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集成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涉及一種用于集成電路的多功能設定的控制技術,尤其涉及一種轉換集成電路,用以與前一級集成電路搭配使用的控制技術。
【背景技術】
[0002]圖1為現有的控制器與驅動器的電路圖。請參閱圖1。控制器10與驅動器18各為一個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此外,控制器10與驅動器18可能分別為不同廠商所生產的集成電路,因此在結合兩個集成電路的運作時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0003]控制器10包括信號輸出引腳Al、電流源12、脈沖寬度調制(pulse widthmodulat1n)輸出單元14以及開關16。驅動器18包括信號輸入引腳A3以及由電阻R2與R3所組成的分壓電阻20。驅動器18的信號輸入引腳A3與控制器10的信號輸出引腳Al相連接,由于控制器10的信號輸出引腳Al被設計為多功能引腳,因此信號輸出引腳Al還需耦接外部電阻R1。在進行多功能設定時,控制器10導通開關16,利用電流源12流過外部電阻Rl,并經由信號輸出引腳Al來得知設定值。
[0004]但是,當驅動器18在判斷位在分壓電阻20的節點N2的電平時,不希望內部的電阻R3受到外部電阻Rl的影響,由于外部電阻Rl—直與電阻R3并聯的緣故,必然會影響位在節點N2上的電壓分量,因此驅動器18在判斷節點N2的電平時會失準,導致設定功能失常。
[0005]此外,控制器10在斷開開關16時,可以利用脈沖寬度調制輸出單元14輸出操作信號PWMI至驅動器18。但是,操作信號PffMI為邏輯高電平時,會在外部電阻Rl上對接地端GND產生百微安培等級電流。
[0006]圖2為現有的另一控制器與驅動器的電路圖。請參閱圖2。控制器10A、轉換集成電路22與驅動器18中的每一個皆為獨立的集成電路(1C)。控制器1A與控制器10的構造相似,相同組件的部分可以參看圖1的說明。轉換集成電路22包括控制引腳B1、信號輸入引腳B2、信號輸出引腳B4與開關24。開關24|禹接于信號輸入引腳B2與信號輸出引腳B4之間。控制引腳BI耦接至控制器1A的控制輸出引腳A2。信號輸出引腳B4耦接至驅動器18的信號輸入引腳A3。外部電阻Rl耦接轉換集成電路22的信號輸入引腳B2與控制器1A的信號輸出引腳Al。
[0007]控制器1A經由控制輸出引腳A2發出的控制信號EN為邏輯低電平時,可使開關24斷開。同時地當驅動器18在判斷位在分壓電阻20的節點N2的電平時,驅動器18內部的電阻R3不會受到外部電阻Rl的影響。
[0008]但是,當控制器1A經由控制輸出引腳A2發出的控制信號為邏輯高電平時,可使開關24導通,并且脈沖寬度調制輸出單元14可輸出操作信號PffMI至驅動器18。但是,操作信號PffMI為邏輯高電平時,仍然會在外部電阻Rl上對接地端GND產生百微安培等級電流。
【實用新型內容】
[0009]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轉換集成電路,藉以解決現有技術所述及的問題。
[0010]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轉換集成電路,用以與第一集成電路搭配使用,第一集成電路提供控制信號及操作信號。轉換集成電路包括控制引腳、信號輸入引腳、設定引腳以及切換單元。控制引腳接收控制信號。信號輸入引腳接收操作信號或傳送設定信號。設定引腳耦接外部電阻。切換單元耦接控制引腳、設定引腳及信號輸入引腳,并根據控制信號,以將轉換集成電路在設定模式及運行模式間切換。當轉換集成電路切換為設定模式時,設定引腳至信號輸入引腳之間的路徑電性導通,設定引腳通過外部電阻產生設定信號,并通過信號輸入引腳傳送設定信號給第一集成電路。
[001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當轉換集成電路還包括后級輸出單元。后級輸出單元耦接切換單元。當轉換集成電路被設置為運行模式時,信號輸入引腳至后級輸出單元之間的路徑電性導通,第一集成電路經由轉換集成電路傳送操作信號到后級輸出單元。
[001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后級輸出單元包括脈沖寬度調制緩沖器。脈沖寬度調制緩沖器耦接于切換單元與外部分壓電阻的節點之間。
[0013]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后級輸出單元包括分壓電阻。分壓電阻的節點耦接切換單元。
[0014]本實用新型另提供一種轉換集成電路,用以與第一集成電路及第二集成電路搭配使用。第一集成電路提供控制信號及操作信號。第二集成電路具有分壓電阻。轉換集成電路包括控制引腳、信號輸入引腳、設定引腳、信號輸出引腳以及切換單元。控制引腳接收控制信號。信號輸入引腳接收操作信號或傳送設定信號。設定引腳耦接外部電阻。信號輸出引腳耦接第二集成電路的分壓電阻的節點。切換單元耦接控制引腳、設定引腳、信號輸入引腳及信號輸出引腳,并根據控制信號,以將轉換集成電路在設定模式及運行模式間切換。當轉換集成電路切換為設定模式時,設定引腳至信號輸入引腳之間的路徑電性導通,設定引腳通過外部電阻產生設定信號,并通過信號輸入引腳傳送設定信號給第一集成電路。
