圖1和圖2分別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馬達彈性支撐件的結構示意圖,為了便于說明,圖中僅給出了與本實用新型相關的部分。
[0022]馬達彈性支撐件I包括U型結構件2和梭型結構件3,梭型結構件3的一個側邊與U型結構件2的底邊連接,梭型結構件3的兩個側邊之間設有回復彈簧4。
[0023]其中,該U型結構件2的底邊為直角邊,該底邊與位于兩側的側邊之間可以采用直角過渡,也可以采用其他圓角等過渡,在此不再贅述。
[0024]在本實用新型中,上述設置在梭型結構件3的兩個側邊之間的回復彈簧4的設置方式方式有多種,例如可以采用壓縮式的橫向設置方式,當然也可以采用圖1和圖2所示的方式,其具體為:
[0025]如圖1所示,上述回復彈簧4為兩個,該兩個回復彈簧4主要用于提供振動塊的支撐力和回復力,其中,梭型結構件3的夾角處設有分別設置在兩個側邊上的第一鉸接支臂5和第二鉸接支臂6,回復彈簧4通過一連接軸7固定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