[0015]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當轉換集成電路被設置為運行模式時,信號輸入引腳至信號輸出引腳之間的路徑電性導通,第一集成電路經由轉換集成電路傳送操作信號到第二集成電路的分壓電阻的節點。
[0016]基于上述,在本實用新型中,轉換集成電路用以與第一集成電路搭配使用。外部電阻耦接轉換集成電路的設定引腳。第一集成電路可以通過轉換集成電路的設定模式利用外部電阻來進行多功能設定。此外,在轉換集成電路被設置為運行模式且操作信號為邏輯高電平時,不會在外部電阻上對接地端產生百微安培等級電流。另一方面,轉換集成電路可以輸出超過兩相的操作信號,有利于擴展驅動器的廣度。
[0017]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0018]下面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的一部分,其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示例實施例,附圖是與說明書的描述一起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
[0019]圖1為現有的控制器與驅動器的電路圖;
[0020]圖2為現有的另一控制器與驅動器的電路圖;
[0021 ]圖3是展示應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轉換集成電路的電路圖;
[0022]圖4是展示應用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轉換集成電路的電路圖;
[0023]圖5是展示圖4的轉換集成電路的各種波形示意圖;
[0024]圖6是展示應用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轉換集成電路的電路圖。
[0025]附圖標記說明:
[0026]10、1A:控制器;
[0027]12:電流源;
[0028]14:脈沖寬度調制輸出單元;
[0029]16:開關;
[0030]18、18A、18B:驅動器;
[0031]20:分壓電阻;
[0032]22:轉換集成電路;
[0033]24:開關;
[0034]30、30A、30B:轉換集成電路;
[0035]32:切換單元;
[0036]34、34A、34B:后級輸出單元;
[0037]Al:信號輸出引腳;
[0038]A2:控制輸出引腳;
[0039]A3、A3A、A3B:信號輸入引腳;
[0040]B1:控制引腳;
[0041]B2:信號輸入引腳;
[0042]B3:設定引腳;
[0043]B4、B4A、B4B:信號輸出引腳;
[0044]GND:接地端;
[0045]EN:控制信號;
[0046]N2、N3:節點;
[0047]PWMA:第一操作信號;
[0048]PWMB:第二操作信號;
[0049]PffM1:操作信號;
[0050]RSET:設定信號;
[0051]Rl:外部電阻;
[0052]R2、R3:電阻。
【具體實施方式】
[0053]現在將詳細參考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在附圖中說明所述的實施例的實例。另夕卜,在附圖及實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相同或類似標號的組件/構件是用來代表相同或類似部分。
[0054]在下述諸實施例中,當組件被指為“連接”或“耦接”至另一組件時,其可為直接連接或耦接至另一組件,或可能存在介于其間的組件。術語“電路”或“單元”可表示為至少一組件或多個組件,或者主動地和/或被動地而耦接在一起的組件以提供合適功能。術語“信號”可表示為至少一電流、電壓、負載、溫度、數據或其他信號。應理解,貫穿本說明書以及附圖所指的信號,其物理特性可以為電壓或是電流。
[0055]應理解,盡管本文中可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等等以描述各種組件,但此等組件不應受到此等術語限制。此等術語僅用以區分一個組件與另一組件。舉例而言,在不脫離本揭露內容的教示的情況下,第一信號可被稱為第二信號,且類似地,第二信號可被稱為第一信號。
[0056]除非進行不同定義,否則本文中所用的全部用語(包括技術用語及科學用語)的意義皆與本實用新所屬技術領域中的技術人員所通常理解的意義相同。更應理解,用語(例如在常用字典中所定義的用語)應被解釋為具有與其在相關技術和/或本申請案的上下文中的意義一致的意義,且除非在本文中進行明確定義,否則不應將其解釋為具有理想化或過于正式的意義。
[0057]圖3是展示應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轉換集成電路的電路圖。為了改良圖2的轉換集成電路22的構造,以適用于結合不同廠商所生產的控制器1A與驅動器18,請參閱圖3。
[0058]轉換集成電路30用以與第一集成電路(控制器10A)搭配使用。轉換集成電路30也可用以與第一集成電路(控制器10A)及第二集成電路(驅動器18)搭配使用。下文將以控制器10A、驅動器18分別表示第一集成電路、第二集成電路。控制器1A可以提供控制信號EN及操作信號PWMI。轉換集成電路30可以包括控制引腳B1、信號輸入引腳B2、設定引腳B3、信號輸出引腳B4以及切換單元32。
[0059]轉換集成電路30的控制引腳BI與信號輸入引腳B2可以分別耦接控制器1A的控制輸出引腳A2